梁山伯與祝英台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四大民间傳說之一,是一個口頭傳承的傳說故事,敘述祝英台女扮男裝求學,結識同窗梁山伯,最終卻無法結下姻緣的愛情悲劇。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2003年將梁祝傳說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1]。2006年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 故事概要相傳東晉時,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又名:祝九妹),女扮男裝到杭州遊學,途中遇到會稽來的同學梁山伯,兩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又名:梁三伯)並不知道祝英台是女兒身。後來祝英台中斷學業返回家鄉。梁山伯到上虞拜訪祝英台時,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紅妝,欲向祝家提親,此時祝英台已許配給馬文才(又名:馬俊)。之後梁山伯在鄞當縣令時,因過度鬱悶而去世了。祝英台出嫁時,經過梁山伯的墳墓,突然狂風大起,阻礙迎親隊伍的前進,祝英台下花轎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墳墓塌陷裂開,祝英台跳入墳中,其後墳中出現一對彩蝶,雙雙飛去。 河南省汝南縣版西晉時,汝南郡南60里梁莊梁山伯到紅羅山書院求學,路過曹(草)橋,與十八里外祝莊女扮男裝亦到紅羅山書院求學的祝英台相遇,並結拜為弟兄。三年英台回家探望母親,山伯十八里相送,將英台送至家中,得知英台為女,遂私約終身。豈料祝父將英台許配馬莊一秀才馬文才。山伯如約來議婚,英台淚告已晚。山伯氣得當場吐血,歸家後一病身亡。家人將其葬在馬鄉官路西沿。馬文才迎娶祝英台,花轎至馬鄉村後,突起旋風擋路,祝英台下轎哭祭山伯,墓忽然裂開,英台撲入墓中,墓隨即合上。從墓中飛出金黃、雪白兩隻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3] 考據中國許多古代典籍中都記載了梁祝的故事。 唐代文獻初唐梁载言《十道四蕃志》:「義婦祝英台與梁山伯同冢。」這是故事的最早記載。
在《鄞縣志》、《寧波府志》、《宜興荊溪新志》中皆有記載梁祝的故事。 宋代文獻张津《乾道四明图经》:「義婦塚,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 在縣西十里接待院之後,有廟存焉。舊記謂二人少嘗同學,比及三年,而山伯初不知英台之為女也,其樸質如此。按《十道四蕃志》云,義婦祝英台與梁山伯同塚,卽其事也。」 史能之《咸淳毗陵志》:「祝陵在善卷山,岩前有巨石刻,云‘祝英台讀書處’,號‘碧鮮庵’。昔有詩云:‘蝴蝶滿園飛不見,碧鮮空有讀書壇’。」 元代文獻明清文獻明徐樹丕《識小錄》:「梁山伯,祝英台,皆東晉人。梁家會稽,祝家上虞,同學於杭者三年,情好甚密。祝先歸。梁後過上虞尋訪,始知為女子。歸告父母,欲娶之。而祝已許馬氏子矣。梁悵然不樂,誓不復娶。後三年,梁為鄞令,病死,遺言葬清道山下。又明年,祝為父所逼,適馬氏,累欲求死。會過梁葬處,風波大作,舟不能進。祝乃造梁塚,失聲哀痛。塚忽裂,祝投而死焉,塚復自合。馬氏聞其事於朝,太傅謝安請贈為義婦。 (南朝齊) 和帝時(502年),梁復顯靈異助戰伐。有司立廟於鄞縣。廟前桔二株合抱,有花蝴蝶,桔蠹所化也,婦孺以梁稱之。 按,梁祝事異矣。《金樓子》及《會稽異聞》皆載之。夫女為男飾,乖矣。然始終不亂,終能不變,精神之極,至於神矣,宇宙間何所不有,未可以為證。」 冯梦龙《情天宝鉴》:「梁山伯、祝英台皆东晋人。梁家会稽,祝家上虞,尝同学。祝先归,梁后过上虞访之,始知为女。归乃告父母,欲娶之,而祝已许马氏子矣。梁怅然若有所失。後三年,梁为鄞令,病且死,遗言葬清道山下。又明年,祝适马氏,过其处,风涛大作,舟不能进。祝乃造梁冢,失声哀恸。忽地裂,祝投而死。马氏闻其事于朝,丞相谢安请封为义妇。和帝时,梁得显灵异效劳,封为忠义。有事立庙于鄞云。」 张岱《夜航船》卷十八:「四明梁山伯、祝英臺二人,少同學,梁不知祝乃女子。後梁爲鄞令,卒葬此。祝氏吊墓下,墓裂而殞,遂同葬。謝安奏封義婦冢。」 清翟灏《通俗编》:「白仁甫《祝英台》剧见《宣室志》,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之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英台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诗词戏曲
遺跡1995年山东微山湖畔出土了一块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梁祝墓记”碑刻。1997年宁波市高桥镇曾发现一座晋墓,因与地方志中记载梁山伯墓址接近且在梁山伯庙附近,一度被称为“梁祝古迹遗址”,后定名为“九龙墟晋墓”[6]。 以梁祝傳說為本之藝術表演劇本原名《山伯英台》,亦是歌仔戲名劇。
京剧版《梁祝》由程派著名青衣张火丁改编并主演,张火丁在传承程派艺术的基础上,融合了多种元素,京剧版本梁祝也因此广受好评。 豫劇豫剧《梁祝十八相送》,常香玉主演。 梨園戲士九弄。 廣東粵劇亦喜歡以梁山伯、祝英台的故為題,不少老倌有演出過。
馬來語戲劇
音樂及歌曲
腾讯天美工作室群L1工作室旗下的游戏《王者荣耀》制作了4周年限定皮肤-上官婉儿·梁祝。皮肤形象以该故事最有特色的女扮青年男性角色的“女小生”所呈现。皮肤专属台词由越剧表演家茅威涛献声,展现了“尺调弦下哀婉情,起调拖腔意无穷。”的感情。在特效设计上,抓住梁祝化蝶故事情节“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作为表现重点。并将诗词歌赋作为元素贯穿局内特效的设计,呈现出风格化的文化特色。 漫畫日本漫畫家皇名月的同名漫畫作品。 舞蹈亦有將梁祝傳說改編為各種舞蹈型式演出者,包括芭蕾舞、現代舞等。 话剧参看参考文献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