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木樹邨
梨木樹邨(英語:Lei Muk Shue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位於新界荃灣區東北部上葵涌和宜合道[3],遠離荃灣市中心。梨木樹邨分為梨木樹(一)邨、梨木樹(二)邨以及梨木樹邨,三條邨合共有19座樓宇,總人口約27,400人,按人口及單位數目計算是現時荃灣區最大公共屋邨[註 1]。除了屬於梨木樹(二)邨的第1至6座、榕樹樓及柏樹樓由房屋署直接管理外,其餘樓宇均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物業管理[1][4][5]。 歷史
首代梨木樹邨共有14座大廈,分為兩期:第一期為第7至14座,第二期則為第1至6座;所有單位皆有獨立廚廁。 第7至14座在1970年11月21日開始陸續落成啟用,屬政府廉租屋,每座有4部升降機,每部升降機分別只停地下及中、高其中兩層,第10座因只有七層高故不設升降機。 第1至6座1973年動工,並於1975年6月1日啟用,第2、3及5座的升降機可直達大部份層數,第1座只有十層、第4座只有七層、而第6座只有九層及與第七座相連(而第6座是全港僅有與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廈相連的第七型大廈),故不設升降機(現在第1、4及6座現已加建升降機)。該等樓宇主要用作安置長沙灣A、C兩個臨時房屋區的居民[6]。 在1973年,梨木樹邨報案中心成立,並由當年荃灣鄉事委員會主席陳浦芳開幕主持剪綵[7]。
由1979年第一季起,香港地鐵(現港鐵)荃灣綫動工,部份位於荃灣市區內的鄉村,如三棟屋村、木棉下村、西樓角村,以及山邊木屋區需要清拆,把所得土地用以興建鐵路車廠[8]。所以香港房屋委員會在梨木樹邨內空地,加建了三座樓宇,起初稱為第15、16及17座,及後改稱榕樹樓、柏樹樓及竹樹樓,並於1980年2月12日落成入伙,以安置受影響住戶,是為第二代。 及至1985年,葵青與荃灣劃分成兩個區,梨木樹邨位處和宜合道以西,所以梨木樹邨屬於荃灣區議會,但時至今日,很多機構及市民仍誤以為梨木樹邨是葵青區公屋。
1980年代中期,揭發問題公屋的結構問題,梨木樹邨第一期的七座樓宇,雖然不在26座問題公屋醜聞名單之中,但其中第七座及第十一座結構亦發現有問題,需要清空兩層(12、13樓)安裝鋼架加固,以防倒塌。 直至1990年代中期,香港房屋委員會開始「整體重建計劃」,而梨木樹邨的重建工程亦於1995年6月展開,將7至第14座分期逐步拆卸,而新建的和諧式樓宇於1996年-2005年8月期間陸續入伙[5]。 第一代舊樓在1995年6月起逐步清拆,其中最早清拆的第7及8座,原址重建成為松樹樓及葵樹樓,於1996年8月22日落成啟用;而由於屬第七型的第6座與第7座相連,而且沒有獨立升降機,此項重建計劃亦包括為保留的第6座加裝升降機塔,其工程為將每層之32室單位遷出,改為電梯大堂,而在大廈外加建升降機塔連接,而32室單位居民與7及8座居民均獲安置往毗鄰的葵涌安蔭邨。第13及14座原址亦於1996年9月開始重建,成為楊樹樓、桃樹樓及楓樹樓三座樓宇,於1999年11月16日起入伙[1],接收受同邨第9座至第12座,以及青安、青欣及啟樂臨時房屋區清拆重建計劃影響的住戶,剩餘小部份單位分配予公屋輪候冊人士。工程承辦商均為新福港營造有限公司[9]。 而第9至12座原址,則於2000年3月31日永久封閉,次年清拆,及後於2002年1月1日重建為榮樹樓、翠樹樓、樂樹樓、健樹樓及康樹樓五座樓宇(梨木樹邨第三、四期),以及梨木樹商場,由林陳簡建築師有限公司設計[10] 、協興建築[11]和中國建築國際承建,已於2005年3月10日落成入伙[5]。 現時,首代舊樓只剩下第1至6座,位於邨中較高位置。 ![]() ![]() ![]() ![]() ![]() ![]() ![]() ![]() ![]() ![]() 舊梨木樹商場及舊巴士總站,拆卸後改建為五人足球場及籃球場。 2012年11月29日,五人足球場及籃球場旁升降機啟用,使第1至5座較高的住戶不用行樓梯、行斜道便可以到達,為住戶來住梨木樹商場提供一個便捷的方法。
屋邨資料現存樓宇
歷代樓宇
全邨樓宇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相關樓宇已納入整體重建計劃下重建 屋邨設施
第一代梨木樹邨落成時,曾經設有大牌檔(於第二座與第四座之間街市東翼)、梨木樹酒家(位於第九座旁的獨立建築)、愛麗華酒樓(早已結業及曾改名為龍騰閣海鮮酒家)、吉利市百貨公司(早已結業)及惠康超級市場(均位於舊巴士總站及其上蓋)。2004年10月底起,新梨木樹商場落成,原本的酒樓和超市已遷往該處,加上大家樂進駐商場,使大牌檔生意大減,梨木樹邨內的大牌檔及舊街市最終於2007年12月18日結業及封閉,2008年清拆,並改建為公園。 現時,梨木樹邨居民大多數到商場底層的街市買菜。此外,於第2座和第4座的街舖上購買較便宜的零食。不過,居民一直批評該邨食肆選擇少及難吃。
梨木樹邨鄰近荃灣城門谷公園,內裡設有球場、運動場及大量休憩設施[18],另亦接近位於城門郊野公園的城門水塘,內裡有大量郊遊設施及燒烤場地,可從和宜合道沿城門道或下老圍抽水站旁之柏油路直達,步程約十五分鐘[19]。 此外,梨木樹邨亦鄰近位於葵青區的和宜合道運動場、北葵涌賽馬會泳池和和宜合道高爾夫球練習場,均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20][21][22],而鄰近的北葵涌公共圖書館則位於就近之北葵涌街市之上[23],步程廿五分鐘。
邨內及鄰近學校中學小學幼稚園及幼兒園
神召會麥嘉倫紀念幼稚園[27](2005年創辦;位於梨木樹邨榮樹樓地下)
外景場地
區議會議席分布
交通
知名住客
重大事件可風中學校門女屍案1982年某天清晨,一名清潔工人在可風中學校門外斜路,一個紅白藍膠袋內發現一具赤裸女屍。警方列為兇殺案處理,並曾在電視節目《警訊》中懸紅輯兇,惟兇案至今仍未偵破。 男童被繼母買兇斬傷案2005年8月25日傍晚,7歲男童岑浩賢(賢仔)補習後由祖母接返家途中,在第5座對出馬路遭其繼母孔敏儀透過前男友買兇的刀手斬傷右手。岑浩賢經手術後康復情況理想,他與祖母獲安排調遷到區外公屋單位展開新生活。其後繼母被重判入獄12年。[33][34] 四貓分屍案2013年10月5日晚上9時左右,保安員巡經第三座時,發現小巷有四具貓屍,並懷疑是被人虐殺。[35] 區外人士深夜集結清理區內連儂牆2020年1月8日午夜12時許,約50名操不純正廣東話的區外人士手持鐵剷、棍棒、高壓水槍等物件於梨木樹巴士總站近連儂牆集結,並與區內居民發生衝突。之後,連儂牆上所有文宣均被清理。有居民受到襲擊,指團伙中有人手持伸縮警棍,因此懷疑有警員參與其中,但警方僅列作糾紛處理,沒有拘捕任何人。荃灣區議會象石選區區議員賴文輝批評警方包庇滋事者,還對在場居民高舉胡椒噴霧。最後,警方更護送清理者乘坐的士,離開梨木樹邨。[36][37] 反對設立檢疫診所集會2020年2月9日晚上8時許,邨內有多名居民巡遊一圈,並高叫口號,表示反對將伍若瑜夫人健康院設為2019冠狀病毒病檢疫診所。9時許,區議員陳琬琛呼籲居民簽名,並指已收集逾千個居民簽名,促請政府撤回決定,同時批評政府在選址前沒有諮詢地區意見。及後,有大約40名防暴警察進入邨內截查居民。[38] 參見註釋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