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漠

39°38′N 109°00′E / 39.633°N 109.000°E / 39.633; 109.000

毛乌素沙漠
毛乌素沙漠的衛星圖像(由 NASA World Wind 提供)
长度380公里(240英里) 從西至東
宽度290公里(180英里) 從北至南
面积42,000平方公里(16,000平方英里)
地理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囊括省份陝西省、​內蒙古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

毛烏素沙漠蒙古语ᠮᠠᠭᠤ
ᠤᠰᠤ
西里尔字母Муу-Ус),亦稱毛烏素沙地,是鄂爾多斯高原東南部的主體部分,橫跨中國陝西省榆林市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之間,總面積約4.22萬平方公里,地貌以新月型沙丘與沙丘鏈為主體特徵[1]

歷史文獻與地質研究顯示,該區域曾為匈奴遊牧民族的優質牧場,唐代仍有「水草豐美,羣羊塞道」的記載,但隨氣候變遷過度開發時期逐漸沙化[2]明長城遺址貫穿沙地南緣,見證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互動關係。現存黃河支流無定河窟野河等水系及170餘個內陸湖泊,多屬蘇打型或氯化物鹹水湖[3]

其名稱源於陝北靖邊縣毛烏素村,蒙古語原意為「不宜飲用的苦水」。中國學術界將其歸類為「沙地」而非「沙漠」,與渾善達克沙地科爾沁沙地呼倫貝爾沙地並稱中國四大沙地[4]。據《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評估報告,該區域屬於「半固定沙丘為主體的乾草原生態系統」[5]

历史

毛乌素沙漠在历史上是水草丰美之地。4000年前,毛乌素沙漠地貌缓和、河流交汇、水草丰美。陕西省神木县新石器时代遗址“石峁遗址”是中国已知规模最大的史前龙山时期至夏的遗址,占地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石峁遗址的核心区皇城台出土了大量的绵羊羊骨,约几十万头左右。石峁古城及其周边部落不仅种植粮食,还放牧着大量羊群。

秦汉时期,毛乌素成为气候温暖湿润的绿洲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年),汉朝尚书令虞诩在《议复三郡疏》载毛乌素“沃野千里,谷稼殷积……水草丰美,土宜产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2003年4月,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郝滩镇发现汉代墓葬十余座,其中一座土洞墓穴的玄室内壁有大面积彩绘壁画。壁画上绘邸宅四合院、禾堆、浇田、蔬菜农作物、水塘、鸭子、耕地、狩猎等生活场景图。榆林市榆阳区麻黄梁、神木锦界、横山党岔及米脂、绥德等地出土的大量东汉画像石所刻绘的农耕农作图、放牧图、狩猎图等。[6]

秦汉之后,毛乌素沙漠生态逐渐恶化。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地理学家郦道元到夏州考察,《水经注》记载此地出现“赤沙阜”“沙陵”。

唐朝之后,毛乌素生态更加恶化。唐长庆二年(822年),当地出现“飞沙为堆,高及城堞”。

北宋時期為西夏對抗宋朝軍隊入侵的屏障,其境內綠洲地斤澤」為西夏開國太祖李繼遷的「龍興之地」。宋夏達百年战爭造成水土流失,地面植被丧失殆尽,加上該地區的浅层地表,都是由沙砾物质组成,因而逐漸形成后来的沙漠(沙地)[7]

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榆林城外之山已是“四望黄沙,不产五谷”,双山堡(在今榆阳区麻黄梁镇)至宁夏花马池(今盐池县城)“榆林卫中、西路多黄沙环拥”。

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3年),榆林城“风卷沙土与城平,人往往骑马自沙土上入城,城门无用之物”。

治沙

1964年 治理十年后的陕西毛乌素沙漠
1985年(上)跟2021年(下)的榆林西部衛星影像

1950年4月,陕西省政府制定了“东自府谷大昌汉,西到定边盐场堡,营造陕北防沙林带”的规划。

1981年,榆林当地政府又制定政策,提出可将“五荒地”(即荒山、荒沙、荒滩、荒坡、荒沟)划拨给社员,允许长期使用,所植林木归个人所有。1985年,榆林再次放开政策,允许承包国营和集体的荒沙、荒坡地。

毛烏素沙漠的泉主要分布在東緣的窟野河禿尾河無定河支流榆溪河的上游,呈北東向帶狀分布。泉匯集形成了黃河的一級支流窟野河、禿尾河及黃河中游主要補給河流無定河的支流榆溪河。與1994年比較,2015年榆神府區泉的總流量大幅度衰減,主要分布於採空區附近區域,泉的變化與高強度採煤有著直接關係[8]

通過疊加分析區域自然條件及人類活動特徵,中國政府在毛烏素沙區進行三級區劃,共3區、7亞區和12小區。三區即黄土高原與鄂爾多斯高原過渡區、毛烏素沙地腹地典型草原區、西鄂爾多斯荒漠草原區[9]

2003年,榆靖高速通车,是中国首条沙漠高速公路。

2019年5月,中國華能集團負責的「东坑伊当湾1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在榆林市靖边县东坑镇伊当湾村附近動工,推平了3280畝林草地,12月《财经》杂志報道事件引起社會關注[10],中國華能次日承諾調查事件,如發現事件涉及違規,會停止建設並恢復破壞的植被[11]。之後的調查發現工程確實存在違規情況[12]

经过70年左右的治理,陕西境内的毛乌素沙漠正在变成绿洲。2020年4月22日,陕西省林业局表示,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13]。之后面对沙漠是否完全消失的争议,后续报道补充了只是控制住沙漠的发展,使地表沙土被植物根系固定,将沙漠恢复数千年前植物覆盖并能自我生态循环的环境仍需要继续治理。[14]

参考文献

  1. ^ 中國沙漠志:毛烏素沙地篇. 中國沙漠科學數據中心. [2023-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9). 
  2. ^ 王濤等. 毛烏素沙地歷史時期環境變化研究. 地理學報. 2011, 66 (5): 633–642. doi:10.11821/xb201105007. 
  3. ^ 內蒙古生態透視:毛烏素沙地專題. 新華社內蒙古分社. 2011-03-07 [2023-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7). 
  4. ^ 第四章 鄂爾多斯沙地. 中國自然地理系列專著:中國沙漠與沙地. 科學出版社. 2018. ISBN 9787030564142 请检查|isbn=值 (帮助). 
  5. ^ Global Land Outlook: Northeast Asia Case Studies (报告). UNCCD: 87. 2022 [2025-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7-21). 
  6. ^ 毛乌素:“沙漠”没有消失,只是被人类缚住-新华网. www.xinhuanet.com. [2020-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3). 
  7. ^ (简体中文)陕西旅游景点网:神木县旅游景点:毛乌素沙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範立民 向茂西等.毛烏素沙漠與黃土高原接壤區泉的演化分析.煤炭學報.2018年.第1期.第43卷.P207-218
  9. ^ 趙媛媛 丁國棟等.毛烏素沙區沙漠化土地防治區劃.中國沙漠.2017.第4期.第37卷.P635-643
  10. ^ 赵慧芳. 华能陕北光伏项目施工 推平毛乌素沙漠千亩林草地. 财经. 2019-12-20 [2020-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4) (中文(简体)). 
  11. ^ 华能官方回应——关于靖边光伏项目有关报道的说明_世纪新能源网. 世纪新能源网. 2019-12-23 [2020-09-27] (中文(简体)). 
  12. ^ 倪渭滔. 榆林市对靖边县“光伏项目施工推平林草地”问题有了初步调查结果. 陕西传媒网. 2019-12-28 [2020-09-27] (中文(简体)). [失效連結]
  13. ^ 沙化治理率已达93.24% 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 陕西日报. 2020-04-22 [2020-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2). 
  14. ^ 毛乌素:“沙漠”没有消失,只是被人类缚住-新华网. www.xinhuanet.com. [2021-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3). 

参见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