濾泡樹突狀細胞肉瘤
濾泡樹突狀細胞肉瘤(英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 FDCS)是一種罕見的惡性腫瘤,源自於淋巴濾泡生發中心的濾泡樹突狀細胞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s, FDCs)[2][5]。這些細胞在正常的免疫反應中扮演著呈遞抗原給 B 淋巴細胞的角色。FDCS 主要發生在淋巴結,但也可能出現在淋巴結以外的器官[1]。由於其罕見性及多變的形態,診斷上需要依賴組織病理學檢查,特別是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來確定 FDC 的標記[2]。 流行病學FDCS 是一種非常罕見的腫瘤,好發於成年人,發病的中位年齡大約在 40 至 50 歲之間,男女發病率相近,或女性略多一些。兒童病例極為罕見[2]。 病因與發病機制FDCS 的確切病因大多不明。一部分病例,特別是「炎症假瘤樣變異型」(Inflammatory pseudotumor-like variant, IPT-like) 以及與卡斯爾曼病 (Castleman disease),特別是其透明血管型 (hyaline vascular type, HVCD) 相關的 FDCS,被發現與EB病毒 (Epstein-Barr virus, EBV) 感染有關[2][4][3]。EBV 被認為可能在這些特定亞型的 FDCS 發展中扮演了致病角色。 近年來的基因研究在 FDCS 中發現了一些反覆出現的基因變異,涉及的通路包括 NFκB 信號通路、細胞週期調控、表觀遺傳調控(染色質重塑)等,但目前尚未找到單一的、普遍存在的驅動基因突變[2]。因此,大多數 FDCS 的發生機制仍有待闡明。 臨床表現FDCS 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緩慢增大、通常無痛的淋巴結腫大,最常影響頸部淋巴結[1][2]。 然而,約有三分之一至一半的病例發生在淋巴結以外的部位(結外 FDCS)。常見的結外部位包括扁桃腺、胃腸道、脾臟、肝臟、肺部、縱膈腔、軟組織及皮膚等[2]。發生在結外部位的 FDCS,其症狀取決於腫瘤的位置和大小,例如腹腔內的腫瘤可能引起腹痛、腹脹或腸梗阻;發生在口咽部的可能引起吞嚥困難或喉嚨異物感[2]。全身性症狀如發燒、體重減輕或盜汗等相對少見[2]。 病理學組織形態學在顯微鏡下,FDCS 的腫瘤細胞形態多變,可以呈現梭形、卵圓形或上皮樣。這些細胞通常排列成束狀、交織狀、席紋狀或漩渦狀結構,有時形成疏鬆的、類似合胞體的片狀排列[2][5]。腫瘤背景中常見數量不等的淋巴細胞浸潤,主要是小淋巴細胞,以 T 細胞為主,散佈於腫瘤細胞之間,這是 FDCS 的一個特徵性表現[2]。此外,也可能見到漿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 腫瘤細胞的細胞核通常呈卵圓形或不規則形,染色質呈空泡狀或細顆粒狀(vesicular),核膜輪廓不規則,核仁通常不明顯或較小[2]。細胞質界限不清,呈淡嗜酸性。有絲分裂象的數量變異很大,從稀少到非常活躍都可能見到。部分病例可見明顯的細胞異型性或壞死[2]。 炎症假瘤樣變異型 (IPT-like) FDCS 則以更為顯著的淋巴漿細胞浸潤為特徵,腫瘤細胞相對較少,容易被誤認為炎性病變[3]。 免疫組織化學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IHC) 對於 FDCS 的診斷至關重要,因為它可以檢測 FDC 特有的標記物。典型的 FDCS 會表達以下一種或多種 FDC 標記:CD21、CD23 或 CD35。這些標記物是診斷 FDCS 的關鍵[2]。此外,FDCS 通常還會表達 Clusterin、Podoplanin (D2-40)、CXCL13,以及表達率不一的上皮膜抗原 (EMA) 和平滑肌肌動蛋白 (SMA),波形蛋白 (Vimentin) 也常呈陽性[2]。 為了與其他腫瘤鑑別,了解 FDCS 通常不表達的標記物也很重要。例如,FDCS 通常不表達 CD1a 和 Langerin(有助排除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CD34(有助排除孤立性纖維性腫瘤等)、溶菌酶(有助排除組織細胞肉瘤)、細胞角蛋白(有助排除肉瘤樣癌)以及 HMB45 和 Melan-A(有助排除黑色素瘤)[2]。S100蛋白的表達是可變的[2]。增殖指數 Ki-67 的標記率變異較大,通常與腫瘤的惡性程度有關[2]。對於懷疑與 EBV 相關的病例(如 IPT-like 變異型或與卡斯爾曼病相關者),可以進行 EBV 編碼的小 RNA (EBER) 原位雜交檢測,部分病例會呈陽性[2][4]。 診斷FDCS 的診斷需要依靠組織活體組織檢查。由於腫瘤可能形態多樣且需要進行廣泛的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通常建議進行手術切除活檢或足夠大的核心穿刺活檢,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的診斷價值有限[2]。病理醫生會根據組織形態學特徵(如梭形/卵圓形細胞、淋巴細胞浸潤、漩渦狀排列等)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必須表達 CD21、CD23 或 CD35 等 FDC 標記)來做出診斷[2]。確診後,通常需要進行影像學檢查(如電腦斷層掃描 CT 或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 PET)來評估腫瘤的分期,即判斷腫瘤是局限性還是已經擴散[2]。 鑑別診斷由於 FDCS 的組織形態多變,且可能發生在多個器官,其鑑別診斷範圍非常廣泛,需要排除許多其他腫瘤和非腫瘤性疾病[2]。 主要的鑑別診斷包括肉瘤樣癌(需用細胞角蛋白染色排除)、惡性黑色素瘤(需用 S100、HMB45、Melan-A 等標記排除)。若腫瘤發生在特定部位,還需考慮:胃腸道基質瘤 (GIST)(發生在胃腸道時,GIST 通常表達 CD117 和 DOG1);胸腺瘤(發生在縱膈腔時,需用細胞角蛋白染色);腦膜瘤(發生在顱內時,通常表達 EMA 和孕酮受體)。 此外,還需與其他肉瘤(如未分化多形性肉瘤、平滑肌肉瘤等)、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 (LCH)(細胞表達 CD1a 和 Langerin)、指狀樹突狀細胞肉瘤 (IDCS)(通常表達 S100,但不表達 FDC 標記)、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 (IMT)(部分病例表達 ALK)以及卡斯爾曼病(特別是透明血管型,可能伴有 FDC 增生或與 FDCS 共存)進行鑑別。反應性的濾泡樹突狀細胞增生也需排除,其通常保留正常淋巴濾泡結構,缺乏明顯異型性和破壞性生長。準確的診斷極度依賴於全面的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組合[2]。 治療目前 FDCS 尚無標準化的治療方案,治療方式主要基於病例報告和小型回顧性研究[2]。 對於局限性 FDCS,手術完全切除是主要的治療方法,也是影響預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2]。由於 FDCS 具有局部復發的傾向,手術目標是達到陰性切緣(切緣沒有腫瘤細胞)。 手術後的輔助治療,例如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其角色尚不明確。對於切緣陽性、腫瘤體積大、惡性程度高(如有絲分裂活躍、壞死明顯)或位於腹腔等復發風險較高的病例,可能會考慮術後輔助放射治療[2]。輔助化療的證據更少,通常不常規使用,但可能在某些高風險情況下考慮[2]。 對於無法手術切除、復發或轉移性 FDCS,化學治療是主要的治療選擇[2]。由於 FDCS 罕見,沒有專門針對其的大型臨床試驗。目前常用的化療方案多參考淋巴瘤或軟組織肉瘤的方案,例如以蒽環類藥物為基礎的方案(如 CHOP:環磷酰胺、多柔比星、長春新鹼、潑尼松)或以吉西他濱 (Gemcitabine) 和/或多西他賽 (Docetaxel) 為基礎的方案[2]。 近年來,隨著對 FDCS 分子生物學的了解加深,一些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的潛力正在探索中。部分研究發現 FDCS 可能表達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EGFR)、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VEGF) 或 PD-L1,提示相應的標靶藥物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能對某些患者有效,但仍需更多研究證實[2]。 預後FDCS 的預後變異很大。總體而言,它被認為是一種中度惡性的腫瘤,具有較高的局部復發風險和一定的遠端轉移潛力[2]。局部復發相當常見,文獻報導的復發率可高達 50% 左右,可能發生在初次治療後數月至數年不等。遠端轉移相對少見一些,發生率約為 25%,常見的轉移部位包括肺、肝和淋巴結[2]。 一些與較差預後相關的因素包括:腫瘤位於腹腔內、腫瘤體積大(通常指直徑 > 6厘米)、有絲分裂象活躍(計數高)、存在明顯的細胞異型性、存在腫瘤壞死以及手術切緣陽性(未完全切除)[2]。早期、局限性、能夠完全切除的 FDCS 預後相對較好。而晚期、無法切除、復發或轉移的病例,預後則較差。由於病例數少,長期的生存數據有限。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