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美國關係 ,是指瑞典王國 與美利堅合眾國 之間的雙邊關係 。兩者的聯繫起始於17世紀的瑞典在美殖民活動 ,美國獨立戰爭 之後,瑞典是首批承認美國的國家之一[ 1] ,雙方於1783年簽訂《友好通商條約 》[ 2] ,並於1818年時正式建立邦交,這樣的關係維持了數百年[ 3] ,延續至21世紀,兩國在政 經 科技 、學術 及國防 等議題上均進行過合作和交流。除此之外,瑞典人民自19世紀起便開始大量旅居美國 [ 4] ,至2013年時已有4百多萬人口的瑞典裔美國人 社群[ 5] 。
早期關係
美國建國前的17世紀時,瑞典已經開始前往北美洲 活動,並建立了殖民地 。1638年,第一批瑞典人從德拉瓦 登陸北美[ 1] ,接著於德拉瓦河 流域(今威尔明顿 )修築堡壘[ 6] ,並將之取名作克里斯蒂娜堡 ,成為當地最早的瑞典人聚落[ 7] 。瑞典並以德拉瓦河為中心,開拓了名為「新瑞典 」的在美據地,然而這塊區域在1655年時納入荷蘭 的統治範圍[ 8] 。美國獨立戰爭 爆發時,雖然瑞典政府並未派兵赴美,但仍有瑞典籍傭兵部隊 與大陸軍 協同作戰,還曾有一名瑞典貴族——埃克瑟·馮·費爾森伯爵 投入戰爭末期的約克鎮圍城戰役 [ 9] 。
瑞美兩國於1783年締結《友好通商條約 》,圖為瑞方代表古斯塔夫·菲利普·克羅伊茨 。
戰爭結束之後,新建國的美國於1782年9月28日指派時任駐法國 公使班傑明·富蘭克林 兼當駐瑞典公使,但他在任期間並未赴瑞,而是派駐於巴黎 。同年,瑞典駐法公使古斯塔夫·菲利普·克羅伊茨 聯絡了富蘭克林,並提出兩國締約交好的建言。當富蘭克林向美國國會 轉達此一意向之後,國會隨即授權讓他與瑞方進行洽談。1783年4月3日,兩國於巴黎簽訂了《友好通商條約 》[ 3] ,瑞典憑著該份條約的簽署,成了歐洲首個承認美國獨立的未參戰國家[ 8] ,並於同年9月22日派遣查爾斯·赫爾斯泰特 出任首位駐美領事。1784年2月6日,美瑞兩國又在巴黎交換條約批准書[ 3] 。
19世紀及20世紀
一艘從瑞典哥特堡 開往美國的移民船,1905年。
1818年4月29日,美國駐瑞典全權公使強納森·羅素 向瑞方遞交到任國書 ,兩國自此建立了邦交[ 3] 。19世紀的瑞典有著廣布全國的貧困現象,造成人口外流,但卻也強化了美瑞之間的聯繫。1840年至1920年間大量瑞典人民僑居美國,最初集中於中西部州份 ,但之後也逐漸在美東 、美西 等地的工業都市落腳。1910年時,芝加哥 的瑞典居民在數量上甚至超越瑞典國內第二大城哥特堡 [ 8] 。
1947年,瑞典與美國的外交關係提升至大使層級,H·費里曼·馬修斯 在9月20日成為首任美國駐瑞典大使,並於同年12月5日呈遞國書[ 3] ,而瑞典首任駐美大使則為赫爾曼·埃里克森 [ 10] [ 8] 。1952年4月12日至16日間[ 11] ,瑞典首相 塔格·埃蘭德 成為首位赴美訪問的瑞典政府首腦,他會晤了美國總統 杜魯門 ,並前往明尼蘇達州 、伊利諾州 和密西根州 等地的瑞僑社區探視[ 8] 。埃蘭德之後又於1954年11月、1961年3月和1963年11月三度訪美,分別會見了艾森豪 、甘迺迪 和詹森 等總統[ 11] 。
1960年代的瑞典適逢冷戰 ,又在地理位置上接近蘇聯,美國遂視之為西方世界在北歐 的重要前緣國,以及關鍵的軍、工基地,促使兩國在此期間的關係深化。瑞典國防學院 於2009年發布的學術論文指出「(冷戰時期)瑞典的『守衛者』角色使其成為波羅的海 一支重要勢力,以及能夠抗衡蘇聯 在此區之政治、軍事優勢的天然屏障。而美國也透過與瑞典在高科技兵器、軍事技術及情資等方面的國防合作,對這樣的角色給予了支持」。冷戰情勢隨著越南戰爭 升溫時,斯德哥爾摩 的美國大使館 內更是派駐了許多中情局 特工和美軍 武官 [ 12] 。
1968年,瑞典教育大臣 奧洛夫·帕爾梅 (後任首相)與北越 駐蘇聯 大使阮壽真 上街反對美國 在越南戰爭 中的行動,事後瑞美關係一度緊繃。
然而過了1968年,瑞美關係也一度趨向緊張化。在時任瑞典教育大臣 的奧洛夫·帕爾梅 與北越 駐蘇聯 大使阮壽真 上街參加反戰示威後,美國即於同年2月召回駐瑞大使威廉·渥梅克·希斯 ,使大使職位空缺至1970年2月[ 13] 。1972年12月時,當上首相的帕爾梅在電台中發表演講,將當時美國空軍 正在進行的對越轟炸行動 比做納粹德國 在利迪策 及捷克斯洛伐克 實施的暴行,美方事後稱其發言為一「嚴重侮辱」,總統尼克森 也叫停了派遣新任大使赴瑞履新的安排。美國駐瑞使館政治處參贊 亞瑟·奧森(Arthur J. Olsen )擢升為臨時代辦 、主持館務直至1974年5月為止[ 14] 。除此之外,帕爾梅在首相任內亦曾歡迎拒服兵役的美國青年前往瑞典,造成美國政府的不快[ 15] 。
當英瓦爾·卡爾松 在1986年上任首相之後,美瑞關係已經從越戰時期開始改善。1987年,卡爾松受到了美國總統雷根 待見,成為繼埃蘭德之後第二位獲邀進入白宮 的瑞典首相[ 15] 。1988年,瑞典與美國共同慶祝了美洲首個瑞典拓居地建立滿350周年[ 16] 。於1991年接替卡爾松上任首相的卡爾·比爾特 也在1992年和1993年抵美、訪問老布希 和柯林頓 兩位總統[ 11] 。
21世紀
瑞典首相 賴因費爾特 在白宮 會見美國總統 小布希 ,攝於2007年5月15日。
2001年的九一一事件 發生後,瑞典政府隨即對美國傳達同情之意,支援了美國領導的阿富汗入侵作戰 [ 17] [ 18] ,並派遣瑞典國防軍 部隊駐在當地。然而,當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 勃發時,瑞典反對美國在缺乏聯合國 及國際法 背書的情況下,前進伊拉克從事戰爭[ 19] ,並視這種措施為人權的破壞。儘管如此,瑞典軍情保安局 在伊戰期間仍與美方進行過情報交流[ 20] 。
飄揚於斯德哥爾摩 的美國國旗 與瑞典國旗 ,攝於2013年美國國務卿 約翰·凱瑞 訪瑞期間。
2006年10月6日,新上任的中間偏右派首相弗雷德里克·賴因費爾特 在遞送給瑞典國會 的政策聲明書中,表示他領導的新屆政府將致力於「跨大西洋關係 的強化」[ 21] 。同年6月,瑞典和美國簽訂了一份科學技術合作協定,尋求兩國在可更新能源、永續性發展等攸關共同利益的領域上攜手[ 22] ,美國駐瑞典大使館也在同年發起美瑞替代資源夥伴活動[ 16] 。2010年時,瑞典政府和美國大使館將兩國在環保及能源上的合夥關係擴大為「瑞美綠色聯盟」(SAGA )[ 22] ,替雙方的學者、企業、決策者、立法者、傳媒界和民間人士提供交流平台、共同促成永續性目標[ 23] 。
2013年9月4日,美國總統歐巴馬 在前往俄羅斯 聖彼得堡 參加G20會議 前,先至瑞典進行了一次短暫訪問,而成為首位正式拜訪瑞典的美國總統[ 24] [ 25] 。歐巴馬訪瑞期間晉見了瑞典國王 卡爾十六世 ,並與首相賴因費爾特舉行了會談和聯合記者會[ 26] 。賴因費爾特在記者會上稱瑞典與美國之間「有著特殊的歷史、經濟聯繫,擁有共同的價值觀,與美國的貿易在瑞典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 27] [ 5] 。曾任首相的外交大臣 比爾特也表示歐巴馬訪瑞「有望將瑞美關係推到一個新高度」[ 25] 。
相關條目
参考文献
^ 1.0 1.1 U.S. Relations With Sweden . Bureau of European and Eurasian Affairs . [2014-10-2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5-03). (英文)
^ By the United States in Congress assembled, a proclamation : Whereas in pursuance of a plenipotentiary commission, given on the 28th day of September, 1782, to the Honorable Benjamin Franklin, a treaty of amity and commerce between His Majesty the King of Sweden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as on the 3rd day of April, 1783, concluded ... .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 [2014-10-2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6-15). (英文)
^ 3.0 3.1 3.2 3.3 3.4 A Guide to the United States' History of Recognition, Diplomatic, and Consular Relations, by Country, since 1776: Sweden .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 [2014-10-2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4-22). (英文)
^ Swedish Immigration to North America . Augustana College, Illinois . [2014-10-2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4-09-11). (英文)
^ 5.0 5.1 Slack, Megan. President Obama and Prime Minister Reinfeldt Hold a Press Conference . White House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 . 2013-09-04 [2014-10-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11-18). (英文)
^ Thorne, Kathryn Ford, Compiler, & Long, John H., Editor: New York Atlas of Historical County Boundaries ; p. 5; The Newbury Library; 1993. (英文)
^ Survey of Historic Sites and Buildings: FORT CHRISTINA, Delaware . National Park Service . [2014-10-2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5-19). (英文)
^ 8.0 8.1 8.2 8.3 8.4 Close ties that go way back . Government Offices of Sweden . [2014-10-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10-23). (英文)
^ US-Sweden today: The ties that Carl built . The Local . 2013-08-08 [2014-10-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6-22). (英文)
^ Diplomatic Representation for Sweden . U.S. Department of State . 2013-08-12 [2014-10-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5-10-15). (英文)
^ 11.0 11.1 11.2 Visits By Foreign Leaders of Sweden .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 [2014-10-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3-19). (英文)
^ Research reveals depth of Sweden-US Cold War relations . The Local . 2009-05-17 [2014-10-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6-12). (英文)
^ Andersson, Stellan. Olof Palme och Vietnamfrågan 1965–1983 . olofpalme.org. [2014-10-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2-25). (瑞典文)
^ Martin, Douglas. Arthur Olsen, 82, Reporter and Envoy, Dies . The New York Times . 2003-02-06 [2014-10-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6-28). (英文)
^ 15.0 15.1 George de Lama. Reagan, Swedish Chief Mend An Old Friendship . Chicago Tribune (The New York Times ). 1987-09-10 [2014-10-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10-23). (英文)
^ 16.0 16.1 Sweden Country Study Guide 1 . USA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ublications. 2011: p. 27. ISBN 1-4330-4780-2 . (英文)
^ Utrikesminister Anna Lindh med anledning av terrorattacken i USA . Utrikesdepartementet . [2014-10-2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1-11-09). (瑞典文)
^ Riksdagens snabbprotokoll 2001/02:13 Onsdagen den 17 oktober . Sveriges Riksdag . [2014-10-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2-05). (瑞典文)
^ Helma Gerritje Engelien de Vries. Insiders and Outsiders: Global Social Movements, Party Politics, and Democracy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ProQuest. 2007: p. 226. ISBN 0549452230 . (英文)
^ Sweden 'helped US bomb Iraq in 2003': report . The Local . 2012-09-03 [2014-10-24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4-10-24). (英文)
^ Statement of Government Policy presented by the Prime Minister, Mr Fredrik Reinfeldt, to the Swedish Riksdag on Friday, 6 October 2006 (PDF) , Swedish Riksdag , 2006-10-06 [2014-10-23 ]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1年5月15日) (英文)
^ 22.0 22.1 White House Facts on U.S.-Sweden Collaboration on Clean Energy . White House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 . IIP . 2013-09-04 [2014-10-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1-14). (英文)
^ Swedish American Green Alliance (s.a.g.a) . Embassy of the United States, Stockholm . [2014-10-2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4-09-02). (英文)
^ Slack, Megan. President Obama Visits Sweden . The White House . 2013-09-04 [2014-10-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10-19). (英文)
^ 25.0 25.1 劉仲華、商璐. 奥巴马成为首位正式访问瑞典的美国总统 . 人民網 . 2013-09-05 [2014-10-23 ] . (简体中文)
^ Slack, Megan. President Obama and Prime Minister Reinfeldt Hold a Press Conference . The White House . 2013-09-04 [2014-10-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3-21). (英文)
^ 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瑞典 . 大紀元 . 2013-09-09 [2014-10-22 ] . (繁體中文)
雙邊關係
亞洲
歐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不再存在的國家與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