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行宫 (神圣罗马帝国)![]() 皇帝行宫(德語:Kaiserpfalz,德語發音:[ˈkaɪzɐˌpfalts] ⓘ),或国王行宫(德語:Königspfalz),德語發音:[ˈkøːnɪçsˌpfalts] ⓘ),是指中世纪前期到中世纪中期遍布神圣罗马帝国的一系列供帝国皇帝临时居住和行使权力的宫殿和城堡。和中国皇帝类似,有时皇帝会住在地方领主家中,此时领主有义务接驾(德语:Gastungspflicht)为皇帝一行人提供食宿。 词源德语Kaiserpfalz 由两部分组成:“皇帝”Kaiser(源自“凯撒”Caesar),以及“宫殿”Pfalz(源自拉丁语Palatium)。类似地,Königspfalz是“国王”König和“宫殿”的组合。 正如它们的字面意思,Kaiserpfalz和Königspfalz在意思上有细微的区别。神圣罗马帝国的君主只有由教宗加冕后方可成为帝国皇帝。 说明和宗旨![]() 和同时期法国、英国或匈牙利的君主类似,中世纪的神圣罗马皇帝并不在某个固定的首都发号施令,而是走访各地与他的封臣们保持私人联系。这就是所谓的"巡回王权"(itinerant kingship,德语中称为Reisekönigtum)。 行宫和王室地产(royal estate,德语Königshof)不同,差異在于,行宫是君主处理政务的场所,而王室地产仅仅为君主带来经济收益,君主未必会亲临。[1] 和一般观念中的皇宫不同,对于巡回王权的君主而言,行宫并不是一个永久性的居所。他们通常在一个地方仅仅停留数个星期。另外,行宫也不一定是皇宫般的宏伟建筑。有些行宫仅仅是小城堡,甚至是加固过的狩猎小屋,例如位于哈茨山脉的博德菲德堡。 但大多数的行宫都是大庄园(Gutshöfe),以便为君主本人、其多达数百人的随行人员、来往宾客和马匹提供食宿。 行宫的地址通常选在当地领主的住处,大修道院,帝国自由城市或者王室地产附近。两处行宫的间距通常为30公里,正好是当时马匹一天的里程。 一个行宫至少需要包括一座城堡主楼(Palas),一座王室礼拜堂(Pfalzkapelle),以及一片田庄(Gutshof)。国王和皇帝们在行宫中处理政务,召集宫廷,庆祝重要的宗教节日。君主委任一名普法尔茨伯爵(王权伯爵)代表王权管理所有行宫。后来普法尔茨伯爵这一职位逐渐世袭化,行宫也就逐渐变为其封地,称为普法尔茨。莱茵-普法尔茨伯爵日后被升为帝国选侯。 每一间行宫都有其不同的作用。最重要的行宫包括供君主过冬的避寒宫(Winterpfalzen)以及过节的节日宫(Festtagspfalzen)。在各个节日中最重要的是复活节,因此复活节宫(Osterpfalzen)也是节日宫中最重要的。 在霍亨斯陶芬王朝时代,实力派诸侯也通过建造自己的行宫来炫耀肌肉。著名的例子包括狮子亨利在不伦瑞克建造的丹克瓦德霍得城堡,以及图林根州艾森纳赫市的瓦尔特堡。两座城堡都依照霍亨斯陶芬行宫设计,尺寸也相仿。 帝国行宫列表![]()
相关条目参考文献
文献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