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世界遗产列表![]() ![]() ![]()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2年制訂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世界遺產是指對全人類有重要文化或自然價值的遺產項目[1]。常見文化遺產包括古蹟(如建築、雕塑、題字)、建築群、遺址(如考古遺址);自然遺產通常是具備特殊物質和生物價值的自然地貌、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如瀕危動植物棲息地),或在科學、保育、自然美角度極具價值[2][3]。美國於1973年12月7日批准公約,該國自然和文化遺蹟因此有資格列入《世界遺產名錄》[4]。1978年9月,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二屆會議上,美國首批共兩項遺產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梅薩維德國家公園和黃石國家公園[5]。 截至2025年,美國共有26項世界遺產入選,包括13項文化遺產、12項自然遺產、1項複合遺產[4]。最新入選的是位於伯利恒的摩拉維亞居留區,屬跨國遺產,於2024年獲批[4]。該國亦有17項遺產入選預備名單[4]。黃石國家公園曾於1995年至2003年間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後被撤銷[6]。大沼澤地國家公園則於1993年至2007年被列為瀕危,後獲撤銷;但在2010年,由於公園的水生生態系統持續退化,並對海洋生物產生威脅,故教科文組織應美國政府要求再度把公園列為瀕危,並持續至今[7][8]。 世界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根據十項標準收錄世界遺產,入選項目必須符合至少一項標準,其中第一(i)至六(vi)項為文化遺產,第七(vii)至十(x)項為自然遺產,同時符合文化和自然遺產標準的则称为複合遺產,順序按入選年份排列[9]。 * 跨國遺產
† 瀕危遺產
分布圖
預備名單除了已入選項目外,接受《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成員國還可以把遺產項目列入預備名單,任何遺產在提名《世界遺產名錄》前都必須入選預備名單[48]。截至2025年,美國的預備名單共有18項遺產[4]。
參見註釋參考資料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