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列巡洋舰列表 收录有历史上美国海军 计划或实际建造的所有战列巡洋舰 。美国海军在旗下航速较慢、装甲较薄弱的装甲巡洋舰 面对英国皇家海军 的无敌级战列巡洋舰 [ a] 落伍十多年後,才于1920年代开始建造一系列战列巡洋舰。然而在军备限制条约 的规定下,这些舰只的建造计划被迫放弃,其中有两艘改建为航空母舰 。美国海军随后在1940年订购6艘“大型巡洋舰”——历史学家普遍将这些巡洋舰视作是战列巡洋舰——其中只有两艘服役。
概述
起初,美国海军并不相信英国战列巡洋舰的超级速度的重要性,直至在舰队演习和海军战争学院 的兵棋推演 中评估这种新型舰只,以及1910年代初日本海军 投入4艘金刚级战列巡洋舰 之后才改变自己的立场。海军部长 最初拒绝海军事务委员会 关于采购几艘战列巡洋舰的建议,但是舰队演习显示,海军缺乏能够在任何天气下有效地发现和跟踪敌方舰队的战力。而且在海军内部逐渐形成的共识是,战列巡洋舰将是这一角色的理想选择[ 3] 。战列巡洋舰在集中火力攻击敌人舰队的主力舰时非常有效,就像1905年日本装甲巡洋舰在对马海峡海战 中对俄国舰队所采取的攻击方案那样。而对战列巡洋舰设想的另一个角色是追踪并摧毁敌人的通商破坏作战部队。1914年末,英国在福克兰群岛海战 和次年的多格尔沙洲海战 [ c] 的实战经验证实所有这些能力。
因此美国国会 在1916年批准一项大型海军建设计划中,包括6艘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 d] 。然而在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 》获得批准之前,没有一艘舰只完成建造。条约签署后,有4艘在船台上被拆解,剩下的两艘被改装成航空母舰[ 6] 。该条约阻止之后15年任何战列巡洋舰的进一步发展,但一些国家还是在1930年代末发展“巡洋舰杀手”舰只,旨在摧毁后《伦敦海军条约 》时代的重巡洋舰 。这些设计被荷兰和苏联正式定义为战列巡洋舰,而日本和美国则定义为大型巡洋舰。所有这些设计概念都大致相当,通常被称为战列巡洋舰。而美国海军建造阿拉斯加级 [ e] 的主要动力是日本巡洋舰在发生战争时袭击其交通线所造成的威胁。重巡洋舰也是航空母舰进行独立袭击的最可能的水面威胁,所以“巡洋舰杀手”也是理想的航母护航舰[ 8] 。有关日本舰只的报告强化美国海军对这些舰只的需求[ f] 。其中两艘在1944年服役,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两年就退役[ 11] [ 12] 。
列克星敦级
一幅1922年由路易丝·拉内德(Louise Larned)所绘的油画描绘列克星敦级的最终设计,有8门16英寸舰炮和两个烟囱
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的设计方案在1916年6月30日获得批准。本级计划建造6艘,其作为1916年海军大规模建造计划的一部分,但她们的建造进度被一再推迟,以便为护航舰只和反潜舰只建造让路[ 13] 。最初的设计是在轻型装甲舰体上安装10门14英寸(356毫米)主炮和16门5英寸(127毫米)副炮,最高航速为35節 (65公里每小時;40英里每小時)。海军事务委员会认为该设计方案的火力不足,并利用延期所提供的机会,下令重新设计,以将舰只的武器装备改善为8门16英寸(406毫米)和16门6英寸(152毫米)。1917年4月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英国皇家海军提供更多关于日德兰海战 的分析资料,其中3艘英国战列巡洋舰被弹药库的爆炸摧毁。除此之外还提供当时正在建造的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 [ g] 的重型装甲设计详细资料。海军事务委员会随后重新评估设计,并大幅增加装甲防护,而代价就是将最高速度降低到33節(61公里每小時;38英里每小時)。防雷鼓包 、额外的防鱼雷舱壁 和装甲厚度的普遍增加使设计案的舷宽 增加11英尺(3.4米),排水量增加超过7,000長噸 (7,100公噸)。[ 15]
为了遵守《华盛顿海军条约 》的规定,本级其中4艘最终被取消建造并在船台 上就地拆解,而工程进度最高的两艘——列克星敦号 [ d] 和萨拉托加号 [ d] 则被改装成美国第一批舰队航空母舰 [ 1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列克星敦号在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战 中被击沉之前,曾对日军基地进行多次突袭[ 17] 。三个月后,萨拉托加号在东所罗门海战 中击沉日军龙骧号航空母舰 ,随后支援美国在太平洋的一系列行动,随后加入英国东方舰队 在印度洋 的行动。虽然萨拉托加号被鱼雷击中两次,但她在战后幸存下来。1946年中期在比基尼环礁 进行的一系列核试验 ——十字路口行动 期间萨拉托加号作为靶舰 之一被摧毁[ 18] 。
阿拉斯加级
1944年11月13日关岛号的鸟瞰图
6艘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在1940年9月9日订购[ 24] 。她们被后来的历史学家们普遍称为“战列巡洋舰”,然而海军不允许这样描述她们,并给她们以大型巡洋舰(CB)的舷号前缀 [ 7] [ 25] [ 26] 。本级所有舰只都是以美国的领地 或岛屿地区 命名,有别于战列舰一般以州份命名 ,巡洋舰则以城市命名[ l] 。“巡洋舰杀手”的初步设计工作始于1938年,然而设计案直到1941年6月才最终确定。在1940年9月下订的6艘舰只中[ 27] ,只有3艘动工,其中两艘完工[ 28] ,第三艘的建造在1947年4月16日停止,当时她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84%[ 29] 。
阿拉斯加号 [ e] 和关岛号 [ e]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担任炮击舰和快速航母护航舰。两舰分别在1945年末和1946年初到达新泽西州 贝永 后就再也没有离开港口[ 30] [ 31] 。战后几年,未建成的夏威夷号 [ e] 曾多次被计划改装成导弹巡洋舰或大型指挥舰 ,但没有任何成果。1959年,她被卖掉拆解。两年后,阿拉斯加号和关岛号也被卖掉拆解[ 32] 。
脚注
注释
^ 译名参考自《世界近代战列舰史》。[ 1]
^ 历史学家埃里希·格鲁纳(Erich Gröner)指出,满载被定义为“(等于)排水量加上满载燃料油、柴油、煤、备用锅炉给水、飞机燃料和特殊设备”。[ 2]
^ 译名参考自《世界近代战列舰史》。[ 4]
^ 4.0 4.1 4.2 译名参考自《世界航空母舰全览》。[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译名参考自《世界近代巡洋舰史》。[ 7]
^ 《简氏战舰年鉴 》认为这种传说的“秩父”级战列巡洋舰将是一种配备6门12英寸舰炮有着30節 (56公里每小時;35英里每小時)航速的15,000長噸(15,000公噸)舰只。[ 9] [ 10]
^ 译名参考自《消逝的巨兽: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战列舰》。[ 14]
^ 译名待补充参考来源。
^ 译名待补充参考来源。
^ 译名待补充参考来源。
^ 译名待补充参考来源。
^ 阿拉斯加领地和夏威夷领地在1959年加入联邦,成为美国第49个和第50个州份。
^ 另有来源记载为34,250長噸(34,800公噸)。[ 34]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60年6月30日”。[ 34]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41年12月17日”。[ 34]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59年6月20日”。[ 34]
引文
参考资料
Garzke, William H.; Dulin, Robert O. Battleships: United States Battleships in World War II .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76 [2020-04-01 ] . ISBN 1-55750-174-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4-26) (英语) .
Friedman, Norman. U.S. Cruisers: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4. ISBN 0-87021-718-6 (英语) .
Gröner, Erich.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Vol. I: Major Surface Vessels. Annapolis :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978-0-87021-790-6 . OCLC 22101769 (英语) .
Gardiner, Robert; Gray, Randal (编).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06–1921 .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2020-04-01 ] . ISBN 0-87021-907-3 . OCLC 12119866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8-02) (英语) .
Hone, Trent. Jordan, John , 编. Warship 2011. London: Conway. 2011: 8–31. ISBN 978-1-84486-133-0 (英语) .
McMurtrie, Francis E. (编). Jane's Fighting Ships 1941 . New York: Macmillan. 1942. OCLC 22496506 (英语) .
Silverstone, Paul H. Directory of the World's Capital Ships . New York: Hippocrene Books. 1984. ISBN 0-88254-979-0 (英语) .
Whitley, M. J. Cruisers of World War Two: A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5. ISBN 1-55750-141-6 . OCLC 34089382 (英语) .
Worth, Richard. Fleets of World War II . Da Capo Press. 2002 [2020-04-01 ] . ISBN 0-306-81116-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5-06) (英语) .
日本海人社 (编). 世界近代战列舰史 . 世界舰船 第1版.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10-06 [2020-02-21 ] . ISBN 9787543664296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4-26) (中文(中国大陆)) .
日本海人社 (编). 世界近代巡洋舰史 . 世界舰船 第1版.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12-04 [2020-03-06 ] . ISBN 9787543681934 (中文(中国大陆)) . [永久失效連結 ]
刘怡. 消逝的巨兽: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战列舰. 知兵堂简体版战争系列.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07-01. ISBN 9787307076839 (中文(中国大陆)) .
王子午; 许涛. 世界航空母舰全览 . 指文图史系列012.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3-10-01: 15–20 [2020-01-31 ] . ISBN 9787510706813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1-31) (中文(中国大陆)) .
拓展阅读
斜體字 為未建成艦
戰艦
戰鬥巡洋艦 及大型巡洋艦
其它未建成艦
南達科他級 (1920年)
BB-49 南達科他號
BB-50 印第安納號
BB-51 蒙大拿號
BB-52 北卡羅萊納號
BB-53 艾奧瓦號
BB-54 麻薩諸塞號
BB-67 蒙大拿號
BB-68 俄亥俄號
BB-69 緬因號
BB-70 新罕布什爾號
BB-71 路易斯安那號
註1:BB-4 艾奧瓦號基於印第安納級大幅改良,一般稱作「改良印第安納級」並歸類至印第安納級中,而有時會被單獨分類出一級 註2:列星頓級戰鬥巡洋艦首艦「列星頓號」與三號艦「薩拉托加號」在建造中途被改建為航空母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