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時鐘自左上 ——最經典的幾道意大利料理:拿坡里披薩 、卡波納拉義大利麵 、義式濃縮咖啡 、意式冰淇淋 等。
義大利飲食 是指源自義大利地區 的獨特飲食文化,亦是全球範圍內傳播最廣的菜系,其適口性廣泛,能迎合不同國籍 、宗教 與文化 背景的人群,並以此聞名[ 1] [ 2] 。由於影響絕大多数歐洲菜系 的發展深遠,故也誉为“西餐 之母”。
意大利菜屬於地中海料理 的一個分支[ 3] ,還融合了許多西歐 精緻飲食的元素,其一切成份、食譜和烹飪技術均是圍繞著意大利半島 發展而來的。隨著19世紀 的意大利僑民 的移民浪潮,意大利菜大量流入美國 和南美 國家,再借由美式義大利菜而快速擴散到全世界[ 4] [ 5] [ 6] 。義大利人的飲食習慣以麵食 、米食 和蔬菜 為主,其中不乏一些外來食物,例如美洲 的馬鈴薯 、蕃茄 、辣椒 、玉米 和甜菜 ,至少從18世紀 開始,這些美洲蔬菜就成為了意大利料理的必備食材[ 7] 。根據YouGov 在2019年 [ 9] 以及CNN 在2021年 [ 10] 的評選調查,意大利菜均獲得“全球最高人氣料理”中的第一名。
意大利美食有強烈的“去中心化”傾向,全國各地的飲食文化可謂是天差地別,而且每個大區 內都有著一套根深蒂固的傳統。既使以最粗略的方式來劃分,也能分出北意大利 、中意大利 和南意大利 這三大菜系[ 11] [ 12] [ 13] 。義大利的前身是西羅馬帝國 ,該國於西元476年 滅亡後分裂成十幾個小邦國,這些意大利小邦在此後的1300年中都維持著主权獨立,还演化出各自独特的料理模式,直到西元1861年 才重新合體為一个統一的意大利 。由於擁有這樣長期分裂的歷史,导致在同一個義大利大區 之內也會出現好幾種風格迥異的菜[ 14] [ 15] 。加上意大利本身的歷史足夠悠久,大部份歐洲國家都曾经對義大利菜進行過模倣,甚至很多模倣菜到了現代都有好幾百年的歷史[ 16] 。目前義大利食物在全球的分佈甚廣,隨處可見,許多歐美國家的家庭餐廳 、酒吧 和咖啡廳 中所販賣的菜品要麼是意大利菜,要麼就是受到意大利菜的影響[ 17] 。
作為一種以“簡單”為賣點的美食,正宗的意大利菜只需要用到很少的食材、花短短的幾步即可完成,這讓食材本身的品質變得至關重要,以至於意大利廚師必須要用最苛刻的標準去檢查食材是否合格。比起过度複雜化的擺盤噱頭,意大利菜更喜歡集中強化食物的香氣、口感和顏色[ 18] [ 19] ,這種簡單又高品質的基本架構讓意大利料理變得極易傳播,光是歐盟 在2020年 一年的意大利餐廳收入就超過2000億歐元 [ 20] 。幾個世紀以來,最受歡迎的意大利食譜往往是由普通人創造的,而非某個名廚或者歷史偉人,這也是大部份意大利菜在家中就能完美烹飪的原因。雖然簡單,但意大利政府依然尊重本國的傳統農產文化,推崇人們在四季 攝取不同的食材,並堅持採用歐洲 最嚴格標準來保護各個大區的原產地[ 21] [ 22] [ 23] 。
地中海氣候 為意大利美食奠定絕對的基礎,富含營養的意大利麵 、魚類 、水果 、蔬菜 [ 24] 、起司 、甜點 和葡萄酒 是該飲食文化之核心。舉例來說,比萨饼 和咖啡 (尤其是濃縮咖啡 )成為各國輕食 的首選[ 25] ;柑橘類 的水果、開心果 和杏仁 能讓人體補充好每日必須的維他命 ;馬斯卡彭奶酪 、里科塔奶酪 等起司可以作為鹹味的沾醬,也可作為甜味的奶酪;可可 、香草 和肉桂 等香料 讓食材充滿異域風味;意式冰淇淋 [ 26] 、提拉米蘇 [ 27] 和杏仁蛋白軟糕 是最著名的意大利甜點 。意大利美食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由氣候 和歷史 交叉而成,這兩者塑造了獨特的義式情調,讓現代的意大利共和國 有資格坐擁海量的文化遺產,其中大部份還能獲得歐盟 的官方認證[ 28] 。此外,目前意大利是地球上最大的葡萄酒 生產國,亦是世界上本土葡萄 品種最多的國家[ 29] [ 30] 。
歷史
概述
義大利菜不僅是單獨的料理體系,也是意大利文化 中的主要组成部份之一。典型的義大利菜會使用大量的、色彩鮮艷的蔬菜 、橄欖油 、起司 和義大利葡萄酒 ,以紅、綠、白、棕四种色彩為主。義大利菜中既有適合庶民的低價料理,也有最高級的奢華正餐;主食以義大利麵 和匹薩 為代表,濃縮咖啡 、提拉米蘇 和義式冰淇淋 也在全球範圍內著名[ 31] [ 32] 。
義大利半島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美食發源地之一,歷史也相当久遠,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4世紀,經歷了伊特拉斯坎文明 、古羅馬文明 、拜占庭文明 等諸多古代国家的熏陶而建立其雛形。從5世紀開始,意大利半島逐漸分裂成多個小國,在各地交流有限的狀態下反而催生出各自的獨特飲食習慣[ 33] 。14世紀以後,由於新大陸 的發現,義大利菜迎來了馬鈴薯 、番茄 、菜椒 和玉米 等美洲植物,這讓義大利菜的蔬菜含量與日俱增。19世紀中期開始義大利統一,政府開始正式將適合地中海氣候的農產品科學培育並量產化,因為義大利行政區劃 在幾百年中發生了重大改動,許多原屬區域性的菜餚在傳遍全義大利後又融入當地特色,產生了多種極具地方特色的變體。20世紀中期開始,因為加入歐盟 ,義大利政府對葡萄酒和各類傳統食材制訂了法定產區 (DOC)等相關法律,需要嚴格標註這些食材是產自義大利的哪個專有產區[ 34] [ 35] [ 36] 。
古羅馬
早在古羅馬 時代,由於古羅馬帝國擴張,使羅馬人接觸到很多其他地區的飲食習慣和烹飪技術。當時古羅馬人喜愛聘用希臘 人製作面包,又專門於西西里 島生產奶酪 。而古羅馬人又愛牧養山羊,並種植菜薊 和韭蔥 。
公元前3世纪,罗马 的第一部历史中提到一種圆面饼,加上橄榄油 、香料 和蜂蜜 ,置于石上烤熟,是為披薩 的前身。
中世紀
中世紀義大利經歷阿拉伯人 和諾曼人 的入侵,兩者也把他們的食材和製法帶來:來自東方的柑橘 、菠菜 和杏仁 ,來自北方的有馬介休 。另外貿易的興盛也帶來了胡椒 。約13世紀,面条 成為當地家家戶戶的主食;與此同時大米之引進,也有一種叫risotto 的燉飯。
近現代
隨著新航路發現,一些來自美洲新大陸的農作物被帶到歐洲,諸如咖啡、番茄 、馬鈴薯 等等。但早期像番茄,一直都沒有成為義大利菜的元素。要直至十八世紀末,番茄才在義大利菜中不可或缺。
因應咖啡的普及,1629年,意大利第一家咖啡店於威尼斯 創立。至1884年,安傑洛·莫里安多 在都靈 申請了「蒸汽操作的快速製作咖啡飲料的設備」專利(No. 33/256),被視為最早期咖啡機的專利之一。1901年,米蘭人Luigi Bezzera對濃縮咖啡機進行了一系列改進。他對其中一些改進申請了專利,其中第一項於1901年12月19日提交。其標題叫做「對用於快速準備咖啡飲料的機器的改進」(專利號 No. 153/94,61707,於1902年6月5日批准)。在1905年,該專利被Desiderio Pavoni購買,他創建了「La Pavoni」公司,並開始在一個位於米蘭的 Via Parini 街的小作坊工業化生產該機器(每天一台)。
與此同時大批意大利人向海外移民,以及意大利文化的傳播,使意式食品在很多國家都十分流行。全球最大的披薩連鎖店必勝客 於1958年在美國 堪薩斯州 創立,還有於1971年在美國西雅圖 成立,售賣濃縮咖啡 的星巴克咖啡 ,但意大利人以其傳統的本土飲食文化為榮,抗拒美國化的義式食品,認為這些美國食品連鎖店售賣的並非真正的意大利菜,所以必勝客和星巴克的分店雖然開遍世界各地,但在作為比薩和濃縮咖啡發源地的意大利,到2018年都仍未有開設分店[ 37] 。
現在見到的義大利烹飪文化,早在這個國家建立前已經發展起來。在1861年統一以前,義大利還是分裂的許多王國與城邦,不時互相打仗,沒有共通的文化和語言(二戰 後才統一了語言和其它文化),義大利烹饪就在這種環境下培育出各種鮮明的風格。
用威尼斯 和那不勒斯 來舉例,在這兩種文化的烹飪史中,海鮮都是重要的原料。但因為這兩地語言不通,两地的菜品风格迥异。
威尼斯和那不勒斯畢竟隔著450里,博洛尼亚 與佛罗伦萨 (分別是義大利北部和中部的首府城市)相距只有60公里,卻有不可逾越的差距。烹饪方式正好相反,要他們交流的話只需反其道而行。博洛尼亚的廚師习惯使用價值不菲的食材,以及大量的香料;而佛罗伦萨節儉的烹饪方式则講究控制食材份量,烹调出的食物也嚴格堅守要味道配搭和諧及樸實的原則。
博洛尼亚式做法會將帕爾瑪 火腿塞滿小牛肉,包上一層陳年帕爾瑪芝士,以牛油小炒,再用削片白松露 把它舖面,舖得幾乎看不見;佛罗伦萨則是取適當大小的T骨牛排,在炭火上快速地烤一下,最後只借助一點橄欖油 和碎黑胡椒的芳香。
地勢影響
義大利地域美食還有另一個鮮明的對比-由地勢影響—山野和大海。意大利北部主要由高地和山區組成,全年平均氣溫較低,與鄰近的瑞士 相似,乳製品 豐富而且善用香草 和菇菌 調味。意大利南部深入地中海 ,全年氣候溫和,有利漿果 生長,大量峽灣令漁業 相當發達,令意大利南部是番茄 食品和海鮮 主要生產地。由於意大利南部氣候溫暖和乾燥,而且日照充足,是典型的地中海型氣候 ,適合橄欖樹 生長,所以意大利南部是橄欖油 的主要產區。
義大利北邊的阿爾卑斯山脈 链接了義大利和歐洲內陸,山脈下是義大利唯一的平原:從威尼斯开始,向西穿過倫巴第 ,直達皮埃蒙特 。這片土地是義大利的乳酪區,那裏的人用牛油炒菜,以米和玉米作主食。因為這裏的工廠招來南邊的工人大量生產的意粉和其他麵製品,那些在米蘭 和都靈 的家庭才能享用到意粉。
北部
氣候因素也是義大利美食的一个重要因素,该国有各种各样的气候类型。 都靈 位于终年被烈風吹捲的阿爾卑斯山腳,其烹饪风格很浓厚。在都靈以南100公里左右的海岸,卻因背靠亞平寧山脈,常年吹拂地中海的和風,其气候与法國蔚藍海岸 無異,是經典義大利青醬 pesto的發源地。
同是亞平寧山脈,往東是義大利美食藝術最興旺的地區—艾米利亞-羅馬涅 。艾米里亞-羅馬涅幾乎一半是山地一半是平原,整個地區背靠亞平寧山,山腳下是大平原,向東南延伸出去就是亞得里亞海。亞平寧山上的雨水都流經艾米里亞平原進入大海,令這片流沙地異常肥沃。其首府博洛尼亚製作手工意粉的小麥正是從這裏種出來(產量為全國之冠),義大利最頂級的牛奶芝士也是產於此地,更乾脆以艾米里亞的兩座城市命名──帕馬森乾酪 。製芝士餘下的乳清 用來餵豬,豬最後送到帕爾馬,製成全球聞名的帕爾馬火腿。
中部
義大利北區到艾米里亞為止,接下去就進入義大利中部托斯卡纳 區。在這一區裏,亞平寧山脈的山麓從東岸遍至西岸,這一區幾乎都是山地,從兩方面影響了烹饪習俗:首先,在半山腰上種樹要比畜牧容易得多,人們大量種植橄欖樹,橄欖油取代牛油成為食用油。其次,這區遠離艾米里亞-羅馬涅的農田,人們不再以白小麥和蛋製成意粉為主糧,改吃不必加蛋,由杜蘭小麥 製成的通心粉 。
主要菜色
主食
甜點、飲料
特色食品
註釋
^ Freeman, Nancy. American Food, Cuisine . Sallybernstein.com. 2007-03-02 [2010-04-2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0-04-18).
^ Cooking World » The most popular cuisines of the world (Part 1) . Cooking-advices.com. 2007-06-25 [2010-04-24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9-07-26).
^ David 1988, Introduction, pp.101–103 [需要完整来源]
^ Italian Food . Life in Italy. [15 May 2017] . (原始内容 存档于8 May 2017).
^ The History of Italian Cuisine I . Life in Italy. 30 October 2019 [16 April 202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12-05).
^ Thoms, Ulrike. From Migrant Food to Lifestyle Cooking: The Career of Italian Cuisine in Europe Italian Cuisine . EGO (http://www.ieg-ego.eu ). [17 April 202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1-29) (英语) .
^ The Making of Italian Food...From the Beginning . Epicurean. [24 April 201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0-03-27).
^ Matthew Smith. In a survey of 24 countries, pizza and pasta take the top spot – closely followed by Chinese and Japanese cuisine . YouGov. 2019-03-12 [2023-01-2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9-13).
^ For example, in 2019, the American network CNN ranked first in a ranking of the best cuisines in the world; see: Which country has the best food? . [14 November 202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2-13). . According to a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British company of market analysis YouGov, out of 24 countries, Italian cuisine was the most internationally appreciated gastronomy with 84% of total preferences; see: Sondaggio YouGov:l'84% delle persone nel mondo preferisce la cucina italiana . [14 November 202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0-07).
^ Related Articles. Italian cuisine .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com. 2 January 2009 [24 April 201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0-07-16).
^ Italian Food – Italy's Regional Dishes & Cuisine . Indigo Guide. [24 April 2010]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 January 2011).
^ Regional Italian Cuisine . Rusticocooking.com. [24 April 201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5-04-27).
^ Cronistoria della cucina italiana . [13 November 202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0-31) (意大利语) .
^ Piatti regionali a diffusione nazionale . [13 November 202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0-29) (意大利语) .
^ How pasta became the world's favourite food . bbc. 15 June 2011 [28 September 201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0-31).
^ Freeman, Nancy. American Food, Cuisine . Sallybernstein.com. 2 March 2007 [24 April 201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5-03-07).
^ Intervista esclusiva allo chef Carlo Cracco: "La cucina è cultura" . [5 January 202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0-31) (意大利语) .
^ Storia della cucina italiana: le tappe della nostra cultura culinaria . 25 May 2019 [5 January 202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0-29) (意大利语) .
^ La cucina italiana nel mondo: un business da 229 miliardi . [5 January 2020] . (原始内容 存档于14 August 2020) (意大利语) .
^ Individualità territoriale e stagionalità nella cucina italiana . [5 January 202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0-29) (意大利语) .
^ Regole e stagionalità della cucina italiana . 2 December 2016 [5 January 202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0-31) (意大利语) .
^ Nonne come chef . [5 January 202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0-31) (意大利语) .
^ The Silver Spoon ISBN 88-7212-223-6 , 1997 ed.
^ Marshall, Lee. Italian coffee culture: a guide . The Daily Telegraph . 30 September 2009 [5 September 2013] . (原始内容存档 于10 October 2013).
^ Jewkes, Stephen. World's first museum about gelato culture opens in Italy . Times Colonist . 13 October 2012 [5 September 2013] . (原始内容存档 于16 October 2013).
^ Squires, Nick. Tiramisu claimed by Treviso . The Daily Telegraph. 23 August 2013 [5 September 2013]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9 August 2013).
^ Keane, John. Italy leads the way with protected products under EU schemes . Bord Bia . [5 September 2013]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9 March 2014).
^ L'Italia è il maggiore produttore di vino . [11 November 202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1-11) (意大利语) .
^ L'Italia è il paese con più vitigni autoctoni al mondo . 3 June 2017 [11 November 202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1-01) (意大利语) .
^ Italian Food - Italy's Regional Dishes & Cuisine . Indigoguide.com. [2010-04-24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01-02).
^ Regional Italian Cuisine . Rusticocooking.com. [2010-04-2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0-04-10).
^ Italian Cooking: History of Food and Cooking in Rome and Lazio Region, Papal Influence, Jewish Influence, The Essence of Roman Italian Cooking . Inmamaskitchen.com. [2010-04-24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0-04-10).
^ Related Articles. Italian cuisine -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 Britannica.com. 2009-01-02 [2010-04-2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0-07-16).
^ The Making of Italian Food...From the Beginning . Epicurean.com. [2010-04-2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0-03-27).
^ Del Conte, 11-21.
^ 还在吃必胜客?据说那是假披萨! . 鳳凰財經. 2017-09-02 [2018-04-0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8-04-08).
^ 《Essentials of Classic Italian Cooking》 by Marcella Hazan
義大利麵
參考文獻
Faccioli, Emilio. L'Arte della Cucina in Italia . Milano: Einaudi, 1987 (意大利文)
Capatti, Alberto and Montanari, Massimo. Italian Cuisine: a Cultural History .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0-231-12232-2
Del Conte, Anna. The Concise Gastronomy of Italy . USA: Barnes and Nobles Books, 2004. ISBN 1-86205-662-5
Dickie, John, Delizia! The Epic History of Italians and Their Food (New York, 2008)
Evans, Matthew; Cossi, Gabriella; D'Onghia, Peter, World Food Italy . CA: Lonely Planet Publications Pty Ltd, 2000. ISBN 1-86450-022-0
Koplan, Steven; Smith, Brian H.; Weiss, Michael A.; Exploring Wine ,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1996. ISBN 0-471-35295-0
Piras, Claudia and Medagliani, Eugenio. Culinaria Italy . Cologne: Könemann Verlagsgesellschaft mbh, 2000. ISBN 3-8290-2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