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英語:Permanent membe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也被稱為五常(英語:Permanent Five或P5)、五大國(英語:Big Five),是指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的常任成員,即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及美国[1]。其中,中國、法国和俄罗斯的代表政權曾有所改變:中國原由中華民國所代表[註 1]、俄羅斯原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代表、法国原由临时政府和第四共和国代表。
上述五國皆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國,亦是二戰時期同盟國中的主要成員。五個常任理事國除了對安全理事會的非程序性決議案擁有否決權[2],亦可以對任何聯合國憲章的修正案行使否決權[3]。
歷史
2000年,五個常任理事國領導人在峰會上。從左至右:英國首相東尼·布萊爾、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法國總統賈克·席哈克和俄羅斯總統弗拉迪米爾·普丁
1945年在舊金山會議中,確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分別是法國、中華民國、蘇聯、英國和美國。自那以後發生了兩次席位變動,尽管这些变动没有反映在《聯合國憲章》第23條中,因為它沒有進行相應的修改:
此外,法國於1946年將臨時政府改革為法蘭西第四共和國,後來於1958年改革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兩者都在戴高樂的領導下保留了法國的席位,因為其國際地位或承認沒有變化,儘管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許多海外屬地最終獨立。
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是二戰中的战胜国,自那時以來一直保持着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它们每年都与印度和德国一起在各國國防預算列表上名列前茅;2011年,它們在國防上的總支出超過1萬億美元,佔全球軍費開支的60%以上(僅美國就佔40%以上)。它們也是世界前十大武器出口國之一,是僅有的五個被《核武禁擴條約》正式承認為“核武器國家”的國家,尽管还有其他已知或认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常任理事國成員
擴展提議
1945年聯合國成立時五個常任理事國的領土及所轄殖民地[14]
企图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四國聯盟成员
2004年,日本、德國、印度及巴西組成「四國聯盟」,藉由安理會改造的機會積極爭取成為常任理事國,但四國聯盟却遭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例如中國、韓國、朝鮮反對日本,法國、英國、美國、意大利反對德國,中國、巴基斯坦反對印度,墨西哥、阿根廷反對巴西,而美國雖然支持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但反對日本、德國、印度及巴西擁有“否決權”。此后,德日印巴四國讓步,提出爭取六個無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議席,四個歸屬德日印巴,其餘兩個給與兩個非洲國家。但是由於非洲國家一直在爭取可拥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的成员资格,故難以獲非洲國家支持。新增常任理事國方案最終不獲通過。
2007年2月,日本再次計劃與印度、巴西和德國一起組成「四國聯盟」,繼續爭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而意大利等國發起的「咖啡俱樂部」一直反對擴充常任理事國的名額。
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
《联合国宪章》有关安理会的章节中对“否决权”并无明确规定,但规定了“凡非程序性决议案,必须得到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至少9票以上赞成,并且5个常任理事国中没有一国投反对票才能通过”,通常将常任理事国对提案投反对票的行为称为“行使否决权”。联合国历史上首度行使否决权是在1946年2月16日,当时的苏联在叙利亚、黎巴嫩问题的一次表决中投下了反对票。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频繁动用否决权否决对方集团提出的议案。兩国曾动用逾100次的否决权。
冷战结束后,部分联合国成员国希望改革安理会否决权,认为应当限制常任理事国动用否决权,但因中美俄三国反对而未能成功。
领导人
现任领导人
以下是截至截至2025年 (2025-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update]代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
历史领导人
国情比较
全称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俄罗斯联邦 |
美利坚合众国 |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
法兰西共和国
|
简称 |
中国 |
俄羅斯 |
美国 |
英国 |
法國
|
國旗
|
|
|
|
|
|
國徽
|
|
|
|
|
|
地图
|
|
|
|
|
|
一级行政区划
|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34)
|
州、自治州、边疆区、自治区、直辖市、共和国(89)
|
州、联邦特区、自治邦、属地(55)
|
构成国(4)
|
大区、海外大区、领土集体、属国(25)
|
领土面积[15]
|
9,600,000平方千米,包括临海水(海)域领土
|
17,124,442平方千米,包括临海水(海)域领土,包含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
|
9,631,420平方千米,包括临海水(海)域领土
|
262,210平方千米,包括临海水(海)域领土
|
643,801平方千米,包括临海水(海)域领土
|
人口
|
14.03亿[16]
|
1.46亿(包含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
|
3.42亿(包含美国本土和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
0.68亿
|
0.68亿
|
人口密度
|
150/平方千米
|
9/平方千米
|
33.66/平方千米
|
279.95/平方千米
|
123.28/平方千米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0.45% [16]
|
0.40%
|
0.71%
|
0.58%
|
0.39%
|
城市化率
|
64.7%[16]
|
74.8%
|
83.3%
|
84.64%
|
81.78%
|
首都
|
北京市
|
莫斯科市
|
华盛顿特区
|
伦敦市
|
巴黎市
|
政体
|
单一制、社会主义共和制、一党执政
|
联邦制、半总统制、一党独大
|
联邦制、半总统制、两党制
|
单一制、君主立宪制
|
单一制、半总统制
|
意识形态
|
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俄罗斯民族主义、资本主义
|
让美国再次伟大、共和主义、联邦主义、资本主义
|
君主立宪、资本主义
|
欧洲一体化、资本主义
|
最高领导人
|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註 3]
|
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註 4]
|
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註 5]
|
首相:基尔·斯塔默
|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
|
国家元首
|
国家主席:习近平
|
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
|
政府首脑
|
国务院总理:李强
|
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京
|
首相:基尔·斯塔默
|
总理:弗朗索瓦·贝鲁
|
最高立法機構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包括常務委員會)
|
俄罗斯联邦会议(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
|
美国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
|
英国国会(上议院和下议院)
|
法国议会(参议院和国民议会)
|
最高司法機構
|
最高人民法院
|
联邦最高法院
|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
英国最高法院
|
法国最高法院
|
官方语言
|
汉语
|
俄语
|
英语
|
英语
|
法语
|
宗教
|
主要为无神论、无宗教或中国民间信仰,参见中国宗教
|
主要为基督宗教中的东正教,参见俄罗斯宗教
|
主要为基督宗教中的基督新教,参见美国宗教
|
主要为基督宗教中的圣公会,参见英国宗教
|
主要为基督宗教中的天主教
|
民族
|
参见中國民族列表
|
参见俄罗斯民族列表
|
参见美国种族及民族
|
盎格鲁-撒克逊人,参见英国人条目
|
法兰西人,参见法国人条目
|
GDP(国际汇率)
|
$17.73万亿(2021)
|
$1.78万亿(2021)
|
$23.32万亿(2021)
|
$3.19万亿(2021)
|
$2.94万亿(2021)
|
人均GDP(国际汇率)
|
$12,551(2021)
|
$11,654(2021)
|
$69,231 (2021)
|
$47,203 (2021)
|
$43,659 (2021)
|
GDP(购买力平价)
|
$26.657万亿(2021)
|
$4.328万亿(2021)
|
$23.59万亿(2021)
|
$3.54万亿(2021)
|
$3.65万亿(2021)
|
人均GDP(购买力平价)
|
$20,800 (2021)
|
$30,064 (2021)
|
$71,307 (2021)
|
$50,860 (2021)
|
$51,009 (2021)
|
GDP实际增长率
|
8.1%(2021)
|
4.7%(2021)
|
6.1%(2021)
|
6.5%(2021)
|
6.8%(2021)
|
基尼系数(貧富差距)
|
46.2(高)
|
41.7(中)
|
48.5(高)
|
32.9(中)
|
35.1(中)
|
人類發展指數
|
0.761(高)
|
0.824(极高)
|
0.926(极高)
|
0.95(极高)
|
0.91(极高)
|
货币
|
人民币(¥)
|
卢布(₽)
|
美元($)
|
英镑(£)
|
欧元(€)
|
国防预算
|
$2947亿(2022)
|
$410亿(2021)
|
$7417亿(2021)
|
$684亿(2021)
|
$497亿(2021)
|
武装部队人数
|
219万(2021)
|
101万(2021)
|
140万(2021)
|
19万(2021)
|
27万(2021)
|
劳动力
|
8.80亿(2021)
|
0.77亿(2021)
|
1.64亿(2021)
|
0.34亿(2021)
|
0.31亿(2021)
|
移动电话
|
16.08亿(2021)
|
2.56亿(2021)
|
3.62亿 (2021)
|
0.79亿(2021)
|
0.71亿(2021)
|
参见
脚注
- ^ 詳見聯合國大会2758號決議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家主席)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的排名和权力均在国家主席之上,单独担任国家主席职务不被视为最高领导人。
- ^ 一党执政下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地位在国家元首之上,权力也高於政府首脑。习近平的头衔依官方次序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 ^ 俄罗斯总统兼任国务委员会主席和国家安全会议主席,并担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 ^ 美国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兼任政府首脑和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并担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参考文献
|
---|
权力 | |
---|
组织结构 | |
---|
行動 | |
---|
常任理事国 (否決權) | | 1945年-1946年 (创始国) | |
---|
1946年-1958年 | |
---|
1958年-1971年 | |
---|
1971年-1991年 | |
---|
1991年-至今 | |
---|
|
---|
非常任理事国 (选举) | |
---|
|
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lower-alpha">
标签或{{efn}}
模板,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lower-alpha" />
标签或{{notelist}}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