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是臺灣臺北市的公立美術館,位於臺北市中山區花博公園美術園區內,成立於1983年12月24日[2],是臺灣第一座當代美術館與第一座公立美術館。 作為臺灣首座公立美術館,自開館以來即肩負推動臺灣現當代藝術的保存、研究、發展與普及之使命。除整理臺灣近百年美術史外,亦持續關注發展中的當代藝術。運作方針為積極掌握全球視野,建構區域脈絡,扶植藝術人才,推動藝術教育,以促進藝術生態發展,提升全民文化修為和藝術涵養,臻於具審美觀、創造性與思辨力的當代社會。 建築![]() ![]() 臺北市立美術館由臺灣戰後建築師高而潘所設計,建築採取低限灰白的國際現代主義風格,融合華人傳統建築四合院,以懸臂飛廊形式將斗拱元素交疊堆砌為「井」字形建築主體結構體,寓意美術館為文化之泉源活水。館內大廳挑高九米明亮開闊,對應地上三層及地下一層的展示空間,四周以玻璃帷幕採光,取代封閉牆面;中樞內庭承接自然光源,引入隨時間移轉的光影韻律,整體形塑為造型洗鍊、形式宏偉、量體輕盈、具文人氣韻、與庭園景觀相結合之建築。館體占地20,422平方公尺,平面展示空間為11,741平方公尺。 位置![]() 該館位於臺灣臺北市中山區花博公園美術園區,舊址曾為美軍協防台灣司令部(USTDC)總部所在地,[3][4]北側隔美術廣場有臺北故事館,再北邊為大佳河濱公園與基隆河,西邊隔中山北路與圓山園區相望,東邊為計程車休息站。 任務與目標研究出版研究是美術館重要功能與發展基石。北美館關注知識生產與藝術實踐之相互關聯,除了策展、學術研討、講座論壇等方式,亦著重展覽專輯、專書論叢、《現代美術》季刊與學報之出版。 展覽呈現強調兼顧臺灣與全球特色的雙年展、藝術生態鏈結與育成的公開徵件計畫,亦由館方自製或與客座策展人合作之國內外專題策劃展、巡迴交流展,均促使臺灣現當代藝術蓬勃發展,並提升大眾的認知和參與。展區規劃強調空間美學與展間形制,一樓挑高寬闊,是台北雙年展、國際交流與國內大型當代專題展的展出舞台。二樓獨立與序列展間,是辦理專題回顧或典藏常設展的主要場地。三樓對稱廊道式展場,適宜舉辦對照性主題展或藝術家個展。地下樓廊道與獨立展區則適宜外光介入或控光的實驗性展出。 典藏管理透過策展研究,計畫性地蒐藏臺灣現當代藝術作品,具體呈現以臺灣美術史為縱軸,以當代議題為剖面之典藏脈絡,兼及部分國際特色收藏,迄今達約5,000件代表作品。除妥適管理珍貴文化資產,進行登錄考據、維護裝裱及修復等,並積極運用,進行研究出版及藏品活化的各式典藏專題展與近年推動的議題實驗展。 教育學習以分齡分眾的策略,規劃各類學習與參與活動,包含演講、座談、播映、導賞、展覽現場對談,以及各式節慶活動等。每年辦理專業志工培訓、學生實習,與國內外藝術家合作策劃兒童藝術教育中心展出計畫和互動學習裝置,及透過工作坊進行的各種探索/體驗課程,提供觀眾自主學習與藝術遊憩空間。 行銷推廣行銷推廣是北美館近年來積極推動的方向,運用公共關係、行銷宣傳、資源整合、國際交流等方式建立與各界優質溝通對話的橋樑,藉由實體行銷策略與媒體發佈、館內外資源的整合運用,建立友好媒體管道、開發新宣傳通路、增強與民眾即時互動、提高觀眾社群黏著度為著眼點,同時耕耘國內外媒體對於本館大型展覽的關注,並透過自媒體與觀眾熱絡互動,形塑北美館數位時代新形象。2021年也推出 Podcast 節目《王大閎您哪位?》,[5]由劇場編導蔡柏璋策劃、主持,共計15集,邀請建築人文學者及影視劇場名人參與,透過平易近人的口吻將已逝建築師王大閎的創作與經歷與聽眾分享。 組織架構北美館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為二級機關,置館長、副館長各1人,以及諮詢委員會、美術品典藏審議委員會,下設有研究發展組、展覽規劃組、典藏管理組、教育服務組、行銷推廣組、秘書室、會計室、人事室、政風室,共五個組四個室,預算員額130人,組織架構如下: 館本部包含館長、副館長、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助理及工友共8人 各單位職掌(預算員額數)如下: 研究發展組(7人) 掌理館務發展研究、館史文獻與圖書業務、現當代藝術學術專題研發及研討會等事項。
展覽規劃組(25人) 掌理現當代藝術展覽研究、規劃與執行及展示技術研發等事項。
典藏管理組(8人) 掌理現當代藝術作品徵集蒐藏、登錄編目、保存、修復及維護等事項。
教育服務組(15人) 掌理藝術教育推廣與交流、美術館志工大隊招募培訓管理等觀眾服務業務;管理兒童藝術教育中心與視聽室。 行銷推廣組(6人) 掌理機關形象、公共關係、媒體宣傳、觀眾開發、贊助合作及數位內容行銷等事項。 秘書室(50人) 掌理文書、檔案、出納、總務、財產之管理與資訊、法制、研考、機電設備、營繕工程、景觀環境等業務及其他不屬於各單位事項。
會計室(5人) 依法辦理歲計、會計及統計事項。 人事室(4人) 依法辦理人事管理事項。 政風室(1人) 依法辦理政風事項。 歷任首長
未來計畫北美館藝術園區計畫![]() 為提升首都美術館功能與高度,啟動「北美館藝術園區擴建計畫」,計畫斥資新台幣53億元,整合周邊約10公頃的花博園區重新規劃為綠地公園,並在其中興建一座地上1層、地下2層、總樓地板面積48,000平方公尺的當代藝術新館,以緩解本館現今僅有24,169平方公尺的空間。[6]
參觀資訊開放時間
票價
◎ 免票區:王大閎建築劇場 註:自110年5月1日起,本館恢復地下樓收費(包含D、E、F展覽室、兒童藝術教育中心、視聽室、圖書文獻中心、餐廳及藝術書店等空間)請先於一樓購票入館。 ◎ 每日17:00後,全館免費參觀 ◎ 週六全日憑學生證免費參觀
交通臺北捷運自捷運 公車搭乘21、42、200、203、208、218、247、260、277、279、287、310、612、677、1717、2022、9006、紅2、中山幹線至「臺北市立美術館」站下車。 相關條目週邊場館其他公立美術館腳注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