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简称:“长二丙”或“长二C”)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82年开始服役的两级液体中型运载火箭,是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基础上改进设计而成,当前主要用于发射低轨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其最大运载能力可达到4.3吨。[3][2] 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是中国多种常规液体推进剂运载火箭的基礎型號,在長征二號丙的技術基礎上,發展了长二捆、长征二号F、长征三号系列等运载火箭。自1982年9月9日成功首飞以来,长二丙及其改进型火箭已服役超过四十年,是中国目前服役时间最长的运载火箭,且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唯一同时具备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及大椭圆轨道卫星能力的运载火箭,发射方式有单星发射、串并联双星、并联三星发射、侧挂多星发射,是中国目前运用最灵活、用途最广泛的运载火箭。[4] 历史1975年11月26日,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奠定了中国常规液体推进剂火箭的基础。之后型号队伍马上开始组织对长征二号火箭的改进设计,将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由原来的1800公斤提高到2500公斤,同时大幅提升可靠性。改进后的长征二号被赋予了新的型号名称,即“长征二号丙”。[5]由于长征二号是基于东风五号导弹改装的运载火箭,而长二丙与东风五号更为相似,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长2F火箭)总设计师王永志甚至直言“中国的运载火箭都是从东五开始的,长二丙本身就是东五”[6]。 1982年9月9日,长征二号丙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发射一颗返回式卫星,圆满完成首次发射任务。 1987年8月5日,长征二号丙火箭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九颗返回式卫星,同时还搭载了两台由法国马特拉宇航公司研制的微重力实验装置。这是长征火箭首次向国外用户提供星上搭载服务[7]。同年,长征二号丙在成功发射中国第十颗返回式卫星后被中国质量协会授予“全国质量金质奖”。[4] 1993年4月,中美签订用中国运载火箭发射美国通讯卫星铱星的合同。为了满足合同要求,开发出了改进型长征二号丙/SD火箭,可将1500kg的有效载荷送入630km的近地轨道,如此每次发射可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将两颗铱星送入预定轨道。从1997年12月至1999年6月之间该型火箭进行6次发射,共发射12颗卫星,完成了铱星合同规定的任务。1998年12月,由于过往表现优异及发射全部成功的记录,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获得原航天工业总公司授予的“优质火箭”金牌的称号,并获得了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8] 2011年8月17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但火箭飞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9]。这是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其发射生涯中首次出现失败。[10] 2019年7月26日,长征二号丙火箭在遥感三十号07组卫星发射任务中搭载验证了中国首个基于栅格舵的一子级再入控制技术,实际落点距离理论落点仅偏差1.9千米。[4] 2021年7月19日,长征二号丙火箭在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遥感三十号第十组卫星任务中成功搭载验证了整流罩再入控制用减速伞超声速开伞,验证了整流罩落区控制关键技术,首次实现中国运载火箭整流罩带伞降落。[4] 型号长征二号丙共有三種型號分支:
根据载荷的尺寸需要,长征二号丙可使用3.35米及4.2米直径的整流罩,其中3.35米直径的整流罩又包括多种不同长度,而4.2米直径整流罩则已逐渐成为主力。[5] 发射记录
数据统计1
2
3
4
5
6
7
8
9
10
1982
1987
1992
1997
2002
2007
2012
2017
2022
技术性能
注*:数据来自《中国航天》杂志 一九九七年第八期 注释
参考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