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民间信仰
![]() 将伊斯兰教定为官方宗教的马来西亚人口大多信奉伊斯兰教。许多马来西亚人依然信奉万物有灵论和多神论的信仰和习俗。基于所进行的仪式类型,马来西亚民间信仰或公开或秘密地进行。 出于统计目的,有些信仰形式虽然不被政府视为宗教,但这些信仰并未被禁止。而马来西亚华人的民间信仰大多融合了本土与中国的信仰和习俗。 历史在15世纪的伊斯兰教及19世纪的基督教传播之前,马来亚上的人民要么信奉印度教,要么信奉本土宗教。在半岛,据说广泛的伊斯兰化始于1409年,拜里米苏拉在成为马六甲苏丹并与巴赛公主(馬來語:Puteri Pasai)结婚后皈依伊斯兰教。此后,马来半岛的其他苏丹国也纷纷皈依伊斯兰教。直至马来西亚独立后,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在东马来西亚,人们的宗教在来自欧洲的基督教传教士到来之前广泛传播。 萨满教与传统疗法巫医或巫师仍在马来西亚行医。马来人的巫医习俗已融入伊斯兰教,并未被禁止。他们也被称为传统治疗师,有时可作为现代医学的替代品。然而,马来西亚社会有时对巫医持负面看法,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巫医拥有施法(jampi)的能力,并曾将其施用于他人身上,导致其产生不良影响。巫医从业者的数量也变化及老一辈的离去而逐渐减少。[1] 沙巴的“bobohizans”(波波希赞)也是巫师和传统治疗师。他们还充当与神灵沟通的媒介,并在丰收仪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来,有建议指出,巫师和其他萨满巫师作为传统医术的做法有必要保留,以补充或替代传统的现代医学。[2][3] 中国民间信仰![]() 马来西亚华人占据着很大部分的马来西亚人口,现今马来西亚华人大多信仰混合了中国民间信仰的大乘佛教,其余则信仰混合了中国民间信仰的上座部佛教、儒教、道教,还有少数华人信仰基督教、穆斯林和印度教。许多信奉佛教、儒教、道教的华人在政府调查中注册为“佛教徒”。在马来语中,华人庙宇被称为“tokong”,而佛堂则被称作“kuil Buddha”。马来西亚华人仍然信奉中国民间信仰的依然保留祭祖等传统习俗。 马来西亚华人常见的神祇有 2.拿督公(土地公) 3.天公(玉皇大帝) 4.妈祖 5.关圣帝君 6.佛祖 7.观世音菩萨 10.張公聖君(法主公) 12.哪吒三太子 13.濟公活佛 15.洪仙大帝 16.宋大峯祖師(宋禪祖師) 17.清水祖師 19.三山國王 20.保生大帝 / 保生三真人 31.善財爺公 / 善財童子 32.七仙女信仰 33.城隍爺信仰 35.大士爺(普渡公) 36.阮梁公聖佛(四會人信仰) 37.張天師(張府天師) 38.田都元帥 40.八仙祖師 42.六壬仙師 43.金英祖師 44.包公大人(包府千歲) 45.水尾聖娘 47.太保舍人 48.武功祖師 49.趙聖帝君(趙子龍) 50.三一教主 51.三教老祖 52.註生娘娘 53.虎爺 参考文献
参见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