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2月14日日食
1917年12月14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17年12月14日(南极洲國際日期變更線以東的部分區域為12月1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1]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南极洲南極半島、威爾克斯地、維多利亞地,日偏食則覆蓋了整個南极洲、南美洲東南部、澳大利亚西南部。[2] 通常每年有2次日食,而1917年共有4次。其中包括3次日偏食和1次日環食。本次日食是其中第四次,即最後一次,也是其中唯一一次日環食。 日食概況出現區域太平洋東南部、智利南端西南約1000公里的洋面在日出時最先看到日環食。此後月球偽本影向東南經過南極半島南部並向南直到南極點,再向北進入威爾克斯地東部,在威爾克斯地南端距南極點約220公里處達到最大食分。此後偽本影向北偏東進入維多利亞地並離開南极洲,在日落時分結束於麦夸里岛西南約250公里的洋面。[3][4] 除了上述狹窄的環食帶內能看到日環食之外,月球半影覆蓋範圍內都能看到日偏食,包括整個南极洲、南美洲東南部、凱爾蓋朗群島、澳大利亚西南部。 月球在其軌道上自西向東轉動,發生日食時,月球在地球表面的陰影也大多自西向東移動,而從地球上看,太陽的西側先被月球遮掩,然後逐漸向東。但此次日食發生在春分前不久,地軸南端略向太陽方向傾斜,月球本影經過了晨昏圈最南端附近的區域,因而在環食帶西半球段及其附近被半影覆蓋、看到日偏食的區域內,月影在地表自東向西移動,地面上看到的太陽東側最先被月球遮掩。大多數地區都在12月14日看到日食,而南极洲無確定使用的时区,位於國際日期變更線以東的部分區域在12月13日看到日食,其中偏東的一部分處於極晝的區域日食在12月13日子夜前不久開始,在12月14日凌晨結束。[2][5] 基本參數
相關的日食1916-1920年的日食月球交替位於相對的月球交點時,以半個交點年(食年),即約177天又4小時間隔出現下列日食。 註:1916年2月3日的日全食、1916年7月30日的日環食、1917年1月23日和1917年7月19日的日偏食屬於上一組交點年系列。
沙羅周期沙羅周期長度為18年11天。本次日食屬於沙羅周期121,共包含71次日食,依次為944年4月25日至1052年6月29日的7次日偏食、1070年7月10日至1809年10月9日的42次日全食、1827年10月20日至1845年10月30日的2次全環食(亦稱混合食)、1863年11月11日至2044年2月28日的11次日環食、2062年3月11日至2206年6月7日的9次日偏食,總共歷時1262.11年。其中最長的全食發生於1629年6月21日,共持續了6分20秒。[6] 下表列舉了1901年至2100年間發生的屬於該周期的日食,是第55至65次:
資料來源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