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
![]() 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通常稱為2005年三合一選舉,於2005年12月3日舉行,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之臺灣省(但不包含直轄市臺北市及高雄市)及福建省之金門縣及連江縣選出新一屆的縣市長、縣市議員及鄉鎮市長。 此次選舉為臺灣省實施地方自治以來之第15屆縣市長及鄉鎮市長選舉及第16屆縣市議員選舉(新竹市及嘉義市因較晚設置,故為第7屆);同時亦為福建省實施地方自治以來之第4屆縣市長、縣市議員及鄉鎮市長選舉。亦是總統陳水扁自2004年5月20日連任後的首場全國性選舉,被視為陳水扁第二任期的第一輪信任投票。 開票結果在總計23席的縣市長選舉中,在野的國民黨贏得14席,若再加上親民黨、新黨、獨立參選各1席,泛藍總計獲得17席;相形之下,執政的民進黨僅獲得6席,且無其他泛綠人士當選,勝負相當懸殊。
日程
縣市長及縣市議員各縣市之縣市長選舉最高票及次高票之名單(粗體者為尋求連任者):
政黨輪替之縣市:
各縣市之縣市議員選舉席次:
鄉鎮市長各縣之鄉鎮市長選舉席次:
分析泛藍的勝出原因分為多個方面。 臺北縣經歷民進黨十六年的執政,政權再次易手。一來,民進黨的候選人羅文嘉不是代理縣長,不像蘇貞昌一樣手握行政資源。二來泛藍今次推出的是紥根臺北縣多時、選區更在雙方力爭地區的立委周錫瑋。而且周氏是以親民黨回歸至國民黨員的身分參選,不像四年前空降的新黨王建煊。加上馬英九陣前催票,所以周錫瑋以二十萬票之多大勝羅文嘉。臺北縣走路工案方面,懷疑賄選影帶曝光後,檢調的迴避動作,加上周錫瑋陣營主動協助保管證物,使部分選民真的懷疑民進黨賄選,使票源流向國民黨。 桃園縣的「非常光碟案」,被桃園檢方大規模搜查後,前縣長(時任副總統)呂秀蓮出面力挺非常光碟是言論自由,使桃園選民反感。 臺中市雖然陳水扁帶頭就胡志強的健康問題猛攻,但是被胡志強輕易化解。而民進黨炒作胡志強黨職併公職案(胡志強的退休年資25年中有10年10個月是歷任黨職中華民國民眾服務社聯絡員、書記、黨務聯絡員而得來的,其中謊報10年赴美英唸書的海外黨工年資和回國後的教授年資只差一天,使退休年資不至中斷,而從原先只能一次退領可改採月退方式溢領)[1][2][3][4][5],也只能激化藍軍票源回流。自民進黨立委林進興聯同高大成等12位台中市醫界聯盟醫師公布胡志強的病歷,加上當晚傳出有人用短訊宣傳胡志強中風,使選民同情胡志強,令親民黨的票源大幅回流至國民黨,使胡志強在國親分裂下仍大勝。 嘉義市方面,雖然許家班的票源與民進黨高度重疊,但許家班的老市長張博雅在選前一天不挺陳麗貞,把票源流向黃敏惠陣營,使許家班執政二十多年的嘉義市拱手交給國民黨。說到底,這是民進黨與張博雅從四年前直到當年的恩怨總結算。 宜蘭縣方面,由於陳定南當法務部長時的高標準,一回到宜蘭出戰時一再傳出賄選,雖然後來證明他的清白,但是當時他的「陳青天」形象大打折扣。而且陳定南相隔十六年再回鍋參選,使民進黨世代交替受阻,雖然他說只做一任,但是也留不住人心,不敵時任宜蘭市長的呂國華。 整體而言,有許多綠營的人士指出,這次選舉是所謂的「基層綁大選」:只要任何一種大型政務官的選舉與基層選舉同時進行的話,對國民黨及泛藍陣營最有利。更直接的批評是:多合一選舉方便買票。 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表示,泛綠候選人的素質比泛藍的高很多,並不像泛藍候選人一樣有這麼多爭議性案件,但高層形象的差異可以讓選民忘了真正影響選民權益及政治清廉的候選人差異。 台灣北社副社長陳昭姿表示:「阿扁總統與執政團隊終究要明白:過去贏,是台灣人民讓他們贏;現在輸,是台灣人民讓他們輸。過去贏,是因為民進黨夠堅定、夠台灣;現在輸,輸在民進黨不夠堅定、不夠台灣。……這一回,輸的是民進黨,不是台灣人民。」[6] 左派台獨人士楊碧川抨擊:「民進黨執政,為了討好財團,不惜犧牲廣大人民的利益;唯有敗選,才能讓民進黨自我反省,他們是如何失去民心。這些貪官污吏,離人民愈來愈遠了!」[7] 影響
備註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民國94年11月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