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香港樓宇僭建風波是發生於2011年5月的香港,多個知名人物被揭發於他們的住所有僭建物,而涉嫌違反法律。而香港特區政府處理這連串事件的手法亦引起公眾關注。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認為政府高官接連捲入僭建事件,不但反映高官的政治意識不足,更反映高官個人操守有問題,富有卻貪小便宜,明知有政治後果卻心存僥倖[1]。他強調屋宇署如果未能一視同仁,同時檢控僭建的高官和市民,會嚴重削弱大眾對政府的管治信心[1]。
事件起因
申訴專員公署在2011年4月19日發表調查報告,批評屋宇署和地政總署就市區(包括港島和九龍)以及新界房屋有僭建物的處理手法有選擇性執法;同時該署專員黎年更指前者分別在2002年和2006年兩度沒有對丁屋有違規建築物進行積極性執法[2][3][4][5][6][7][8][9][10][11][12][13]。
政界方面
政府高層官員
在僭建風波中,共有13位政府高層官員的物業涉及僭建。
涉及僭建的政府高官 |
現職及曾擔任過的職位 |
詳情
|
曾蔭權 |
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 |
被東方日報和太陽報揭發與其妻共同持有的一個位於麥當勞道64號的豪宅單位,其改建露台涉嫌僭建[14][15][16][17][18]。
|
蘇錦樑 |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 |
他剛接替因病辭職的劉吳惠蘭後,在7月30日被明報揭發在麥當勞道康樂大廈的寓所內涉嫌僭建[19][20][21][22]。
|
孫明揚 |
前教育局局長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現運輸及房屋局)前局長 |
被東周刊揭發,其位於跑馬地箕璉坊菽園新臺的寓所,五年前因被揭發有僭建物而遭屋宇署發出警告及釘契[23][24][25][26][27][28]。
|
林瑞麟 |
前政務司司長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前局長 |
在5月18日被蘋果日報揭發,指其位於港島南區舂坎角的寓所的天台有僭建物[29][30][31][32][33][34][35][36][37][38]。
|
潘潔 |
環境局前副局長 |
在5月18日被明報揭發在大埔汀角路的住所有三處僭建物(包括2樓及3樓原本有圍欄的露台,已全被石屎圍封並裝上玻璃窗並改建成為房間;至於天台亦興建一列玻璃屋並放置巨型太陽能熱水爐)[39][40][41][42][43][44][45][43][46]。
|
曾偉雄 |
警務處處長 |
在8月25日,被明報揭發位於九龍塘的住宅物業有僭建物,並已經在2007年3月起被土地註冊處「釘契」,但仍無動於衷[47][48][49]。
|
區載佳 |
屋宇署署長 |
其位於銅鑼灣大坑豪園的單位,在6月3日被明報揭發採用活趟式玻璃窗封露台,但他發表聲明解釋這改動符合法例,但遭公眾質疑這是「自改自批」之舉[50][51][52][53][54][55][56]。
|
林孟達 |
發展局建築物上訴審裁小組主席 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 |
他在6月1日被NOW新聞台揭發位於渣甸山的物業有多處僭建,並遭屋宇署釘契[57][58][59][60][61][62][63]。
|
梁智鴻 |
前行政會議成員 醫院管理局前主席 |
他在5月18日被蘋果日報揭發,位於山頂加列山道8號的寓所天台被指涉嫌僭建[29][64][65][31][32][33][34][38]。
|
周紹和 |
小額錢債審裁處主任審裁官 |
在6月24日被揭發其位於碧瑤灣的住所平台上被指僭建了木製棚架及巨型儲物櫃。[66][67]。
|
唐英年 |
前政務司司長 |
他的父親唐翔千在5月18日被蘋果日報揭發,在九龍塘金園別墅B座地下及1樓的寓所,擅自把地牢、露台及將車位等部份改建成房間[64][32][33][38]。 2012年2月13日,唐英年被明報揭發位於九龍塘約道5號的大宅涉嫌隱瞞在泳池僭建玻璃洞,7號的大宅亦被揭發僭建地庫;唐英年其後承認事件並公開道歉,否認有任何的隱瞞,辯稱是工人「挖深了」[68],地庫只用作擺放雜物,翌日屋宇署派出人員到場入屋調查僭建物亦被拒絕;負責項目的建築師何仲怡指當日呈交予屋宇署的圖則內並無地庫,指摘唐英年其後找不法承建商僭建地庫。
2月15日下午出版之爽報晚報以頭版報導,稱取得一份約道7號地庫嚴重僭建之圖則草圖,指僭建地庫面積逾2,400平方呎(220平方米),比大宅面積更大,更擁有酒窖、品酒室、多用途影院、日式浴堂等設施[69]。 2月16日多間報章頭版繼續跟進此次風波,更出動多部吊臂車從高空拍攝唐宅內情況。下午屋宇署人員進入約道5號及7號視察,晚上唐英年及其太太郭妤淺召開記者招待會,承認由其妻名下之約道7號內擁有僭建地庫,並指違規地庫是2007年取得入伙紙後動工,是太太郭妤淺的主意,但自己會一力承擔所有後果。及後他多次以「違規就是違規」為由,拒絕回應記者有關僭建地庫之大小,以及是否如報道所指擁有酒窖及日式澡堂等設施。
|
葉滿華 |
鄉議局理順僭建物小組成員 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 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委員 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 前房屋委員會委員 前市區重建局董事 註冊測量師 |
明報接獲投訴,指他在西貢甘樹小築一個單位內的花園平台伸延至毗鄰政府土地;同時他亦被東方日報及太陽報揭發未有遵從由屋宇署發出的危險斜坡勘察令或修葺令[70][71][72]。
|
葉國華 |
前行政長官特別顧問 耀中教育機構董事 |
被壹週刊揭發在西貢銀線灣彩濤別墅一個單位內的二樓,擅自加建了一座玻璃屋[73]。
|
高永文 |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 香港醫務委員會委員 香港防癌會主席 |
被東周刊揭發在畢架山相連住宅擅自拆去單位內露台及天台的牆,並打通單位、露台及天台,未有向屋宇署入則。[74]
|
梁振英 |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 香港特區行政會議前非官守成員召集人 戴德梁行前亞太區主席 全國政協常委 |
2012年6月22日,屋宇署指出梁振英在山頂貝璐道4號裕熙園4、5號屋僭建多達6處,包括大閘、雜物室、三面圍封的玻璃棚、玻璃上蓋木花棚、車位上蓋和一個超過300呎的地庫,以實用面積計,共約600呎。[75]
|
栢志高 |
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 房屋署署長 |
2012年11月26日,栢志高被明報揭發其位於清水灣道松濤苑D2的洋房大宅,涉嫌在天井上非法加建一個面積65方呎的頂蓋,以及在屋前的一幅石屎簷篷僭建了加闊一倍至3呎闊的玻璃簷篷。栢志高早前回應傳媒的查問時指出,自己不懂分辨記者所展示的搭建物是否合法。在事件被傳媒報道後,柏志高表示會即日拆卸相關建築物,並為物業進行全面檢查。[76]
|
立法會議員
地方直選議員
在2010年至2012年的僭建風波中,共有12位民選立法會議員涉及僭建。同時公民黨的余若薇在5月18日透露了自己在其住所進行裝修時,有人提議她在後門公用地方加建一些建築物但被拒絕[77]。此外,前立法會議員兼工聯會的梁富華被蘋果日報揭發,他在沙田馬鞍山烏溪沙的住宅銀湖·天峰被指包庇部份住戶僭建[78]。
功能組別議員
在僭建風波中,共有6位功能組別立法會議員的物業涉及僭建。
區議會議員
在僭建風波中,共有13位區議員的物業涉及僭建。
另一方面,離島區區議會前主席暨鄉議局副主席林偉強,其住所前的空地證實為非法佔用官地[164][165][166][167]。
除此之外,2011年5月16日,身兼青衣鄉事委員會前主席,葵青區議會前主席的鄧國綱被傳媒揭發在藍田村有僭建屋[168]。
演藝界方面
其他方面
後續
2012年2月13日,唐英年被明報揭發位於九龍塘約道5號的大宅涉嫌隱瞞在泳池僭建玻璃洞,7號的大宅亦被揭發僭建地庫;唐英年其後承認事件並公開道歉,否認有任何的隱瞞,但辯稱是工人「挖深了」,地庫只用作擺放雜物;負責項目的建築師何仲怡指當日呈交予屋宇署的圖則內並無地庫,指摘唐英年其後找不法承建商僭建地庫。唐英年其後更在記者會中表示作為一個男人和公務員要有承擔(「做男人就要有膊頭,做公職就要有腰骨」),強調他若犯了錯的話,願意認錯及糾正。[259]2月14日,屋宇署派出人員到場入屋調查僭建物但被拒絕。立法會議員李永達批評唐英年連日內的說法自相矛盾,已令其誠信破產;學者蔡子強認為唐英年的解釋是企圖模糊公眾視線,難以服眾;事後,有電台聽眾質疑唐英年誠信有問題,呼籲他退出參選行政長官[260][261]2月15日下午出版之爽報晚報以頭版報導,稱取得一份約道7號地庫嚴重僭建之圖則草圖,指僭建地庫面積逾2,400平方呎(220平方米),比大宅面積更大,更擁有酒窖、品酒室、多用途影院、日式浴堂等設施。[262]。2月16日多間報章頭版繼續跟進此次風波[263][264][265],更出動多部吊臂車從高空拍攝唐宅內情況[266]。下午屋宇署人員進入約道5號及7號視察,晚上唐英年及其太太郭妤淺召開記者招待會,承認由其妻名下之約道7號內擁有僭建地庫,並指違規地庫是2007年取得入伙紙後動工,是太太郭妤淺的主意,但自己會一力承擔所有後果[267]。及後他多次以「違規就是違規」為由而拒絕回應記者提問有關僭建地庫之大小及是否如報道所指擁有酒窖及日式澡堂等設施[268]。唐並表示會繼續以政綱爭取市民及選委支持及希望市民給予他重新出發機會,並不會退選2012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選舉[269]。及後,屋宇署測量師確定7號的地庫是僭建,而該地庫長19米、闊11米及高3.5米,超過2,200平方呎(200平方米)[270][271]。同日,香港網民就該事件創造了一系列惡搞圖片及電影海報二次創作以嘲諷唐英年,並將該事件稱為「唐生大地震」[272],不足48小時間吸引了網民製作過百張作品。
資料來源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