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

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
原名 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
作者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
类型文學作品[*]
语言英語
出版資訊
出版机构哈珀柯林斯
出版日期2014
出版地奈及利亞
页数64
系列作品
續作親愛的安吉維拉:或一份包含15條建議的女性主義宣言英语Dear Ijeawele, or A Feminist Manifesto in Fifteen Suggestions
權威控制
ISBN978-0008115272
中文譯本
譯者施清真(正體中文)

《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英語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是奈及利亞作家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撰写的散文。该书于2014年由哈珀柯林斯出版,內容探讨21世纪女性主義之定义。 [1]

本書改编自阿迪奇2012 年在伦敦TED大会上发表的同名演說, 该演說在YouTube观看次数已超过六百万次。[2][3]

内容

本書中,阿迪契透過個人經歷與分析,闡述女性主義的真正意涵。她主張女性主義者不該被視為侮辱性的稱呼,而是一種所有人都應該擁抱的身分。雖然女性主義致力於在生活各層面實現兩性平權與公正,但最強烈反對女性解放的人卻認為女性主義是一場要顛覆性別角色、讓男性處於劣勢的社會運動。[4]

阿迪契提出,我們必須挑戰那些根深蒂固、助長性別不平等的信念與刻板印象。她強調文化轉變的必要性,以實現性別平等,並指出人人都能為這一改變做出貢獻。簡言之,我們應該成為女性主義者,不只是為了支持女性解放,更是為了促進男性與女性之間在性別、外貌、角色與成功等議題上的對話。成為女性主義者意味著爭取女性權益,致力於讓這個世界對女性更加友善。[4]

女性主義並不完全否定男女在生理上的差異,它關注的是如何透過提供平等機會來減少性別歧視。女性主義將人視為完整的個體,致力於打破那些壓制人們超越社會期待的社會不公。因此,成為女性主義者能夠正常化女性的成功,也讓男性能夠在沒有限制的情況下追求卓越。[4]

投入實踐現代女性主義,有助於更繁榮、更具包容性的未來。女性賦權並不會剝奪男性的機會,教育社會平等尊重女性,才能打造一個有利於所有人成功的環境。因此,鼓勵人們成為女性主義者,能讓他們跳脫文化與社會對性別角色與性傾向的狹隘框架,讓每個人得以自由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本書亦對當代陽剛氣質的建構提出批判,指出若要實現真正的平等,整個社會必須共同改變[4][5]

改编

阿迪契演讲的片段被收录在碧昂絲2013年的歌曲《完美无缺英语Flawless (Beyoncé song)》中,並在曲目中被列為特別參與者。[6]

對於自己的演說被納入此曲,阿迪契大多保持沉默。不過,她曾於2016年接受《人民报》採訪時表示,儘管碧昂絲的歌曲讓許多原本從未聽過「女性主義」一詞的人接觸到了這個概念,她仍指出:「她那種女性主義並不是我的類型,因為它同時給了男性很大的空間。我覺得男人很好,但我不認為女人該把一切都圍繞著男人:他傷害了我嗎?我該原諒他嗎?他有沒有替我戴上戒指?我們女性太習慣凡事都要和男人掛勾了。你把一群女性聚在一起,話題遲早會變成關於男人;但如果是一群男人,他們根本不會談論女人,而是聊他們自己的事。我認為我們女性最多花20%的時間談男人,因為這樣很有趣,但剩下的時間我們也應該關心自己的事。」[7]

評價

本書獲得壓倒性正面評價。根據Book Marks匯總,五則書評中有四則為「讚譽如潮」(Rave),一則為「正面」(Positive)。 [8]

英國《每日电讯报》的Rupert Hawksley稱其為「你今年最重要的一本書」[4]。《獨立報》將其選為年度推薦書籍,表示:「這會是我最想交到每一位男孩女孩手上的一本書,鼓勵他們邁向一個『男女都更快樂、也更忠於自己』的未來世界。[9]

文化與社會影響

2015年12月,瑞典婦女遊說聯盟英语Swedish Women's Lobby與出版商Albert Bonniers Förlag英语Albert Bonniers Förlag宣布將這本書發送給瑞典所有16歲的高中生,希望作為推動性別平等與女性主義的起點[2]。該行動獲得瑞典多個團體背書,主辦單位亦提供教師教學指南,協助將本書納入教學中。[5]

2016年9月,Dior史上首位女性創意總監瑪麗亞·格拉齊亞·奇烏里英语Maria Grazia Chiuri,在其品牌首秀中推出一件印有「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的T恤。[10]

2019年,瑪格麗特·巴斯比英语Margaret Busby主編的女性作家選集《新非洲女兒英语New Daughters of Africa》中收錄了這篇文章的節錄版本。[11]

參考文獻

  1. ^ 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 - Chimamanda Ngozi Adichie - Paperback. HarperCollins UK. [2015-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2. ^ 2.0 2.1 Alison Flood. Every 16-year-old in Sweden to receive copy of 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 The Guardian. 2015-12-04 [2015-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3. ^ YouTube上的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 | Chimamanda Ngozi Adichie | TEDxEuston,2013
  4. ^ 4.0 4.1 4.2 4.3 4.4 Rupert Hawksley. Why 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 Telegraph. 2014-10-31 [2015-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0). 
  5. ^ 5.0 5.1 楊翠. 《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楊翠推薦序:書名既是理念也是行動,因為「現在已經都平等了」是個誤識. 關鍵評論網. 2022-04-07. 
  6. ^ Framke, Caroline. Every Swedish teenager is about to get a brilliant crash course in feminism. Vox. 2015-12-07 [2025-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美国英语). 
  7. ^ Al-Shalash, Sarah. We Can All Be Feminists: Adichie versus Beyoncé. The Politic. 2016-10-21 [2025-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美国英语). 
  8. ^ 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 Book Marks. [2024-01-16]. 
  9. ^ Arifa Akbar. Best books of 2014: These Christmas reads are so good you won't want. The Independent. 2014-12-22 [2015-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3) (英国英语). 
  10. ^ Cartner-Morley, Jess. Maria Grazia Chiuri's Dior debut spells out her feminist message. 衛報. 2016-09-30. ISSN 0261-3077 (英国英语). 
  11. ^ Power to define yourself. TLS. [2025-05-30] (英国英语). 

外部連結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