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
硝酸胍 。
硝基胍 ( guā ) [ 註 2] (代号:NQ 或NGu )是一种性能良好的耐热钝感炸药,具有热稳定性好、爆温低等优点,可与硝化甘油 及硝化棉 一同组成三基火药“冷火药”,用以降低炮膛烧蚀,延长炮管 寿命。20世纪80年代后,该药因其钝感特性而被选为多种混合炸药的组成成分,受到多国研究人员关注。此外,硝基胍还具有较强的反应能力,是有机合成 和炸药工业的重要中间体 。
物理性质
硝基胍属正交晶系 ,空间群 为Fdd2 ,其晶胞参数 为:a=1.70621nm,b=2.4862nm,c=0.35940nm,V=1.5745nm3 。其分子内3个C-N键键长 、键角 近似,且键长介于C-N单键与C-N双键之间,即碳原子 与3个氮原子 间产生了共轭效应 ,构成以碳原子为中心的稳定结构。此外,该分子中还存在大量氢键 ,进一步提升了其稳定性[ 8] [ 註 3] 。
硝基胍有2种结构式,即硝胺 结构的(I)式和硝亚胺结构的(II)式。一般认为固体状态下硝基胍为(II)式结构,溶液状态下则存在两种结构的平衡[ 10] [ 註 4] 。部分早期文献还将硝基胍分为两种晶型,即以硫酸 作用于硝酸胍 ,再用水 沉淀出的α型和以硫酸作用于双氰胺 制得的β型。该说法后经实验证伪,用两种方法制得的硝基胍只存在外形差异,并不存在晶型和分子结构的区别,且两种外形可在一定外部条件作用下互相转变[ 12] [ 13] 。
硝基胍不吸湿、不挥发,微溶于常温水、甲醇 、乙醇 、丙酮 、乙酸乙酯 、苯 、甲苯 、四氯化碳 、二硫化碳 等常规溶剂,溶于热水、硫酸、硝酸 、碱液 及吡啶 、二甲基亚砜 、二甲基甲酰胺 [ 5] [ 14] 。
硝基胍晶体密度为1.715g/cm3 ,假密度为0.96g/cm3 ,但其一般工业制成品假密度仅为0.25g/cm3 ,从甲醇中迅速结晶提取则可将该值提升至约0.4g/cm3 。一般工艺生产的硝基胍熔点约为232°C,降低粒径可以小幅提高熔点至约240°C[ 15] 。此外,硝基胍热安定性能较为良好:100°C下放置48小时失重约0.18%,第二个48小时失重约0.09%,100小时内不爆炸。
化学性质
硝基胍具有弱碱性 ,可以与部分强酸 反应生成对应盐,但与此同时,它也会在与浓硫酸 一并加热时水解,放出氧化亚氮 、二氧化碳 与氨气 。硝基胍的浓硫酸溶液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也会发生该水解反应,此时用水稀释溶液也无法再析出硝基胍沉淀[ 16] 。反应方程式如下:[ 16]
N
Q
+
H
2
O
→
N
2
O
+
C
O
2
+
2
N
H
3
{\displaystyle {\rm {NQ+H_{2}O\rightarrow N_{2}O+CO_{2}+2NH_{3}}}}
硝基胍在碱性 环境下可水解生成氨、硝基脲 及硝基脲的分解产物尿素 、硝酸 。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硝基胍还会在一段时间后呈现出近似于酸的性质[ 17] 。
硝基胍可在一定温度下与硫酸肼 溶液反应,生成N-氨基-N'-硝基胍,随后该物质可在不同条件下与亚硝酸 反应分别生成叠氮化硝基脒和硝氨基四氮杂茂,这三种产物均具有一定的爆炸性能[ 18] 。反应示意图如下:[ 註 5]
硝基胍在烷基二胺作用下能够生成环状化合物并放出氨,此外,该环状产物还容易被进一步硝化从而生成对应硝胺 [ 19] 。以乙二胺 为例的反应如下:[ 註 6]
硝基胍经一定条件还原可以获取亚硝基胍 和氨基胍 ,二者在有机化学领域均有所应用[ 20] [ 21] 。
此外,硝基胍还具有多种特征反应:它可与二苯胺 的硫酸溶液反应呈现蓝色;在约25%的硝基胍溶液中滴入饱和硫酸铁铵 溶液,再加入低浓度氢氧化钠 溶液可呈现近似品红 的颜色;将硝基胍溶于醋酸 并稀释至10%,以锌 粒处理并放置约15分钟后过滤 ,此时滴入硫酸铜 溶液可呈现深蓝色,溶液沸腾后会放出气体并析出金属铜 。
制备工艺
硝基胍主要由硝酸胍 经浓硫酸 处理得到。该法基本流程为:在较低温度下将硝酸胍加入浓硫酸中形成硝基胍的硫酸盐 ;在产物中加水稀释沉淀 得到硝基胍;离心 分离硝基胍与硫酸;洗涤获得含水25%的硝基胍产物;通过减压骤冷获得最终产物,其含水量约为6%。
使用硫酸法制备硝基胍的反应速率与产率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反应速率与浓硫酸的浓度正相关,当浓度降至82%时,反应速率大幅下降,当浓度继续降至80%左右时,反应停止。减小硝酸胍粒径有助于反应速率的提升,维持反应时的环境温度在一定区间也可助于硝酸胍溶解 和促进反应进行。此外,反应结束后也应当控制温度,进而保证硝基胍完全析出。
除硫酸法外,硝基胍还可通过多种方法制得。硝酸法将浓硝酸 与硝酸胍经一步反应直接制取硝基胍,再经冷冻稀释结晶获取高纯度产物,总体产率可达90%[ 22] 。双氰胺法将双氰胺 与60%硫酸在一定温度共热生成硫酸胍,再加入过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基胍,最终产率约91%。此外,双氰胺还可与硝酸铵 熔融共热生成硝酸胍,再以浓硫酸处理得到硝基胍[ 23] 。
爆炸性能
硝基胍的氧平衡 为-30.7%,属负氧平衡炸药[ 註 7] 。其爆容为1042L/kg,爆压26.8GPa,密度1.58g/cm3 时爆热3.4MJ/kg。硝基胍的爆速与其密度正相关,1.55g/cm3 时为7650m/s,1.77g/cm3 时为8546m/s。
毒性及危害
维基百科 中的醫學内容
仅供参考 ,並
不能 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请咨询专业人士。詳見
醫學聲明 。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硝基胍属微毒级毒物。在雌雄大鼠急性毒性实验中,两种性别实验动物半数致死量 均超过5000mg/kg,中毒症状包括尿液 出现白色晶体、血尿 、腹泻 、鼻周及口周出现血性分泌物、体重减轻等,部分症状还表明大鼠出现肺部 出血、肾脏 功能异常、红细胞 免疫功能降低等毒性作用[ 6] 。
注释
参考文献
^ 王凯; 刘大斌; 徐森; 蔡高文; 史良煜; 卜令涛. 硝基胍自催化热分解特性及绝热安全性. 含能材料. 2016, 24 (03): 284–288. ISSN 1006-9941 . CNKI HNCL201603014 (中文(简体)) .
^ 5.0 5.1 McBride, William; Henry, Ronald A; Cohen, Joseph; Skolnik, Sol. Solubility of Nitroguanidine in Water.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51, 73 (1): 485–486. ISSN 0002-7863 . doi:10.1021/ja01145a526 (英语) .
^ 6.0 6.1 杜文霞; 刘亚杰; 吴琼; 杨曦; 李良. 硝基胍的毒性研究.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3, (03): 171–173. ISSN 1000-7164 . CNKI GYWZ200303017 (中文(简体)) .
^ 1-Nitroguanidine . GESTIS-Stoffdatenbank. [2023-12-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12-25) (英语) .
^ 杨利; 张同来; 张建国; 邵兵; 郁开北. 硝基胍分子结构的研究. 火工品. 2001, (01): 11–13. ISSN 1003-1480 . CNKI HGPI200101004 (中文(简体)) .
^ 徐建华. α、β硝基胍的异构化反应机理及其相对稳定性的密度泛函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4): 463–465. ISSN 1001-8395 . CNKI SCSD200504023 (中文(简体)) .
^ Bulusu, S.; Dudley, R. L.; Autera, J. R. Structure of nitroguanidine: Nitroamine or nitroimine? New NMR evidence from 15N-labeled sample and 15N spin coupling constants . Magnetic Resonance in Chemistry. 1987, 25 (3): 234–238. ISSN 0030-4921 . doi:10.1002/mrc.1260250311 (英语) .
^ 徐克勤; 宗树森. 硝基胍晶型研究. 火炸药. 1980, (06): 21–25. ISSN 1004-9363 . CNKI HZYY198006002 (中文(简体)) .
^ 刘靖疆; 任绍宣; 齐珠钗; 秦元生; 徐克勤; 常宪歧. 硝基胍结构研究. 兵工学报. 1982, (04): 28–34. ISSN 1000-1093 . CNKI BIGO198204003 (中文(简体)) .
^ 陈丽珍; 赵重阳; 张乐; 刘圆圆; 王建龙; 曹端林. 硝基胍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固液相平衡数据测定与关联(298.15 K-338.15 K).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 2018, 9 (03): 226–232. ISSN 1674-8042 . CNKI CSKX201803005 (英语) .
^ Liu, Zi-Ru; Wu, Cheng-Yun; Kong, Yang-Hui; Yin, Cui-Mei; Xie, Jun-Jie. Investigation of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nitroguanidine below its melting point . Thermochimica Acta. 1989, 146 : 115–123. ISSN 0040-6031 . doi:10.1016/0040-6031(89)87082-0 (英语) .
^ 16.0 16.1 Davis, Tenney L. THE ACTION OF SULFURIC ACID ON NITROGUANIDIN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22, 44 (4): 868–872. ISSN 0002-7863 . doi:10.1021/ja01425a024 (英语) .
^ Barton, S. S.; Hall, Ross H.; Wright, George F. Nitroguanidines as Pseudo-acid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51, 73 (5): 2201–22055. ISSN 0002-7863 . doi:10.1021/ja01149a081 (英语) .
^ Phillips, Ross; Williams, John F. NITRO-AMINOGUANIDIN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28, 50 (9): 2465–2470. ISSN 0002-7863 . doi:10.1021/ja01396a020 (英语) .
^ McKay, A. F.; Wright, George F.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2-Nitramino-Δ 2 -1,3-diazacycloalken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48, 70 (1): 430–431. ISSN 0002-7863 . doi:10.1021/ja01181a525 (英语) .
^ Simmons, Mimi; Cummings Premack, Kayla; Guerra, E. Danae; Bohle, Maeve J.; Rosadiuk, Kristopher A.; Bohle, D. Scott. 2,3,5-Metallotriazoles: Amphoteric Mesoionic Chelates from Nitrosoguanidines. Inorganic Chemistry. 2021, 60 (13): 9621–9630. ISSN 0020-1669 . doi:10.1021/acs.inorgchem.1c00844 (英语) .
^ Smith, G. B. L.; Anzelmi, Edward. Reduction of Nitroguanidine. III. Synthesis of Aminoguanidin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35, 57 (12): 2730. ISSN 0002-7863 . doi:10.1021/ja01315a510 (英语) .
^ 罗志龙; 康超; 徐其鹏; 邹高兴; 陈超; 杨毅. 硝酸法控制结晶制备硝基胍. 精细化工. 2016, 33 (09): 1010–1013. ISSN 1003-5214 . doi:10.13550/j.jxhg.2016.09.009 . CNKI JXHG201609009 (中文(简体)) .
^ 秦欣; 田杰; 田亚楠; 陈红余. 以双氰胺为原料制备氨基胍碳酸盐. 山东化工. 2019, 48 (20). ISSN 1008-021X . doi:10.19319/j.cnki.issn.1008-021x.2019.20.010 . CNKI SDHG201920010 (中文(简体)) .
参考书籍
Koch, Ernst-Christian. High Explosives, Propellants, Pyrotechnics 1st English Edition. Berlin/Boston: Walter de Gruyter GmbH. 2021. ISBN 978-3-11-066052-4 (英语) .
Meyer, Rudolf; Köhler, Josef; Homburg, Axel. Explosives 7th, completely revised and updated Edition. Weinheim: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2015. ISBN 978-3-527-33776-7 (英语) .
韦爱勇. 单质与混合火工药剂 第1版. 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14. ISBN 978-7-5661-0750-3 (中文(简体)) .
T. Urbanski. 火炸药的化学与工艺学 (第III卷). 由欧育湘; 秦保实翻译.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76. CSBN 15034·1437 (中文(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