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空氣污染 (英語:air pollution in India )是該國的一個嚴重環境問題 。[ 1] 全球於2019年污染最嚴重的30個城市中,有21個在印度。[ 2] [ 3] 根據2016年發佈數據所做的一項研究,印度至少有1.4億人生活在超出世界衛生組織 (WHO)設定安全標準上限10倍或以上的污染空氣中,[ 4] 全球年度空氣污染水平最高的20個城市中有13位於印度。[ 5] 造成印度空氣中充斥懸浮微粒 污染物的主要原因有工業和車輛排放、建築過程產生的灰塵和殘礫、火力發電廠 排放、燃燒廢棄物以及低收入和農村家庭使用薪材和牲畜糞餅烹調和取暖所產生。[ 6] 印度的空氣污染 有51%是由工業污染產生、27%由車輛排放產生、17%由燃燒農作物殘餘產生,及5%於慶典及節日施放煙火 所產生。[ 7] 空氣污染每年導致2百萬印度人過早死亡。印度農田在秋季和春季會大規模燃燒作物殘餘物(成本較機械翻土處理更為便宜)是煙霧、霧霾和懸浮微粒污染的主要來源。[ 8] [ 9] [ 10] 印度人口於近幾十年來不斷增長、經濟快速發展,以及化石燃料 消耗的增加,都導致該國的溫室氣體排放 數量飆升。該國最近的排放量在全球佔比上升已超過7%,成為僅次於美國 和中國 的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然而印度的2016年人均排放量在二十大工業國 (G20)中最低,僅為每年1.9噸,約為美國每年人均排放量(15.15噸)的8分之1,及約為中國的(7.11噸)4分之1。其在歷史累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遠低於其他主要污染國,僅為3%。[ 11] 於2013年進行過一項針對非吸菸者的研究發現,印度人的肺功能比歐洲人弱30%。[ 12]
印度通過的《1981年空氣(污染預防與控制)法 》,目的為規範空氣污染,但由於執行不力,並未能減少污染。[ 13]
印度政府 與印度坎普爾理工學院 於2015年一起推出該國的國家空氣品質指數。[ 14] 到2019年,印度啟動"國家清潔空氣計畫",暫定國家目標是到2024年將PM2.5(粒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懸浮微粒)和PM10(粒徑小於或等於10微米的懸浮微粒)濃度降低20%-30%(與2017年的比較)。此計畫將在102個空氣品質低於國家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的城市推廣。[ 15] 另有其他倡議,例如沿著古吉拉特邦 到德里 的阿拉瓦利山脈 ,建立長1,600公里、寬5公里,名為"阿拉瓦利綠色長城"的綠色生態走廊,也預備花上10年,透過種植13.5億棵本土種樹木,將前述綠色走廊與西瓦利克山脈 連結,來對抗污染。[ 16] 印度孟買理工學院 與聖路易華盛頓大學 麥凱維工程學院 於2019年12月合作,啟動氣溶膠 和空氣品質研究機構,針對印度的空氣污染進行研究。[ 17] 根據同行評審 醫學期刊 《刺胳針 》刊載的一篇研究報告,印度於2019年因空氣污染惡化而造成近167萬人過早死亡,和估計造成288億美元的產出損失。.[ 18]
導因
印度農村地區烹飪用燃料由乾草、木柴、秸桿、樹葉和主要是牲畜糞便加水混合製成。燃燒時會產生煙霧和眾多室內空氣污染物,[ 19] [ 20] 其濃度是燃燒煤碳而產生的5倍。
燃燒薪材和生物質
一種使用生物質餅(糞餅)、薪材和垃圾作為烹飪燃料的農村火爐。調查顯示印度有超過1億戶家庭每天使用這種爐灶 (चूल्हा)2-3次。由於印度農村地區和小城鎮道路和能源基礎設施薄弱,難以取得清潔燃料和電力作為取代。
印度旁遮普邦 森格魯爾 地區,農民在收割水稻 後將殘餘物焚燒,爭取時間為種植小麥 作準備。
約有1.36億印度人 (佔比11%) 使用傳統燃料(薪材 、農業廢棄物和糞餅 )供烹飪和一般供熱用途。[ 21] 這些傳統燃料在當地稱為chulah或chulha。[ 22] 傳統燃料是低效能源,燃燒時會釋放濃煙、懸浮微粒、氮氧化物 、硫氧化物 等空氣污染物,影響室外空氣品質,導致慢性健康問題以及對森林、生態系統 和全球氣候造成損害。[ 23] [ 24] [ 25] WHO估計印度因使用chulahs(傳統爐具)燃燒生物質,是導致每年有30萬至40萬人因室內空氣污染和一氧化碳 中毒而亡的主要因素。[ 26]
使用生物質燃料所釋放的溫室氣體比燃燒液化石油氣 等清潔燃料高出許多倍。[ 27] 這類空氣污染也是印度洋棕雲 出現的主因,導致季風季節延後來臨。在印度農村和城市地區能穩定獲得和廣泛採用電力或清潔燃料之前,將會繼續使用前述傳統燃料。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薪材、農業廢棄物和生物質消費國。根據最新的全國性研究,印度每年使用約當1.487億噸煤碳的薪材和生物質作為家庭能源用途。印度全國年度人均消耗薪柴、農業廢棄物和生物質為206公斤煤碳當量。[ 28] 薪材(包括鋸末和木材廢料)約佔總使用量的46%,其餘為農業廢棄物和生質質(糞餅)。傳統燃料(薪柴、作物殘渣和糞餅)在印度農村地區的家庭能源使用中佔主導地位,約佔總量的90%。而在城市地區則約佔使用總量的24%。[ 28] 印度每年燃燒的薪材比美國多10倍。印度的薪材品質與美國的乾材不同,而且印度使用的爐灶效率較低,因此每公斤當量會產生更多的煙霧和空氣污染物。
印度有普遍存在的非法工廠,將橡膠 輪胎熱裂解 成低級油料和炭黑 後,再回收利用,也導致嚴重的空氣污染和健康問題。[ 29]
燃油摻假
一些印度計程車 和機動三輪車 會使用摻有便宜燃料的混合燃料。在南亞 (包括印度在內),[ 30] 以低價燃料摻入汽油和柴油的情況很常見。有些摻料會增加車輛有害污染物的排放,加劇城市空氣污染。對油料實施差別稅率後會產生經濟誘因,造成燃料摻假。在印度和其他開發中國家 中,汽油的稅率比柴油高得多,而柴油的稅率又高於作為烹飪燃料用的煤油 ,而某些溶劑和潤滑油的稅率很低或根本不徵收,而成為摻料的來源。
隨著燃料價格上漲,大眾交通駕駛會將更便宜的碳氫化合物 混入高稅率的燃料中來降低成本。摻入的數量可能高達20-30%,可帶來短期的節省,卻無視在長期空氣品質、生活素質和健康的影響。同樣被忽視的是車輛引擎壽命可能會因此縮短,和維護成本提高,特別是發生在按日租賃而來的計程車、機動三輪車或是卡車上的。
摻假燃料會增加廢氣中碳氫化合物 (HC)、一氧化碳 (CO)、氮氧化物 (NOx) 和懸浮微粒 (PM) 的排放。空氣毒素排放並未受到管制,更令人擔心的是其中苯 和多環芳香烴 (PAH)的排放,這兩種物質都是已知的致癌物質 。煤油的燃燒效率較低,導致引擎排放更多的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懸浮微粒。即使是配備觸媒轉換器 的車輛也無法完全抵消煤油所帶來的污染。此外,煤油含有較高的硫 含量,會進一步惡化排放問題。
交通壅塞
印度城鎮道路車輛壅塞嚴重。[ 31] 造成壅塞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 每公里可用道路的車輛數量增加、缺乏城市內分隔車道和城內快速道路網絡、缺乏城市間快速公路、交通事故以及由於交通法執行不力而造成的混亂。
交通壅塞降低平均交通速度。科學研究顯示車輛在低速行駛時,其燃料燃燒效率低下,每行程產生的污染也更多。例如根據一項美國的研究,發現在同樣的行程中,交通擁擠時汽車消耗的燃料比暢通時更多,污染也更多。平均時速在20至40公里之間,汽車污染物排放量是平均時數在55至75公里時的兩倍。在平均時數為5至20公里時,汽車污染物排放量是平均時數為55至70公里時的4至8倍。[ 32] 交通擁擠時,燃油效率同樣會變得更差。
德里和其他幾座印度城市內的交通異常擁擠。[ 33] 這情況已證明會導致當地污染加劇,特別是在整體交通陷於停滯不動的情況時。[ 34] 印度許多城市道路的平均時數低於20公里,行走10公里的距離可能需要花上30分鐘或是更長。在這樣的速度下,車輛排放的空氣污染物是交通壅塞較少時的4至8倍。印度車輛每次出行因而消耗的燃料也更多。由於印度車輛數量和行駛里程快速增長,遠超過減排措施所產生的效果,使得懸浮微粒和重金屬的排放量持續攀升。[ 35]
在班加羅爾 等城市,約有50%的兒童患有氣喘 ,人口擁擠及車輛帶來的污染均為可能的原因。[ 36]
建築灰塵和殘礫
建築過程產生的灰塵和殘礫也是產生懸浮微粒,造成印度空氣污染的原因。[ 6]
溫室氣體排放
位於印度中央邦 比圖爾縣 的薩普拉火力發電廠 。
污染的影響
健康
空氣污染為印度居民健康帶來嚴重威脅,其中氣喘為最常見之呼吸道疾病,佔空氣污染相關疾病半數以上。
人們對該國日益惡化的空氣污染感到擔憂,尤其是在個人健康上的影響。長期接觸懸浮微粒會導致氣喘、支氣管炎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癌 和心臟病 等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疾病。 [ 46] 於2013年發佈的《2010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 》顯示室外空氣污染是印度排名第五大的殺手,當年約有62萬印度人因空氣污染相關疾病而死亡。[ 47] 根據WHO的研究,全球20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有13個在印度。然而WHO研究的準確性和方法受到印度政府的質疑。[ 47] 印度是慢性阻塞性肺病 患者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也是此種肺病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 48]
據非營利組織健康影響研究所 稱,每年有超過一百萬印度人因空氣污染而死亡。[ 49] 根據德里心肺研究所的數據,超過200萬名兒童(為德里兒童人數的一半)的肺功能異常。[ 49] 印度在過去10年的空氣污染顯著加劇。氣喘是印度人最常見的健康問題,佔空氣污染引起健康問題的一半以上。[ 50] [ 51] 空氣污染被認為是加速印度人阿茲海默症 發病的關鍵因素之一。[ 52]
《刺胳針》發表的2017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報告,顯示有76.8%的印度人暴露在較高的環境懸浮微粒中(超過40微克/立方公尺),大幅高於國家環境空氣污染指南規定的限值。研究估計印度4.807億的失能調整生命年 中,有4.4%歸因於環境懸浮微粒污染,其中有1,580萬人是由家庭空氣污染導致。就平均預期壽命 而言,如果印度人生活在國家最低建議範圍的空氣品質中,平均壽命將可增加1.7年。[ 53]
估計印度的環境空氣污染每年導致67萬人過早死亡,尤其是在加劇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疾病方面,包括慢性支氣管炎、肺癌和氣喘。環境空氣污染與醫院就診次數的增加有關聯,室外污染懸浮微粒濃度較高,導致一系列與空氣污染程度較高相關的急診室 就診次數增加20%至25%。印度農村地區約76%的家庭依賴固體生物質來烹飪,而進一步加重人口中因環境空氣污染而造成的疾病負擔。[ 54]
受污染城市
根據WHO,全球15個PM2.5污染最嚴重的15個城市中,印度佔14個。PM2.5污染物含量非常高的印度城市包括德里、巴特那 、阿格拉 、穆扎夫法爾普爾 、斯利那加 、古爾岡 、齋浦爾 、伯蒂亞拉 和久德浦 ,其次是科威特 的阿里·薩巴赫·阿爾薩萊姆(Ali Subah Al-Salem)以及中國和蒙古國 的一些城市。[ 55]
空氣品質指數 (AQI)是一個用於顯示空氣污染程度的數字 - 特定城市在特定日期的空氣污染程度。當德里的AQI達到574時,空氣品質和天氣預報與研究系統將其劃入"嚴重+ 類別"。[ 56] WHO於2014年5月宣佈新德里 為全球污染最嚴重的城市。 [ 57] 當地於2016年11月出現的大霧霾(The Great Smog)是一場環境事件,新德里及週邊地區籠罩著17年來最為嚴重的霧霾。
2018年新德里空氣污染指數(PM2.5 AQI)。於當年6月14日出現的急劇上升是由極端高溫和強烈的下沉氣流引發的沙塵暴 所致。[ 58] 危險級
對健康極為有害
對健康有害
對敏感群體健康有害
適中
良好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空氣品質指南,PM2.5年平均濃度以不高於5微克/立方公尺為標準。[ 59]
印度中央污染控制委員會 目前定期監測四種空氣污染物,分別為二氧化硫 (SO2)、氮氧化物(NOx)、懸浮微粒(SPM)和PM10。這些是印度25個邦和4個聯邦屬地的115個城市/城鎮中308個檢測站要定期監測的空氣污染物。也同時檢測風速和風向、相對濕度、溫度等氣象參數。每週兩次進行24小時全天候監測(氣態污染物每4小時採樣一次,粒狀物每8小時採樣一次)。
印度中央污染控制委員會的主要調查結果是::[ 60]
大多數印度城市仍未能達到印度和世界空氣品質PM10目標。這種顆粒物污染是印度面臨的主要挑戰。雖然各城市普遍未達標,但有些的進步遠超過其他城市。過去幾年中,索拉普 和亞美達巴德等城市的PM10濃度呈下降趨勢。這項改善可能歸功於當地所採的要求使用低硫柴油措施,以及嚴格執法。
過去幾年中,德里、孟買 、勒克瑙、博帕爾 等許多城市的住宅區二氧化硫濃度呈下降趨勢。這種下降趨勢可能是由於最近出台的清潔燃料標準,以及越來越多使用液化石油氣以取代煤碳或薪材作為家用燃料,以及在某些車輛中使用壓縮天然氣 以取代柴油的緣故。
過去幾年中,博帕爾和索拉普等一些城市居民區的二氧化氮水平呈下降趨勢。
大多數印度城市的懸浮微粒濃度大幅超出可接受的水平。這可能是因為燃燒垃圾和生物質以及車輛、發電廠、工業排放而來。
印度空氣品質監測數據顯示,季風期間懸浮微粒濃度較冬季明顯降低。主要歸因於季風降雨帶來的濕沉降作用,以及較強的垂直混合。而在冬季時,由於逆溫 現象頻繁發生,導致混合層高度降低,不利於污染物擴散,進而加劇空氣污染問題。
印度工業區的平均年度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水平以及週期性的違規,顯著(且出人意料)低於印度住宅區的排放和違規。
根據研究人員Singh V. 等 (2021年) 發表的一為期6年(2014-2019年),針對印度5個超級大城市PM2.5污染研究報告,在所有城市中,德里是污染最嚴重的城市,其次是加爾各答 、孟買、海得德拉巴 和清奈 。[ 61]
重大空氣污染事件
2024年印-巴空污事件
根據印度主要環境監測系統(System of Air Quality Forecasting and Research (SAFAR))的數據,新德里的空氣品質指數於2024年11月惡化至嚴重污染等級。[ 62] "瑞士空氣品質技術公司IQAir|IQAir 於11月18日將新德里列為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城市,空氣品質指數為‘危險級’的1,081。" [ 63] 當地政府下令關閉學校並停止工地施工,以設法解決。[ 64] 該市於次日(11月19日)的指數下降至489,仍是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城市。[ 65]
改善措施
德里政府從2017年11月開始實施"奇偶車牌限行政策",車牌號碼尾數為奇數的車輛只能在特定日期行駛,而尾數為偶數的車輛則可以在其餘日期行駛。[ 66]
各邦的地方政府也實施更嚴格的車輛排放標準、加強對焚燒垃圾的處罰力度以及更高的道路揚塵控制等措施。
印度政府承諾將家庭使用固體生物質烹飪的數量減少50%。[ 67]
降低交通部門產生的空氣污染,引入電動巴士 以取代燃油巴士。
將所有使用化石燃料 內燃機車輛升級至BS6排放標準。
實現到2023年有25%的私家車採電力驅動的目標。
將所有發電廠改而使用再生能源 。
取代露天燃燒農業殘留物,改而提供農民機器,將殘留物轉為肥料利用。
鼓勵農民採多樣化種植作物,多種植粗糧和豆類等節水作物。
針對空氣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健康數據分析,並研究不同室內空氣過濾系統的效率。
擬定向公眾通報空氣污染數據的有效方法。
啟動新的公民科學 計劃,以收集更詳盡的污染暴露數據。[ 68]
減少碳排放:"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所言,為將全球升溫限制在2°C以下,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30年應減少約20%,並在2075年左右達到淨零排放 ,而為將升溫幅度限制在1.5°C以下,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30年應下降50%,到2050年左右達到淨零......"[ 69] 印度宣示將於2070年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 70]
透過部署更多站點,並利用含物聯網 技術的移動和駕駛感測方法來改善空氣品質監測。[ 71]
參見
參考文獻
^ State of global air 2019 . [2019-04-2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5-14).
^ Regan, Helen. 21 of the world's 30 cities with the worst air pollution are in India . CNN. 2020-02-25 [2020-02-2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2-25).
^ Lowry, LeeAnne. 21 Of Top 30 Air Polluted Cities Last Year Were In India . Newsy. 2020-02-25 [2020-02-2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2-26) (英语) .
^ Bernard, Steven; Kazmin, Amy. Dirty air: how India became the most polluted country on earth . ig.ft.com. 2018-12-11 [2019-03-0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9-30) (英国英语) .
^ India's air pollution, health burden get NIEHS attention (Environmental Factor, September 2018) . 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 [2019-03-0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3-06) (英语) .
^ 6.0 6.1 Chakraborty J, Basu P. Air Quality and Environmental Injustice in India: Connecting Particulate Pollution to Social Disadvantages .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January 2021, 18 (1): 304. PMC 7795633 . PMID 33406580 . doi:10.3390/ijerph18010304 .
本條目含有的部分文本,以CC BY 4.0 授權條款釋出。
^ World Environment Day: Need to focus responses on areas causing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 The Economic Times. 2022-06-05 [2024-12-0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1-20).
^ Badarinath, K.V.S; Kharol, Shailesh Kumar & Sharma, Anu Rani. Long-range transport of aerosols from agriculture crop residue burning in Indo-Gangetic Plains—a study using LIDAR, ground measurements and satellite data . 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 2009, 71 (1): 112–120 [2023-10-14 ] . doi:10.1016/j.jastp.2008.09.035 .
^ Agricultural Fires in India 互联网档案馆 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7-01-18. NASA, United States (2012)
^ Bob Weinhold, Fields and Forests in Flames: Vegetation Smoke damages and Human Health 互联网档案馆 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7-06-29.,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 GHG emissions in India - Statistics & Facts . Statista. [2024-11-0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1-26).
^ Indians have 30% weaker lungs than Europeans . Times of India. 2013-09-02 [201-09-0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7-24).
^ Air pollution law languishes toothless when air pollution surges . Mongabay-India. 2020-11-10 [2021-01-2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2-02) (美国英语) .
^ Mohan, Vishwa. Choking India gets air quality index . The Economic Times. 2015-04-07 [2019-11-0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3-02).
^ National Clean Air Programme . 2019 [2019-01-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12-20).
^ PROJECT OF BBA-211 (ENVIRONMENTAL SCIENCE) (PDF) . Technia Institute of Adüanced Studies. [2024-12-08 ] .
^ McKelvey Engineering, IIT Bombay partner to study air pollution | The Source |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 The Source. 2019-12-04 [2020-02-1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5-10) (美国英语) .
^ Aggarwal, Piyush. Will an extended ban on firecrackers help improve the air we breathe? . India Today. 2021-09-29 [2021-10-1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0-19) (英语) .
^ Stewart, Gareth J.; Acton, W. Joe F.; Nelson, Beth S.; Vaughan, Adam R.; Hopkins, James R.; Arya, Rahul; Mondal, Arnab; Jangirh, Ritu; Ahlawat, Sakshi; Yadav, Lokesh; Sharma, Sudhir K. Emissions of non-methan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rom combustion of domestic fuels in Delhi, India .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21-02-18, 21 (4): 2383–2406 [2021-03-02 ] . Bibcode:2021ACP....21.2383S . ISSN 1680-7316 . doi:10.5194/acp-21-2383-202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4-05) (English) .
^ Stewart, Gareth J.; Nelson, Beth S.; Acton, W. Joe F.; Vaughan, Adam R.; Farren, Naomi J.; Hopkins, James R.; Ward, Martyn W.; Swift, Stefan J.; Arya, Rahul; Mondal, Arnab; Jangirh, Ritu. Emissions of intermediate-volatility and semi-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rom domestic fuels used in Delhi, India .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21-02-18, 21 (4): 2407–2426 [2021-03-02 ] . Bibcode:2021ACP....21.2407S . ISSN 1680-7316 . doi:10.5194/acp-21-2407-202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2-27) (English) .
^ LPG cylinder now used by 89% households . [2018-12-0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5-29).
^ The Partnership for Clean Indoor Air – Sierra Club 互联网档案馆 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2-04-20.. Pciaonline.org. Retrieved on 2012-01-13.
^ Ganguly; et al. INDOOR AIR POLLUTION IN INDIA – A MAJOR ENVIRONMENTAL AND PUBLIC HEALTH CONCERN (PDF) . Indian Council of Medical Research, New Delhi. 2001 [2011-12-31 ]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3-01-23).
^ The Asian Brown Cloud: Climate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Impacts (PDF) .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al Programme. 2002.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2-05-26).
^ Indoor air pollution and household energy . WHO and UNEP. 2011 [2020-10-0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1-30).
^ Green stoves to replace chullahs . The Times of India . 2009-12-03.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3-05-17).
^ Stewart, Gareth J.; Nelson, Beth S.; Acton, W. Joe F.; Vaughan, Adam R.; Hopkins, James R.; Yunus, Siti S. M.; Hewitt, C. Nicholas; Nemitz, Eiko; Mandal, Tuhin K.; Gadi, Ranu; Sahu, Lokesh K. Comprehensive organic emission profiles,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production potential, and OH reactivity of domestic fuel combustion in Delhi, In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tmospheres. 2021-02-25, 1 (2): 104–117. ISSN 2634-3606 . doi:10.1039/D0EA00009D (英语) .
^ 28.0 28.1 Devendra Pandey. Fuelwood Studies in India: Myth and Reality (PDF) .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Forestry Research. 2002 [2012-09-05 ] . ISBN 979-8764-92-7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7-08-10).
^ Burning tires: the murky oil business polluting parts of Asia . Reuters . 2019-05-31 [2023-10-1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11-09).
^ Urban Air Pollution, Catching gasoline ad diesel adulteration (PDF) . The World Bank. 2002 [2012-09-05 ]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6-03-04).
^ Akbar, Prottoy A.; Couture, Victor; Duranton, Gilles; Ghani, Ejaz; Storeygard, Adam. Mobility and Congestion in Urban India (PDF) . Macroeconomics, Trade and Investment Global Practice (World Bank Group). August 2018 [2021-03-07 ]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03-31).
^ Matthew Barth; Kanok Boriboonsomsin. Real-World CO2 Impacts of Traffic Congestion .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November 2009, 2058 : 163–171. S2CID 2173204 . doi:10.3141/2058-20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05-30).
^ Gridlocked Delhi: six years of career lost in traffic jams . India Today. 2010-09-05 [2012-09-0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2-13).
^ Stewart, Gareth J.; Nelson, Beth S.; Drysdale, Will S.; Acton, W. Joe F.; Vaughan, Adam R.; Hopkins, James R.; Dunmore, Rachel E.; Hewitt, C. Nicholas; Nemitz, Eiko; Mullinger, Neil; Langford, Ben. Sources of non-methane hydrocarbons in surface air in Delhi, India. Faraday Discussions. 2020-08-13, 226 : 409–431. ISSN 1364-5498 . PMID 33336656 . doi:10.1039/D0FD00087F (英语) .
^ Kumari, R; Attri, AK; Panis, LI; Gurjar, BR. Emission estimates of particulate matter and heavy metals from mobile sources in Delhi (Indi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April 2013, 55 (2): 127–42. PMID 25464689 .
^ 50% Bangalore kids hit by asthma . The Times of India . 2007-11-06.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7-29).
^ Eckstein, David; Künzel, Vera; Schäfer, Laura. Global Climate Risk Index 2021 (PDF) . GermanWatch.org. January 2021 [2024-09-26 ]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5-03-18).
^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India (PDF) . September 2018 [10 June 2021]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02-14).
^ Emissions Gap Report 2019 . UN Environment Programme. 2019 [2021-06-1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11-20) (英语) .
^ 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PDF) . November 2022 [2022-11-15 ] .
^ The 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2023: Results . Germanwatch. [2024-08-29 ] .
^ How climate change hits India's poor . BBC News. 2007-02-01 [2021-06-1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1-27) (英国英语) .
^ Warmer Tibet can see Brahmaputra flood Assam | India News - Times of India . The Times of India. 2007-02-03 [2021-03-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12-20) (英语) .
^ Sharma, Vibha. Average temperature over India projected to rise by 4.4 degrees Celsius: Govt report on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in country . Tribune India . 2020-06-15 [2020-11-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9-21).
^ Gupta, Vivek; Jain, Manoj Kumar. Investigation of multi-model spatiotemporal mesoscale drought projections over India under climate change scenario . Journal of Hydrology . 2018, 567 : 489–509 [2024-09-26 ] . Bibcode:2018JHyd..567..489G . ISSN 0022-1694 . S2CID 135053362 . doi:10.1016/j.jhydrol.2018.10.01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29).
^ Air Pollution in India – A Brief Highlight . 2021-04-24 [2021-05-2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6-13).
^ 47.0 47.1 Rao, Kirthi V.; Raj, Amrit; Sethi, Neha. Emission panel for pan-India shift to Bharat Stage V fuel by 2020 . livemint.com. 2014-05-12 [2019-08-1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8-17) (英语) .
^ Verma, Ashwani; Gudi, Nachiket. Prevalence of COPD among population above 30 years in Ind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 Journal of Global Health. 2021-08-21,. 11:04038 [2024-12-08 ] . doi:10.7189/jogh.11.04038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2-04).
^ 49.0 49.1 Tammy Webber; Katy Daigle. US exporting dirty fuel to pollution-choked India. San Jose Mercury-News (Bay Area News Group). AP. : A4.
^ Bhome, Arvind B. COPD in India: Iceberg or volcano? .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 2012-06-14, 4 (3): 298–309–309. PMC 3378191 . PMID 22754670 . doi:10.3978/j.issn.2072-1439.2012.03.15 .
^ Chennai's air quality pretty bad, says respiratory physician . The Hindu. 2019-11-05 [2019-11-09 ] . ISSN 0971-751X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12-27) (印度英语) .
^ Taniya Dutta. Indian experts urge government to curb air pollution linked to Alzheimer's disease . The National. 2023-09-21.
^ Balakrishnan, K. The impact of air pollution on deaths, disease burden, and life expectancy across the states of India: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 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January 1, 2019, 1 (3): e26–e39. PMC 6358127 . PMID 30528905 . doi:10.1016/S2542-5196(18)30261-4 .
^ Rajak, Rahul. Short and long-term exposure to ambient air pollution and impact on health in India: a systematic review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Research. 2019-05-09, 1 (25): 593–617. PMID 31070475 . S2CID 148570538 . doi:10.1080/09603123.2019.1612042 .
^ India tops world in bad air quality: Kanpur, Delhi among 15 worst cities, Mumbai 4th most polluted megacity - Times of India . The Times of India. 2018-05-02 [2019-03-0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5-22).
^ Delhi records worst air quality of year after rampantly bursting crackers . India Today. Ist. [2019-03-1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1-06) (英语) .
^ Madhok, Madhok. Here is why India has no clue how bad its air pollution problem is . Quartz India. 2014-1016 [2015-12-0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5-12-08).
^ New Delhi's Air Pollution Went Off the Scale This Week . 2018-06-15 [2019-03-1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1 April 2019-04-21).
^ IQAir 2023 年全球空氣品質報告 臺灣排名第 90 . 紀路台灣. [2024-12-0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1-20).
^ NATIONAL AIR QUALITY MONITORING PROGRAMME .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 Forests, Government of India. 2011 [2012-09-0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8-01-11).
^ Kaur, Rajveer; Pandey, Puneeta. Air Pollution,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Health in Indian Cities: A Brief Review . Frontiers. 2021-08-13, 3 [2025-01-13 ] . doi:10.3389/frsc.2021.70513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2-23).
^ Rai, Arpan. Delhi becomes world's most polluted city as AQI levels reach 1,000 . The Independent. 2024-11-13 [2024-11-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3-15).
^ Mehta, Tanvi. India's north shrouded in smog as Delhi pollution hits season high . Reuters. 2024-11-18 [2024-11-18 ] .
^ Lynch, Niamh. New Delhi air pollution: Schools closed and construction stopped as smog worsens to levels far above WHO safety limit . Sky News. 2024-11-18 [2024-11-18 ] .
^ Toxic smog persists over India's north, schools reopen in Pakistan . Reuters. 2024-11-19 [2024-12-01 ] .
^ Odd-Even Rule: 5 Things You Need to Know - NDTV CarAndBike . CarAndBike. [2019-03-1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8-06) (英语) .
^ WHO | India takes steps to curb air pollution .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6, 94 (7): 487–8. PMC 4933146 . PMID 27429486 . doi:10.2471/BLT.16.020716 (不活跃 2024-11-18).
^ Searching for solutions to Delhi's air pollution problem . 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2019-03-0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7-13) (英语) .
^ Kelly Levin. Half a Degree and a World Apart: The Difference in Climate Impacts Between 1.5˚C and 2˚C of Warming .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2018-10-07 [2024-12-07 ] .
^ 印度宣示2070年碳中和 向富國開口要28兆資助 . 中央社. 2021-11-02 [2024-12-07 ] .
^ Agarwal, Dhruv; Iyengar, Srinivasan; Swaminathan, Manohar; Sharma, Eash; Raj, Ashish; Hatwar, Aadithya. Modulo: Drive-by Sensing at City-scale on the Cheap . COMPASS '20. Ecuador: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187–197. 2020 [2025-01-13 ] . ISBN 9781450371292 . doi:10.1145/3378393.3402275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4-24).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