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教學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教學醫院,簡稱臺大植物教學醫院,分為校總區總院和雲林分院。主要由植物診療師提供病蟲害鑑定、農藥合理使用建議、農企業作物整合性管理等診療服務。 歷史2006年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成立植物醫學研究中心,並於2011年創立植物醫學碩士學位學程[2]。2016年中華民國時任總統蔡英文為落實推動食安五環政見[註 1]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註 2]十年農藥減半政策,積極推動「植物醫師」制度[3][4]。 此制度草案於2022年4月經行政院完成全案審查,但因醫師團體強烈反對「醫師」字樣,故遲遲無法三讀[5]。2023年9月因植物學界求全退讓,改名為「植物診療師法」並重新送審;2024年6月行政院討論通過,同年7月8日經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審議通過,同月15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6]。臺灣正式成為全球第一個制定植物診療師專法的國家,未來只須通過國家考試,就可取得具證照的「植物診療師」[7][8]。中華民國考試院於2025年3月27日通過「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植物診療師考試規則」,中華民國考選部預計8月首次舉辦植物診療師考試[9]。 國立臺灣大學為配合政府食安政策,先後於2018年7月18日在雲林分部農業推廣教育中心成立「臺大植物教學醫院雲林分院」,11月26日於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成立「臺大校總區植物教學醫院」[10]。 服務植物教學醫院由植物診療師提供即時田間診療、作物病蟲害診斷、防治處方建議,肥料與種苗的選擇以及舉辦專題講習課程等[11],協助農民合理施用農藥、保護農民用藥安全、保障消費者食安[12]。植物診療師會輪流駐點雲林的西螺、二崙、莿桐、虎尾及斗南等農會,提供農民現地診斷服務及不定期舉辦技術講習[13]。 國立臺灣大學配合中華民國農業部的政策營運全球首創「農藥殘留質譜快檢移動實驗室」之行動檢測車,其中負責營運單位亦有台北市瑠公農業產銷基金會、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國立東華大學以及國立嘉義大學[14]。以質譜快檢同時檢驗200種農藥,10分鐘即可獲得檢測結果,在產地田間提供及時服務,檢驗不合格產品將延後採收,保障農安及食安,每年約可提供1.5萬件檢測服務[15]。 註釋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