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宮變
壬寅宫变是发生在明朝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六名宮女和两名妃嫔意圖殺死明世宗嘉靖皇帝的一次失敗事件。由於此事发生在壬寅年,所以稱之為“壬寅宫变”。 事件原因宫变的原因众说纷纭,正史并无给出定论,野史则多有揣测。 當時嘉靖帝迷信道教,为求长生不老药,在宮廷中建起齋醮,命方士炼丹。當時皇帝迷信,認為未有經歷性行為的宮女的經血可保長生不老,令禮部派員在京城、南京、山東、河南等地挑選了民間年少處女進宮,成為宮女。為保持宮女的潔淨,宮女們不得進食,而只能喫桑葉、飲露水。嘉靖帝这人十分暴虐,陈皇后、张皇后都是因为一件小事,惊忧致死。宮人若有微过,少不容恕,辄加笞楚,動輒用笞楚毆打,有二百多位宮女被打死,被徵召的宫女都不堪其苦。 此時嚴嵩為討好皇帝獻上“五色龜”,說是“神龜”,嘉靖帝將該龜奉為神靈,交給楊金英等宮女餵養。雖然楊金英等宮女精心餵養,可是該龜因被染色而體弱,最終還是死了。驚恐的楊金英等宮女向王寧嬪求救,最後王寧嬪建議趁早上曹端妃去御膳房監煮甘露時,支開宮裡的守護宮女勒死皇帝,趁皇帝暴死,朝廷大亂而逃過問責。 因嘉靖帝妃嫔颇多,有的女子长久得不到皇帝注意,或得幸后又失宠,深宫之中多有怨妇,“深闺燕闲,不过衔昭阳日影之怨”,说成是独处深宫妃嫔宫女们因过于寂寞无聊导致仇恨的结果。 此事可能涉及“大礼议”等一系列政治事件,乃反对派大臣们企图利用妃嫔宫女除去皇帝。 事件經過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1542年11月27日),以杨金英为首的十六名宮女趁嘉靖帝熟睡之时,用花绳试图勒毙他。宮女們在慌乱之際将麻绳打成死结,誤使绳圈无法收緊,結果只令嘉靖帝昏迷而未有毙命。此時方皇后赶到,将宫女们制服,涉案的曹端妃和王宁嫔也被逮捕。嘉靖帝虽没被勒死,由于休克,经过御醫许绅抢救后昏迷很长时间才醒来。 刑部主事张合保留有刑部审讯口供的记录在《宙載》,即: 司礼监张佐题为谋害事:大明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奉懿旨:“好生打着问!”得杨金英,系常在、答应,供说:“本月十九日,有王、曹侍长在东稍间点灯时分,商说:‘咱们下了手罢,强如死在(他)手里。’杨翠英、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在旁听说,是杨玉香就往东稍间去,将细料仪仗花绳解下,总搓一条。至二十二日卯时分,将绳递与苏川药,苏川药又递与杨翠英拴套儿,一齐下手。姚叔皋掐着脖子。杨翠英说:‘掐着脖子,不要放松!’邢翠莲将黄绫抹布递与姚叔皋,蒙在面上。邢翠莲按着胸前,杨玉香按着身上,苏川药拿着左手,关梅秀拿着右手,刘妙莲、陈菊花按着两腿,姚叔皋、关梅秀扯绳套儿。张金莲见事不好,去请娘娘来。姚叔皋打了娘娘一拳。王秀兰打听陈菊花吹灯。后宫总牌陈芙蓉说:‘张金莲叫陈芙蓉来点着灯。徐秋花、邓金香、张春景、黄玉莲把灯打灭了。’陈芙蓉就跑出叫后宫管事牌子来,将各犯拿了。” 史料中發生地點
事後《明世宗實錄》言:“金英与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姚叔皋、杨翠英、关梅秀、刘妙莲、陈菊花、王秀兰亲行弑逆,宁嫔王氏首谋,端妃曹氏时虽不与然始亦有谋,张金莲事露方告,徐秋花、邓金香、张春景、黄玉莲皆同谋者”。明世宗诏:“不分首从,悉磔之于市,仍锉尸枭示,并收斩其族属十人,给付功臣家为奴二十人,财产籍入,诸以异姓收系者审辨出之。”[1]行刑之时,大雾弥漫,昼夜不解三四日。当时人說有冤屈,指曹妃诸人。[2] 對於方皇后代嘉靖帝傳詔殺害曹端妃,嘉靖二十六年大内失火,大火危及方皇后的安全,众人请求速去救援,嘉靖帝默不作声。[3] 据《明实录》载,自嘉靖二十九年开始至四十五年朱厚熜死去,除嘉靖四十一年外,每年均有一至三名未封妃、未封宫嫔或未封宫御死亡,然后追封为某妃或某嫔,治丧如某例。在十七年的时间内,死亡“未封妃”、“未封宫嫔”,“未封宫御”达三十一人之多, 在史籍中是极为少见的。从朱厚熜一生看,他在明朝各皇帝中是妃嫔最多的一个。仅据明朝编纂的《太常续 考》和《宛署杂记》所载陵墓数计算即有六十三人。其中包括后四人,妃三十三人,嫔二十六人。有五十三人葬于金山,其余葬天寿山。这么多的陵墓,每年还要由大兴、宛平两县按时祀祭。每年有五祭有四祭,所用银两亦由两县百姓负担。由此可见,皇帝之攫取于人民,不仅在生前,而且继之于死后。[4] 参考文献引用
来源
參見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