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术语
職業外事官(Career FSO)
1915年以后,美国国务院开始把在外交界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大使分類为職業外事官。
政治任命者(Political appointee) 指不具外事官身分,但經总统指名任命的人员(通常作为对其政界友人的一种奖赏)。
任命(Appointed) 在这天大使会宣誓就职,也称为“委任”。此须通过一个由参议院发布的任命,在参议院休会时则由总统加以任命。在休会任命的情况下,大使会要求参议院事后予以确认。
递交国书(Presented credentials) 此日,大使会将国书递交给接受国。这时大使正式成为其国家的代表。这通常发生在大使到达该国家后很短的时间内。东道国也可能通过拒绝接受国书来拒绝接受大使,但这种情况很少见。
遣使终止(Terminated mission) 即本条目中的“离任”。通常发生在大使离开派駐国的那一天。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示召回信,从而结束对该大使的委任。这有可能是外交手段,或是原任大使調赴别处而由下一位大使前来接替。
臨時代辦(Chargé d’affaires) 指在没有向东道国派遣大使的情况下主掌大使馆館务者。
ad interim 拉丁语,意思是“在这段时间内”。
|
美國駐華大使列表,指美国派駐在中国(清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代表列表。美國對華派出外交使節始于清朝的19世纪。1843年美國向清朝派出顧盛為專使(Commissioner),負責談判望廈條約。由1844年至1857年,美國向中國派出的最高使節皆為專使。1858年起之使節為特命全權公使,至1935年改制為特命全權大使。
1912年,清廷覆亡,中国数千年的帝王專制统治结束,中华民国成立,成为中國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中美關係於溥儀2月宣佈遜位後暫時中斷。1913年中,美方承認中華民國並再派出公使。1913年至1928年,美國承認的中華民國政府為北京之北洋政府。1928年國民政府北伐後,美國首先於6月予以承認,公使留驻北平。1935年5月17日,中美兩國使節升格為大使。1937年起,美國大使館隨國民政府先後遷往武漢和重慶,至1946年遷至南京。
1949年,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在中國國民黨主導下由中国大陆迁往台北,中国共产党等民主党派在北京宣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國駐華大使於1949年8月離開南京,1950年底前所有美國外交人員均已離開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1953年前,美僅對華派出临时代办,未派大使,至1953年才再度向中华民国派出大使,駐在台北由原總領事館升格而成的大使館。1971年,聯合國2758號決議使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美國自1972年起與北京關係走向正常化,駐華大使仍駐台北;但同時向北京派出聯絡處主任,地位與駐華大使相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於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美国驻华大使馆現设于北京市安家楼路55号;原先在台業務則改由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負責辦理。
历任美国驻华大使
美国驻清朝专使(1843年-1857年)
1843年,美国向中国派遣专使,处理在华利益。美国驻华专使[1]常驻广州。
姓名 (中文)
|
姓名 (英文)
|
任命
|
到任
|
递交国书
|
离任
|
外交职务
|
备注
|
顧盛
|
Caleb Cushing
|
1843年5月8日
|
1844年2月24日
|
1844年6月12日
|
1844年8月27日
|
专使
|
|
義華業
|
Alexander Hill Everett
|
1845年3月13日
|
1846年10月20日
|
1846年10月26日
|
1847年6月28日
|
专使
|
任内去世,葬於廣州
|
德威士
|
John Wesley Davis
|
1848年1月3日
|
1848年8月
|
1848年10月6日
|
1850年5月25日
|
专使
|
|
馬沙利
|
Humphrey Marshall
|
1852年8月4日
|
1853年1月
|
1853年7月4日
|
1854年1月27日
|
专使
|
|
麥蓮
|
Robert Milligan McLane
|
1853年10月18日
|
1854年3月
|
1854年11月3日
|
1854年12月12日
|
专使
|
|
伯駕
|
Peter Parker
|
1855年8月16日
|
1855年12月
|
1856年7月15日
|
1857年8月25日
|
专使
|
|
美国驻清朝公使(1857年-1913年)
1857年,美国开始向中国派遣特命全权公使。自1862年蒲安臣起,美国驻华公使[2](又称美国驻清朝公使[3][4])始获清廷同意公使驻京。
姓名 (中文)
|
姓名 (英文)
|
任命
|
到任
|
递交国书
|
离任
|
外交衔级
|
外交职务
|
备注
|
列衛廉
|
William Bradford Reed
|
1857年4月18日
|
1857年11月
|
1858年5月3日
|
1858年11月11日
|
公使
|
特命全权公使
|
|
華若翰
|
John E. Ward
|
1858年12月15日
|
1859年5月
|
1859年8月10日
|
1860年12月15日
|
公使
|
特命全权公使
|
|
蒲安臣
|
Anson Burlingame
|
1861年6月14日
|
1861年10月
|
1862年8月20日
|
1867年11月21日
|
公使
|
特命全权公使
|
1862年7月20日开始常驻北京
|
衛廉士
|
Samuel Wells Williams
|
1865年5月12日
|
|
|
1866年11月2日
|
|
臨時代辦
|
|
衛廉士
|
Samuel Wells Williams
|
1867年11月21日
|
|
|
1868年9月29日
|
|
臨時代辦
|
|
勞文羅斯
|
Ross Browne
|
1868年3月11日
|
1868年9月29日
|
|
1869年7月21日
|
公使
|
特命全权公使
|
|
衛廉士
|
Samuel Wells Williams
|
1869年7月21日
|
|
|
1870年4月20日
|
|
臨時代辦
|
|
鏤斐迪
|
Frederick F. Low
|
1869年9月28日
|
1870年4月20日
|
1870年4月27日
|
1873年7月24日
|
公使
|
特命全权公使
|
1871年辛未洋扰中充当美军指挥 1873年觐见同治帝
|
衛廉士
|
Samuel Wells Williams
|
1871年4月11日
|
|
|
1871年9月29日
|
|
臨時代辦
|
|
衛廉士
|
Samuel Wells Williams
|
1873年7月24日
|
|
|
1874年10月29日
|
|
臨時代辦
|
|
艾忭敏
|
Benjamin Avery
|
1874年4月10日
|
1874年10月29日
|
1874年11月29日
|
1875年11月8日
|
公使
|
特命全权公使
|
任内在北京去世
|
何天爵
|
Chaster Holcombe
|
1875年11月8日
|
|
|
1876年1月7日
|
參贊
|
临时代办
|
|
西華
|
George Seward
|
1876年1月7日
|
1876年1月7日
|
1876年4月24日
|
1880年8月16日
|
公使
|
特命全权公使
|
原駐上海總領事
|
何天爵
|
Chaster Holcombe
|
1878年6月8日
|
|
|
1879年6月21日
|
參贊
|
临时代办
|
|
安吉利
|
James B. Angell
|
1880年4月9日
|
1880年8月16日
|
1880年8月16日
|
1881年10月13日
|
公使
|
特命全权公使
|
|
何天爵
|
Chaster Holcombe
|
1881年10月13日
|
|
|
1882年8月17日
|
參贊
|
临时代办
|
|
杨约翰
|
John Russell Young
|
1882年3月15日
|
1882年8月17日
|
1882年8月17日
|
1885年4月10日
|
公使
|
特命全权公使
|
|
石米德
|
Enoch J. Smithers
|
1885年4月10日
|
|
|
1885年10月1日
|
|
临时代办
|
駐鎮江領事
|
田貝
|
Charles Harvey Denby
|
1885年5月29日
|
1885年10月1日
|
1891年3月5日
|
1898年7月8日
|
公使
|
特命全权公使
|
|
田夏禮
|
Charles Denby, Jr.
|
1894年3月
|
|
|
1894年11月
|
參贊
|
临时代办
|
|
田夏禮
|
Charles Denby, Jr.
|
1896年4月
|
|
|
1896年9月
|
參贊
|
临时代办
|
|
康格
|
Edwin H. Conger
|
1898年1月19日
|
1898年7月8日
|
1898年7月8日
|
1905年4月4日
|
公使
|
特命全权公使
|
|
柔克義
|
William Woodville Rockhill
|
1905年3月8日
|
1905年6月
|
1905年6月17日
|
1909年6月6日
|
公使
|
特命全权公使
|
|
固力之
|
John Gardn Coolidge
|
1906年11月5日
|
|
|
1906年11月22日
|
參贊
|
临时代办
|
|
莫多馬
|
T. E. Moore
|
1906年11月23日
|
|
|
1906年12月8日
|
參贊
|
临时代办
|
|
費勒器
|
Henry P. Fletcher
|
1907年9月30日
|
|
|
1908年4月15日
|
參贊
|
临时代办
|
|
費勒器
|
Henry P. Fletcher
|
1909年6月6日
|
|
|
1910年4月16日
|
參贊
|
临时代办
|
|
嘉樂恒
|
William James Calhoun
|
1909年12月21日
|
1910年4月16日
|
1910年4月21日
|
1912年2月26日
|
公使
|
特命全权公使
|
|
韓慈敏
|
Pricaval S. Heintzleman
|
1911年6月27日
|
|
|
1911年8月11日
|
參贊
|
临时代办
|
|
衛理
|
Edward T. Williams
|
1911年8月11日
|
|
|
1913年
|
參贊
|
临时代办
|
|
美国驻中华民国公使(1913年-1935年)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美国于1913年承认中华民国政府,并继续派驻公使。1928年,美国承认南京国民政府,但公使馆仍留驻北平,并在南京设立公使馆南京办事处。1935年5月17日,两国使节升格为大使。
姓名 (中文)
|
姓名 (英文)
|
任命
|
到任
|
递交国书
|
离任
|
外交衔级
|
外交职务
|
备注
|
芮恩施
|
Paul S. Reinsch
|
1913年8月15日
|
|
1913年11月15日[5]
|
1919年9月15日
|
公使
|
特命全权公使
|
|
丁家立
|
Charles Daniel Tenney
|
1919年9月15日
|
|
1919年9月15日
|
1920年10月
|
一等秘书兼参事
|
临时代办
|
|
柯蘭
|
Charles R. Crane
|
1920年3月22日
|
|
1920年6月12日
|
1921年7月2日
|
公使
|
特命全权公使
|
|
舒尔曼
|
Jacob Gould Schurman
|
1921年6月2日
|
|
1921年9月12日
|
1925年4月15日
|
公使
|
特命全权公使
|
|
馬慕瑞
|
John MacMurray
|
1925年4月9日
|
|
1925年7月15日
|
1929年11月22日
|
公使
|
特命全权公使
|
|
詹森
|
Nelson T. Johnson
|
1929年12月16日
|
|
1930年2月1日
|
1935年6月18日
|
公使
|
特命全权公使
|
升任大使
|
高思
|
Clarence Edward Gauss
|
1934年10月3日
|
|
|
1935年2月
|
參贊
|
临时代办
|
|
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1935年-1949年)
1935年5月17日,中美兩國使節升格為大使,北平公使馆和南京办事处同时升格为大使馆,美国大使常驻北平大使馆。1937年7月,抗日戰爭擴大,美國大使館隨國民政府先後遷至武漢和陪都重慶,但南京大使馆和北平大使馆仍然正常运作,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才正式关闭。1946年,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它隨之遷至南京。
姓名 (中文)
|
姓名 (英文)
|
任命
|
到任
|
递交国书
|
离任
|
外交衔级
|
外交职务
|
备注
|
詹森
|
Nelson T. Johnson
|
1935年6月18日
|
|
1935年9月17日
|
1941年5月14日[6]
|
大使
|
特命全权大使
|
|
高思
|
Clarence E. Gauss
|
1941年2月11日
|
1941年5月22日[7]
|
1941年5月26日[8]
|
1944年11月14日[9]
|
大使
|
特命全权大使
|
1944年10月31日辭職
|
赫尔利
|
Patrick J. Hurley
|
1944年11月30日
|
1944年12月15日
|
1945年1月8日
|
1945年9月22日
|
大使
|
特命全权大使
|
1945年11月27日辭職
|
饒伯森
|
Walter S. Robertson
|
1945年9月22日
|
|
|
1946年7月19日
|
公使衔参事
|
临时代办
|
|
司徒雷登
|
John Leighton Stuart
|
1946年7月12日
|
1946年7月15日[10]
|
1946年7月19日[11]
|
1949年8月2日
|
大使
|
特命全权大使
|
1949年8月2日離開駐所返國述職,後因故長期未於駐所辦公,1952年11月28日辭任
|
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1949年-1979年)
1953年後,美國駐華大使改駐台北。1979年2月28日閉館。[12]
姓名 (中文)
|
姓名 (英文)
|
任命
|
到任
|
递交国书
|
离任
|
外交衔级
|
外交职务
|
备注
|
蓝钦
|
Karl L. Rankin
|
1950年7月28日
|
1950年8月10日
|
|
1953年4月
|
公使
|
臨時代辦
|
原駐港澳總領事,因大使長期不在駐地代理使事
|
1953年2月27日
|
|
1953年4月2日
|
1958年1月3日
|
大使
|
特命全权大使
|
|
莊萊德
|
Everett Drumright
|
1958年2月17日
|
1958年3月3日
|
1958年3月8日[13]
|
1962年3月8日
|
大使
|
特命全权大使
|
|
柯尔克
|
Alan G. Kirk
|
1962年6月7日
|
1962年7月2日
|
1962年7月5日
|
1963年1月18日
|
大使
|
特命全权大使
|
|
賴特
|
Jerauld Wright
|
1963年5月3日
|
1963年6月25日
|
1963年6月29日
|
1965年7月25日
|
大使
|
特命全权大使
|
|
高立夫
|
Ralph N. Clough
|
1965年7月25日
|
|
|
1965年8月23日
|
|
臨時代辦
|
1965年9月10日回國[14]
|
恒安石
|
Arthur Hummel
|
1965年8月23日[15]
|
|
|
1966年6月23日
|
|
臨時代辦
|
|
马康卫
|
Walter P. McConaughy
|
1966年6月16日
|
1966年6月23日
|
1966年6月28日
|
1974年4月4日
|
大使
|
特命全权大使
|
|
安克志
|
Leonard S. Unger
|
1974年3月14日
|
1974年5月4日
|
1974年5月25日
|
1979年1月19日
|
大使
|
特命全权大使
|
|
浦為廉
|
William Andreas Brown
|
1979年1月19日
|
|
|
1979年2月28日
|
公使
|
臨時代辦
|
[16]
|
附: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1973年-1979年)
1973年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达成互设联络处的协议[17]。5月1日,驻北京联络处正式开馆。1979年1月1日,美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建交。3月1日,驻北京联络处升格为美国驻华大使馆[18]。
姓名 (中文)
|
姓名 (英文)
|
任命
|
到任
|
离任
|
外交衔级
|
外交职务
|
备注
|
戴维·布鲁斯
|
David K. E. Bruce
|
1973年3月15日[19]
|
1973年5月14日[20]
|
1974年9月25日[21]
|
外交代表
|
联络处主任
|
|
乔治·布什
|
George H. W. Bush
|
1974年9月26日
|
1974年10月21日[22]
|
1975年12月7日[23]
|
外交代表
|
联络处主任
|
后成为美国第41任总统
|
小托马斯·盖茨
|
Thomas S. Gates, Jr.
|
1976年4月14日
|
1976年5月6日[24]
|
1977年5月8日[25]
|
外交代表
|
联络处主任
|
|
伦纳德·伍德科克
|
Leonard F. Woodcock
|
1977年7月11日
|
1977年7月26日[26]
|
1979年2月27日
|
外交代表
|
联络处主任
|
改任大使
|
美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1979年至今)
1979年1月1日,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並與中華民國斷交[27]。在台北的美國大使館於1979年2月28日閉館,閉館後以非官方名義的美國在台協會(使館機能)取代原職掌業務。同年3月1日,位於北京的聯絡處正式升格為大使館[18]。
附: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1979年至今)
參考文獻
参见
外部連結
|
---|
美国驻中国专员 1843-1857 | 顾盛(1843-1844) → 义华业(1845-1847) → 德威士(1848-1850) → 馬沙利(1852-1854) → 麦莲(1853-1854) → 伯驾(1855-1857) | |
---|
美国驻中国公使 1857-1911 | 列衛廉(1857-1858) → 华若翰(1858-1860) → 蒲安臣(1861-1867) → 劳文罗斯(1868-1869) → 鏤斐迪(1869-1873) → 艾忭敏(1874-1875) → 熙华德(1876-1880) → 安吉立(1880-1881) → 杨约翰(1882-1885) → 田贝(1885-1898) → 康格(1898-1905) → 柔克义(1905-1909) → 嘉樂恒(1909-1911) |
---|
美国驻中華民國公使 1912-1935 | 嘉樂恒(1912-1913) → 芮恩施(1913-1919) → 克萊恩(1920-1921) → 舒尔曼(1921-1925) → 马慕瑞(1925-1929) → 詹森(1929-1935) |
---|
美国驻中華民國大使 1935-1949 | 詹森(1935-1941) → 高思(1941-1944) → 赫尔利(1944-1945) → 司徒雷登(1946-1949) |
---|
美国驻中華民國大使 1953-1979(驻台北) | 蓝钦(1953-1957) → 莊萊德(1958-1962) → 柯尔克(1962-1963) → 賴特(1963-1965) → 马康卫(1966-1974) → 安克志(1974-1979) |
---|
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 1973-1979 | 布鲁斯(1973-1974) → 布什(1974-1975) → 盖茨(1976-1977) → 伍德科克(1977-1979) |
---|
美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1979- | 伍德科克(1979-1981) → 恒安石(1981-1985) → 洛德(1985-1989) → 李洁明(1989-1991) → 芮效俭(1991-1995) → 尚慕杰(1995-1999) → 普理赫(1999-2001) → 雷德(2001-2009) → 洪博培(2009-2011) → 骆家辉(2011-2014) → 博卡斯(2014-2017) → 布兰斯塔德(2017-2020) → 伯恩斯(2021-)
|
---|
 美国驻华使领馆及其代表機構 |
---|
现设 | |
---|
已撤销 | |
---|
|
|
---|
|
|
|
關於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大使,參見:{{ 中国驻外大使}} 關於各國駐臺代表,參見:{{ 駐臺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