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美国领事馆 (英語:American Consulate, Amoy )是清朝 、中华民国 时期美国 设在福建 厦门 的外交代表机构,机构始设于清朝光绪 三十二年(1906年),领事馆建筑则建立于民国 19年(1930年),民国35年(1946年)正式撤销,并借予菲律宾驻厦门领事馆 使用。现今建筑产权已归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有,经修缮后将作为音乐主题展览馆对外开放。
历史
清朝时期
清朝道光 二十三年(1843年),在鸦片战争 中取胜的英国 率先在鼓浪屿设立厦门英国领事事务所 ,翌年七月[ 1] ,美国政府 派遣哥伦布(Columbus )赴鼓浪屿 田尾路成立交通邮政办事处并代行领事馆事务,该办事处是第二个在鼓浪屿成立的外国派驻厦门的领事机构。咸丰 九年(1859年),美国领事海雅(Hyatt, T. H. )在鼓浪屿建造领事公馆。同治 四年(1865年),领事李让礼 和清政府协商后,租得三和路(今三明路)的一座楼房,领事馆先将该地块供给外商创办的海上医院(Marine Hospital )使用,光绪十七年(1891年)医院倒闭,两年后美国政府依合同将地块收回,并自用于建造领事馆建筑[ 2]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六月,交通邮政办事处正式升格为厦门美国领事馆[ 3] 。在甲午战争 结束前,领事馆在部分时期兼辖对台湾 的外交事务[ 4] [ 5] 。
中华民国时期
1932年时的厦门美国领事馆
中华民国成立后,厦门美国领事馆继续作为美国在此的外交机构[ 4] 。民国19年—20年(1930年—1931年),美国在三和路26号的领事馆原址上翻建起一座两层楼房作为新的馆舍,其时的领事馆领区兼管闽南与闽西,并雇佣5名华人雇员,分管翻译员 、通译 、会计 、出纳 和打字员 的工作。[ 3] [ 6]
民国30年(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美国领事馆撤离鼓浪屿,馆舍被登岛的日军 查封。抗日战争 结束后,美国于民国35年(1946年)派遣副领事柯芬(Coffin )赴鼓浪屿办理结束馆务的手续,领事事务交由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代办,翌年3月,菲律宾 在厦门设立驻华第一领事馆,不久后即迁往美国领事馆办公。民国38年(1949年)8月,菲律宾外交部 因中国时局紧张,宣布暂时关闭领事馆。[ 1]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领事馆建筑被厦门市政府 用作干部疗养所。1979年10月,该建筑被划给福建省海洋研究所使用。1992年,厦门将领事馆建筑进行装修,改名为“华风山庄”,作为旅游酒店对外营业[ 1] [ 6] 。2006年,国务院 将领事馆旧址建筑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鼓浪屿近代建筑群 的子项目之一[ 7] 。至2010年代,酒店停业,一度有商贩进入空置的建筑进行非法的经营活动[ 5] 。2024年,鼓浪屿管理委员会完成了对领事馆建筑的修缮工作,计划将其改建为音乐主题的展览馆[ 8] 。
建筑
现存的领事馆大楼翻建于1930年,为折衷主义 的美国式砖混结构 建筑,坐西南朝东北,建筑面积1020平方米,平面呈工字形,立面则为横竖三段式,东侧凹入并建有外廊,立有六根乳白色的科林斯柱式 的巨型柱子,将建筑分为5开间,柱头饰以夸张的百合花纹样;房屋的南北两翼砌筑红砖实墙,两翼朝东一侧的突出立面上部建有相互对称的三角山墙,南翼另设有朝南的入口,立有四根科林斯柱支持三角山墙的突出门廊。馆舍高10.8米,檐口高约8米,地上为双层,一层为领事办公室,二层为领事公馆,地下建有一层;顶部建有隔热层,洋瓦坡面。院落占地6300平方米,三面被花圃庭园包围,院内亦建有网球场、排球场、石椅石桌等设施。[ 2] [ 5] [ 6] [ 9]
历任领事
以下列出厦门美国领事馆有记载的历任领事和副领事。[ 4] [ 10]
姓名
就任
离任
领事职务
备注
中文译名
英文名
毕奇
Thomas G. Peachy
1846年
1849年
事务代理
俾列利查士威林
Chales W.Bradley
1849年2月
1853年
领事
海雅多马士夏
Thomas Hart Hyatt
1854年
1861年4月至6月
领事
弥俄礼
Arthur B. Bradford
1861年6月
1862年12月
副领事
倪分惠临
Willam Irwin
1864年12月
1865年9月
领事
李让礼
C. W. Le Gendre
1867年1月
1872年12月
领事
但尼
O. N. Denny
1873年3月
1873年4月
领事
恒德森约瑟
Joseph J.Henderson
1873年7月
1878年12月
领事
勾伯若
W. E. Goldsborough
1879年7月
1885年9月
领事
兼管台湾
J. J. Howard
1884年
副领事
见载于美国方面的记录[ 10]
克罗威尔欧卫理
William S. Crowell
1885年9月
1890年4月
领事
兼管台湾
范嘉士
Francis Cass
1887年7月
副中文领事
兼管台湾
璧洛
Edward Bedloe
1891年7月
1893年6月
领事
兼管台湾
霍奇
J. Hampton Hoge
1893年5月
1893年12月
领事
兼管台湾
金渥德
Delenware Kemper
1894年5月
1897年6月
领事
兼管台湾
巴詹声
Anson Burlingame Johnson
1897年6月
1901年
领事
Carl Johnson
1898年
1902年
副领事
见载于美国方面的记录[ 10]
费思洛
John H.Fesler
1901年7月
1904年9月
领事
Carl Johnson
1904年
副领事
见载于美国方面的记录[ 10]
安得森
George Anderson
1905年2月
1906年2月
领事
来顿
Stuart K. Lupton
1905年
1906年
副领事
琶德克
Harry L. Paddock
1906年5月
1908年4月
领事
E. Carleton Baker
1907年
1908年
副领事
见载于美国方面的记录[ 10]
安立得
Julean H. Arnold
1908年6月
1912年5月
领事
梅纳尔
Lester Maynard
1912年8月
1916年8月
领事
巴字乐
Charles F. Brissel
1914年
副领事
辛克
H. Hoyle Sink
1915年9月
1916年9月
副领事
高思
Clearence E. Gauss
1916年9月
1920年6月
领事
勃海尔
Andrew Jackson Brewer
1918年6月
1912年2月
副领事
克来恩
Charles E. Kline
1919年8月
1920年6月
副领事
美尔本
Harvey Lee Milbourne
1920年8月
1920年11月
副领事
凯尔腾
Algar E. Carleton
1920年8月
1924年4月
领事
司泰腾
Verue S. Staten
1921年10月
副领事
威尔逊
T. M. Wilson
1921年11月
领事
麦高蒂
William J. MacCafferty
1923年7月
1923年9月
领事
多麦弟
Francis P. Dormady
1924年1月
1924年8月
副领事
魏伯
Leroy Webber
1924年8月
1926年4月
领事
司突郎
George W. Strong
1924年9月
1926年10月
副领事
蒲约翰
John Putnam
1926年4月
1931年8月
领事
美尔本
Harvey Lee Milbourne
1927年
副领事
白利南
Charles J. Brennan
1928年10月
1931年9月
副领事
傅克林
Lynn W. Franklin
1931年5月
1933年10月
领事
狄克
Hasell H. Dick
1933年10月
1937年10月
领事
山智威
Charles C. Sundell
1931年9月
1934年12月
副领事
欧德福
Leland C. Altaffer
1936年6月
副领事
马美砥
Karl de G. Mac Vitty
1938年5月
1941年
副领事
梅瑞乐
George R. Merrell
1937年
1938年
领事
毕尔智
James B. Pilcher
1941年5月
副领事
柯芬
Coffin
1946年4月
1946年5月
副领事
参考资料
美国驻华使领馆及其代表機構
现设 已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