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语:Morn Dawa guas《达汉对照词典》记音符号;蒙古语:ᠮᠣᠷᠢᠨ 历史1934年布西设治局析置莫力达瓦旗,下辖:
![]() 1946年1月成立「布西旗」,归嫩江省第二行署管辖。1946年3月改称莫力达瓦旗,划归纳文慕仁盟管辖。1949年4月,巴彦旗并入莫力达瓦旗。1958年8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归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管辖。1969年4月,划归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领导。1979年7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管辖。2011年被确认为革命老区[2]。 地理該旗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的最東部,嫩江西岸,境内有尼尔基水利枢纽,北部是大興安嶺山脈,中部則為低山丘陵地。 莫旗位于大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交汇地带,纵观嫩江、诺敏河两岸;地处呼伦贝尔市最东部、大兴安岭东麓中段、嫩江西岸。全境南北长203.2公里,东西长125公里,北与鄂伦春自治旗接壤,西、南与阿荣旗、黑龙江省甘南县为邻,东与黑龙江省讷河市、嫩江县隔江相望。距齐齐哈尔市170公里,距哈尔滨市450公里,距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500公里。 全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398米,旗境最高峰是位于西北部杜拉尔鄂温克民族乡境内的瓦西格奇山,海拔638.3米。有山丘、丘陵、平原三大地貌,为浅山区。境内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65条,过境地表水资源总量147.40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66.6万千瓦。莫旗属中温带大陆性的季风气候,积温2200至2600℃,年均降水量在400-500毫米之间,无霜期115天左右。2001年全国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在莫旗开工建设,2006年7月蓄水发电。全旗现有耕地747万亩,草场231.5万亩,林地338万亩,水域面积69.39万亩[3]。 行政区划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下辖11个镇、2个乡、2个民族乡[4]: 尼尔基镇、宝山镇、哈达阳镇、阿尔拉镇、汉古尔河镇、西瓦尔图镇、腾克镇、奎勒河镇、塔温敖宝镇、登特科镇、红彦镇、库如奇乡、额尔和乡、杜拉尔鄂温克民族乡和巴彦鄂温克民族乡。 人口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常住人口為228822人[5]。 2004年,總人口29万人。該旗為达斡尔族為主的自治旗,也是全國唯一的達斡爾族自治旗。全旗有汉、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26个民族,其中,达斡尔族3.33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0%。 产业2012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 农作物以大豆、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为主,以县为单位大豆产量居全国之首,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03至2017年连续15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該旗除了發展農牧業之外,近年的太陽能利用,頗為先進,另外,也積極發展觀光業 交通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