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及天文服務管理局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及天文服務管理局(他加祿語:Pangasiwaan ng Palingkurang Atmosperiko, Heopisikal at Astronomiko ng Pilipinas,英語:Philippine Atmospheric, Geophysical and Astronomic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縮寫:PAGASA,PAGASA在他加祿語中亦帶「希望」的意思)是菲律賓的政府部門,負責為公眾提供天氣報告和預報、水災和熱帶氣旋警報以及與氣象、天文及氣候等方面相關的資訊,隸屬於科學技術部。主要用於保護民眾的生命、國家財產,同時維持經濟,生產力和可持續發展。該政府部門於1972年12月8日,由總統憑藉第78號頒布命令重組菲律賓氣象局為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2] 宗旨“追踪天空,幫助國家”(英語:Tracking the sky... Helping the country.) 歷史菲律賓的氣象觀測由1865年1月1日已經開始,隸屬於Observatorio Meteorológico del Ateneo Municipal de Manila,並由耶穌會神父運行管理(耶穌會在Francisco Colina開始氣象觀測),現稱作馬尼拉雅典耀大學的馬尼拉氣象局。1884年4月28日,阿方索十二世頒布了一項法令認可氣象局為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政府的官方機構。 在20世紀初,氣象觀測從羅馬天主教會轉移到美國殖民政府。在1901年5月22日,由菲律賓委員會提出的法案中,菲律賓氣象局根據第131號法令成立。菲律賓自治領將氣象局納入為工商部門核下。 天文學服務時間歷史功能
熱帶氣旋![]()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也会在其負責範圍内監測熱帶氣旋的動向並發出警報,以下坐標之内是其負責範圍:
評級在2022年,氣象局將熱帶氣旋劃分為五個級別。
龍捲風2007年8月27日,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宣佈設立龍捲風警告系統。為了面臨更強大和破壞性的龍捲風,並希望減輕在中央呂宋對房屋的損害。同時,面對並氣候變化和季候風。稍早於2007年8月23日,受第二龍捲風影響下,破壞了布拉干省聖米格爾內四條村莊的三十所房屋。而首次的龍捲風發生於同年8月,在布拉干省內的San Rafael,並破壞了二十七所房屋。[5] 然而,目前氣象局仍然沒有提供相關的警告。 氣候批評雷達、氣象站及其他設備參見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