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鏡波學校
鄧鏡波學校(英語:Tang King Po School)於1953年創校,並以香港著名工業家及慈善家聖思物德騎尉爵士鄧鏡波命名。該校位於九龍靠背壟,以中文為主要教學語言,為香港傳統知名男校之一。鄧鏡波創校的目的,主要是為青少年提供紮實的基本教育,尤注重天主教德育培養,並為此慷慨捐出款項作建築校舍之用。其佔地17,000平方米。1951年,香港政府以象徵式年租批出土地,指定用作興建一所非牟利學校[2][3]2011年,校園被政府列入為三級歷史建築。[4]位於九龍靠背壟的鄧鏡波學校簡稱「九鄧」或「波記」,鄧鏡波學校的學生簡稱「波記仔」。 校政管理歷任校監
歷任校長
辦學宗旨鄧鏡波學校乃天主教鮑思高所創辦,秉承天主教「敬天愛人」的精神和中國優良的道德文化傳統,且奉行會祖鮑思高神父的「預防教育法」,配合社會需要,促進全人發展,宣揚福音,實踐「立己立人」的精神,並培育學生成為「良好的公民與熱誠的基督徒」。
班級編制鄧鏡波學校合共30班,詳情臚列如下:
課程
校服鄧鏡波學校的校呔為紅色底色,並在上方繡上由校徽組成的斜紋。 此外,鄧鏡波學校在某些活動和場合中要求男生繫上校呔,例如70周年校慶聚餐[6]、學生會公演[7]、餐桌禮儀班[8],為香港少數要求學生在夏季校服上打呔的中學。而部分在冬季的中六場合中,亦有學生在夏季校服上打呔[9]。 學生表現![]() 19.4%學生在學年中參加了五個不同類型的活動或比賽,其中包括宗教、體育、音樂、學術,其中:學界游泳、籃球、田徑比賽、乒乓球、羽毛球、學校音樂節、學校朗誦節、英詩創作比賽、視覺藝術展、中學生體適能獎勵計劃、中學生飲管水車升物比賽、香港機械奧運會、九龍城區學校清潔雙周比賽、九龍地區傑出旅團計劃、明報生命教育傑出教案獎勵計劃,仁濟醫院德育及公民教育,關心社區文物概念設計比賽等等。 STEM方面 ,「2024香港機械奧運會」中獲得6冠4亞6季2殿的佳績;此外,波記同學也不曾參加香港數學奧林匹克、香港物理奧林匹克等比賽並奪得優異成績。 校史![]() 鄧鏡波學校創建於1953年,由天主教慈幼會主辦,受香港政府津貼,學校面積為17,000平方米,共有課室38間,特別用途室25間,另有禮堂,圖書館,聖堂及兩個大型足球場(今日為一個大型足球場,兩個籃球場,一個停車場)。 校方緊承天主教「敬天愛人」的精神和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奉行慈幼會會祖鮑思高神父的預防教育法,營造大家庭的融洽氣氛,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五十年代1952年,鄧鏡波與慈幼會商議,慷慨捐出港幣100萬元,又向政府申請撥出採石山東麓地段,興建第一座校舍。1953年7月23日港督葛量洪爵士主持啟鑰典禮,而在場参禮嘉賓有鄧鏡波,慈幼會會長畢少懷神父。 1953年,建校初期,學校設有職業部三班,包括洋服、印刷、革履等科;小學三、四年級各一班,其後又增設小學五、六年級各一班(1967年加開小六[10])。同年得慈幼會撥款,於第一座校舍西北隅空地興建第二座校舍(即今日聖堂)。 1954年,停辦英文文化中學部。 1955年,除開設日間職業部及小學部外,更增辦夜間小學六年制義學,後來更開辦英專夜校(採用半年升班制模式營運)[11]。 1956年,慈幼會再捐資在鄧鏡波學校西南隅隙地,興建第三座校舍(即今日聖若瑟樓)。期後中文部及英文工業部相繼成立。同年4月11日鄧鏡波與世長辭。 六十年代1964年,在慈幼會襄助下集資百多萬元,於鄧鏡波學校西隅空地興建可容納逾1000人的大禮堂。 1968年,開辦中文部大學預科班,使中文部畢業生,有投考大學機會。 1969年,第一屆學生會成立。同時增設應用電學工場,亦為印刷部添購新式印刷器材。 七十年代1971年,華近禮神父接任為第6任校監兼校長。華神父是一位很愛學生的長者,辦事很有魄力,興建圖書館的計劃主要是由他推動的。 1977年,鄧鏡波學校職業部停止招收新生。逐年改辦為三年制之職業先修班。此時學校設有中文中學,英文工業中學,及職業先修班等部門。 八十年代1980年,2月22日鄧鏡波學校工業部功臣司徒柏修士逝世。同年2月25日鄧鏡波學校陳瑞祺紀念樓落成開幕,並陳瑞祺夫人潘寶芬主持開幕禮、慈幼會中華區省會長陳日君神父為新校進行祝聖儀式,並敦請陳子民、陳經綸昆仲主持陳瑞祺銅像揭幕禮。事實上本港殷商陳子民、陳經綸昆仲捐贈了港幣100萬元為興建3層高的新翼,為學校提供了大型圖書館及多間特殊用途室。為紀念其先翁,大樓亦命名為陳瑞祺紀念樓。是年8月31日,鄧鏡波學校職業部結束。 1982年,9月1日鄧鏡波學校開設港大預科班(兩班中六)及中四/中五電腦班。李文烈神父出任輔導主任,開展輔導服務。 1984年,開始三項維修及改建工程:重建大球場;將印刷工場改建為高級實驗室及特殊用途室,即今日「陳經綸實驗室」;將聖若瑟樓三樓改建為美術設計室。事實上陳經綸對學校貢獻不遺餘力,為改善有關實驗室,個人慷慨捐出40萬元。 1986年,校長張冠榮修士獲邀以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代表之一的身份,於同年6月加入香港大學校董會,任期3年。8月中旬黃建國神父奉委為鄧鏡波學校第9任校監。 1987年,8月下旬校長張冠榮修士赴美進修,校長職務由蘇志超神父暫代。 1989年,鄧鏡波學校獲派第一位學校社工,同年開始增聘女教師。 九十年代1992年,全校課室安裝冷氣,改善學生學習環境。 1995年,開始中四學科分流,學校提供的學科組別大致可分為:設計與工藝、電子與電學、電腦、數理(包括生物)以及社會科學。 1996年,校長張冠榮修士獲英女皇榮譽獎章,以表揚他對教育之貢獻。自是年9月1日起,中一由原先7班減為6班;以後每年遞減1班。至2000年,全校中一至中五為各級6班。 進行天面維修工程,並為13個有噪音干擾之班房進行隔音工程。另外美術室及體育部增設冷氣。 1997年6月16日,鄧鏡波的女兒鄧葵玉並答允捐設17個獎學金,以鼓勵在學業及操行上有顯著表現的學生。 1998年9月1日鄭泰祺神父為第11任校監。同年李錦鴻代替已榮休的吳彬博士,出任助理校長(教務)一職。同年位於聖若瑟樓二樓的資訊科技研習中心開幕,主要供工業科目使用。 1999年,學校進教之佑堂主任謝家賢神父接任鄧鏡波學校第12任校監。10月9日「鄧鏡波學校家長教師會」成立典禮暨第一屆會員大會,為加強家校合作,提高教育效能。鄧鏡波學校電腦輔助教室(供學生用)及多媒體教具製作中心(供教師用)開幕。同年得朱錫恩修士籌集經費,耗資100萬元,為禮堂安裝空調及投影系統。 千禧年代2000年,重組「領袖生聯會」。 2001年,二樓原視聽室改為多媒體教室,為學生提供更佳學習中、英語文的環境和設施。 2002年,鄧鏡波學校舊生馮定華神父成為鄧鏡波學校第13任校監。學校50周年金禧慶典 2003年,鄧鏡波學校舊生馮定華神父成為鄧鏡波學校第8任校長,而張冠榮修士則成為第14任校監。 2006年,學校改善工程計劃則因地基困難,故此新教學大樓於11月落成。 2007年9月1日,馮定華神父正式結束四年校長生涯。同日,校長一職由歷任首位非神職人員李錦鴻擔任。李錦鴻成為鄧鏡波學校第9任校長。 2009年6月15日,百利恆飲食服務公司(學校小賣部)發出高等法院傳訊令狀,控告李錦鴻校長及學校並提出侵權申索。[來源請求] 2011年,校園被政府列入為三級歷史建築。[4] 設施![]()
其他
學校主要學生組織
著名/傑出校友宗教神職人員政治及公共行政
法律、醫護界商界
演藝、體育、新聞及傳播
學術及教育参考资料
參考網址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