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3′19″N 121°38′11″E / 25.221883°N 121.636427°E / 25.221883; 121.636427
金山區,舊稱「金包里」,前身「金山鄉」,位於臺灣新北市北部。金山區境內有台灣位置最北的溫泉——金山溫泉,日治時期曾在此處設置總督行館開發溫泉休憩,近年來又因溫泉旅遊的熱潮而逐漸受到重視。除此之外,由於與陽明山的交通便捷,也使金山區成為了北海岸的重要遊憩點。金山區是北濱地區的精華所在,擁有鑲嵌著突出岬角、弧形沙灘的綿長海岸線,及翠綠的山川田園,由磺溪沖積而成的肥沃平原,從大屯火山麓一直向海延伸,密佈著形狀不規則的水田。
歷史
起碼在於4,500年前,金山區已經有先民活動和生息。十七世紀中葉以前,本區乃平埔族凱達格蘭族金包里社群(巴賽語:Ki-taparri、Kimaurij)的聚居地。傳統上荷西文獻中被釐定為漢譯金包里的兩地「Taparri」、「Kimaurij」,學者翁佳音認為,都不是指現今的金山:「Taparri」(漢語文獻稱沙巴里)是指淡水社,位在今淡水區中心,領地為北海岸西半部,今淡水、三芝、石門等地;「Kimaurij」的本社址在今基隆仁愛區,領地為北海岸東半部,現今的基隆、萬里、金山等地。[1]:77-80,106-111另說有人曾在磺溪發現金沙(其實是硫,金山地區不產黃金,九份與金瓜石才產金),故以「金包里」稱之,兼顧音義雙譯。[2]
史前
金山區擁有豐富的考古遺址與文化遺物,而且是台灣少數史前文化能連結近代原住民族文化傳承的地區之一。從東北角的雙溪河口流域延續到金山區一帶,概屬於舊社文化的分布區域。本區的原住民族,就是最具海洋文化特色的馬賽人-金包里社群。大屯山麓特產之硫磺,成為北部原住民與外來者,荷蘭人與漢人,貿易的主要商品。
西班牙時期
西班牙人據北台灣16年,分三個省區: 淡水省區(大雞籠/金包里地區及淡水地區)、噶瑪蘭省區及哆囉滿省區,金包里地區則包含2到3個村落。記載金包里人活動範圍已經達到淡水河口,並控制部分硫磺礦產。
荷蘭時期
1642年8月21日荷蘭人北上攻打雞籠,25日占領西班牙人的城堡。1642年9月22日,北濱的大雞籠社、金包里社及三貂社等就表達願將土地獻給荷蘭東印度公司,荷蘭人也分贈親王旗給各社,文獻記載金包里社於1647年有84戶、288人,1655年有48戶、157人。
鄭氏時期
鄭氏末年1682年,鄭軍為防範清軍進攻,在雞籠部署重兵鎮守,對雞籠、淡水周邊原住民男女老幼橫征暴斂以供軍需,族人不堪奴役起而抗暴,雞籠、淡水直到新港、竹塹諸社皆起而響應。[1]:146
清朝時期
金包里社首度出現在1700年(康熙39年)郁永河的《裨海紀遊》,乃台來漢人對北海岸某一原住民村落的命名。自1684年(康熙23年)到1894年(光緒20年),落入清廷的管轄。金包里社於1684年(康熙23年)屬福建省台灣府諸羅縣,1723年(雍正元年)改隸福建省台灣府淡水廳,1875年(光緒元年)又改隸福建省台灣府基隆廳,1888年(光緒14年)再度改為台灣省台北府基隆廳轄下。郁永河在裨海紀遊曾描述「金包里是淡水小社,亦產硫,人性巧智。」清朝嚴禁採硫,但依當時美國人李讓禮觀察,私採偷製者仍多,於大油坑結聚成村落。
日本統治時期
早期金包里堡,包含今日金山區與萬里區。大正9年(1920年),台灣實施州郡街庄制,改為日式地名金山,設金山庄,隸屬台北州基隆郡。
時間 |
行政區所屬
|
1895年(明治28年) |
台北縣基隆支廳
|
1897年(明治30年) |
台北縣金包里辨務署
|
1898年(明治31年) |
台北縣基隆辨務署
|
1901年(明治34年) |
基隆廳金包里支廳
|
1909年(明治42年) |
台北廳金包里支廳
|
1920年(大正9年) |
台北州基隆郡
|
臺灣戰後時期
1945年臺灣戰後時期後,改設臺灣省臺北縣金山鄉。2010年12月實施五都改制,改為新北市金山區。
地理
金山區主要由大屯山北麓紅土階地,及磺溪、金包里溪、員潭溪與西勢溪沖積的平原所構成。
地形
金山平原乃三角洲平原,磺港半島則為質地較硬的五指山層,半島尖端則形成海上燭台與岩礁。金山岬向東北方延伸,隔國聖灣與野柳岬相望。沙丘發達,磺溪迂迴繞海灘出海。
特殊火山地形
金山區的北、西、南三邊被火山地形圍繞,可再細分地形為火山口、火山體、熔岩台地、火山窪地以及噴氣孔。
火山口
- 位於重和里南邊,火山口形成長130、寬30公尺的水池磺嘴池。磺嘴山與大油坑之間有另一馬蹄狀的火山口,高約860公尺,乃昔日採硫磺的礦場。
- 於本區最南端與台北市士林區交界處,現今劃入陽明山國家公園。
- 於本區重和里與三芝區、台北市北投區交界處,火山口位於竹子山(高度1095m)的南側,乃北磺溪的發源地。
火山體
- 有錐狀的磺嘴山,主要為角閃兩輝安山岩組成。及大屯火山群的第二高峰的竹子山,東坡坡度陡峻,其熔岩流範圍相當廣,向北可達富貴角與麟山鼻。
熔岩台地
- 磺嘴山噴發熔岩,向北流在本區形成秀峰坪—大孔尾以及硫磺仔坪台地,向東南流於萬里區形成鹿堀坪及大坪台地,向西北流將重和里八煙一帶切割成八煙以及高厝兩處低緩平地。
火山窪地
- 位於本區三界里與兩湖里,倒照湖與西勢湖一帶,窪地開口向東南,可能受磺溪西北—東南向的支流侵蝕所致。
噴氣孔
大屯火山區的噴氣孔分布在金山斷層以東,北投到金山沿線之間,長18公里的硫氣孔。在金山區主要有4處:
- 大油坑:乃台灣硫磺的主產地。
- 八煙:位於八煙台地的北緣。
- 死磺仔坪:於磺嘴山西北麓,產硫磺及白土。
- 焿子坪:於磺嘴山東北麓,萬里磺溪之發源地,又名磺山。
地質
在250萬年前形成了金山到新莊的逆衝斷層,斷層線上的破裂地帶引起的火山活動,延續到50萬年至約30萬年前左右才漸漸休止,是為大屯火山群,而位在這條逆衝斷層上的金山區,也產生許多源源不絕的溫泉水脈。本區地層依序由老而新為:中新世早期與晚期的沈積岩、更新世大
屯火山熔岩、現世沖積層砂丘。火成岩分佈在本區東西兩側,因大屯火山群的熔岩覆蓋而成,地層多屬更新世之火山岩。沈積岩則多屬中新世晚期,分佈於本區西北方,沖積層則沿磺溪沿岸分佈,至下游堆積成一沖積平原。
溫泉
大屯火山群的溫泉地熱活動,分佈在北投與金山間,長約18公里寬約3公里之狹長地帶。熱源由深部向上儲存於五指山層,在七星山馬槽區下方最熱,而火山碎屑岩受熱水換質作用矽化形成黏土,形成本區溫泉之良好覆蓋層,金山岬的溫泉區,正是五指山層於金山區的露出點。
水文
金山沖積平原之含水層,由第四紀未固結現代沖積層所構成,礫石、粗砂及砂土等未固結材料,厚度約200公尺,原生孔隙、高滲透性、孔隙連通良好,可由自身的水力坡,輸出相當可觀的水量。
轄區內有大小數十條溪流,以磺溪最大,北磺溪出自七星山北麓。另兩條較主要的河流為清水溪與西勢溪,清水溪源自兩湖里葵扇湖山頭,則西勢溪以西湖里西勢湖山頂為發源地。
危險水域
- 金山區危險水域有9處
- 水尾漁港右側沙灘
- 水尾一線天岩岸
- 磺港漁港旁沙灘
- 磺溪出海口兩側沙灘
- 中角珠沙灣海域
- 中角漁港
- 永興漁港
- 水尾附近海域
- 中角、沙珠灣附近海域
洋流
金山海域的洋流,春夏季時,是自巴士海峽的黑潮暖流,秋末後則是從日本、琉球群島來的親潮寒流,而黑潮帶來的乃北部海域最重要的漁產來源。除了魩仔魚以外,黑潮洋流所帶來的鰹、鮪等魚種,親潮寒流在北部海域帶來另一個魚汛,主要為南返的黑潮迴游魚類,包括馬加(土托)、白腹仔、闊腹仔等大型魚,另外還有鰆魚。
氣候
本區氣候的特色為:
- 受海洋調節,冬暖夏涼,熱季有8個月涼季有4個月。
- 雨量多雨日多,冬雨型明顯,年雨量3000公厘以上。
- 雲量多,日照率低。
- 冬季風速大,強風日數多,夏季多西南風,冬季多東北風。
金山(平均數據2010–2023 極端數據2010–present)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26.3 (79.3)
|
30.2 (86.4)
|
31.1 (88.0)
|
33.7 (92.7)
|
35.6 (96.1)
|
37.9 (100.2)
|
37.7 (99.9)
|
40.2 (104.4)
|
38.4 (101.1)
|
34.8 (94.6)
|
31.8 (89.2)
|
29.8 (85.6)
|
40.2 (104.4)
|
平均高温 °C(°F)
|
18.1 (64.6)
|
18.8 (65.8)
|
21.1 (70.0)
|
24.6 (76.3)
|
27.7 (81.9)
|
31.1 (88.0)
|
33.9 (93.0)
|
33.6 (92.5)
|
31.0 (87.8)
|
26.4 (79.5)
|
23.4 (74.1)
|
19.3 (66.7)
|
25.8 (78.4)
|
日均气温 °C(°F)
|
15.4 (59.7)
|
15.7 (60.3)
|
17.4 (63.3)
|
20.5 (68.9)
|
23.9 (75.0)
|
27.0 (80.6)
|
28.9 (84.0)
|
28.7 (83.7)
|
26.8 (80.2)
|
23.6 (74.5)
|
20.8 (69.4)
|
16.8 (62.2)
|
22.1 (71.8)
|
平均低温 °C(°F)
|
13.2 (55.8)
|
13.2 (55.8)
|
14.4 (57.9)
|
17.4 (63.3)
|
21.0 (69.8)
|
23.8 (74.8)
|
25.2 (77.4)
|
25.1 (77.2)
|
23.7 (74.7)
|
21.3 (70.3)
|
18.5 (65.3)
|
14.5 (58.1)
|
19.3 (66.7)
|
历史最低温 °C(°F)
|
3.4 (38.1)
|
5.1 (41.2)
|
6.3 (43.3)
|
9.4 (48.9)
|
13.2 (55.8)
|
16.7 (62.1)
|
22.5 (72.5)
|
20.9 (69.6)
|
18.3 (64.9)
|
13.4 (56.1)
|
9.6 (49.3)
|
4.5 (40.1)
|
3.4 (38.1)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247.4 (9.74)
|
281.5 (11.08)
|
240.7 (9.48)
|
208.2 (8.20)
|
319.8 (12.59)
|
301.9 (11.89)
|
114.6 (4.51)
|
170.2 (6.70)
|
278.4 (10.96)
|
224.4 (8.83)
|
245.3 (9.66)
|
289.2 (11.39)
|
2,921.6 (115.03)
|
平均降水天数
|
17.7
|
16.6
|
16.5
|
14.6
|
14.7
|
12.5
|
7.7
|
10.3
|
12.2
|
13.6
|
15.9
|
17.4
|
169.7
|
平均相對濕度(%)
|
84.0
|
86.9
|
85.5
|
84.5
|
86.6
|
84.4
|
78.3
|
80.0
|
81.6
|
82.1
|
85.1
|
83.6
|
83.6
|
月均日照時數
|
60.7
|
51.1
|
81.7
|
93.0
|
113.4
|
125.0
|
204.7
|
201.7
|
146.1
|
97.2
|
60.2
|
43.7
|
1,278.5
|
数据来源1:Central Weather Administration (sun 1995–2008)[3]
|
数据来源2:Atmospheric Scien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Databank (precipitation 1995–2020, precipitation days and humidity 2000–2024)[4]
|
植物
受到地質、地形與氣候因素,本區植物可依特色分為海岸植物與火山植物。
- 海岸植物: 本區海岸植物都順著風勢,形成不對稱單向生長,因為沿海東北季風強風吹拂,加上土層薄鹽分高,造成特殊的海岸景觀。
- 火山植物: 因地熱及硫磺噴孔造成熱霧環境,及持續噴氣形成強酸與鈣缺乏,再加上東北季風豐沛雨量與強大風力影響。
動物
本區西南部分劃入國家公園,主要的動物有:
人口
历史人口年份 | 人口 | ±% |
---|
1981 | 19,564 | — |
---|
1986 | 19,156 | −2.1% |
---|
1991 | 18,751 | −2.1% |
---|
1996 | 20,128 | +7.3% |
---|
2001 | 21,611 | +7.4% |
---|
2006 | 22,191 | +2.7% |
---|
2011 | 22,447 | +1.2% |
---|
2016 | 22,207 | −1.1% |
---|
2021 | 20,844 | −6.1% |
---|
來源: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2018-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3). |
根據新北市政府民政局統計,2024年底金山區戶數約7.4千戶,人口約2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金美里與西湖里,2024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5,461人與168人[5]。
金山區歷年人口變化(1981年-2030年)
[6]
政治
歷屆首長
鄉長時期
屆次 |
姓名 |
備註
|
1 |
李龍洲 |
|
2 |
李龍洲 |
|
3 |
李龍洲 |
|
4 |
林國治 |
|
5 |
林國治 |
|
6 |
王其清 |
|
7 |
李連旺 |
|
8 |
李連旺 |
|
9 |
李國芳 |
|
10 |
蕭福助 |
|
11 |
李國芳 |
|
12 |
許春財 |
|
13 |
許春財 |
|
14 |
游忠義 |
|
15 |
許春財 |
|
區長時期
任次 |
姓名 |
備註
|
1 |
楊志宏 |
|
2 |
李偉人 |
|
3 |
陳國欽 |
|
4 |
廖武輝 |
|
5 |
劉昌松 |
|
區政組織
金山區公所
金山區公所是新北市政府在金山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新北市政府。区长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4課3室等7個內部單位[7]。
行政區
現今金山區行政範圍的確立,來自於1920年,日本將臺灣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設金山庄屬臺北州基隆郡。金山庄轄下中股、頂中股、頂角、中角等4個大字。1946年,改為「金山鄉」,屬臺北縣基隆區。1950年,裁撤區署,金山鄉改直隸於臺北縣。2010年12月25日,臺北縣改制為直轄市,金山鄉改制為市轄區「金山區」,隸屬新北市[10]。大同里、和平里、美田里、磺港里、豐漁里、五湖里、六股里、三界里、重和里、萬壽里、清泉里、兩湖里、西湖里、永興里、金美里等15個里,共計201鄰[11]。
立法委員
文化
史前遺址
- 中角遺址
- 位於萬壽里,屬十三行文化,有方格軟陶、印紋陶、煉鐵遺跡。十三行文化起始年代至少在1800年前,且延續年代有1500年深度。
- 海尾遺址
- 位於萬壽里、清泉里,屬舊社系統,由於貝塚長期暴露;所以遺址遭嚴重破壞。
- 龜子山遺址
- 位於五湖里至萬里區大鵬里,屬舊社系統, 有繩紋陶片、彩陶片。
- 磞火仔
特色
金山溫泉
金山溫泉位於金山區及隔鄰的萬里區下萬里(大鵬村-萬里加投社區)境內,濱臨東海,屬於大屯火山群的火成岩溫泉。包括了中性碳酸泉、酸性硫磺泉、鹼性硫磺泉、白磺多種泉質,部分濱海的泉水含有鹽份,泉溫在攝氏45至50度間,出水口溫度達攝氏90度。1896年(明治29年)10月,金包里郵電局長紫藤靜首先在水尾港附近發現溫泉,隔年在磺溪出海口附近也發現溫泉。
1903年(明治36年)8月28日,於金包里設置台北衛戍病院附屬轉地療養所,1902年(明治45年),台北廳花費1980余圓修築浴場,1939年(昭和14年),建築基隆郡金山庄金包里溫泉州營浴場。
金山溫泉位置與特性
所在地 |
種類 |
溫度 |
酸鹼性 |
地層
|
焿子坪 |
硫磺泉 |
57 |
酸性 |
火山岩
|
頂中股三重橋 |
硫磺泉 |
高熱 |
酸性 |
火山岩
|
頂中股磺溪內 |
硫磺泉 |
溫 |
酸性 |
火山岩
|
下中股磺港 |
鐵泉 |
60-80 |
酸性 |
第三系
|
下中股金包里溫泉 |
單純泉 |
37 |
弱鹼性 |
第三系
|
金山八景
- 八煙望洋
- 竹峰吐霧
- 磺港漁火(磺仔火捕魚)
- 燭台雙峙
公共設施
教育
高級中等學校
國民小學
佛學院
交通
道路
台2線:北部濱海公路 (淡金公路、基金公路)。
北22線:三界壇路。
北22-1線:三界壇路。
北23線
北23-1線
北24線:磺港路。
北25線:三和路。
北27線:礦山產業道路。
交通相關企業
公共自行車
旅遊
-
燭臺雙嶼遠景
-
位於金山老街底的金包里公共浴室
-
金山三界壇分校大正四年御大禮記念樹碑
-
金山古厝芑豐居
名產
- 地瓜
- 全國最大杜鵑花產地
- 芋頭
- 茭白筍
- 金山老街廟口 - 鴨肉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引用來源
- 書籍
外部連結
|
---|
|
註釋 |
---|
- 臺灣主要山脈連綿縱貫於本島中央地帶,可以此二分為西部及東部。本島縣市以外的地區為外島。
- 四分法有數種版本,此為依據行政院國發會擬訂之「臺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而來。除了東臺灣之外,北、中、南三區各形成臺灣三大都會地帶。
- 六分法係參照日治時代後期的州廳制(五州範圍各為一區、東部兩廳範圍合視為一區)而來,因臺灣現今的行政區劃乃依循此日治時期的行政區調整而來,故在區域劃分上仍有很大的程度相互適用。恰好平均約三個縣市劃分一區。
- 澎湖縣位置在雲林、嘉義外海一帶,有與金馬地區一起被劃分在「澎金馬」做為一區,即外島三縣之合稱;另有「嘉南澎」、「雲嘉南澎」、「高屏澎」、「高屏澎東」等多種劃分法。
- 中華民國連江縣統治地區為馬祖列島,故通常與金門縣合稱「金馬地區」。因其位屬福建省,故常視為一獨立區域,而不包含於四分法或六分法之中。
- 宜蘭縣位置在臺灣北部、東部之過渡帶,故有「北基宜」、「宜花東」二種劃分法。
|
|
|
---|
|
市轄區 | | |
---|
歷史沿革 | 明鄭 | |
---|
清治 | |
---|
日治 | |
---|
民國 | 臺北縣西元1945-1950年(淡水區 · 七星區 · 新莊區 · 海山區 · 基隆區 · 文山區) → 臺北縣西元1950年-2010年12月25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