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離開或即將離開太陽系的太空探測器。
「航海家2號」的日心速度與太陽距離的關係圖。說明了利用木星、土星和天王星的重力助推來加速,最後與海王星的海衛一崔頓相遇。質量非常巨大的行星通過引力將太空探測器吸引到它們身邊;這種力加速了太空探測器。如果太空探測器沒有與行星發生碰撞,並且行進的速度超過行星的逃逸速度,則太空探測器將掠過行星,並從重力中獲得加速;這稱為重力助推 (或「重力彈弓」)。
離開太陽系的人造物體列表 中都是NASA 發射的太空探測器 及其運載火箭的最上級 。其中三個探測器,「航海家1號 」,「航海家2號 」和「新視野號 」仍在運作中,並定期通過無線電通信聯繫,而「先鋒10號 」和「先鋒11號 」現在已經失效。除了這些太空探測器之外,一些上層級和溜溜球去自旋 ,假設它們繼續沿著它們的軌道前進,也正在離開太陽系 。
這些物體因為它們的速度和方向使它們遠離太陽,並且在它們與太陽的距離上,太陽的引力不足以將這些物體拉回或進入軌道,因此他們正在「離開」太陽系。它們並非不受太陽引力的影響,雖然正在減速,但仍然以離超過開太陽系的逃逸速度 遠離,並滑行到星際空間 。
探測行星的太空探測器
先鋒10號 :1972年發射,1973年飛越木星 ,朝向位於金牛座 的畢宿五 (65光年外)方向飛去。2003年1月失去了聯繫,估計與地球的距離已經超過了134天文單位 秒(AU;一個AU大約是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1.5億公里(9,300萬英里))[ 1] 。
先鋒11號 :1973年發射,1974年飛越木星,1979年飛越土星 。1995年11月失去聯繫,估計已距離地球111 AU[ 2] 。這艘太空探測器正朝著位於人馬座 西北部的天鷹座 的方向前進。除非發生意外,「先鋒11號」將在大約400萬年後從天鷹座的一顆恆星附近經過[ 3] 。
航海家2號 :1977年8月發射,1979年飛越木星,1981年飛越土星,1986年飛越天王星 ,1989年飛越海王星 。這艘太空探測器於2018年11月5日在119天文單位的距離離開日球層 前往星際空間 [ 4] 。「航海家2號」仍然處於活動狀態。它沒有朝向任何特定的恆星,然而在大約40,000年後,它應該會距離恆星羅斯248 (仙女座HH)1.7光年[ 5] 。如果不受干擾,296,000年 它應該會在4.3光年的距離處經過天狼星 。
航海家1號 :1977年9月發射,1979年飛越木星,1980年飛越土星,特別接近土星的衛星泰坦 。2012年8月25日,探測器在121天文單位通過日球層頂 ,進入星際空間 [ 6] 。 「航海家1號」仍然處於活動狀態。它正朝著與距離地球17.6光年的恆星格利澤445 (AC +79 3888)在大約40,000年後相遇的方向前進[ 7] 。
新視野號 :2006年發射,於2007年飛越木星,2015年7月14日飛越冥王星 。做為古柏帶擴展任務(KEM)的一部分,它於2019年1月1日飛越古柏帶 天體(486958) 天空 [ 8] 。
儘管其它探測器是較早先發射的,但「航海家1號」的速度更高,超過了所有其它探測器。1977年12月19日,「航海家1號」在發射幾個月後,就超過了「航海家2號」[ 9] 。它在1981年超過了「先鋒11號」[ 10] ,然後在1998年2月17日超過「先鋒10號」,成為距離太陽最遠的探測器[ 11] 。 「航海家2號」的移動速度比之前發射的所有其它探測器都快;它在20世紀80年代末超越了「先鋒11號」,然後在2023年7月18日超越了「先鋒10號」,成為距離太陽第二遠的太空探測器[ 12] [ 13] 。
根據先鋒號異常 或「先鋒號效應」對它的影響,「新視野號」也可能超越先鋒號探測器,但需要很多年才能超越。預估它將在2143年超過「先鋒11號」,在2314年超過「先鋒10號」,但永遠不會超過「航海家號」[ 10] 。
速度和離太陽的距離
為了將距離放在表中的上下文中,冥王星 的平均距離(半長軸 )約為40 AU。
註解:上述數據截至2023年12月17日的。來源:噴射推進實驗室 [ 14] 。NASA SSD模擬器[ 15] ,和新視野號[ 16] 。
太陽逃逸速度 是離太陽中心距離(r)的函數,由
v
e
=
2
G
M
s
u
n
r
,
{\displaystyle v_{e}={\sqrt {\frac {2GM_{sun}}{r}}},}
其中乘積「G 」「Msun 」是日心點引力參數 。從太陽表面逃離太陽所需的初始速度是618 km/s(1,380,000 mph)[ 17] ,在地球與太陽的距離(1AU )處,下降到42.1 km/s(94,000 mph),並在距離100AU處下降至4.21 km/s(9,400 mph)[ 18] [ 19] 。
航海家1號和2號的速度和離太陽的距離
先鋒10號和11號的速度和離太陽的距離
新視野號的速度和離太陽的距離。
為了離開太陽系,探測器需要達到局部逃逸速度。離開地球後,太陽的逃逸速度是42.1 km/s.。為了達到這個速度,還可以使用地球繞太陽的軌道速度29.78 km/s,這是非常有利的。稍後通過行星附近,探測器可以通過重力助推 獲得額外的速度。
推進節火箭
類似於發射「新視野號」探測器的Star-48火箭發動機。
每一個行星探測器都被一枚多節火箭 放入其逃逸軌道,其最後一節的軌道與發射的探測器幾乎相同。由於這些節不能被主動引導,它們的軌跡現在與它們發射的探測器不同(探測器由允許改變航向的小型推進器引導)。然而,在探測器因重力助推 而獲得逃逸速度的情况下,這些節可能沒有相似的航向,而且它們與其它物體相撞的可能性極低。逃逸軌跡上的推進節包括:
「先鋒10號第三節」:Star-37 固體燃料火箭TE364-4的變體[ 20] 。
「航海家1號第四節」:Star 37E固體燃料火箭[ 21] 。
「航海家2號第四節」:Star 37E固體燃料[ 21] 。
「新視野號第三節」:Star-48B 固體燃料火箭,與「新視野號」在太陽系外的逃逸軌跡相似,甚至比「新視野號」提前六小時到達木星。2015年10月15日,它在距離冥王星 2.13億公里(超過1天文單位)的地方通過了冥王星的軌道[ 22] [ 23] 。這是在「新視野號」飛越冥王星後四個月[ 24] 。
此外,在「新視野號」探測器從第三節火箭上釋放之前,還使用了兩個金屬絲上的小重量來减少其旋轉。一旦自轉速度降低,這些質量和金屬絲就被釋放了,因此也在逃離太陽系的軌道上[ 25] [ 26] 。
上述物體都不可追跡,因為它們沒有電源或無線電天線,無法控制地旋轉,而且太小而無法被探測到。除了預測的太陽系逃逸軌跡之外,它們的確切位置是未知的。
「先鋒11號」的第三節被認為在太陽軌道上,因為它與木星的相遇不會導致逃離太陽系[ 21] [需要較佳来源 ] 。 「先鋒11號」在隨後與土星的相遇中獲得了逃離太陽系所需的速度 [可疑 ] 。
2006年1月19日,前往冥王星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在發射時,半人馬座火箭 上層和Star-48B 的第三節就直接達到太陽逃逸軌道的速度16.26公里每秒(58,536公里每小時;36,373英里每小時)[ 27] New Horizons passed the Moon's orbit in just nine hours.[ 28] [ 29] 。隨後與木星的相遇只增加了它的速度,使探測器比沒有這次相遇的探測器提前三年到達冥王星。
因此,迄今為止,唯一「直接」發射到太陽逃逸軌道的物體是「新視野號」太空探測器、它的第三級和兩個自轉質量(Yo-yo de-spin)。「新視野號」的半人馬座 第二節沒有逃脫;它位於2.83年的日心(太陽)軌道上[ 22] 。
「先鋒10號」和「先鋒11號」,以及「航海家1號」和「航海家2號」的第2節半人馬座火箭也在日心軌道上[ 26] [ 30] 。
未來
考慮到星際空間的巨大空虛,這裡列出的所有物體,除非它們與另一個物體碰撞(或被另一個天體收集,但可能性極低),都有可能在時間軸上繼續進入深空,否則它們甚至可能比太陽生命的主序階段 還要長數十億年[ 31] 。先鋒號或航海家號探測器與恆星(或恆星殘骸)碰撞可能性的一個估計時間尺度是1020 年(100萬億年)[ 32] [ 33] 。然而,它們不太可能獲得足够的速度逃離銀河系 [ 32] (或其未來與仙女座星系的合併 )進入星系際空間 。
「尤利西斯號」
1990年,太陽 探測器「尤利西斯號 」向木星發射,以到達太陽兩極上空的高傾角日心軌道;該探測器於2008年關閉。「尤利西斯號」目前處於繞太陽79°的高傾斜軌道上,其遠日點 與木星軌道相交。2098年11月,它將與木星再次近距離飛行,穿越歐羅巴 和蓋尼米德 的軌道。在這次重力助推之後,它可能會進入圍繞太陽的雙曲軌道 ,最終將離開太陽系[ 34] 。
「尤利西斯號」現已關閉,且因為其RTG 電源已經耗盡,因此無法聯繫。自2009年以來,無法以任何管道跟踪或引導。因此,它的確切軌跡是未知的,因為太陽輻射壓 等因素可能會顯著改變它的遭遇路徑。
圖集
「航海家1號」/「旅行者2號」的照片。
藝術家對「先鋒10號」/「先鋒11號」的概念。
藝術家對「先鋒10號」接近木星時的概念。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Pioneer 10 Live Position and Data . TheSkyLive.com. [2019-08-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8-12-15).
^ Pioneer 11 Live Position and Data . TheSkyLive.com. [2019-08-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10-15).
^ The Pioneer Missions . NASA. 3 March 2015 [2024-02-10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08-15).
^ Gill, Victoria. Nasa's Voyager 2 probe 'leaves the Solar System' . BBC News . December 10, 2018 [December 10, 2018]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12-15).
^ Voyager – Mission – Interstellar Mission . NASA. June 22, 2007 [August 14, 2013]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5-14).
^ Harwood, William. Voyager 1 finally crosses into interstellar space . CBS News . September 12, 2013 [2024-02-1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3-11-13).
^ Wall, Mike. Interstellar Traveler: NASA's Voyager 1 Probe On 40,000-Year Trek to Distant Star . 13 September 2015 [4 June 2018]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4-01).
^ Brown, Dwayne. New Horizons Receives Mission Extension to Kuiper Belt, Dawn to Remain at Ceres (新闻稿). Washington, DC. NASA. 2016-07-01 [2016-10-06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08-20).
^ Gebhardt, Chris; Goldader, Jeff. Thirty-four years after launch, Voyager 2 continues to explore . nasaspaceflight.com. 20 August 2011 [15 July 2015]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2-19).
^ 10.0 10.1 Cranor, David. When the Voyagers passed the Pioneers . Nothing More Powerful. 4 December 2017 [4 December 2017]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2-02).
^ Voyager - The Interstellar Mission .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NASA. [2024-02-1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11-29).
^ Distance between the Sun and Voyager 2 . [2024-02-1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7-09).
^ Distance between the Sun and Pioneer 10 . [2024-02-1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7-14).
^ 14.0 14.1 14.2 Voyager – Mission Status .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 NASA . [November 4, 2019]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6-28).
^ 15.0 15.1 15.2 Spacecraft escaping the Solar System . Heavens Above. Chris Peat. [2021-08-2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7-14).
^ Talbert, Tricia. NASA's New Horizons Reaches a Rare Space Milestone . NASA. 2021-04-15 [2021-04-1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08-22).
^ What is escape velocity? . www.qrg.northwestern.edu. [2018-10-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8-10-18).
^ solar escape velocity at 100 AU - Wolfram|Alpha . www.wolframalpha.com. [2024-02-1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6-14).
^ WikiHow: How to Calculate Escape Velocity . [2018-12-1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4-03).
^ NASA - NASA Glenn Pioneer Launch History . NASA. [2024-02-12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07-13).
^ 21.0 21.1 21.2 rockets - Where are the upper stages for the Voyager/Pioneer stages? - Space Exploration Stack Exchange . stackexchange.com.
^ 22.0 22.1 Stern, Alan; Guo, Yanping. Where Is the New Horizons Centaur Stage?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 October 28, 2010 [2024-02-1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1-08).
^ Star 48b Third-stage Motor - Unmanned Spaceflight.com . unmannedspaceflight.com. [2024-02-1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2-21).
^ Malik, Tariq. Derelict Booster to Beat Pluto Probe to Jupiter . Space.com. 26 January 2006 [2 January 2019]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0-08-23).
^ Pierre Bauduin. New Horizons . weebau.com. [2024-02-1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11-06).
^ 26.0 26.1 Deep space probes and other manmade objects beyond near Earth space . johnstonsarchive.net. [2024-02-1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9-24).
^ Scharf, Caleb A. The Fastest Spacecraft Ever? . Scientific American. February 25, 2013 [July 12, 2017]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2-27).
^ Neufeld, Michael. First Mission to Pluto: The Difficult Birth of New Horizons . Smithsonian. July 10, 2015 [April 21, 2018]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1-04).
^ New Horizons: Mission Overview (PDF) . International Launch Services. January 2006 [April 21, 2018]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September 9, 2016).
^ https://usspaceobjectsregistry.state.gov/Lists/SpaceObjects/DispFormaspx?ID=3348.html [永久失效連結 ]
^ Hurtling Through the Void . Time . 20 June 1983 [5 September 2011]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2 December 2008).
^ 32.0 32.1 Bailer-Jones, Coryn A. L.; Farnocchia, Davide. Future stellar flybys of the Voyager and Pioneer spacecraft. Research Notes of the 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 3 April 2019, 3 (59): 59. Bibcode:2019RNAAS...3...59B . S2CID 134524048 . arXiv:1912.03503 . doi:10.3847/2515-5172/ab158e .
^ Calculating the time it will take spacecraft to find their way to other star systems . Phys.org. December 2019 [2024-02-1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2-19).
^ Solar orbiter Ulysses ends mission after 18 years . Reuters. July 2009 [2024-02-1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9-07).
外部連結
航天项目一览与年表
航天 综合载人航天
太阳系 探索地心轨道人造卫星 运载系统 运载火箭发射(按火箭类型) 运载火箭发射(按國家或地區) 运载火箭发射(按发射場) 航天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