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名稱
|
圖片
|
國家
|
重量
|
發射日期
|
發射火箭
|
飛掠
|
環繞
|
著陸
|
樣本採集
|
任務
|
任務期間
|
備註
|
先鋒5號
|
|
美国
|
43公斤[64]
|
1960年3月11日 [64]
|
雷神Able運載火箭 [64]
|
-
|
太陽
|
-
|
-
|
研究太陽風離子、宇宙射線、隕石計數器,經過軌道調整之後進入了一條周期312天,環繞太陽的軌道[64]。
|
1960年[64]
|
成功
|
月球4A號
|
|
苏联
|
279公斤[65]
|
1960年4月15日 [66]
|
東方號運載火箭-L [66]
|
月球
|
-
|
-
|
-
|
使用更高解析度的攝影設備來重複月球3號的月球照相任務。火箭第二節過早熄滅,飛離地球200000公里後墜回地球[66]。
|
1960年[66]
|
失敗
|
月球4B號
|
|
苏联
|
279公斤[67]
|
1960年4月16日 [68]
|
東方號運載火箭-L [68]
|
月球
|
-
|
-
|
-
|
使用更高解析度的攝影設備來重複月球3號的月球照相任務。4個助推器出現不規則燃料噴放現象,之後便迅速脫離,引爆火箭主體,星箭俱毀[68]。
|
1960年[68]
|
失敗
|
先鋒C號/先鋒Y號
|
|
美国
|
85.3公斤 175.5公斤(含燃料)[69]
|
1960年9月25日 [69]
|
擎天神D運載火箭 [69]
|
-
|
月球
|
-
|
-
|
拍攝月球、研究輻射、磁場。啟動第二節時出現異常,未能入軌,墜回地球大氣層時星箭部分燒壞,在飛行1020秒後失去信號,落入印度洋的某一不明位置[69]。
|
1960年[69]
|
失敗
|
火星1A號
|
|
苏联
|
650 公斤 [70]
|
1960年10月10日 [70]
|
閃電號運載火箭[71]
|
火星
|
-
|
-
|
-
|
研究火星附近的宇宙射線、磁場、微隕石和大氣環境、有機物構成,發射後第三節故障[70]。
|
1960年[70]
|
失敗
|
火星1B號
|
|
苏联
|
640 公斤 [72]
|
1960年10月14日 [72]
|
閃電號運載火箭[71]
|
火星
|
-
|
-
|
-
|
研究火星附近的宇宙射線、磁場、微隕石和大氣環境、有機物構成,發射後第三節故障[72]。
|
1960年[72]
|
失敗
|
先鋒D號/先鋒Z號
|
|
美国
|
85.3公斤 175公斤(含燃料)[73]
|
1960年12月15日 [73]
|
擎天神D運載火箭 [73]
|
-
|
月球
|
-
|
-
|
拍攝月球、研究輻射、磁場。第一節發動機在點火後出現故障,導致火箭在飛行68秒後發生劇烈爆炸,星箭俱毀[73]。
|
1960年[73]
|
失敗
|
金星1A號/史潑尼克7號
|
|
苏联
|
684.3 公斤[74]
|
1961年2月4日 [74]
|
閃電號運載火箭[74]
|
金星
|
-
|
-
|
-
|
末端節失敗,發射22日後重新進入大氣層[74]。
|
1961年[74]
|
失敗
|
金星1號
|
|
苏联
|
643.5 公斤[75]
|
1961年2月12日 [75]
|
閃電號運載火箭[75]
|
金星
|
-
|
-
|
-
|
研究太陽風、磁場、隕石、宇宙射線等。發射十天後訊號消失,但仍於5月飛掠金星[75]。
|
1961年[75]
|
部分成功
|
遊騎兵3號
|
|
美国
|
329.8公斤[76]
|
1962年1月26日[76]
|
擎天神-愛琴娜運載火箭-B[76]
|
-
|
-
|
月球
|
-
|
儀器包括望遠鏡、磁強計、靜電儀、粒子探測器、宇宙射線電離室、宇宙塵探測器和太陽的X射線閃爍計數器,撞擊月球前10分鐘,將月球表面的圖像傳送回地球,將測震儀的膠囊拋擲在月面。由於故障,太空船以35000公里的速度飛掠月球[76]。
|
1962年[76]
|
失敗
|
遊騎兵4號
|
|
美国
|
331.1公斤[77]
|
1962年4月23日[77]
|
擎天神-愛琴娜運載火箭-B[77]
|
-
|
-
|
月球
|
-
|
與遊騎兵3號相同,由於電腦的故障造成附載的太陽能板和導航系統故障,因此這艘太空船失事墜毀在月球的背面,沒有傳送回任何的科學資料[77]。
|
1962年[77]
|
失敗
|
水手1號
|
|
美国
|
202.8公斤 [78]
|
1962年7月22日 [78]
|
擎天神-愛琴娜運載火箭-B [78]
|
金星
|
-
|
-
|
-
|
原計劃探測金星,但因出現故障而被摧毀[78]。
|
1962年[78]
|
失敗
|
金星2A號/史潑尼克19號
|
|
苏联
|
890 公斤[79]
|
1962年8月25日 [79]
|
閃電號運載火箭[79]
|
-
|
-
|
金星
|
-
|
目標是成為第一台著陸金星的探測器,但末端節失敗,並未離開地球軌道,數天後重返大氣層[79]。
|
1962年[79]
|
失敗
|
水手2號
|
|
美国
|
202.8公斤 [80]
|
1962年8月27日 [81]
|
擎天神-愛琴娜火箭-B[81]
|
金星
|
-
|
-
|
-
|
接近金星並拍攝下了紅外線及微波波段的圖像[81]。
|
1963年[82]
|
成功
|
金星2B號/史潑尼克20號
|
|
苏联
|
890 公斤[83]
|
1962年9月1日 [83]
|
閃電號運載火箭[83]
|
-
|
-
|
金星
|
-
|
目標依然是成為第一台著陸金星的探測器,但末端節失敗,並未離開地球軌道,數天後重返大氣層[83]。
|
1962年[83]
|
失敗
|
金星2C號/史潑尼克21號
|
|
苏联
|
?
|
1962年9月12日 [84]
|
閃電號運載火箭[84]
|
金星
|
-
|
-
|
-
|
第三節爆炸,衛星、火箭俱毀[84]。
|
1962年[84]
|
失敗
|
遊騎兵5號
|
|
美国
|
342.5公斤[85]
|
1962年10月18日[85]
|
擎天神-愛琴娜運載火箭-B[85]
|
-
|
-
|
月球
|
-
|
與遊騎兵3號相同,由於不明原因的故障,太空船失去了動力並停止了運作,以725公里的距離錯過了月球[85]。
|
1962年[85]
|
失敗
|
火星1C號/史潑尼克22號
|
-
|
苏联
|
893.5 公斤 [86]
|
1962年10月24日 [86]
|
閃電號運載火箭[71]
|
火星
|
-
|
-
|
-
|
火箭爆炸,衛星、火箭俱毀[86]。
|
1962年[86]
|
失敗
|
火星1號/史潑尼克23號
|
|
苏联
|
893.5 公斤 [87]
|
1962年11月1日 [87]
|
閃電號運載火箭[71]
|
火星
|
-
|
-
|
-
|
研究火星附近的宇宙射線、磁場、微隕石和大氣環境、有機物構成,1963年3月21日距地球大約1億公里的地方導航設備故障[87]。
|
1972年~1973年[87]
|
失敗
|
火星2A號/史潑尼克24號
|
|
苏联
|
890 公斤 [88]
|
1962年11月4日 [88]
|
閃電號運載火箭[71]
|
-
|
-
|
火星
|
-
|
只到達近地球軌道,環繞2個月後重新進入大氣層[88]。
|
1962年[88]
|
失敗
|
月球4C號/史潑尼克25號
|
|
苏联
|
1422公斤[89]
|
1963年1月4日 [90]
|
閃電號運載火箭-L [90]
|
-
|
-
|
月球
|
-
|
釋放一顆質量約100公斤的月球軟著陸器。考察月球表面環境,特別調查月壤質地,環形山和月石的危險,和月球表面的輻射程度。進入近地軌道,但第四節未能將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90]。
|
1963年[90]
|
失敗
|
月球4D號
|
|
苏联
|
1422公斤[91]
|
1963年2月3日 [92]
|
閃電號運載火箭-L [92]
|
-
|
-
|
月球
|
-
|
與月球4C號相同,第三節故障,墜毀於太平洋中[92]。
|
1963年[92]
|
失敗
|
月球4號
|
|
苏联
|
1422公斤[93]
|
1963年4月2日 [93]
|
閃電號運載火箭-L [93]
|
|
-
|
月球
|
-
|
與月球4C號、月球4D號相同,地月轉移中途改正航路失敗,以8336.2公里的高度從月球上空掠過[93]。
|
1963年[93]
|
失敗
|
金星2D號/宇宙21號
|
|
苏联
|
890公斤[94]
|
1963年11月11日 [94]
|
閃電號運載火箭[94]
|
金星
|
-
|
-
|
-
|
僅在近地球軌道環繞,未能到達金星[94]。
|
1963年[94]
|
失敗
|
遊騎兵6號
|
|
美国
|
381公斤[95]
|
1964年1月30日[95]
|
擎天神-愛琴娜運載火箭-B[95]
|
-
|
-
|
月球
|
-
|
僅攜帶高畫質攝影機,攝影機系統故障,沒有任何影像被傳送回來[95]。
|
1964年[95]
|
失敗
|
金星1964A號
|
|
苏联
|
?
|
1964年2月19日 [96]
|
閃電號運載火箭-M[96]
|
金星
|
-
|
-
|
-
|
末端節未能啟動,留在地球軌道[96]。
|
1964年[96]
|
失敗
|
金星1964B號
|
|
苏联
|
?
|
1964年3月1日 [97]
|
閃電號運載火箭-M[97]
|
金星
|
-
|
-
|
-
|
末端節未能啟動,留在地球軌道[97]。
|
1964年[97]
|
失敗
|
月球5A號
|
|
苏联
|
1422公斤[98]
|
1964年3月21日 [98]
|
閃電號運載火箭-M [98]
|
-
|
-
|
月球
|
-
|
與月球4號相同,第三節在地球大氣層中燒毀[98]。
|
1964年[98]
|
失敗
|
金星2E號/宇宙27號
|
|
苏联
|
?
|
1964年3月27日 [99]
|
閃電號運載火箭-M[99]
|
金星
|
-
|
-
|
-
|
並未離開地球軌道[99]。
|
1964年[99]
|
失敗
|
探測器1號
|
|
苏联
|
890 公斤)[100]
|
1964年4月2日 [100]
|
閃電號運載火箭-M[100]
|
金星
|
-
|
-
|
-
|
原預定研究太空及測試機具,但通訊系統於一個多月後斷訊[100]。
|
1964年[100]
|
失敗
|
月球5B號
|
|
苏联
|
1422公斤[101]
|
1964年4月20日 [101]
|
閃電號運載火箭-M [101]
|
-
|
-
|
月球
|
-
|
點火340秒後,攜帶探測器的第三節電源短路,致使發動機突然停機,星箭墜回地球,在大氣層中燒毀[101]。
|
1964年[101]
|
失敗
|
遊騎兵7號
|
|
美国
|
365.7公斤[102]
|
1964年7月28日[102]
|
擎天神-愛琴娜運載火箭-B[102]
|
-
|
-
|
月球
|
-
|
與遊騎兵6號相同,在後續的17分鐘飛行時間共傳送回4,308張優質的照片,在碰撞前傳送回的最後一張照片解析度達到50公分[102]。
|
1964年[102]
|
成功
|
水手3號
|
|
美国
|
260.8 公斤 [103]
|
1964年11月5日[104]
|
擎天神-愛琴娜火箭-D[103]
|
火星
|
-
|
-
|
-
|
飛越火星拍攝火星表面的照片,但由於太陽能電池板不能展開而無法正常工作。[104]。
|
1964年 [104]
|
失敗
|
水手4號
|
|
美国
|
260.8 公斤 [105]
|
1964年11月28日[106]
|
擎天神-愛琴娜火箭-D [105]
|
火星
|
-
|
-
|
-
|
近距離火星科學觀測並將結果傳回地球、火星附近執行行星際的地表及粒子測量[106]。
|
1964年~1965年[106]
|
成功
|
探測器2號
|
|
苏联
|
890 公斤[107]
|
1964年11月30日 [107]
|
閃電號運載火箭[107]
|
火星
|
-
|
-
|
-
|
研究磁場、光譜分析、臭氧等。但部分太陽能板損毀,1965年斷訊[107]。
|
1964年~1965年[107]
|
失敗
|
遊騎兵8號
|
|
美国
|
367公斤[108]
|
1965年2月17日[108]
|
擎天神-愛琴娜運載火箭-B[108]
|
-
|
-
|
月球
|
-
|
與遊騎兵6號相同,在最後23分鐘的飛行中傳送回了7,137張高品質的照片,碰撞前傳回的最後一張照片的解析度達到1.5公尺[108]。
|
1965年[108]
|
成功
|
月球5C號/宇宙60號
|
|
苏联
|
1422公斤[109]
|
1965年3月12日 [109]
|
閃電號運載火箭-L [109]
|
-
|
-
|
月球
|
-
|
點火340秒後,攜帶探測器的閃電號運載火箭第四節發動機因電源的變壓器短路未能點火,星箭未能注入地月轉移軌道[109]。
|
1965年[109]
|
失敗
|
遊騎兵9號
|
|
美国
|
367公斤[110]
|
1965年3月21日[110]
|
擎天神-愛琴娜運載火箭-B[110]
|
-
|
-
|
月球
|
-
|
與遊騎兵6號相同,在最後19分鐘的飛行總共傳送回5,814張反差良好的照片。在撞擊前最後一張照片的解析度達到0.3公尺[110]。
|
1965年[110]
|
成功
|
月球5D號
|
|
苏联
|
1422公斤[111]
|
1965年4月10日 [93]
|
閃電號運載火箭-L [93]
|
-
|
-
|
月球
|
-
|
發射探測器的閃電號運載火箭第三節8Д715К液氧發動機的液氮輸管突然降壓,液氧在管中停流,致使發動機停機[93]。
|
1965年[93]
|
失敗
|
月球5號
|
|
苏联
|
1474公斤[112]
|
1965年5月19日 [112]
|
閃電號運載火箭-M [112]
|
-
|
-
|
月球
|
-
|
進行中途航向校正,制導系統出現故障,探測器圍繞中軸自轉,失去控制。12日19時10分,反方向制動火箭未能成功點火,撞毀在南緯31°西經8°雲海中[112]。
|
1965年[112]
|
失敗
|
月球6號
|
|
苏联
|
1442公斤[113]
|
1965年6月8日 [113]
|
閃電號運載火箭-M [113]
|
-
|
-
|
月球
|
-
|
進行中途航向校正時,制動火箭未能成功熄火,發動機運行至燃料全部消耗,探測器進入錯誤的運行軌道探測器以距離月球表面159612.8公里的高度飛掠月球,成為人造行星[113]。
|
1965年[113]
|
失敗
|
探測器3號
|
|
苏联
|
960公斤[114]
|
1965年7月18日 [114]
|
閃電號運載火箭[114]
|
月球
|
-
|
-
|
-
|
研究磁場、光譜分析、臭氧等,但錯過火星發射窗口,只能進行飛掠月球任務[114]。
|
1965年[114]
|
成功
|
月球7號
|
|
苏联
|
1504公斤[115]
|
1965年10月4日 [115]
|
閃電號運載火箭 [115]
|
-
|
-
|
月球
|
-
|
由於緩衝火箭的過早點火和過早關機,月球7號墜毀於風暴洋開普勒撞擊坑之西[115]。
|
1965年[115]
|
失敗
|
金星2號
|
|
苏联
|
963 公斤[116]
|
1965年11月12日 [116]
|
閃電號運載火箭-M[116]
|
金星
|
-
|
-
|
-
|
配有相機、科學儀器,成功地傳回數據[116]。
|
1965年~1966年[116]
|
成功
|
金星3號
|
|
苏联
|
960 公斤[117]
|
1965年11月16日 [117]
|
閃電號運載火箭-M[117]
|
-
|
-
|
金星
|
-
|
搭載無線電通訊設施、科學儀器,成功著陸金星,成為第一顆著陸其他行星的太探測器,但通訊系統未能傳回任何訊息[117]。
|
1965年~1966年[117]
|
失敗
|
金星4A號/宇宙96號
|
|
苏联
|
?
|
1965年11月23日 [118]
|
閃電號運載火箭-M[118]
|
-
|
-
|
金星
|
-
|
停留在地球軌道,數天後重返大氣層[118]。
|
1965年[118]
|
失敗
|
金星1965A號
|
|
苏联
|
?
|
1965年11月26日 [119]
|
閃電號運載火箭-M[119]
|
金星
|
-
|
-
|
-
|
發射失敗[119]。
|
1965年[119]
|
失敗
|
月球8號
|
|
苏联
|
1550公斤[120]
|
1965年12月3日 [120]
|
閃電號運載火箭 [120]
|
-
|
-
|
月球
|
-
|
緩衝火箭提早關機,探測器未能足夠減速,墜毀於風暴洋開普勒撞擊坑之西[120]。
|
1965年[120]
|
失敗
|
先鋒6號
|
|
美国
|
146公斤[121]
|
1965年12月16日 [121]
|
三角洲E運載火箭 [121]
|
-
|
太陽
|
-
|
-
|
研究太陽風離子、電子、星際電子密度、宇宙射線,為第一批環繞太陽公轉的人造探測器[121]。
|
1965年~2000年[121]
|
成功
|
月球9號
|
|
苏联
|
1538公斤[122]
|
1966年1月31日 [122]
|
閃電號運載火箭-M [122]
|
-
|
-
|
月球
|
-
|
成功軟著陸在風暴洋中。著陸後15分鐘便拍下第一張照片,著陸器上的電池一直工作到2月7日,在月球表面總共運行8小時5分鐘。這是在月球表面首次以人類可以承受的速度進行的軟著陸[122]。
|
1966年[122]
|
成功
|
月球10A號/宇宙111號
|
|
苏联
|
245公斤(登陸艙)1595公斤[123]
|
1966年3月1日 [123]
|
閃電號運載火箭-M [123]
|
-
|
月球
|
-
|
-
|
與月球10號相同,末端節失控,兩天後重返大氣層[123]。
|
1966年[123]
|
失敗
|
月球10號
|
|
苏联
|
245公斤(登陸艙)1595公斤[124]
|
1966年3月31日 [124]
|
閃電號運載火箭-M [124]
|
-
|
月球
|
-
|
-
|
第一個成功環繞其他天體的飛行器。月球10號攜帶的圓柱形月球衛星重254公斤。衛星裝備包括磁力計、伽馬射線頻譜儀、離子收集器壓電測量儀、紅外探測器、低能x射線質子測量設備等裝置[124]。
|
1966年[124]
|
成功
|
測量員1號/勘測者1號
|
|
美国
|
294.3公斤[125]
|
1966年5月30日[125]
|
擎天神-半人馬運載火箭[125]
|
-
|
-
|
月球
|
-
|
瞭解人類登月之方法、通信能力測試、科學研究,為美國首次軟著陸於其他星體[125]。
|
1966年[125]
|
成功
|
探險者33號
|
|
美国
|
212公斤[126]
|
1966年7月1日[126]
|
三角洲運載火箭[126]
|
-
|
月球
|
-
|
-
|
配備有電子、質子偵測器、磁場記錄器等。速度太快未能進入月球軌道[126]。
|
1966年~1971年[126]
|
失敗
|
月球軌道器1號
|
|
美国
|
385.6公斤[127]
|
1966年8月10日[127]
|
擎天神-愛琴娜運載火箭-D[127]
|
-
|
月球
|
-
|
-
|
提供阿波羅登月所需要的地圖,配備雙鏡頭攝影機[127]。
|
1966年~[127]
|
成功
|
先鋒7號
|
|
美国
|
138公斤[128]
|
1966年8月17日 [128]
|
三角洲E運載火箭 [128]
|
-
|
太陽
|
-
|
-
|
研究太陽風離子、電子、星際電子密度、宇宙射線,為第一批環繞太陽公轉的人造探測器[128]。
|
1966年~1995年[128]
|
成功
|
月球11號
|
|
苏联
|
1620公斤 3616公斤(含燃料)[129]
|
1966年8月24日 [129]
|
閃電號運載火箭-M [129]
|
-
|
月球
|
-
|
-
|
衛星裝備包括磁力計、伽馬射線頻譜儀、低能x射線質子測量設備、隕石調查等裝置,1個月後斷訊[129]。
|
1966年[129]
|
成功
|
測量員2號/勘測者2號
|
|
美国
|
292公斤[130]
|
1966年9月20日[130]
|
擎天神-半人馬運載火箭[130]
|
-
|
-
|
月球
|
-
|
一個微小的引擎未能點燃,導致推力的不平衡造成太空船的管轉,路徑偏差至相距約130公里的地點,不久後斷訊[130]。
|
1966年[130]
|
失敗
|
月球12號
|
|
苏联
|
1620公斤 3616公斤(含燃料)[131]
|
1966年10月22日 [131]
|
閃電號運載火箭-M [131]
|
-
|
月球
|
-
|
-
|
與月球11號相同,拍攝了月球的圖像,3個月後斷訊[131]。
|
1966年[131]
|
成功
|
月球軌道器2號
|
|
美国
|
385.6公斤[132]
|
1966年11月6日[132]
|
擎天神-愛琴娜運載火箭-D[132]
|
-
|
月球
|
-
|
-
|
提供阿波羅登月所需要的地圖,配備雙鏡頭攝影機[132]。
|
1966年~1967年[132]
|
成功
|
月球13號
|
|
苏联
|
1700公斤[133]
|
1966年12月21日 [133]
|
閃電號運載火箭-M [133]
|
-
|
-
|
月球
|
-
|
與月球9號相比,月球13號的著陸艙上多了兩條摺疊臂,裝有輻射密度測量儀、機械式穿測器。穿測器可以分析月壤物理性質,得到月壤密度約為0.8克/立方公分[133]。
|
1966年[133]
|
成功
|
月球軌道器3號
|
|
美国
|
385.6公斤[134]
|
1967年2月5日[134]
|
擎天神-愛琴娜運載火箭-D[134]
|
-
|
月球
|
-
|
-
|
提供阿波羅登月所需要的地圖,配備雙鏡頭攝影機[134]。
|
1967年[134]
|
成功
|
測量員3號/勘測者3號
|
|
美国
|
296公斤[135]
|
1967年4月17日[135]
|
擎天神-半人馬運載火箭[135]
|
-
|
-
|
月球
|
-
|
第一次攜帶土壤樣品挖斗,並且可以從安裝在延伸臂上的電視機看見實物的影像,至月球黑夜後不能再度開啟[135]。
|
1967年[135]
|
成功
|
月球軌道器4號
|
|
美国
|
385.6公斤[136]
|
1967年5月4日[136]
|
擎天神-愛琴娜運載火箭-D[136]
|
-
|
月球
|
-
|
-
|
提供阿波羅登月所需要的地圖,配備雙鏡頭攝影機[136]。
|
1967年[136]
|
成功
|
月球14A號/宇宙159號
|
|
苏联
|
1700公斤 4490公斤(含燃料)[137]
|
1967年5月16日 [137]
|
閃電號運載火箭-M [137]
|
-
|
月球
|
-
|
-
|
以非長高的距離環繞月球,做為載人登月計畫的基礎,上面節過早切斷,數個月後重返大氣層[133]。
|
1967年[133]
|
失敗
|
金星4號
|
|
苏联
|
1106公斤[138]
|
1967年6月12日 [138]
|
閃電號運載火箭-M[138]
|
-
|
-
|
金星
|
-
|
研究金星溫度、氣壓、磁場、大氣[138]。
|
1967年[138]
|
成功
|
水手5號
|
|
美国
|
244.9 公斤 [139]
|
1967年6月14日[140]
|
擎天神-愛琴娜火箭-D [139]
|
金星
|
-
|
-
|
-
|
拍照和研究金星大氣及其化學成分[139]。
|
1967年[140]
|
成功
|
金星5A號/宇宙167號
|
|
苏联
|
1106公斤[141]
|
1967年6月17日 [141]
|
閃電號運載火箭-M[141]
|
-
|
-
|
金星
|
-
|
類似金星四號,但發射後八天重返大氣層[141]。
|
1967年[141]
|
失敗
|
測量員4號/勘測者4號
|
|
美国
|
283公斤[142]
|
1967年7月14日[142]
|
擎天神-半人馬運載火箭[142]
|
-
|
-
|
月球
|
-
|
包括電視攝影機、表面土壤取樣器...等。在飛往月球之後,太空船的無線電訊號在登陸前下降階段的最後2.5分鐘斷掉,並且未曾再重新建立起通訊,最後發生了爆炸[142]。
|
1967年[142]
|
成功
|
探險者35號
|
|
美国
|
230公斤[143]
|
1967年7月19日[143]
|
三角洲運載火箭[143]
|
-
|
月球
|
-
|
-
|
研究太陽風離子、X射線[143]。
|
1967年~1973年[143]
|
成功
|
月球軌道器5號
|
|
美国
|
385.6公斤[144]
|
1967年8月1日[144]
|
擎天神-愛琴娜運載火箭-D[144]
|
-
|
月球
|
-
|
-
|
提供阿波羅登月所需要的地圖,配備雙鏡頭攝影機,提供最完整的月球影像[144]。
|
1967年~1968年[144]
|
成功
|
測量員5號/勘測者5號
|
|
美国
|
303公斤[145]
|
1967年9月8日[145]
|
擎天神-半人馬運載火箭[145]
|
-
|
-
|
月球
|
-
|
包括電視攝影機、表面土壤取樣器...等。成功傳送19,049張影像回地球[145]。
|
1967年[145]
|
成功
|
探測器1967A號
|
|
苏联
|
4980公斤 5680公斤(含燃料)[146]
|
1967年9月27日 [147]
|
質子K/D型運載火箭[147]
|
月球
|
-
|
-
|
-
|
67秒後偏離軌道,逃逸火箭啟動,發射失敗[147]。
|
1967年[147]
|
失敗
|
測量員6號/勘測者6號
|
|
美国
|
299.6公斤[148]
|
1967年11月7日[148]
|
擎天神-半人馬運載火箭[148]
|
-
|
-
|
月球
|
-
|
包括電視攝影機、表面土壤取樣器...等。成功傳送30027張照片回地球[148]。
|
1967年[148]
|
成功
|
探測器1967B號
|
|
苏联
|
4980公斤 5680公斤(含燃料)[146]
|
1967年11月22日 [147]
|
質子K/D型運載火箭[147]
|
月球
|
-
|
-
|
-
|
第二節未能啟動,逃逸火箭啟動,發射失敗[147]。
|
1967年[147]
|
失敗
|
先鋒8號
|
|
美国
|
146公斤[149]
|
1967年12月13日 [149]
|
三角洲E運載火箭 [149]
|
-
|
太陽
|
-
|
-
|
研究太陽風離子、電子、星際電子密度、宇宙射線,為第一批環繞太陽公轉的人造探測器[149]。
|
1967年~1996年[149]
|
成功
|
測量員7號/勘測者7號
|
|
美国
|
305.7公斤[150]
|
1968年1月7日[150]
|
擎天神-半人馬運載火箭[150]
|
-
|
-
|
月球
|
-
|
包括電視攝影機、表面土壤取樣器...等。成功傳送21091張照片回地球[150]。
|
1968年[150]
|
成功
|
月球14B號
|
|
苏联
|
1700公斤 4490公斤(含燃料)[151]
|
1968年2月7日 [152]
|
閃電號運載火箭-M [152]
|
-
|
月球
|
-
|
-
|
第三節火箭失效,未能到達預定軌道[151]。
|
1968年[151]
|
失敗
|
探測器4號
|
|
苏联
|
5140公斤[153]
|
1968年3月2日 [153]
|
質子K/D型運載火箭[153]
|
月球
|
-
|
-
|
-
|
航行至距地球30萬公里的地方,但返回艙並未分離,導致返回角度過大,最後自毀於非洲上空[153]。
|
1968年[153]
|
失敗
|
月球14號
|
|
苏联
|
1700公斤 4490公斤(含燃料)[154]
|
1968年4月7日 [154]
|
閃電號運載火箭-M [154]
|
-
|
月球
|
-
|
-
|
蘇聯發射的最後一顆第二代月球探測器,主要用於探測月球引力場[154]。
|
1968年[154]
|
成功
|
探測器1968A號
|
|
苏联
|
4980公斤 5680公斤(含燃料)[146]
|
1968年4月22日 [147]
|
質子K/D型運載火箭[147]
|
月球
|
-
|
-
|
-
|
發射260秒後失控,發射失敗[147]。
|
1968年[147]
|
失敗
|
探測器1968B號
|
|
苏联
|
4980公斤 5680公斤(含燃料)[146]
|
1968年7月21日 [147]
|
質子K/D型運載火箭[147]
|
月球
|
-
|
-
|
-
|
運載火箭爆炸,造成3人死亡[147]。
|
1968年[147]
|
失敗
|
探測器5號
|
|
苏联
|
5375公斤[155]
|
1968年9月14日 [155]
|
質子K/D型運載火箭[155]
|
月球
|
-
|
-
|
-
|
成功飛掠月球並返回地球。攜帶的海龜等生物是第一個環繞其他星體的生命[155]。
|
1968年[155]
|
成功
|
先鋒9號
|
|
美国
|
147公斤[156]
|
1968年11月8日 [156]
|
三角洲E運載火箭 [156]
|
-
|
太陽
|
-
|
-
|
研究太陽風離子、電子、星際電子密度、宇宙射線,為第一批環繞太陽公轉的人造探測器[156]。
|
1968年~1983年[156]
|
成功
|
探測器6號
|
|
苏联
|
5375公斤[157]
|
1968年11月10日 [157]
|
質子K/D型運載火箭[157]
|
月球
|
-
|
-
|
-
|
成功飛掠月球並返回地球。攜帶有生命體、相機[157]。
|
1968年[157]
|
成功
|
阿波羅8號
|
|
美国
|
28817公斤(指揮艙) 9027公斤(登月小艇)[158]
|
1968年12月21日[158]
|
農神五號[158]
|
-
|
月球
|
-
|
-
|
為之後登陸月球做準備,測試指揮艙的功能,攜帶與登月小艇重量相當的物體[158]。
|
1968年[158]
|
成功
|
金星5號
|
|
苏联
|
1130公斤[159]
|
1969年1月5日 [159]
|
閃電號運載火箭-M[159]
|
-
|
-
|
金星
|
-
|
研究金星溫度、氣壓、磁場、大氣,但功能比金星4號更強大[159]。
|
1969年[159]
|
成功
|
金星6號
|
|
苏联
|
1130公斤[160]
|
1969年1月10日 [160]
|
閃電號運載火箭-M[160]
|
-
|
-
|
金星
|
-
|
研究金星溫度、氣壓、磁場、大氣,但功能比金星4號更強大[160]。
|
1969年[160]
|
成功
|
探測器1969A號
|
|
苏联
|
4980公斤 5680公斤(含燃料)[146]
|
1969年1月20日 [147]
|
質子K/D型運載火箭[147]
|
月球
|
-
|
-
|
-
|
第二節提早25秒關閉,未能進入軌道[147]。
|
1969年[147]
|
失敗
|
月球15A號
|
|
苏联
|
5590公斤(含燃料)[161]
|
1969年2月19日 [162]
|
質子K/D型運載火箭[162]
|
-
|
-
|
月球
|
-
|
為一軟著陸探測計畫,攜帶月球步行者1A號至月球,第一節引擎即故障[161]。
|
1969年[162]
|
失敗
|
探測器L1S-1號
|
|
苏联
|
6900公斤[163]
|
1969年2月21日 [164]
|
N1運載火箭[164]
|
-
|
月球
|
-
|
-
|
預定進行環繞月球並返回地球的任務,在發射68.7秒後,發動機停機。最後爆炸[164]。
|
1969年[164]
|
失敗
|
水手6號
|
|
美国
|
411.8 公斤 [165]
|
1969年2月25日[166]
|
擎天神-半人馬火箭-D1A [165]
|
火星
|
-
|
-
|
-
|
拍照和研究火星大氣及其化學成分[165]。
|
1969年[166]
|
成功
|
水手7號
|
|
美国
|
411.8 公斤 [167]
|
1969年3月27日[168]
|
擎天神-半人馬火箭-D1A [167]
|
火星
|
-
|
-
|
-
|
拍照和研究火星大氣及其化學成分[167]。
|
1969年[168]
|
成功
|
火星2B號/火星1969A號
|
|
苏联
|
4850 公斤 [169]
|
1969年3月27日 [169]
|
質子K/D型運載火箭[169]
|
-
|
火星
|
火星
|
-
|
搭載相機、質譜儀等,發射4百餘秒後爆炸[169]。
|
1969年[169]
|
失敗
|
火星2C號/火星1969B號
|
|
苏联
|
4850 公斤 [170]
|
1969年4月2日 [170]
|
質子K/D型運載火箭[170]
|
-
|
火星
|
火星
|
-
|
搭載相機、質譜儀等,發射後一部分瞬間爆炸,但火箭仍持續飛行41秒,有毒推進劑汙染發射場,導致無法發射[170]。
|
1969年[170]
|
失敗
|
月球15B號
|
|
苏联
|
5600公斤(含燃料)[171]
|
1969年4月14日 [172]
|
質子K/D型運載火箭[172]
|
-
|
-
|
月球
|
月球
|
上面節未點燃,未達預定軌道[171]。
|
1969年[172]
|
失敗
|
阿波羅10號
|
|
美国
|
28843公斤(指揮艙) 13941公斤(登月小艇)[173]
|
1969年5月18日[173]
|
農神五號[173]
|
-
|
月球
|
-
|
-
|
第二次環繞月球的載人任務,首次將登月艙帶入月球軌道進行測試。也是第一個從太空發回彩色現場錄影的任務[173]。
|
1969年[173]
|
成功
|
探測器L1S-2號
|
|
苏联
|
6900公斤[163]
|
1969年7月3日 [174]
|
N1運載火箭[174]
|
-
|
月球
|
-
|
-
|
一顆鬆動螺柱被吸入燃料泵,導致控制系統停止了30台中的29台發動機,發動機停機23秒後火箭爆炸,炸毀了發射塔,成為火箭應用史上最大規模的爆炸[174]。
|
1969年[174]
|
失敗
|
月球15號
|
|
苏联
|
2718公斤 5600公斤(含燃料)[175]
|
1969年7月13日 [175]
|
質子K/D型運載火箭[175]
|
-
|
-
|
月球
|
月球
|
蘇聯發射用於自動取樣的月球探測器,最終在月球的危海墜毀,未能完成目標[175]。
|
1969年[175]
|
失敗
|
阿波羅11號
|
|
美国
|
28801公斤(指揮艙) 15065公斤(登月小艇)[176][177]
|
1969年7月16日[176]
|
農神五號[176]
|
-
|
月球
|
月球
|
月球
|
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取得月表岩石標本[176]。
|
1969年[176]
|
成功
|
探測器7號
|
|
苏联
|
5979公斤[178]
|
1969年8月7日 [178]
|
質子K/D型運載火箭[178]
|
月球
|
-
|
-
|
-
|
成功飛掠月球並返回地球。攜帶有生命體、相機[178]。
|
1969年[178]
|
成功
|
先鋒E號
|
|
美国
|
148公斤[179]
|
1969年8月27日 [179]
|
三角洲E運載火箭 [179]
|
-
|
太陽
|
-
|
-
|
研究太陽風離子、電子、星際電子密度、宇宙射線,為第一批環繞太陽公轉的人造探測器,火箭故障未能進入軌道[156]。
|
1969年[179]
|
失敗
|
月球16A號
|
|
苏联
|
5600公斤(含燃料)[180]
|
1969年9月23日 [180]
|
質子K/D型運載火箭[180]
|
-
|
-
|
月球
|
月球
|
上面節故障,未能脫離地球軌道[180]。
|
1969年[180]
|
失敗
|
月球16B號
|
|
苏联
|
5600公斤(含燃料)[181]
|
1969年10月22日 [181]
|
質子K/D型運載火箭[181]
|
-
|
-
|
月球
|
月球
|
上面節故障,未能脫離地球軌道[181]。
|
1969年[181]
|
失敗
|
阿波羅12號
|
|
美国
|
28790公斤(指揮艙) 15116公斤(登月小艇)[182][183]
|
1969年11月14日[182]
|
農神五號[182]
|
-
|
月球
|
月球
|
月球
|
人類第二次登月任務,取得月表岩石標本[182]。
|
1969年[182]
|
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