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地鐵Q線
Q线(第二大道/百老汇快车/布莱顿慢车线),是紐約地鐵B分部的地鐵路線。由於該線在曼哈頓使用BMT百老匯線,因此其路線徽號為黃色。 Q线全天候运营,连接曼哈顿上東城的96街和布魯克林康尼島的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白天时段,该线路在曼哈顿(57街-第七大道至坚尼街之间)停靠快车站,并在布鲁克林停靠所有车站;深夜时段,在全线停靠所有车站。 "Q"最开始是布鲁克林-曼哈顿运输股份有限公司(BMT)的1号线服务;自1920年开始,该线营运在布鲁克林的布莱顿线和曼哈顿的百老汇线。過去,Q在布鲁克林、曼哈顿和皇后区运营过许多不同的服务模式,包括快慢车服务,和"QB"與"QT"分別經曼哈頓大橋和蒙塔格街隧道,但隧道服務後來停運。1988年至2001年間,Q沿IND第六大道線前往21街-皇后橋,因此塗為橙色。Q也曾在不同时间段在皇后区运营,包括:2010年至2016年期间的工作日,它沿着延長至皇后區的阿斯托利亞-迪特馬斯林蔭路;在9/11事件后的临时服务改道期间,它曾沿着IND皇后大道线运行至森林小丘-71大道车站。 在2001年至2004年間,还曾有一个<Q>快車变体服务由布萊頓線前往布萊頓海灘。2017年1月1日,Q被改道到第二大道線。 路線服務頻率以下表格顯示Q線所使用路線,特定時段在有陰影的格的路段內營運[1]:
歷史1920年8月1日,列車開始在BMT布來頓線上營運,自前程公園至得卡大道。週一至週六快車經曼哈頓橋(下簡稱曼橋)駛往時代廣場-42街車站,慢車經蒙塔格街隧道(下簡稱蒙街隧道)駛往皇后區廣場車站;凌晨時慢車改駛曼橋;晚上以及週日行快車經曼橋至57街/第六大道車站。 1930年代起,加開每日經由曼橋駛往欽伯斯街晨間尖峰列車。[2]1950年6月29日,晚上亦加開前述列車,但在一年後加開列車的措施取消。 1952年6月26日,行駛於百老匯的列車全部延駛至57街/第六大道車站。 1955年12月1日,週一至週五的慢車取道剛通車的BMT60街隧道延駛至七十一大道-洲陸大道-森林高地車站,快車則駛往迪特馬士大道車站。 1957年5月4日,週六列車改行慢車駛往迪特馬士大道車站,以代替經蒙街隧道的慢車。10月24日,經由曼橋的慢車改於王子街車站換軌,夜間列車亦改駛曼橋。 1959年5月28日起,布來頓慢車只於中午行駛。加開的納蘇街特殊列車經蒙街隧道行駛尖峰方向,反向則經曼橋。 隔年11月15日,R27車廂啟用,Q線改為快車,經由蒙街隧道稱QT、經由曼橋稱QB。 1961年1月1日起有部份更動:Q線自57街/第六道道駛往布來頓海灘車站;QT於迪特馬士大道車站發車,訖於斯提威爾大道車站。 隔年4月2日,週六Q線取消,QT於晚上、凌晨、週末訖於迪特馬士大道車站。 1967年11月26日IND克莉絲蒂街連接道通車,Q、QB、QT等三線取消,改由D線以及QJ線代替行駛,但因招致民怨,又開行NX線列車確保如布來頓海灘、海洋園道、西8街等地乘客的權益。 1986年,IND取消雙字表快車的措施。Q線調整自57街/第六大道發車,於曼哈頓行快車、布魯克林行慢車,訖於斯提威爾大道車站。在曼橋維修期間,Q線與D線實施跳暫停措施。 1988年,北邊軌道再度開放、南邊則閉線維修,Q線調整為憑日快車,經IRT第六大道線駛往57街/的六大道車站(隔年延往21街-皇后橋)。平日夜晚與深夜時,開行區間線列車自57街/第六大道至第二大道。 1995年5月,曼橋北邊軌道於中午、週末閉線維修,Q線調整於布魯克臨行慢車並經蒙街隧道駛往運河街車站。 2001年911事件後R線停駛,Q線慢車調整於非凌晨時段駛往七十一大道-洲陸大道-森林高地,於10月28日恢復正常。 2003年4月27日起曼橋南邊軌道於週末關閉,Q線於該時段改行駛蒙街隧道。 2004年2月22日曼橋北邊軌道再度開放,加開的Q線列車改由B(布魯克林)、N(曼哈頓)兩線取代。 車站更詳細的車站列表參見上方列出的路線。
備註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