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问题,从二十一世纪长程的角度看可被视作各种全球性社会问题的缩影。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所面临的许多社会问题则远没有得到缓和或解决,還有更甚者將其發展引發的經濟問題曾引申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制崩潰的依據。随着中国门户开放、经济改革中各种新问题的出现,加上习近平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经济发展放缓,许多矛盾甚至显得比以前更为尖锐。 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后是否能够成功地采取对策解决这些问题、获得稳定而持续的发展,不仅对该国本身、而且对世界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有巨大的意义[1][2],例如其持續三十年不停滯的經濟成長已經引起了世界的關注與學習浪潮。而目前與未來能見證的事件如政府腐敗、貧富差距、未來少子化等社會問題,都將是考验中国共产党执政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能长期維持的關鍵問題。 概述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规模骚乱事件的数量正在“沸腾……到爆发的边缘”。从1993年的8,709起上升到2007年至2009年每年超过90,000起。原因包括被剥夺权利的移民和失业工人阶级的不满,许多中国人对中国体制的深刻失望,以及传统国家控制手段的削弱[3]。 北京工业大学的胡星斗教授指出,腐败、国家垄断、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以及住房、教育和医疗费用的增加都显著导致了社会动荡。他指出,土地征用和日益扩大的财富差距是最主要的两个因素,并指出自1979年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人口之间的差距从1978年的2.56:1增加到2009年的3.33:1[4]。 1978年,中国城市平均月收入为343元,而农村月收入为134元;2009年,相应的数字分别为17,175元和5,153元。尽管城市收入总体上升,但失业、拖欠工资和警察不当行为仍然是中国人不满的来源。政府和官员腐败在中国仍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5]。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口困扰社会安全网的缺失医疗保障的缺失
政府与法制的不健全环境挑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犯罪与社会冲突文化传统的传承面临挑战
道德問題人权问题種族歧視参考文献
参见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