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目介紹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争端。关于中华民国的领土争端,请见「
中华民国领土争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及领土纠纷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争端 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與周边其他國家的領土糾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边界线 并未正式勘定,同时由于边疆地区的中下级政权多数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少数民族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 也未能有效控制[ 1]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已与12个邻国签订了边界条约或协定,多处领土争端得到解決;該國至今尚未解決的領土爭端,集中在西藏 、东海 (包含臺灣 與釣魚臺列嶼 等)及南海 (主要為南海諸島 )等地区。
現存爭議
不丹
不丹地图,当中红线为争议国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不丹 两国边界长600余公里,历史上从未正式划定。1998年,两国在第12轮边界会谈期间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不丹王国政府关于在中不边境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 》。目前存在争议的是白玉地区和亚东地区(含基伍、查玛浦、鲁林和洞朗地区)。因不丹的外交和国防被印度控制,中不邊界爭議 也受印度关注。2017年6月18日,印军称“接不丹政府求助”,進入洞朗地区和中国边防部队形成长达71天的紧张对峙 。[ 2]
2021年10月14日,中国政府代表、外交部部长助理吴江浩 同不丹政府代表、外交大臣丹迪·多吉通过视频形式在北京和廷布 签署《关于加快中不边界谈判“三步走”路线图的谅解备忘录》[ 3] ,将推进两国划界谈判工作。
印度
印度与中国之间的领土争端
中印邊界总长超过3000公里(按实控线,按印度主张为3440公里,中国主张则为近2000公里)[ 4] ,有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公里区域存在领土纠纷 ,涉及西段、中段和东段三个部分[ 5] :
中印原则上都同意和平解决争议[ 6] ,但兩國亦曾发生过多次对峙、冲突 甚至战争 。
臺灣
福建省 沿海的争议岛屿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 ,實際控制台澎金馬 地區,此後獲得美國支持[ 7] ,並多次擊退中國人民解放軍 ,兩岸政治分立至今。除此之外,位于福建 近海的金门群岛 与馬祖列島 的部分地区归属也存在争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在金門戰役 失敗,無法武力解放臺灣 ,於是自1980年代开始以“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和“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的和戰兩手策略 为基本方针,以求统一台湾。國民黨在1990年代以前,一貫持谋求由中華民國統一中國的立场,總統李登輝 執政前期亦曾提出《國家統一綱領 》,谋求經由和平方式,由中國大陸與臺灣「逐步統一 」[ 8] ,但執政後期提出「特殊兩國論 」,逐漸改變兩岸關係定義。民主進步黨 的陳水扁 执政时,更倾向「一边一国 」。國民黨的馬英九 则持「不統、不獨、不武 」的立场,主张「一中各表 」,呼吁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 9] 。蔡英文 執政時,再度拒绝九二共識 [ 10] 。與此同時,國民黨与民進黨均拒絕习近平 提出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 」。
釣魚台列嶼
釣魚臺列嶼地理位置(藍:钓鱼岛/釣魚嶼/魚釣島/釣魚台 ;黃:黃尾嶼 ;紅:赤尾嶼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與日本 有主權爭議。釣魚台列嶼位於東海 大陆架 南部边缘、台灣島 與八重山群島 以北、沖繩海槽 南端西北方向的一组岛屿,由釣魚臺 、黃尾嶼 、赤尾嶼 、南小島 、北小島 等島嶼 及岩礁 構成,總陸地面積 约6平方公里 。中国政府 将其划归台湾省 宜兰縣管辖。日本政府 在1895年認為釣魚岛是无人岛,而且没有受清朝 统治的迹象,基於無主地 先占先得的原则將其劃歸沖繩縣 [ 11] 。二戰 结束後,该島嶼实际由美國 控制[ 12] 。1972年5月15日美國將琉球群島 管理權移交日本 ,同時一併將釣魚台列嶼的行政管轄權也交給日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71年開始對美日政府拿釣魚岛“私相授受”提出抗議。[ 13]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实行钓鱼岛国有化 行动。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发表了《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 的声明》,中日钓鱼岛领土争端危机爆发。中国大陆的海监船、渔政船等公务船均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延伸的12海里领海 内巡航,中国大陆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進行捕捞作业,而日本海上保安厅在钓鱼岛(尖阁诸岛)附近22公里海域内加派船只警戒监视。[ 14]
南海諸島
}}
南海各方根据《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主张的领海基线[ 15]
南海領土争端包括西沙群島 、中沙群島 、南沙群島 等海島,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越南 、菲律賓 、馬來西亞 等國有主權爭議。
第二次世界大戰 結束後,中華民國政府派遣軍艦收回被日軍所佔據的南海諸島,並劃入其十一段線 之內,稱其為中華民國在南海的疆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主張已繼承了中華民國在南海的權利,改定九段線 。1970年以後,南海被發現蘊含大量資源,越南共和國 (南越 )、菲律賓 等東南亞國家乘機進佔領台海双方所声索的南海島礁。越南民主共和國 在統一前,曾經承認中國擁有西沙群島主權[ 16] ,但在統一越南後,于1979年9月和1982年1月先后发表白皮书 ,主張对西沙和南沙两群岛拥有全部主权。中越两国曾爆发1974年西沙海战 和1988年赤瓜礁海战 ,前者戰勝,並取得赤瓜礁 等7個島礁的控制權,鞏固了主權。[ 17] 。菲律賓亦嘗試在1995及1998年奪取美濟礁未遂[ 18] 。進入21世紀,越南、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多國分別展開填海造陸。
為減少衝突,中華人民共和國 和東盟 十國於2002年11月4日在柬埔寨 金邊 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作為各國在南海活動的準則。2011年7月20日再於印尼 巴厘島 落實指導方針草案[ 19] 。但2013年,菲律賓 提出南海仲裁案 ,控告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九段线 主张和海洋执法活动違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2016年7月,仲裁庭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停止在南中国海的“活动”[ 20] [ 21] [ 22] 。東盟和美國對此表示歡迎,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則不承認該案。
中沙群島
1935年1月,中华民国 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將「南石」列入中華民國 版图。1947年,為了紀念中華民國行憲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將該島礁命名為民主礁 。1947年底,中华民国内政部 正式编制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将民主礁划在“十一段线 ”内。1978年,菲律宾總統費迪南德·馬科斯 簽署第1599號法令,將黄岩岛 列入菲律賓領土[ 23] 。該島目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际控制[ 24] [ 25] 。
南沙群島
1979年马来西亚 出版新地图,将12个岛礁和南沙27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划入其版图。马来西亚政府认为,南沙群岛位于马来西亚的大陆架 上,其主权符合1958年《日内瓦公约 》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26] 。文莱 则聲稱對南通礁 擁有主權,並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先前爭議
1949年建国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 应周恩来 总理要求,根据国共内战 结束前的地图计算出中国领土的总面积是960万km2 。但由于当时中国和许多邻国没有划定边界,该数值并不准确[ 27] 。
香港(英國)、澳门(葡萄牙)
从1983年7月开始,中英雙方政府代表團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在北京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中英聯合聲明 》[ 28] :4 。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
1966年12月3日,澳門發生一二·三事件 ,事件導致親中華人民共和國勢力將親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 勢力逐出澳門。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軍隊 发动康乃馨革命 ,新的葡萄牙文人政府實行去殖民化 政策,承認澳門不是殖民地,而是中國的領土[ 29] ,当时也希望立即归还澳门的主权,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拒绝。[ 30] 直到1979年2月8日,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交換《建交公報》。雙方共同肯定澳門是中國領土,至於歸還時間與細節將在適當時間由兩國政府協商解決。[ 29] 1986年6月30日,双方开始就归还问题进行谈判,[ 29] 1987年4月13日,双方签署《中葡聯合聲明 》。[ 31]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1958年7月16日中国外交部《关于边界委员会工作问题的报告》中关于长白山天池 问题记载,边委会曾主张天池属中国领土,并向朝方表示过这种看法。但196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府與朝鮮 簽定界約,明确长白山以南、一半长白山顶峰和一半长白山頭天池、鴨綠江的多個島嶼都划歸朝鮮。[ 32] 。
緬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与缅甸有三段未定边界:中缅北段未定界 、猛卯三角地 、中缅南段未定界 。对于北段界,中共北京政府未主张原国民政府的“尹明德线”,只希望收回片马 、岗房 与古浪 ;对于猛卯三角地,北京政府希望能废除“永租”关系,并收回领土;对于南段界,北京政府不承认原国民政府与英方换文划定的“1941年线”,并一度向“1941”年线以西驻军。1961年10月13日,中缅两国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的议定书》,中国对晚清和民国时期的中缅边界条约基本予以承认,缅甸同意把片马、古浪、岗房地区(面积约153平方公里)归还中国;中国将缅甸“永租”的猛卯三角地区(面积约220平方公里)划归缅甸;作为交换,缅甸把南段界班洪 、班老 部落辖区(面积约189平方公里)划给中国。[ 33]
巴基斯坦
1961年,中国和巴基斯坦原则上同意划定共同边界,并于次年展开谈判,最终于1963年签署中巴边界协定 。[ 34] 双方在条约中均作出让步,巴基斯坦给予了中国沙克思干谷地 周围的区域,被称为喀喇昆仑走廊 。中国给予了巴基斯坦罕萨河谷 周围的区域,古代被称为坎巨提 。但印度拒绝承认《中国-巴基斯坦边界条约》的合法性,也拒绝承认割让喀喇昆仑走廊地区(沙克思干谷地)给中国的立场。《中巴邊界協定》第6条规定,如果克什米尔争議得到解决,就应重新谈判中巴边界。[ 35] [ 36]
俄羅斯
1858年,清朝 與俄羅斯帝國 簽訂不平等條約《瑷珲条约 》,將東北地區大片領土割讓俄國。1860年英法聯軍之役 快將完結時,俄國聲稱自己之前對英國、法國調停戰爭有功,又逼迫清廷簽署《北京条约 》,不僅承认1858年的《瑷珲条约 》的有效性,并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 以東至海之地(包括不凍港 海参崴 在内,未提及庫頁島 之歸屬)约40万平方公里永久歸予俄國所屬,从此中国丧失东北地区对日本海 的出海口,並開放張家口 、庫倫 、喀什噶爾 為商埠。[ 37]
兩項條約劃定現代中國和俄羅斯的东部疆界。另外,条约中为中俄西段边界走向作出原则规定,成为后来《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的分界基础。
从1964年开始,中国政府与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政府共进行了三次多轮边界谈判 和数次中苏边界冲突 ,历时40多年,簽署了《中苏国界东段协定 》[ 38] 、《关于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 》[ 39]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 》[ 40] ,确定两国以来长期争议的黑瞎子岛 和阿巴该图洲渚 地区的归属问题。2005年4月27日和5月31日,中俄两国最高权力机关分别批准了该协定。2005年6月2日,协定在双方互换批准书后正式生效,标志着4300多公里的中俄边界线 走向全部确定。[ 41]
塔吉克斯坦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 签署了《关于中塔国界 的协定》。[ 42] 2000年7月,中塔吉三国签署了《中塔吉关于三国国界交界点的协定》。2002年5月27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关于中塔国界的补充协定》。2011年塔吉克斯坦议会批准了1999年与2002年的两个边界协定[ 43] ,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约1000 km2 土地。[ 44] [ 45]
越南
1999年12月30日,《中越陆地边界条约 》簽訂,正式划定1,347公里长的共同陆地边界 。227平方公里的争议区,划归中国114平方公里,划归越南 113平方公里[ 46] 。
参见
注释
^ 2015年6月10日
^ 2015年6月10日
^ 2015年3月15日
^ 2014年11月为26公顷
^ 2014年9月20日
^ 2014年9月
^ 2014年11月20日为9公顷
参考文献
^ 赵银河. 建国初期陆地边疆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PDF) . 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4).
^ Sudha Ramachandran. China toys with India's border . Asia Times Online. 2008-06-27 [2017-07-21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9-11-22).
^ 新华网. 中国与不丹签署《关于加快中不边界谈判“三步走”路线图的谅解备忘录》 . 新华网. 2021-10-14 [2021-10-1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0-26) (中文(简体)) .
^ BBC探访中印对峙区域 村民的恐惧和担忧 . BBC News 中文. 2020-06-10 [2024-06-1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9-14) (中文(简体)) .
^ Jeff M. Smith. The China-India Border Brawl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09-06-24 [2017-07-2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5-07-10).
^ 只要双方有诚意,没有解不开的"结"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 2005-04-13 [2017-07-2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7-30).
^ 外媒:美支持台灣「事實獨立」 日阻礙中台統一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時報
^ 国家统一纲领原文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華民國國家統一委員會,中華民國行政院
^ 马英九要求北京正视中华民国存在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林楠森. BBC中文网驻台湾特约记者.
^ 游润恬. 习近平提“一国两制”台湾方案 . 联合早报. 2019-01-03.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6-22).
^ 尖閣諸島 日本領有の正当性 . [2013-08-2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3-09-22).
^ 李明華. 釣魚台到底是誰的? . 全球中央 (台北). 中央通訊社. 2011年1月31日 [2013年10月13日]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年5月22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声明 . 原载1971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1971年12月30日 [2011年1月9日]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3年10月16日).
^ 中国两艘海监船赴钓鱼岛海域维权 日本紧张监视 . 腾讯网. [2012年9月11日]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年11月7日) (中文(中国大陆)) .
^ 1996-05-15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的声明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南沙群岛 在线,2005年3月15日
^ 越南曾承认中国南海主权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 1988年中越南沙赤瓜礁海战 . 搜狐网新闻. 2017-04-15 [2017-06-2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9-20) (中文(中国大陆)) .
^ 菲律賓抗議中國在美濟礁填海造島 . [2016-07-1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5-21).
^ 中国和东盟就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达共识 . [2011-07-22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4-05-15).
^ Perlez, Jane. Tribunal Rejects Beijing’s Claims in South China Sea . The New York Times. 2016-07-12 [2021-04-12 ] . ISSN 0362-433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7-13) (美国英语) .
^ PCA Press Release: The South China Sea Arbitration (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v.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PCA-CPA . pca-cpa.org. [2021-04-1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7-12).
^ Welle (www.dw.com), Deutsche. 海牙:中国在南海不享有“历史性权利” | DW | 12.07.2016 . DW.COM. [2021-04-1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5-26) (中文(中国大陆)) .
^ PRESIDENTIAL DECREE No. 1599 . lawphil.net. [2013-06-2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6-14).
^ 人民网. 专家:黄岩岛已被中方实际控制 南海执法力量仍有待加强 . [2012-09-2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8-26).
^ 菲外长承认中国已控制黄岩岛 菲船已不能进驻 . 腾讯网. [2013-01-2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3-01-24).
^ 拉央拉央岛属大马 首相:主权不容争议 . 《星洲日报 》. 1995年5月27日.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年1月23日).
^ Territorial disputes of China (I)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现在所说的中国960万平方公里,是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命令 解放军参谋部根据内战结束前的地图计算的,当时和许多邻国还没有划定边界,中国领土其实不是960万,而是1,042万平方公里。"
^ 《香港——邁進新紀元(1997年年報)》 . 香港: 政府新聞處 . 1998 [2006-12-1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5-25).
^ 29.0 29.1 29.2 澳门大事记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8-01-09).
^ 1974:澳門人必須知道的康乃馨歷史 . [2023-02-1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4-20).
^ 澳门风情:主权交接之路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5-11-01).
^ 沈志华 ; 董洁. 中朝邊界爭議的解決(1950–64年) (PDF) . 二十一世纪 . Vol. 124. 2011年4月.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1-01-28).
^ 朱昭华. 中缅边界问题研究:以近代中英边界谈判为中心. 哈尔滨: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7. ISBN 978-7-5316-4698-3 .
^ International Boundary Study No. 85 – China-Pakistan Boundary (PDF) , 1968-11-15 [2018-09-24 ]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1-01-12)
^ 韩晓青; 齐鹏飞. 中国和巴基斯坦边界谈判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理论学刊. 2011-03, (3): 101–105.
^ 姜新. 中巴边界的历史追溯及其背景考察 . 江苏师范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 2011-07-04 [2022-12-1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12-19).
^ 中俄北京条约 清政府、俄罗斯国 . 中俄北京条约-维基文库.
^ 张慧玲. 1991年5月15日 江泽民访问苏联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8年11月29日]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8年11月29日).
^ s: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 1994-9-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_中国人大网 . www.npc.gov.cn. [2019-04-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0-02).
^ 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谈中国与邻国的划界工作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4-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关于中塔国界的协定 . 全国人大. 人大公报. [2021-06-01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2-23).
^ Alex Sodiqov . Tajikistan cedes disputed land to China . Eurasia Daily Monitor (Jamestown Foundation ). 24 January 2011, 8 (16) [23 September 2018] . On January 12, the lower house of the Tajik parliament voted to ratify the 2002 border demarcation agreement, handing over 1,122 square kilometers (433 square miles) of mountainous land in the remote Pamir Mountains (www.asiaplus.tj, January 12). The ceded land represents about 0.8 percent of the country’s total area of 143,100 square kilometers (55,250 square miles).{...}At the time of independence, Tajikistan inherited three disputed border segments, constituting about 28,500 square kilometers (11,000 square miles), which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had been unable to resolve. In 1999, Tajikistan and China signed a border demarcation agreement, defining the border in two of the three segments. Under the 1999 deal, Dushanbe ceded about 200 square kilometers (77 square miles) of land to Beijing (http://www.ca-oasis.info/oasis/?jrn=109&id=817 ).
^ 12 January 2011, Tajikistan agrees to give land to China [失效連結 ] , Washington Post
^ 13 January 2011, Tajikistan cedes land to China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BBC News Asia-Pacific
^ 中越陆地边界谈判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再认识 . [2015-12-1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