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詳列了各個與诺贝尔奖得主有学术关联的大學。从1901年到2020年,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内的诺贝尔奖共颁给过930名个人和25个机构。[1]本列表对每个诺贝尔奖得主均一视同仁,无论每年各个学科有多少人同时获奖、是否有人多次获奖。本列表只考虑个人获奖者,不考虑获奖机构及机构内的相关人士。院校次序按联系人數由多至少排列顯示。 本列表只考虑每所高校正式的学术联系人,但个人获奖者如果与附属于高校的国家实验室、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有正式学术关联,获奖者将被视为与该高校有关联。正式学术联系人包括1)校友、2)长期教职员和3)短期教职员。其中,校友包括已获得该校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曾经进入该校学位项目学习但中途辍学者和学位项目在读人员。荣誉学位、交换生、暑期学校、旁听生均不予考虑。长期教职员包括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等。短期教职员包括博士后研究员、访问学者、讲师等。 除非访问人员在被访高校从事了具有雇佣性质的短期的正式教学或研究活动,其它非正式的私人性质的和奖励性质的访问一般不作考虑。严谨起见,如果有些非雇佣的奖励性质的访问职位同时要求访问人员进行教学或研究活动,或者访问人员在其简历或官方网站上将此次访问定义为有“学术关联(affiliation)”,则本列表将考虑此种联系人。最后,暑期访问人员、附属学校访问人员、进修学院访问人员等一般不算入内。 此列表与各大学菲尔兹奖得主列表以及各大学图灵奖得主列表共同记录了在基础学术领域获得最高荣誉个人的学术生涯。 计算标准同一位得獎者可能會歸入兩所或以上院校的計算中。相同的得獎者亦有機會出現在同一院校的不同範疇裡,惟此最終亦只會作一位計算。因此,下表中的總人數未必為所有範疇人數相加之和。 有關“校方數據”的來源亦會一拼附上,這些多發佈在有關大學自己的校網上。许多院校均有自己对本校诺贝尔奖得主的計算法則,這些標準有些較為寬鬆而有些則較嚴謹。[2]例如某些大學並不計算那些在得獎以後才加入的人,而有些則仍將其計算在內;有些亦不計算在校任教不足1年的教職員,但其他的卻仍視其為與該校有聯繫的得獎主。因此,下表中還會顯示“校方数据”的數字已作对比,此為該校自己的計算結果。部分校方的統計可能與本列表所顯示的数据有较大的參差。 諾貝爾基金會本身亦有類似的人物列表,只以得獎者獲獎時在職的教育機構為歸類準則。[3] 世界前30名(1901-2024)
*:自然科学奖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及医学奖。 **: 萊納斯·鮑林获得过一次诺贝尔化学奖、一次诺贝尔和平奖。 ***: 居里夫人获得过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一次诺贝尔化学奖。 世界前20名(2000-2020)
*: 自然科学奖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及医学奖。 各洲前5名(1901-2020)
1-20名缩写1名
2名
3名
4名
5名
6名
7名
8名
9名
10名
11名
12名
13名
14名
15名
16名
17名
17名
19名
19名
21—30名21名
22名
23名
24名
26名
27名
29名
32—50名32名
33名
34名
37名
41名
45名
48名
52—70名52名
53名
54名
57名
62名
68名
70名
75名—以下名单不全 10人
9人
8人
7人
6人
4人
3人
2人
1人
参见参考资料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