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获奖者[A]
|
國家[B]
|
获奖原因[C]
|
1901年
|
|
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
|
荷蘭
|
“发现了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溶液渗透压”
"[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laws of chemical dynamics and osmotic pressure in solutions"[9]
|
1902年
|
|
赫尔曼·费歇尔
|
德意志帝國
|
“在糖类和嘌呤合成中的工作”
"[for] his work on sugar and purine syntheses"[10]
|
1903年
|
|
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
|
瑞典
|
“提出了电离理论”
"[for] his electrolytic theory of dissociation"[11]
|
1904年
|
|
威廉·拉姆齐爵士
|
英国
|
“发现了空气中的惰性气体元素并确定了它们在元素周期表裡的位置”
"[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inert gaseous elements in air, and his determination of their place in the periodic system"[12]
|
1905年
|
|
阿道夫·冯·拜尔
|
德意志帝國
|
“对有机染料以及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促进了有机化学与化学工业的发展”
"[for] the advancement of organic chemistry and the chemical industry, through his work on organic dyes and hydroaromatic compounds"[13]
|
1906年
|
|
亨利·莫瓦桑
|
法國
|
“研究并分离了氟元素,并且使用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电炉”
"[for his] investigation and isolation of the element fluorine, and for [the] electric furnace called after him"[14]
|
1907年
|
|
爱德华·比希纳
|
德意志帝國
|
“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工作和发现无细胞发酵”
"for his biochemical researches and his discovery of cell-free fermentation"[15]
|
1908年
|
|
欧内斯特·卢瑟福
|
英国
新西兰
|
“对元素的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
"for his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elements, and the chemistry of radioactive substances"[16]
|
1909年
|
|
威廉·奥斯特瓦尔德
|
德意志帝國
|
“对催化作用的研究工作和对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原理的研究”
"[for] his work on catalysis and for his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governing chemical equilibria and rates of reaction"[17]
|
1910年
|
|
奥托·瓦拉赫
|
德意志帝國
|
“在脂环族化合物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促进了有机化学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的研究”
"[for] his services to organic chemistry and the chemical industry by his pioneer work in the field of alicyclic compounds"[18]
|
1911年
|
|
玛丽·居里
|
波蘭
|
“发现了镭和钋元素,提纯镭并研究了这种引人注目的元素的性质”
"[for] the discovery of the elements radium and polonium, by the isolation of radium and the study of the nature and compounds of this remarkable element"[19]
|
1912年
|
|
维克多·格林尼亚
|
法國
|
“发明了格氏试剂”
"for the discovery of the [...] Grignard reagent"[20]
|
|
保罗·萨巴捷
|
法國
|
“发明了在细金属粉存在下的有机化合物的加氢法”
"for his method of hydrogenating organic compounds in the presence of finely disintegrated metals"[20]
|
1913年
|
|
阿尔弗雷德·维尔纳
|
瑞士
|
“对分子内原子连接的研究,特别是在无机化学研究领域”
"[for] his work on the linkage of atoms in molecules [...] especially in inorganic chemistry"[21]
|
1914年
|
|
西奥多·威廉·理查兹
|
美国
|
“精确测定了大量化学元素的原子量”
"[for] his accurate determinations of the atomic weight of a large number of chemical elements"[22]
|
1915年
|
|
里夏德·维尔施泰特
|
德意志帝國
|
“对植物色素的研究,特别是对叶绿素的研究”
"for his researches on plant pigments, especially chlorophyll"[23]
|
1916年
|
未颁奖
|
1917年
|
未颁奖
|
1918年
|
|
弗里茨·哈伯
|
德意志帝國
|
“对从单质合成氨的研究”
"for the synthesis of ammonia from its elements"[24]
|
1919年
|
未颁奖
|
1920年
|
|
瓦爾特·能斯特
|
德国
|
“对热化学的研究”
"[for] his work in thermochemistry"[25]
|
1921年
|
|
弗雷德里克·索迪
|
英国
|
“对人们了解放射性物质的化学性质上的贡献,以及对同位素的起源和性质的研究”
"for his contributions to our knowledge of the chemistry of radioactive substances, and his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origin and nature of isotopes"[26]
|
1922年
|
|
弗朗西斯·阿斯顿
|
英国
|
“使用质谱仪发现了大量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并且阐明了整数法则”
"for his discovery, by means of his mass spectrograph, of isotopes, in a large number of non-radioactive elements, and for his enunciation of the whole-number rule"[27]
|
1923年
|
|
弗里茨·普雷格尔
|
奥地利
|
“创立了有机化合物的微量分析法”
"for his invention of the method of micro-analysis of organic substances"[28]
|
1924年
|
未颁奖
|
1925年
|
|
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
|
德国
匈牙利
|
“阐明了胶体溶液的异相性质,并创立了相关的分析法”
"for his demonstration of the heterogeneous nature of colloid solutions and for the methods he used"[29]
|
1926年
|
|
特奥多尔·斯韦德贝里
|
瑞典
|
“对分散系统的研究”
"for his work on disperse systems"[30]
|
1927年
|
|
海因里希·奥托·威兰
|
德国
|
“对胆汁酸及相关物质的结构的研究”
"for his investigation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bile acids and related substances"[31]
|
1928年
|
|
阿道夫·温道斯
|
德国
|
“对甾类的结构以及它们和維他命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for] his research into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sterols and their connection with the vitamins"[32]
|
1929年
|
|
阿瑟·哈登
|
英国
|
“对糖类的发酵以及发酵酶的研究”
"for their investigations on the fermentation of sugar and fermentative enzymes"[33]
|
|
汉斯·冯·奥伊勒-切尔平
|
瑞典
|
1930年
|
|
汉斯·费歇尔
|
德国
|
“对血红素和叶绿素的组成的研究,特别是对血红素的合成的研究”
"for his researches into the constitution of haemin and chlorophyll and especially for his synthesis of haemin"[34]
|
1931年
|
|
卡爾·博施
|
德国
|
“发明与发展化学高压技术”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inven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high pressure methods"[35]
|
|
弗里德里希·贝吉乌斯
|
德国
|
1932年
|
|
歐文·朗繆爾
|
美国
|
“对表面化学的研究与发现”
"for his discoveries and investigations in surface chemistry"[36]
|
1933年
|
未颁奖
|
1934年
|
|
哈羅德·尤里
|
美国
|
“发现了重氢”
"for his discovery of heavy hydrogen"[37]
|
1935年
|
|
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
|
法國
|
“合成了新的放射性元素”
"[for] their synthesis of new radioactive elements"[38]
|
|
伊伦·约里奥-居里
|
法國
|
1936年
|
|
彼得·德拜
|
荷蘭
|
“通过对偶极矩以及气体中的X射线和电子的衍射的研究来了解分子结构”
"[for his work on] molecular structure through his investigations on dipole moments and the diffraction of X-rays and electrons in gases"[39]
|
1937年
|
|
沃尔特·霍沃思
|
英国
|
“对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C的研究”
"for his investigations on carbohydrates and vitamin C"[40]
|
|
保罗·卡勒
|
瑞士
|
“对类胡萝卜素、黄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B2的研究”
"for his investigations on carotenoids, flavins and vitamins A and B2"
|
1938年
|
|
里夏德·库恩
|
納粹德國
|
“对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的研究”
"for his work on carotenoids and vitamins"[41]
|
1939年
|
|
阿道夫·布特南特
|
納粹德國
|
“对性激素的研究”
"for his work on sex hormones"[42]
|
|
拉沃斯拉夫·鲁日奇卡
|
瑞士
|
“对聚亚甲基和高级萜烯的研究”
"for his work on polymethylenes and higher terpenes"[42]
|
1940年
|
未颁奖
|
1941年
|
未颁奖
|
1942年
|
未颁奖
|
1943年
|
|
乔治·德海韦西
|
匈牙利
|
“在化学过程研究中使用同位素作为示踪物”
"for his work on the use of isotopes as tracers in the study of chemical processes"[43]
|
1944年
|
|
奥托·哈恩
|
納粹德國
|
“发现重核的裂变”
"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fission of heavy nuclei"[44]
|
1945年
|
|
阿尔图里·伊尔马里·维尔塔宁
|
芬兰
|
“对农业和营养化学的研究发明,特别是提出了饲料储藏方法”
"for his research and inventions in agricultural and nutrition chemistry, especially for his fodder preservation method"[45]
|
1946年
|
|
詹姆斯·B·萨姆纳
|
美国
|
“发现了酶可以结晶”
"for his discovery that enzymes can be crystallized"[46]
|
|
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
|
美国
|
“制备了高纯度的酶和病毒蛋白质”
"for their preparation of enzymes and virus proteins in a pure form"[46]
|
|
温德尔·梅雷迪思·斯坦利
|
美国
|
1947年
|
|
羅伯特·魯賓遜爵士
|
英国
|
“对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植物产物,特别是生物碱的研究”
"for his investigations on plant products of biological importance, especially the alkaloids"[47]
|
1948年
|
|
阿尔内·蒂塞利乌斯
|
瑞典
|
“对电泳现象和吸附分析的研究,特别是对于血清蛋白的复杂性质的研究”
"for his research on electrophoresis and adsorption analysis, especially for his discoveries concerning the complex nature of the serum proteins"[48]
|
1949年
|
|
威廉·吉奥克
|
美国
|
“在化学热力学领域的贡献,特别是对超低温状态下的物质的研究”
"for his contributions in the field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particularly concerning the behaviour of substances at extremely low temperatures"[49]
|
1950年
|
|
奥托·迪尔斯
|
西德
|
“发现并发展了双烯合成法”
"for their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ene synthesis"[50]
|
|
库尔特·阿尔德
|
西德
|
1951年
|
|
埃德温·麦克米伦
|
美国
|
“发现了超铀元素”
"for their discoveries in the chemistry of transuranium elements"[51]
|
|
格倫·西奧多·西博格
|
美国
|
1952年
|
|
阿彻·约翰·波特·马丁
|
英国
|
“发明了分配色谱法”
"for their invention of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52]
|
|
理查德·劳伦斯·米林顿·辛格
|
英国
|
1953年
|
|
赫尔曼·施陶丁格
|
西德
|
“在高分子化学领域的研究发现”
"for his discoveries in the field of macromolecular chemistry"[53]
|
1954年
|
|
萊納斯·鮑林
|
美国
|
“对化學鍵的性质的研究以及在对复杂物质的结构的阐述上的应用”
"for his research into the nature of the chemical bon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elucid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complex substances"[54]
|
1955年
|
|
文森特·迪维尼奥
|
美国
|
“对具有生物化学重要性的含硫化合物的研究,特别是首次合成了多肽激素”
"for his work on biochemically important sulphur compounds, especially for the first synthesis of a polypeptide hormone"[55]
|
1956年
|
|
西里尔·欣谢尔伍德爵士
|
英国
|
“对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
"for their researches into the mechanism of chemical reactions"[56]
|
|
尼古拉·谢苗诺夫
|
苏联
|
1957年
|
|
亚历山大·R·托德男爵
|
英国
|
“在核苷酸和核苷酸辅酶研究方面的工作”
"for his work on nucleotides and nucleotide co-enzymes"[57]
|
1958年
|
|
弗雷德里克·桑格
|
英国
|
“对蛋白质结构组成的研究,特别是对胰岛素的研究”
"for his work on the structure of proteins, especially that of insulin"[58]
|
1959年
|
|
雅罗斯拉夫·海罗夫斯基
|
捷克斯洛伐克
|
“发现并发展了極譜分析法”
"for his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olarographic methods of analysis"[59]
|
1960年
|
|
威拉得·利比
|
美国
|
“发展了使用碳14同位素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被广泛使用于考古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以及其他学科”
"for his method to use carbon-14 for age determination in archaeology, geology, geophysics, and other branches of science"[60]
|
1961年
|
|
梅尔文·卡尔文
|
美国
|
“对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研究”
"for his research on the carbon dioxide assimilation in plants"[61]
|
1962年
|
|
马克斯·佩鲁茨
|
英国
|
“对球形蛋白质结构的研究”
"for their studies of the structures of globular proteins"[62]
|
|
约翰·肯德鲁
|
英国
|
1963年
|
|
卡尔·齐格勒
|
西德
|
“在高聚物的化学性质和技术领域中的研究发现”
"for their discoveries in the field of the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high polymers"[63]
|
|
居里奥·纳塔
|
義大利
|
1964年
|
|
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
|
英国
|
“利用X射线技术解析了一些重要生化物质的结构”
"for her determinations by X-ray techniques of the structures of important biochemical substances"[64]
|
1965年
|
|
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
|
美国
|
“在有机合成方面的杰出成就”
"for his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the art of organic synthesis"[65]
|
1966年
|
|
罗伯特·S·马利肯
|
美国
|
“利用分子轨道法对化学键以及分子的电子结构所进行的基础研究”
"for his fundamental work concerning chemical bonds and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molecules by the molecular orbital method"[66]
|
1967年
|
|
曼弗雷德·艾根
|
西德
|
“利用很短的能量脉冲对反应平衡进行扰动的方法,对高速化学反应的研究”
"for their studies of extremely fast chemical reactions, effected by disturbing the equilibrium by means of very short pulses of energy"[67]
|
|
罗纳德·乔治·雷伊福特·诺里什
|
英国
|
|
乔治·波特
|
英国
|
1968年
|
|
拉斯·昂萨格
|
美国
|
“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倒易关系,为不可逆过程的热力学奠定了基础”
"for the discovery of the reciprocal relations bearing his name, which are fundamental for the thermodynamics of irreversible processes"[68]
|
1969年
|
|
德里克·巴顿
|
英国
|
“发展了构象的概念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conform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emistry"[69]
|
|
奥德·哈塞尔
|
挪威
|
1970年
|
|
卢伊斯·弗德里科·莱洛伊尔
|
阿根廷
|
“发现了糖核苷酸及其在碳水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中所起的作用”
"for his discovery of sugar nucleotides and their role in the biosynthesis of carbohydrates"[70]
|
1971年
|
|
格哈德·赫茨贝格
|
加拿大
|
“对分子的电子构造与几何形状,特别是自由基的研究”
"for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knowledge of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geometry of molecules, particularly free radicals"[71]
|
1972年
|
|
克里斯蒂安·B·安芬森
|
美国
|
“对核糖核酸酶的研究,特别是对其氨基酸序列与生物活性构象之间的联系的研究”
"for his work on ribonuclease, especially concern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and the biologically active conformation"[72]
|
|
斯坦福·摩尔
|
美国
|
“对核糖核酸酶分子的活性中心的催化活性与其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for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hemical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active centre of the ribonuclease molecule"[72]
|
|
威廉·霍华德·斯坦
|
美国
|
1973年
|
|
恩斯特·奥托·菲舍尔
|
西德
|
“对金属有机化合物,又被称为夹心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开创性研究”
"for their pioneering work, performed independently, on the chemistry of the organometallic, so called sandwich compounds"[73]
|
|
杰弗里·威尔金森
|
英国
|
1974年
|
|
保罗·弗洛里
|
美国
|
“高分子物理化学的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的基础研究”
"for his fundamental work, both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in the physical chemistry of macromolecules"[74]
|
1975年
|
|
约翰·康福思
|
澳大利亞
英国
|
“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的研究”
"for his work on the stereochemistry of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s"[75]
|
|
弗拉迪米尔·普雷洛格
|
瑞士
|
“有机分子和反应的立体化学的研究”
"for his research into the stereochemistry of organic molecules and reactions"[75]
|
1976年
|
|
威廉·利普斯科姆
|
美国
|
“对硼烷结构的研究,解释了化学成键问题”
"for his studies on the structure of boranes illuminating problems of chemical bonding"[76]
|
1977年
|
|
伊利亚·普里高津
|
比利时
|
“对非平衡态热力学的贡献,特别是提出了耗散结构的理论”
"for his contributions to non-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s, particularly the theory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s"[77]
|
1978年
|
|
彼得·米切尔
|
英国
|
“利用化学渗透理论公式,为了解生物能量传递作出贡献”
"for his contribution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biological energy transfer through the formulation of the chemiosmotic theory"[78]
|
1979年
|
|
赫伯特·布朗
|
美国
|
“分别将含硼和含磷化合物发展为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
"for their development of the use of boron- and 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respectively, into important reagents in organic synthesis"[79]
|
|
格奥尔格·维蒂希
|
西德
|
1980年
|
|
保羅·伯格
|
美国
|
“对核酸的生物化学研究,特别是对重组DNA的研究”
"for his fundamental studies of the biochemistry of nucleic acids, with particular regard to recombinant-DNA"[80]
|
|
沃特·吉爾伯特
|
美国
|
“对核酸中DNA碱基序列的确定方法”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concern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base sequences in nucleic acids"[80]
|
|
弗雷德里克·桑格
|
英国
|
1981年
|
|
福井谦一
|
日本
|
“通过他们各自独立发展的理论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发生”
"for their theories,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concerning the course of chemical reactions"[81]
|
|
罗德·霍夫曼
|
美国
|
1982年
|
|
阿龙·克卢格
|
英国
|
“发展了晶体电子显微术,并且研究了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核酸-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
"for his development of crystallographic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his structural elucidation of biologically important nucleic acid-protein complexes"[82]
|
1983年
|
|
亨利·陶布
|
美国
|
“对特别是金属配合物中电子转移反应机理的研究”
"for his work on the mechanisms of 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s, especially in metal complexes"[83]
|
1984年
|
|
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尔德
|
美国
|
“开发了固相化学合成法”
"for his development of methodology for chemical synthesis on a solid matrix"[84]
|
1985年
|
|
赫伯特·豪普特曼
|
美国
|
“在发展测定晶体结构的直接法上的杰出成就”
"for thei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developing direct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rystal structures"[85]
|
|
杰尔姆·卡尔
|
美国
|
1986年
|
|
达德利·赫施巴赫
|
美国
|
“对研究化学基元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的贡献”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concerning the dynamics of chemical elementary processes"[86]
|
|
李遠哲
|
美国[D]
中華民國
|
|
约翰·查尔斯·波拉尼
|
加拿大
匈牙利
|
1987年
|
|
唐纳德·克拉姆
|
美国
|
“发展和使用了可以进行高选择性结构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分子”
"for their development and use of molecules with structure-specific interactions of high selectivity"[87]
|
|
让-马里·莱恩
|
法國
|
|
查尔斯·佩德森
|
美国
|
1988年
|
|
约翰·戴森霍费尔
|
西德
|
“对光合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的测定”
"for their determina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a photosynthetic reaction centre"[88]
|
|
罗伯特·胡贝尔
|
西德
|
|
哈特穆特·米歇尔
|
西德
|
1989年
|
|
西德尼·奥尔特曼
|
加拿大
美国
|
“发现了RNA的催化性质”
"for their discovery of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RNA"[89]
|
|
托马斯·切赫
|
美国
|
1990年
|
|
艾里亚斯·詹姆斯·科里
|
美国
|
“发展了有机合成的理论和方法学”
"for his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organic synthesis"[90]
|
1991年
|
|
理查德·恩斯特
|
瑞士
|
“对开发高分辨率核磁共振(NMR)谱学方法的贡献”
"for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thodology of high resoluti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spectroscopy"[91]
|
1992年
|
|
鲁道夫·马库斯
|
美国
|
“对化学体系中电子转移反应理论的贡献”
"for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y of 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s in chemical systems"[92]
|
1993年
|
|
凯利·穆利斯
|
美国
|
“发展了以DNA为基础的化学研究方法,开发了聚合酶链锁反应(PCR)”
"for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s of methods within DNA-based chemistry [...] for his invention of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method"[93]
|
|
迈克尔·史密斯
|
加拿大
|
“发展了以DNA为基础的化学研究方法,对建立寡聚核苷酸为基础的定点突变及其对蛋白质研究的发展的基础贡献”
"for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s of methods within DNA-based chemistry [...] for his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s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oligonucleotide-based,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and its development for protein studies"[93]
|
1994年
|
|
乔治·安德鲁·欧拉
|
美国
匈牙利
|
“对碳正离子化学研究的贡献”
"for his contribution to carbocation chemistry"[94]
|
1995年
|
|
保罗·克鲁岑
|
荷蘭
|
“对大气化学的研究,特别是有关臭氧分解的研究”
"for their work in atmospheric chemistry, particularly concerning the forma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ozone"[95]
|
|
马里奥·莫利纳
|
美国
|
|
弗兰克·舍伍德·罗兰
|
美国
|
1996年
|
|
罗伯特·柯尔
|
美国
|
“发现富勒烯”
"for their discovery of fullerenes"[96]
|
|
哈罗德·克罗托爵士
|
英国
|
|
理查德·斯莫利
|
美国
|
1997年
|
|
保罗·博耶
|
美国
|
“阐明了三磷酸腺苷(ATP)合成中的酶催化机理”
"for their elucidation of the enzymatic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synthesis of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97]
|
|
约翰·沃克
|
英国
|
|
延斯·克里斯蒂安·斯科
|
丹麦
|
“首次发现了离子传输酶,即钠钾离子泵”
"for the first discovery of an ion-transporting enzyme, Na+, K+ -ATPase"[97]
|
1998年
|
|
沃尔特·科恩
|
美国
|
“创立了密度泛函理论”
"for his development of the density-functional theory"[98]
|
|
約翰·波普
|
英国
|
发展了量子化学中的计算方法
"for his development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quantum chemistry"[98]
|
1999年
|
|
亞米德·齊威爾
|
埃及
美国
|
“用飞秒光谱学对化学反应过渡态的研究”
"for his studies of the transition states of chemical reactions using femtosecond spectroscopy"[99]
|
2000年
|
|
艾伦·黑格
|
美国
|
“发现和发展了导电聚合物”
"for their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conductive polymers"[100]
|
|
艾伦·麦克德尔米德
|
美国
新西兰
|
|
白川英树
|
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