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斯克龍屬
塔拉斯克龍屬(屬名:Tarascosaurus)是種阿貝力龍科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法國,得名于法国的传说生物塔拉斯克。塔拉斯克龍是阿貝力龍科中唯一生存於北半球的屬。 在1988年,法國南部的瓦爾省發現一個下頜化石,法國古生物學家埃里克·比弗托(Eric Buffetaut)將這化石與其他歐洲大型獸腳類化石進行比對,發現這個下頜化石類似阿貝力龍科;比弗托也提出某些早年被命名的斑龍的種,例如:M. pannoniensis、M. hungaricus、M. lonzeensis,由於化石過於稀少,狀態應為疑名[1]。當他在里昂大學研究該大學保存、管理的化石時,發現一些早年被挖掘出的獸腳類化石,挖掘人身分不明,也類似阿貝力龍科。在1991年,埃瑞克·比弗托、Jean Le Loeuff將這些化石進行敘述、命名,模式種是薩鲁维伊塔拉斯克龍(T. salluvicus)。屬名中的Tarasque,是法國南部與西班牙民間傳說中的吃人怪獸;種名則是以高盧人的一個部落薩鲁维伊人為名,薩鲁维伊人在古典時代生存於馬賽周圍[2]。 正模標本(編號PSL 330201)是一個股骨的上半段,長22公分,地質年代為坎潘階下層。副模標本(編號PSL 330203)是兩節背椎,這些骨頭可能來自於同一個體。編號PSL 330203標本則是一節損害的尾椎。某些發現於西班牙的化石,也被歸類於塔拉斯克龍。根據估計,股骨的完整長度應為35公分,而完整身長約為2.5公尺。 在2003年,奥利弗·劳胡特(Oliver Rauhut)提出塔拉斯克龍缺乏可鑑定特徵,因此狀態應為疑名[3]。 塔拉斯克龍被命名時,被歸類於阿貝力龍科,當時被視為唯一生存於北半球的阿貝力龍科;毖鱷龍發現於荷蘭的馬斯垂克階地層,稍晚也被歸類於阿貝力龍超科,狀態也是疑名。在2003年,羅南·阿蘭(Ronan Allain)提出塔拉斯克龍的化石缺乏阿貝力龍科的可鑑定特徵[4]。 大眾文化塔拉斯克龍出現於探索頻道的電視節目《恐龍星球》(Dinosaur Planet)第三集,塔拉斯克龍被敘述成晚白堊紀南歐群島的頂級掠食動物。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