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台中教區
天主教台中教區是天主教會在台灣中部設置的教區,於1951年成立,1962年4月16日升格為教區,涵蓋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現任教區主教為蘇耀文,副主教為黃清富神父、邱來順神父,教區內共有約300位神父及600位修女服務,分布在5個總鐸區、54個堂區。 沿革1872年(清同治八年),即天主教傳入台灣第13年,道明會應邀從高雄派遣傳教員北上至今彰化縣永靖鄉竹子村傳教,但僅維持一年。至1875年(清光緒元年),道明會再應邀來到今彰化縣埔心鄉羅厝村傳教,由吳萬福神父(Vicente Gomar, O.P.)帶領傳教員常駐於此,信眾日漸增多。1882年(清光緒八年),接續派駐羅厝的何安慈神父(Celedonio Arranz, O.P.)鳩工建造教堂,成為台灣中部第一座天主堂,此即今之羅厝天主堂。道明會並以羅厝為據點,開始向彰化與雲林一帶進行傳教活動[2]。 進入日治時代後,道明會在1910年開始進入台中傳教,起先來到葫蘆墩(今豐原區),至1914年,羅厝天主堂本堂神父馬守仁(Manuel Prat, O.P.;日後成為廈門教區主教)在台中市區購地做為傳教所,起初為小竹屋,隔年改建為兩層樓磚房,成為台中市的第一座天主堂,為現今台中耶穌救主總堂前身。日治時代結束前,道明會已在台灣中部建立台中、羅厝、田中、斗六、埔姜崙(今褒忠)等5處堂區、以及17處兼管區(非獨立堂區),其中羅厝因發展最早、教務活動興盛,是當時台灣中部的傳教重鎮[2]。 台灣進入中華民國時期後,聖座在1949年12月30日將台灣北部由原有的台灣宗座監牧區劃出,台灣中部各縣市則留在台灣宗座監牧區更名後的高雄宗座監牧區(今高雄教區);至1950年8月10日,聖座將台灣中部的臺中市、臺中縣、彰化縣、南投縣等4個縣市(即原日治時代台中州轄區)獨立設置台中宗座監牧區,並委由美籍瑪利諾會接替道明會掌管教務,宗座監牧則由瑪利諾會會士蔡文興出任,此為台灣中部正式設置教會管區之始。1962年4月16日,台中宗座監牧區正式升格為台中教區,台中宗座監牧區宗座監牧蔡文興升任為首任主教,並於同日晉牧。 堂區台中教區共管轄54個堂區,並在教區與堂區之間劃分5個總鐸區。 臺中市第一總鐸區
臺中市第二總鐸區
彰化總鐸區
南投總鐸區
原住民總鐸區
歷任首牧台中宗座監牧區宗座監牧
台中教區主教
教區組織台中教區的最高統轄機構為台中教區主教公署,本部位於台中市北區德化街368號。主教公署內設秘書長、教區參議等職務,另設多個單位共同肩負起教區內教務的運作。現有之公署大樓籌建於1996年,因諸多因素,遲至2006年8月15日動工興建,2007年9月8日落成啟用[3]。
相關機構
參考資料腳註書目
網站相關條目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