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 (Gross Regional Product,GRP;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收录了1952年以来历年山东省 地区生产总值。原始数据来源自国家统计数据库,参阅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山东统计年鉴》,最新修订数据 发布于国家统计数据库。因购买力平价 指标变动过于频繁,本条目主数据不列入购买力平价数据。
各地GDP年均增长率 (1979-2008)
地区
GDP (1978)
GDP (2008)
年均 增幅
全国
3,645.22
314,045.43
9.92
东部10省份
1,514.39
180,416.57
11.11
中部6省份
749.86
64,040.53
9.89
西部12省份
721.55
60,447.77
9.82
东北3省份
485.99
28,409.05
8.51
华北5省份
520.58
49,657.58
10.29
华东7省份
1,138.55
124,093.53
10.78
中南6省份
739.01
86,223.19
11.04
西南5省份
374.25
28,043.42
9.41
西北5省
213.41
16,887.15
9.61
泛珠9省份
878.74
96,524.74
10.81
北京
108.84
11,115.00
10.54
天津
82.65
6,719.01
9.71
河北
183.06
16,011.97
9.97
山西
87.99
7,315.40
9.79
内蒙
58.04
8,496.20
11.88
辽宁
229.20
13,668.58
8.58
吉林
81.98
6,426.10
9.57
黑龙江
174.81
8,314.37
7.76
上海
272.81
14,069.86
8.06
江苏
249.24
30,981.98
11.27
浙江
123.72
21,462.69
12.51
安徽
113.96
8,851.66
9.54
福建
66.37
10,823.01
12.28
江西
87.00
6,971.05
9.65
山东
225.45
30,933.28
11.64
河南
162.92
18,018.53
10.84
湖北
151.00
11,328.89
9.41
湖南
146.99
11,555.00
9.58
广东
185.85
36,796.71
13.01
广西
75.85
7,021.00
10.18
海南
16.40
1,503.06
10.15
重庆
67.32
5,793.66
9.92
四川
184.61
12,601.23
9.07
贵州
46.62
3,561.56
9.48
云南
69.05
5,692.12
9.76
西藏
6.65
394.85
8.56
陕西
81.07
7,314.58
10.09
甘肃
64.73
3,166.82
7.87
青海
15.54
1,018.62
8.92
宁夏
13.00
1,203.92
10.18
新疆
39.07
4,183.21
10.72
历年GDP指标
山东省历年名义GDP主要指标 [ 1]
年份
GDP(¥亿元 )
GDP($亿元 )
GDP 实增 (%)
人均¥
人均$
人均 实增 (%)
年均汇率 [ 2]
2022
87,435.10
12,999.38
3.9
86,003
12,786
3.9
6.7261
2021
82,875.20
12,845.88
8.3
81,510
12,634
8.0
6.4515
2020
72,798.17
10,554.13
3.5
71,825
10,413
3.1
6.8976
2019
70,540.48
10,225.48
5.3
69,901
10,133
4.9
6.8985
2018
66,648.87
10,071.76
6.3
66,284
10,017
5.8
6.6174
2017
63,012.10
9,332.64
7.3
62,993
9,330
6.4
6.7518
2016
58,762.46
8,846.70
7.4
59,239
8,918
6.5
6.6423
2015
55,288.79
8,876.88
7.8
56,205
9,024
7.1
6.2284
2014
50,774.84
8,265.75
8.5
51,933
8,454
7.9
6.1428
2013
47,344.33
7,644.57
9.4
48,673
7,859
8.9
6.1932
2012
42,957.31
6,805.12
9.7
44,348
7,025
9.0
6.3125
2011
39,064.93
6,048.33
10.7
40,581
6,283
9.6
6.4588
2010
33,922.49
5,011.08
10.4
35,599
5,259
9.4
6.7695
2009
29,540.80
4,324.52
9.8
31,282
4,579
9.2
6.8310
2008
27,106.22
3,902.93
9.7
28,861
4,156
9.1
6.9451
2007
22,718.06
2,987.65
11.9
24,329
3,200
11.2
7.6040
2006
18,967.80
2,379.36
12.3
20,443
2,564
11.5
7.9718
2005
15,947.51
1,946.79
12.6
17,308
2,113
11.9
8.1917
2004
13,308.08
1,607.88
12.5
14,540
1,757
11.9
8.2768
2003
10,903.23
1,317.29
10.8
11,977
1,447
10.3
8.2770
2002
10,076.52
1,217.41
11.0
11,120
1,343
10.5
8.2770
2001
9,076.22
1,096.56
9.4
10,063
1,216
8.4
8.2770
2000
8,278.06
999.96
9.5
9,260
1,119
8.2
8.2784
1999
7,493.84
905.24
10.0
8,483
1,025
9.7
8.2783
1998
7,021.35
848.08
10.8
7,968
962
10.1
8.2791
1997
6,537.07
788.57
11.1
7,461
900
10.6
8.2898
1996
5,883.80
707.68
12.1
6,746
811
11.6
8.3142
1995
4,953.35
593.14
14.0
5,701
683
13.6
8.3510
1994
3,844.50
446.06
16.2
4,441
515
15.8
8.6187
1993
2,770.37
480.80
20.4
3,212
557
19.9
5.7620
1992
2,196.53
398.31
16.9
2,557
464
16.1
5.5146
1991
1,810.54
340.12
14.6
2,122
399
11.8
5.3233
1990
1,511.19
315.94
5.3
1,815
379
2.6
4.7832
1989
1,293.94
343.67
4.0
1,595
424
2.7
3.7651
1988
1,117.66
300.28
12.5
1,395
375
10.8
3.7221
1987
892.29
239.73
13.8
1,131
304
12.0
3.7221
1986
742.05
214.91
6.2
956
277
5.0
3.4528
1985
680.46
231.72
11.4
887
302
10.4
2.9366
1984
581.56
249.92
17.4
765
329
16.2
2.3270
1983
459.83
232.74
13.9
611
309
12.7
1.9757
1982
395.38
208.92
11.3
531
281
9.7
1.8925
1981
346.57
203.33
5.8
472
277
4.7
1.7045
1980
292.13
194.96
12.2
402
268
11.0
1.4984
1979
251.60
161.80
6.6
350
225
5.8
1.5550
1978
225.45
133.91
10.1
316
188
9.1
1.6836
1977
207.07
111.46
11.3
293
158
16.9
1.8578
1976
179.58
92.50
5.2
242
125
-1.8
1.9414
1975
166.19
89.36
29.2
240
129
27.8
1.8598
1974
130.81
66.70
-15.8
191
97
-17.1
1.9612
1973
154.33
77.58
5.5
229
115
3.8
1.9894
1972
146.52
65.26
8.4
221
98
6.2
2.2451
1971
139.69
56.74
15.6
215
87
12.9
2.4618
1970
126.31
51.31
15.7
199
81
12.7
2.4618
1969
108.17
43.94
7.8
175
71
5.0
2.4618
1968
99.34
40.35
-1.0
165
67
-2.7
2.4618
1967
99.44
40.39
2.3
168
68
-0.2
2.4618
1966
97.58
39.64
16.3
169
69
14.3
2.4618
1965
86.25
35.04
22.0
152
62
20.4
2.4618
1964
71.66
29.11
11.4
128
52
9.4
2.4618
1963
67.61
27.46
11.0
123
50
8.3
2.4618
1962
64.38
26.15
-2.6
120
49
-4.9
2.4618
1961
63.40
25.75
-21.9
121
49
-21.2
2.4618
1960
71.37
28.99
-12.0
135
55
-10.3
2.4618
1959
75.96
29.03
3.9
141
54
4.2
2.6170
1958
72.97
28.02
18.7
135
52
16.2
2.6040
1957
61.39
23.58
-3.5
116
45
-4.9
2.6040
1956
63.13
24.24
11.8
121
46
9.6
2.6040
1955
57.78
22.19
9.5
113
43
7.0
2.6040
1954
52.98
20.35
14.0
106
41
11.1
2.6040
1953
45.79
17.58
2.1
94
36
0.9
2.6040
1952
43.81
19.71
91
41
2.2227
参考条目
备注
人均GDP :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按居民人口核算的GDP平均值;年度人均GDP则为年度GDP总量与年度平均居民人口比值。年度平均居民人口亦即年中居民人口 (年中人口),为上年末与本年末居民人口平均值。由于中国内地长期实行户籍管理,户籍人口资料齐全,以前人均GDP核算采用户籍人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加,用户籍人口核算已经不能反映实际情况。2004年国家统计局提出实行按常住人口核算人均GDP,允许两年的过渡期。有关中国内地人均GDP指标,非特别证明,则指按常住人口计算[ 3] 。
^ “中国GDP ”数据类型 :GDP核算分为季度核算和年度核算。全国GDP数据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对外公布,分年度“预计数”(年份前家“e” )、年度“初步核算数” (年份前家“p” )、年度“初步核实数”(年份前家“r” )、年度“最终核实数”(年份前家“r” )与“修正数据”五个类型,季度初步核算数、季度初步核实数、季度最终核实数。其中“预计数”属于估算数;“初步核算数”则于次年《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发布;“初步核实数”则于次年出版的《统计年鉴》中发布;“最终核实数”则于隔年出版的《统计年鉴》中发布;“修正数据”则按照经济普查的结果修正,其中经全国经济普查之后修订数据,修订之后不再有变化。
^ 中国官方对外公布按照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的GDP,以按照生产法和收入法混合计算的GDP为标准。
^ 地区生产总值 (GDP或GRP )数据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见诸于统计年鉴、经济年鉴。关于“地区生产总值”中文名称 :国家统计局规定,自2004年开始,各地GDP中文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特定地区的GDP用行政区的名字作定语,如“XX省生产总值”,简称为“XX省GDP”。各地GDP称为“各地生产总值”。常见的有(自治区)区内生产总值、(省)省内生产总值、(县)县内生产总值[ 4] 。
^ 1978-2003年历年GDP:1992年进行第一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之后,已经对1978年至1992年的GDP历史数据进行过修订。1993-2004年历年GDP: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已对历年数据作出了修订,参见2006年及其之后各年份地方《统计年鉴》与《中国统计年鉴》。
^ 2004-2008年历年GDP:2004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已对历年数据作出了修订,参见2010年及其之后各年份地方《统计年鉴》与《中国统计年鉴》。
^ 2009年及其以后年份GDP:中国国家统计局 每年将对数据作出修订,每年的修订结果见诸隔年的《统计年鉴》,如2009年GDP第一次核实数据在2011年《统计年鉴》上公布核实后的修订修订数据。GDP最终修订数据参见之后的全国经济普查。
^ “本币”即人民币 (CNY ),人民币折算美元 (USD ),按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年均价换算(参见人民币汇率 )。
^ 购买力平价 (PPP ),根据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各经济体历年GDP本币与购买力核算指标推算。购买力平价使用“国际元” ,英文即international dollar,缩写为Intl. $ );或国际货币单位 (英文即unit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y,缩写ICU 。购买力平价指标以1美元在美国的平均购买力为参考基数,故1国际元亦即1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故1国际元 即等于1美元,常直接使用美元计量。鉴于购买力平价指标每半年修改一次,购买力平价折算指标仅供参考。
^ 人民币 购买力平价(CNY) :根据2011年4月更新的数据,2010年中国GDP总量 397,983亿元,按购买力平价合100,857.1亿国际元, 购买力平价指数3.9460人民币合1国际元;2009年中国GDP总量340,902.8亿元,按购买力平价折合90,573.8亿国际元,购买力平价指数3.7638人民币合1国际元;其他年份参见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参考来源:根据IMF - WEO 数据推算,推算数据参见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 。
^ 由于采取分级核算,地区生产总值 (GDP)省级数据相加不等于内地全国总计;同理,地级层次数据累加不一定等于省级总计;县级累加不一定等于地区级总计。
^ 地理区域内人均GDP:使用加权平均法推算。地理区域指特定的区域,常指按照地理区域划定的经济大区,如中国中部经济区 ;省层次下的区域,如广东省 的粤北山区 。区域内GDP总量从GDP1 …GDPn 之和;对应人均GDP为各个区划单位的人均GDP1...人均GDPn,区域内人均GDP =(人均GDP1 ×GDP1 + … + 人均GDPn ×GDPn )/(GDP1 + … + GDPn )
^ 港币 (HKD):港币兑美元汇率,2010年按7.7692港币合1美元,2009年7.7520合1美元,2008年7.7870合1美元,2005年7.7770合1美元,2000年7.7910合1美元。港币购买力平价 根据IMF发布数据推算,2010年按5.366港币合1国际元,2009年5.370合1国际元,2008年5.453合1国际元,2005年5.688合1美元,2000年7.482合1国际元。
^ 澳门币 (MOP):澳门币兑美元汇率按兑港币固定汇率推算,2010年按8.0023澳门币合1美元,2009年7.9842合1美元,2008年8.0206合1美元,2005年8.0109合1美元,2000年8.0260合1美元。澳门币购买力平价 以1港币兑换1.03澳门币固定汇率推算,2010年按5.5270澳门币合1国际元,2009年5.5311合1国际元,2008年5.6166合1国际元,2005年5.8586合1国际元,2000年7.7065合1国际元。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