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停泊在君士坦丁堡 的“利姆诺斯”号战列舰
希腊战列舰列表 收录希腊海军 所订购或服役的所有战列舰 。
20世纪开始,希腊曾为了与死敌奥斯曼帝国 相抗衡而向外国订购了一批战列舰。包括向德国订购的“萨拉米斯”号 和向法国订购的一艘布列塔尼级战列舰 “瓦西卢斯·康斯坦提努斯”号。但最终仅仅有从美国海军 购买的两艘二手舰只最终得以在希腊海军麾下正式服役,这两舰分别被更名为“基尔基斯”号[ a] 和“利姆诺斯”号[ b] 。其余订单均因一战 爆发的原因而未能完成。战争结束后,希腊方面也没有接收未完成的舰体。而硕果仅存的两艘美制前无畏舰 也都在二战 期间被德军 炸沉,之后全数被拆解 。
概况
在20世纪早期,为了对抗强大的传统对手奥斯曼帝国 ,希腊海军开始了一项扩张计划[ 4] 。此前希腊海军建造一系列铁甲 主力舰 ,其中包括“奥尔加女王”号 [ d] 和“乔治国王”号 [ e] ,两舰均建于19世纪60年代末,而伊兹拉级 [ f] 建于19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4] 。1910年,奥斯曼帝国从英国订购了新型无畏舰 “雷沙迪耶”号 [ g] [ 9] 。作为回应,希腊 下单从德国造船厂订造无畏舰 “萨拉米斯”号[ h] [ 9] 。在此之后,奥斯曼帝国又收购前巴西海军 旗下的“里约热内卢”号 ,并将其命名为“苏丹奥斯曼一世”号[ i] [ 11] 。作为回应,1914年希腊在法国订购了第二艘战列舰“瓦西卢斯·康斯坦提努斯”号[ j] [ 12] [ 9] 。该舰的设计与法国布列塔尼级战列舰 相类似[ 13] 。然而由于奥斯曼帝国在战列舰的建造工程方面遥遥领先,希腊海军又于1914年7月购买了两艘二手的美国前无畏舰 ——“密西西比”号 和“爱达荷”号 作为权宜之计[ 14] 。两舰分别被更名为“基尔基斯”号和“利姆诺斯”号[ 15] 。
然而,随着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爆发,希腊海军的造舰计划被迫中断[ 13] [ 16] 。“瓦西卢斯·康斯坦提努斯”号和“萨拉米斯”号分别在1914年8月和12月停工[ 13] [ 16] 。因此,“基尔基斯”号和“利姆诺斯”号是仅有交付给希腊的两艘战列舰。
希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开始的三年保持中立。然而1916年10月,法国占领了希腊并解除了其仅有两艘战列舰的武装。在一战的其余时间里,两舰一直没有参与任何行动。战后,两舰都参加了1919年到1922年的希土战争 。直到1930年代早期,两舰才都被降格。“利姆诺斯”号成为了一艘军营船 ,而“基尔基斯”号则被改成了一艘训练船 [ 13] [ 17] 。在1941年4月德国入侵希腊期间 ,这两艘战列舰在萨拉米斯 被德军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击沉[ 18] 。二战 结束后,两舰全都被废弃拆毁[ 19] 。
“萨拉米斯”号
“萨拉米斯”号的插图
从1911年开始,希腊的传统海军对手奥斯曼帝国就开始着手对其海军舰队进行现代化建设[ 20] 。这一年,奥斯曼帝国订购了无畏舰“雷沙迪耶”号[ 20] 。奥斯曼帝国海军力量的扩张威胁到了希腊对爱琴海 的控制[ 21] 。为了对抗奥斯曼帝国的无畏舰,希腊决定从德国造船厂订购自己的无畏舰“萨拉米斯”号[ 21] 。由于当时的德国火炮生产资源有限,该舰的主炮由美国制造商承包[ 12] 。因巴尔干战争 结束后获得的大量赔款,希腊方面要求德国制造商大幅修改了设计方案,使得本舰原本的排水量从13500吨暴增到19500吨[ 2] 。最终,“萨拉米斯”号在1913年7月23日铺设龙骨,1914年11月11日完成了舰体的建造并下水[ 12]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4年8月爆发,工程被迫于1914年12月31日中断[ 16] 。在美国订购的舰炮被制造商伯利恒钢铁公司 转卖给了英国皇家海军 ,用于武装阿伯克龙比级 [ k] 浅水重炮舰 [ 22] 。战争结束后,希腊海军拒绝接收未完成的船体[ 22] 。在希腊海军和德国造船厂进行了长时间的仲裁之后,该舰最终于1932年被废弃。[ 13] [ 23]
“瓦西卢斯·康斯坦提努斯”号
1913年12月,奥斯曼帝国订购了第二艘无畏舰——“苏丹奥斯曼一世 ”号[ 24] 。这是一艘原本由巴西海军订购,名为“里约热内卢”号的建造中军舰[ 24] 。作为回应,希腊海军也下单订造了属于自己的第二艘无畏舰[ 24] 。这艘新战列舰将被命名为“瓦西卢斯·康斯坦提努斯”号,并将按照与法国布列塔尼级战列舰相同的设计方案进行建造[ 13] 。本舰的建造工程始于1914年6月,但由于8月战争爆发而中止[ 13] 。战争结束后,希腊海军拒绝接收未完工的舰体,由此导致了一场合同纠纷[ 13] 。这场纠纷于1925年得到解决,未建成的舰体就此被拆解[ 13] 。
基尔基斯级
希腊海军旗下的“利姆诺斯”号
“基尔基斯”号和“利姆诺斯”号原是美国海军在1904年至1908年间建造的战列舰,建成时分别名为“密西西比”号和“爱达荷”号[ 15] 。两舰一直在美国舰队中服役,直到1914年6月被希腊海军收购[ 15] 。此时的希腊需要对抗奥斯曼帝国的海军扩张,而他们新订购的无畏舰尚在海外建造中[ 15] 。这两艘战列舰于一战爆发前的1914年7月抵达希腊[ 28] 。由于希腊在战争的头三年保持中立,两舰几乎没有执行过军事任务[ 28] 。1916年10月,法国占领了希腊,并解除了“基尔基斯”号和“利姆诺斯”号的武装[ 28] 。战争结束后,两舰被重新投入使用。1919年到1922年期间,这两艘军舰都在希土战争中参战[ 28] 。“利姆诺斯”号也曾参加了协约国武装干涉俄国内战 的活动[ 29] 。
直到20世纪30年代早期,这两艘战列舰仍然在希腊海军中服役。此时的“基尔基斯”号是舰队的旗舰[ 30] 。1932年,“利姆诺斯”号被解除武装,改成军营船,“基尔基斯”号则成为训练船[ 13] [ 17] 。1940年,“基尔基斯”号被改为萨拉米斯海军基地的浮动炮台[ 13] 。在1941年4月德国入侵希腊期间,德军Ju 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轰炸了萨拉米斯港口[ 25] 。当时停泊在港内的“基尔基斯”号被炸沉,而“利姆诺斯”号则被炸搁浅[ 29] [ 18] 。战争结束后,两舰都被拆解[ 19] 。
脚注
注释
^ 译名参考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记 1939》。[ 1]
^ 译名参考自《小舰巨炮——二十世纪各国小型战列舰发展史》[ 2]
^ 历史学家埃里希·格鲁纳(Erich Gröner)指出,满载被定义为“(等于)排水量加上满载燃料油、柴油、煤、备用锅炉给水、飞机燃料和特殊设备”。[ 3]
^ 译名参考自《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 译名参考自《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 译名参考自《战舰世界:世界海军强国主力舰图解百科:1880-1990》[ 7]
^ 译名参考自《无畏之海 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
》。[ 8]
^ 译名参考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1 世界危机 1911-1914》[ 10]
^ 译名参考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1 世界危机 1911-1914》[ 10]
^ 译名参考自《近代战列舰全集》[ 12]
^ 译名参考自《小舰巨炮——二十世纪各国小型战列舰发展史》[ 22]
^ 仅标准排水量[ 12]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14年9月12日中止建造,1914年解体”[ 12]
引文
参考资料
Campbell, N. J. M.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hesneau, Roger; Kolesnik, Eugene M. (编).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 Greenwich: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114–169. ISBN 978-0-8317-0302-8 (英语) .
Cressman, Robert J. Idaho II (Battleship No. 24) .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 美國海軍部 歷史與遺產司令部 . 2015-07-21.
Gardiner, Robert (编).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 Greenwich: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ISBN 0-8317-0302-4 (英语) .
Gardiner, Robert & Gray, Randal (编).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06–1921 .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0-87021-907-3 (英语) .
Gardiner, Robert; Chesneau, Roger (编).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22–1946.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0. ISBN 0-87021-913-8 (英语) .
Gröner, Erich.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Vol. I: Major Surface Vessels.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978-0-87021-790-6 . OCLC 22101769 (英语) .
Halpern, Paul G. The Mediterranean Naval Situation, 1908–1914 .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ISBN 0674564626 (英语) .
Hore, Peter.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I. London: Southwater Books. 2006. ISBN 978-1-84476-377-1 (英语) .
Hough, Richard. The Great Dreadnought: The Strange Story of H.M.S. Agincourt: The Mightiest Battleship of World War I .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7. OCLC 914101 (英语) .
Lautenschläger, Karl. USS Mississippi (BB-23) Greek Kilkis. Windsor: Profile Publications. 1973: 49–72. OCLC 33084563 (英语) .
Mach, Andrzej V. Greece. Gardiner, Robert; Gray, Randal (编).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06–1921 .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382 –386. ISBN 978-0-87021-907-8 (英语) .
Sondhaus, Lawrence. Naval Warfare, 1815–1914 . London: Routledge. 2001. ISBN 978-0-415-21478-0 (英语) .
日本海人社 (编). 世界近代战列舰史 . 世界舰船.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10-06 [2020-02-21 ] . ISBN 9787543664296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4-26) (中文(中国大陆)) .
希尔鲁贝尔, 安德烈亚斯; 许梅尔兴, 格哈德.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记 1939 . 由戴耀先翻译. 北京: 军事科学出版社. 1987-05. ISBN 7-80021-019-7 . OCLC 298945709 (中文(中国大陆)) .
章骞. 无畏之海: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上)= Sea of dreadnoughts the great war at sea 第1版.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474-0541-3 . OCLC 928114543 (中文(中国大陆)) .
张恩东. 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第1版.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07. ISBN 9787111599326 . OCLC 1097889587 (中文(中国大陆)) .
(英)温斯顿·丘吉尔. 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1 世界危机 1911-1914 . 世界大战丛书. 由吴良健翻译 第1版. 北京: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7-08. ISBN 978-7-5699-1601-0 . OCLC 1029215021 (中文(中国大陆)) .
(英)布鲁斯·泰勒 (编). 战舰世界:世界海军强国主力舰图解百科:1880-1990. 由邢天宁翻译. 南京: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02. ISBN 978-7-5594-5404-1 (中文(中国大陆)) .
期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