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列表表示五代十國时期,占据中国北方的五代第四代后汉政权的所有州縣。后晋开运三年(946年)十二月,契丹国灭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二月,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称帝,六月,入汴州,建立后汉,承袭后晋大多数州县。包括东都开封府、西都河南府及汝州、直属京之郑州、耀州,以及三十五节度:归德镇4州、义成镇2州、天平镇4州、泰宁镇3州、平卢镇4州、武宁镇2州、忠武镇3州、保义镇2州、河阳镇2州、晋昌镇京兆府及金州、匡国镇1州、镇国镇2州、静难镇4州、保大镇2州、彰武镇2州、朔方镇3州、山南东道4州、威胜镇4州、安远镇2州、河东镇太原府及9州、永安镇2州、昭义镇2州、护国镇河中府及绛州、建雄镇3州、天雄镇广晋府、永清镇3州、彰德镇1州、镇宁镇2州、安国镇3州、成德镇3州、横海镇3州、凤翔镇凤翔府及3州、彰义镇4州。乾祐元年(948年)三月,收复义武镇4州。乾祐三年(950年)四月,废除永安军节度使。十一月,邺都留守郭威攻入开封府,汉隐帝被杀,后汉灭亡,次年,后周建立,承袭后汉州县。
列表
下表中,以 蓝色背景代表后汉各府、州,所领各县则分别列于其下。
河南州县
东京
西京
歸德軍節度使
义成军节度使
天平軍節度使
泰宁军节度使
平盧軍節度使
武宁军节度使
忠武军节度使
保義軍節度使
河阳节度使
直属京州
河东州县
河东节度使(北京)
永安軍節度使
州府名
|
州府治
|
縣名
|
縣治
|
備注
|
永安軍節度使:领朔、麟、胜3州,947年四月,以河东镇府州、振武镇胜州置永安軍節度使,950年四月,废除永安軍節度使,府州、胜州直属京
|
府州
|
府谷县
|
领1县,后晋时属河东镇(北京留守),947年四月来属,950年四月,直属京
|
府谷县
|
今陕西省府谷县
|
|
胜州
|
榆林县
|
领2县,后晋时属振武镇,947年四月来属,950年四月,直属京
|
榆林县
|
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
|
|
河滨县
|
今内蒙古准格尔旗魏家峁镇古城圪梁
|
|
護國軍節度使
建雄軍節度使
昭義節度使
河北州县
天雄军节度使(鄴都)
永清軍節度使
彰德軍節度使
镇宁軍節度使
安國軍節度使
成德軍節度使
义武军节度使
横海军节度使
陕西州县
永興軍節度使
匡國軍節度使
鎮國軍節度使
靜難軍節度使
保大軍節度使
彰武軍節度使
朔方节度使
凤翔节度使
彰义军节度使
直属京州
山南州县
山南东道节度使
威勝軍節度使
安遠軍節度使
半独立地区
定难军节度使
归义军节度使
河西节度使
荆南节度使
荊南节度使高從誨向后汉称臣,被封南平王,传子高保融。
湖南(马楚)
割据湖南的馬希廣向后汉称臣,被封楚王,传兄馬希萼。
两浙(吴越国)
割据两浙的吴越王錢弘倧向后汉称臣,被封吴越王,传弟钱弘俶。
參考文獻
|
---|
|
|
|
|
|
注釋 |
---|
注1:列出後梁 龙德三年( 923年)、後唐 清泰三年(936年)、後晉 天福十一年( 946年)、後漢 乾祐三年(950年)、後周 显德六年(959年)各政權實領的節度使及府、州、軍。曾置後廢、改名、改隸他區或為他國勢力所佔領者,於字中以劃線表示。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節度使、府、州,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在前標明曾用名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