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列表按照时间顺序列出了自梅什科一世统治时期(960-992年)至今波兰军队参与的战争与冲突,以及在波兰领地上发生的军事冲突。
本列表所列的战事不包括维和任务(譬如联合国保护部队、联合国东斯拉沃尼亚、巴拉尼亚和西锡尔米乌姆过渡行政当局、联合国普罗夫拉卡观察团)及人道援助任务,亦不包含波兰军队参与的演习任务。
本列表给出了冲突的日期、名称、波兰的友方和敌方,以及冲突结果。结果以如下图例显示:
- 波兰方胜利
- 波兰方失败
- 其他结果(譬如达成结果不明确的和平条约、维持战前状态、结果不明或不分胜负)
- 冲突进行中
皮雅斯特王朝时期
中世纪波兰由波兰公爵统治,譬如梅什科一世、波列斯瓦夫一世以及他们的后人。当时的波兰寻求与其他西斯拉夫民族民族合作,守卫从神圣罗马帝国获得的领土。在国家的东部和南部,波兰饱受羅塞尼亞、波希米亚与鞑靼的袭扰。在东北部,立陶宛和普魯士断断续续地发动袭击。
雅盖隆王朝时期的波兰
波兰在成为基督教国家的早期时代卷入与波美拉尼亚人、普鲁士人、立陶宛人与其他波罗的海民族持续不断的边境冲突,这些冲突没有明确结果,也不知何时会终止。条顿骑士团在征服并同化普鲁士人后开始进犯波兰和立陶宛的领地,对两国造成了巨大威胁。立陶宛公爵雅盖沃加冕为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二世,标志着波兰立陶宛两国结成防御同盟。两国同盟在1410年的格伦瓦德之战中大破条顿骑士团,随后对骑士团的战事一直持续到1525年。条顿骑士团最终成为波兰王国王冠领地的封臣。
波兰立陶宛联邦时期
17世纪见证了当时的几个东欧大国之间的激烈斗争,包括瑞典帝國、波蘭立陶宛以及奥斯曼帝国。巅峰时期的波兰立陶宛是一支欧洲强权,其领土包括今天的波兰、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拉脫維亞、爱沙尼亚的大部分领土,乃至俄罗斯的部分地区。然而在18世纪末,一系列内忧外患导致联邦趋于瓦解,其领土被其他欧洲国家逐步瓜分。
18世纪期间,俄罗斯、瑞典、普鲁士和萨克森等欧洲国家为争夺曾属于波兰立陶宛的领土爆发了数场战争。到了18世纪末,一些波兰人试图阻止外国势力对波兰内部事务越来越强的干涉,从而保障国家独立。然而他们维护国家独立的尝试终告失败,波兰立陶宛的剩余部分被彻底瓜分,联邦不复存在。
19世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整个19世纪,波兰人多次争取独立,但未能成功。波兰人最初寄希望于拿破仑一世能够帮助波兰重获独立。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波兰人屡屡发动民族起义,其中多数遭到血腥镇压。
现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重获独立,并在一系列地方战争和起义中得以扩张领土;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很快再度被全境占领。20世纪下半叶的波兰更为和平,但波兰在苏联一方卷入了冷战,局势仍然紧张。21世纪初,波兰作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参与反恐战争。
参见
注解
- ^ 华沙公国全境于1813年5月被俄军和普鲁士军占领,大多数波兰人仍忠于拿破仑。
- ^ 又称1830-31年波俄战争
- ^ 俄罗斯和波兰史学家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国家在战争中获胜。第三方国家的评估结果各有差别,大多认为波兰获胜或战果难以决定。列宁在1920年9月20日布尔什维克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秘密报告中声称,此次战争对俄国“总结起来,是一场巨大的,闻所未闻的失败。”
- ^ 立陶宛史学界认为战争发生于1919年春-1920年11月29日,而波兰史学界认为战争发生于1920年9月1日-10月7日。
脚注
- ^ Nicolle, p. 8
- ^ Sikorski (1972), pp. 203–214.
- ^ Sikorski (1972), pp. 283–291.
- ^ Sikorski (1972), pp. 291–292.
- ^ Sikorski (1972), pp. 299–301.
- ^ Sikorski (1972), pp. 301–311.
- ^ Sikorski (1972), pp. 435–451.
- ^ 签订第二次圣伊尔德丰索协约后加入法国一方作战
- ^ 9.0 9.1 The 法國革命軍推翻了荷兰共和国,建立巴达维亚共和国傀儡政权。
- ^ 在1795年波兰立陶宛亡国后,于1797年在亲法的意大利建立。
- ^ 11.0 11.1 和法国签署巴塞尔和约后退出战争
- ^ 与法国签订巴黎条约后退出战争。
- ^ 几乎所有的意大利国家——包括中立的教宗国与威尼斯共和国——在拿破仑1796年入侵意大利后被征服,成为法国的卫星国。
- ^ 官方保持中立,但英国哥本哈根战役在中攻击了丹麦舰队。
- ^ 于1799年在中立的教宗国复国后废除。
- ^ 1799年取代那不勒斯王国的短命政权。
- ^ 名义上是神圣罗马帝国,其中奥属尼德兰和米兰公国受奥地利直接管辖。还包括其他许多意大利国家与哈布斯堡王朝国家,如托斯卡纳大公国。
- ^ 18.0 18.1 1806年12月11日加入莱茵邦联。
- ^ Sikorski (1972), pp. 469–490.
- ^ Kubijovic, V. Ukraine: A Concise Encyclopedia.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63.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
标签中name属性为“lawson”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参考文献
- Gąsowski, Tomasz. Bitwy polskie: leksykon. Kraków: Społeczny Instytut Wydawniczy Znak. 1999. ISBN 83-7006-787-5.
- Kozłowski, Eligiusz; Wrzosek, Mieczysław. Historia oręża polskiego 1795–1939. Warszawa: Wiedza Powszechna. 1984. ISBN 83-214-0339-5.
- Lawson, M. K. Cnut – England's Viking King 2nd. Stroud: Tempus. 2004. ISBN 0-7524-2964-7.
- Nowak, Tadeusz M.; Wimmer, Jan. Historia oręża polskiego 963–1795. Warszawa: Wiedza Powszechna. 1981. ISBN 83-214-0133-3.
- Sikorski, Janusz. Zarys historii wojskowości powszechnej do końca wieku XIX. Warszawa: Wydawnictwo Ministerstwa Obrony Narodowej. 1972. OCLC 20835374.
- Nicolle, David; Sarnecki, Witold. Medieval Polish Armies 966–1500. Oxford: Osprey Pub. 2008. ISBN 9781780964560. OCLC 795741630.
- Winged Hussa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adoslaw Sikora, Bartosz Musialowicz, BUM Magazine,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