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俊榮 |
---|
 |
|
|
任期 2018年7月16日—2018年12月26日 |
行政院院长 | 賴清德 |
---|
前任 | 姚立德(代理) 吳茂昆(正任) |
---|
继任 | 姚立德(代理) 潘文忠(正任) |
---|
|
任期 2016年5月20日—2018年7月15日 |
行政院院长 | 林全 賴清德 |
---|
前任 | 陳威仁 |
---|
继任 | 徐國勇 |
---|
|
任期 2005年5月30日—2005年6月7日 |
議長 | 陳金讓 |
---|
选区 | 全國不分區(民主進步黨) |
---|
多数票 | 1,647,791(42.52%) |
---|
|
任期 2005年5月31日—2005年6月7日 |
議長 | 陳金讓 |
---|
前任 | 錢林慧君 |
---|
继任 | 職位廢除 |
---|
|
任期 2004年5月20日—2006年4月30日 |
行政院院长 | 游錫堃 謝長廷 蘇貞昌 |
---|
前任 | 林嘉誠 |
---|
继任 | 施能傑 |
---|
|
任期 2002年5月1日—2004年5月19日 |
行政院院长 | 游錫堃 |
---|
|
|
性别 | 男 |
---|
出生 | (1958-10-10) 1958年10月10日(66歲)
中華民國臺北市萬華區 |
---|
国籍 | 中華民國 |
---|
政党 | 民主進步黨 |
---|
配偶 | 柯麗鈴 |
---|
专业 | 憲法變遷 管制理論 環境政策與法律 |
---|
|
|
- 中國大陸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訪問學者
- 中國大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環境法研究所訪問學者
-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 行政院政務委員(2002年5月1日-2004年5月19日)
-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2004年5月20日-2006年4月30日)
- 任務型國民大會代表(2005年5月30日-2005年6月7日)
- 國民大會秘書長(2005年5月31日-2005年6月7日)
- 內政部部長(2016年5月20日-2018年7月15日)
- 教育部部長(2018年7月16日-2018年12月26日)
|
|
葉俊榮(1958年10月10日—),中華民國學者及政治人物,出生於臺北市萬華區,在新北市板橋區長大[1],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特聘教授,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任務型國民大會秘書長、內政部部長、教育部部長。妻子柯麗鈴為最高檢察署檢察官。
生平
葉俊榮曾擔任任務型國民大會秘書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內政部部長,負責推動非核家園、國家永續發展、核廢料選址等敏感議題,亦建議不興建蘇花高[2]。
2007年,葉俊榮被時任總統陳水扁提名為司法院大法官,但送交立法院進行人事審查時遭在野黨反對未能當選[3]。
2016年5月20日,葉俊榮進入林全內閣,擔任內政部部長。
2018年7月16日,葉俊榮由內政部部長轉任教育部部長。
2018年12月24日,臺大校長遴選案僵持將近1年,教育部長葉俊榮召開臨時記者會宣布,「勉予同意」聘任管中閔為臺大校長[4]。
2018年12月25日,由於府院認為此決策並未和總統蔡英文、閣揆賴清德事先溝通,為此賴清德約談葉俊榮;葉俊榮表示會負起政務官責任並提出辭呈,賴清德亦批示「勉予同意」簽准葉俊榮請辭[5]。
著作
葉俊榮有十幾個本法學著作和專書論文、以及上百篇法學期刊論文,其著作主要有:[6]
- 《環境政策與法律》(1993),臺大法學叢書(六三),元照出版。
- 《環境行政的正當法律程序》(1993),臺大法學叢書(七六),自版。
- 《環境理性與制度抉擇》(1997),臺大法學叢書(一一O),自版。
- 《行政法案例分析與研究方法》(1999),三民書局。
- 《全球環境議題與台灣觀點》(1999) ,巨流圖書。
- 《珍惜憲法時刻》(2000),元照出版。
- 《面對行政程序法:轉型台灣的程序建制》(2002) ,元照出版。
- 《民主轉型與憲法變遷》(2003),台大法學叢書(137),元照出版。
爭議
- 2012年5月,調查局偵辦「大專院校教授挪用國科會計畫補助經費案」,葉被爆料涉嫌於2012年1月3日挪用35,000元國科會補助款,託元霖企業老闆施揮揚代購高價的護枕工學椅、快鍋、檯燈、時鐘等顯與專案計劃無關物品[7]。
- 2016年6月1日,立法院內政委員會開會審查《難民法》草案。日前表示沖之鳥是「礁」,和行政院、外交部不同調的葉俊榮會前接受訪問時,不再談此問題,還兩度說這個議題「不流行了」,也強調會努力維護漁民權益[8]。
- 2018年12月24日,臺大校長遴選案僵持將近1年,教育部以「讓臺大校長遴選爭議落幕,臺大及臺灣高教改革闊步向前」,教育部長葉俊榮召開臨時記者會宣布,「勉予同意」聘任管中閔為臺大校長,但台大必須在3個月內,針對此次程序上的瑕疵和爭議、兼職制度多數不合規定,加上行政部門怎麼支援遴選委員會辦理遴選,全盤做程序上檢討,向教育部報告。但在對外說明這項決定前的兩個小時,葉俊榮才透過簡訊告知行政院長賴清德,表示要開記者會,賴清德要葉俊榮「審慎思考」,並向蔡總統報告,但葉俊榮仍然照樣宣布。總統府發言人林鶴明表示,府方對此案的一貫立場,就是「由教育部依照權責辦理」。[13]
- 2018年12月25日,由於前一日教育部長葉俊榮宣布「勉予同意」管中閔出任台大校長,行政院長賴清德中午召見葉俊榮;葉俊榮表示基於教育部權責、台大學生權益及維護大學自主教育原則,願對台大校長遴選案擔起政治責任,辭去教育部長職務。行政院於下午5點召開記者會證實,院長賴清德已「勉予同意」簽准葉俊榮請辭;葉俊榮確定成為臺大校長遴選風波以來繼潘文忠、吳茂昆第三位走人的教育部長。[14][15]
- 2018年12月26日,針對教育部長葉俊榮任命管中閔台大校長案,蔡英文總統於其臉書表示:「處理台大校長的遴選爭議,當然是教育部的權責。不過,身為執政團隊一份子,教育部長僅在記者會前一小時透過簡訊告知,也未遵照賴院長指示向總統報告,就逕自宣布決策,我跟賴院長都相當錯愕,也讓許多國人感到不解,難以接受……面對大學自治,即使身為總統,對於校長的人選,也沒有置喙的餘地。但我同樣期待,大學自治應該對程序正義有所堅持……一個清楚的事實是,無論是台大校長遴選的爭議,或是教育部長的決策,都沒有所謂總統默許的問題,這樣的操作無助於解決問題。」[16][17]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林全內閣(2016年5月20日-2017年9月7日) |
---|
行政院院長 | |
---|
行政院副院長 | 林錫耀(2016年5月20日-2017年9月7日) |
---|
行政院秘書長 | 陳美伶(2016年5月20日-2017年9月7日) |
---|
行政院政務副秘書長 | 施克和(2016年5月20日-2016年6月24日)→ 何佩珊(2016年6月24日-2017年9月7日) |
---|
行政院常務副秘書長 | 宋餘俠(2016年5月20日-2017年9月7日) |
---|
|
|
|
|
|
---|
兼任委員會或內閣機關政務委員 | |
---|
無兼任政務委員 |
- 林萬億(2016年5月20日-2017年9月7日 )
- 吳政忠(2016年5月20日-2017年9月7日)
- 鄧振中(2016年8月9日- 2017年9月7日)
- 唐鳳(2016年10月1日- 2017年9月7日)
|
---|
|
賴清德內閣(2017年9月8日-2019年1月13日) |
---|
院長 | 賴清德(2017年9月8日-2019年1月13日) |
---|
副院長 | 施俊吉(2017年9月8日-2019年1月13日) |
---|
秘書長 | 卓榮泰(2017年9月8日-2018年12月28日)→ 何佩珊(代理,2018年12月29日-2019年1月13日) |
---|
行政院政務副秘書長 | 何佩珊(2017年9月8日-2019年1月13日) |
---|
行政院常務副秘書長 | 宋餘俠(2017年9月8日-2019年1月13日) |
---|
部、會 |
---|
內政部部長 | 葉俊榮(2017年9月8日-2018年7月15日)→ 徐國勇(2018年7月16日-2019年1月13日) |
---|
外交部部長 | 李大維(2017年9月8日-2018年2月25日)→ 吳釗燮(2018年2月26日-2019年1月13日) |
---|
國防部部長 | 馮世寬(2017年9月8日-2018年2月25日)→ 嚴德發(2018年2月26日-2019年1月13日) |
---|
財政部部長 | 許虞哲(2017年9月8日-2018年7月15日)→ 蘇建榮(2018年7月16日-2019年1月13日) |
---|
教育部部長 | 潘文忠(2017年9月8日-2018年4月14日)→ 姚立德(代理,2018年4月15日-2018年4月18日)→ 吳茂昆(2018年4月19日-2018年5月30日)→ 姚立德(代理,2018年5月30日-2018年7月15日)→ 葉俊榮(2018年7月16日-2018年12月26日)→ 姚立德(代理,2018年12月26日-2019年1月13日) |
---|
法務部部長 | 邱太三(2017年9月8日-2018年7月15日)→ 蔡清祥(2018年7月16日-2019年1月13日) |
---|
經濟部部長 | 沈榮津(2017年9月8日-2019年1月13日) |
---|
交通部部長 | 賀陳旦(2017年9月8日-2018年7月15日)→ 吳宏謀(2018年7月16日-2018年12月3日)→ 王國材(代理,2018年12月4日-2019年1月13日) |
---|
文化部部長 | 鄭麗君(2017年9月8日-2019年1月13日) |
---|
衛生福利部部長 | 陳時中(2017年9月8日-2019年1月13日) |
---|
勞動部部長 | 林美珠(2017年9月8日-2018年2月25日)→ 許銘春(2018年2月26日-2019年1月13日) |
---|
科技部部長 | 陳良基(2017年9月8日-2019年1月13日) |
---|
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 | 張小月(2017年9月8日-2018年2月25日)→ 林正義(代理,2018年2月26日-2018年3月18日)→ 陳明通(2018年3月19日-2019年1月13日) |
---|
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 | 黃煌煇(2018年4月28日-2019年1月13日)(新設機關,新設職位。) |
---|
僑務委員會委員長 | 吳新興(2017年9月8日-2019年1月13日) |
---|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 李永得(2017年9月8日-2019年1月13日) |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 顧立雄(2017年9月8日-2019年1月13日) |
---|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 李翔宙(2017年9月8日-2018年2月25日)→ 邱國正(2018年2月26日-2019年1月13日) |
---|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 | 陳美伶(2017年9月8日-2019年1月13日) |
---|
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 | |
---|
|
|
獨立二級機關(任期制,不受內閣改組影響) |
---|
中央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 | 劉義周(2017年9月8日-2017年11月3日)→ 林慈玲(代理,2017年11月4日-2017年11月20日)→ 陳英鈐(2017年11月21日-2018年12月3日)→ 陳朝建(代理,2018年12月4日-2019年1月13日) |
---|
公平交易委員會主任委員 | 黃美瑛(2017年9月8日-2019年1月13日) |
---|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任委員 | 詹婷怡(2017年9月8日-2019年1月13日) |
---|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主任委員 | 黃煌雄(2018年5月31日-2018年10月6日)→ 楊翠(代理,2018年10月7日-2019年1月13日)(新設機關,新設職位。) |
---|
|
其他內閣二級機關 |
---|
中央銀行總裁 | 彭淮南(2017年9月8日-2018年2月25日)→ 楊金龍(2018年2月26日-2019年1月13日)(任期制,不受內閣改組影響。) |
---|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 林正儀(2017年9月8日-2018年7月15日)→ 陳其南(2018年7月16日-2019年1月13日) |
---|
|
|
---|
兼任委員會或內閣機關政務委員 | |
---|
無兼任政務委員 |
- 張景森(2017年9月8日-2019年1月13日)
- 林萬億(2017年9月8日-2019年1月13日 )
- 吳政忠(2017年9月8日-2019年1月13日 )
- 鄧振中(2017年9月8日-2019年1月13日 )
- 唐鳳(2017年9月8日-2019年1月13日 )
- 羅秉成(2017年9月20日-2019年1月13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