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敏督利 (2004年)
颱風蒲公英(英語:Typhoon Mindulle,國際編號:0407,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0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Igme)為200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七個被命名的風暴。「Mindulle」一名由朝鮮提供,意即蒲公英。蒲公英及其所夾帶的旺盛西南氣流於台灣時間2004年7月2日至7月4日間,在台灣中南部造成連日豪雨,並引發嚴重的洪水、山崩及土石流等災情,台灣稱此次災情為「七二水災」。 發展過程6月23日於關島西北偏北約270公里的太平洋上發展成為一個熱帶低氣壓。它大致趨向菲律賓呂宋島並在6月27日增強成為一個颱風。蒲公英於6月30日上午在呂宋海峽緩慢移動,下午轉向北推進。7月1日,蒲公英減弱為一強烈熱帶風暴,並轉北朝台灣東部移動,於22 時40 分左右在台灣花蓮縣花蓮市南方約20公里處登陸,次日上午由新北市淡水區淡水河口附近出海,蒲公英於7月3日進一步減弱為熱帶風暴,並掠過浙江省台州市玉環縣珠港鎮沿岸,繼而橫越東海。翌日早上,蒲公英在韓國濟州島附近變成溫帶氣旋。 影響![]() ![]() 臺灣當地發佈颱風最高信號:海上陸上颱風警報
各地重要災情
大考延考爭議每年的7月1日至7月3日,是台灣舉辦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的日子。在敏督利生成並逐漸朝台灣逼近後,各界開始關心大考是否會因颱風來襲而延後;大考中心則對外表示依中央氣象局預報來決定,並聲明若有任一縣市因颱風停止上班,則全國延考。6月30日晚間,大考中心宣布如期舉行考試,但將在7月1日清晨才會作出最後決定;而此時已經有考生因機場關閉及交通船停駛而受困於蘭嶼,確定無法準時抵達台灣本島考試。 7月1日,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自然組如期舉行考試,有許多考生卻因等待宣布延考與否或交通受阻而無法趕上考試。在東部及屏東考生在大風大雨中前往應試的景象被各大媒體報導之後,教育部及大考中心便成為眾矢之的,輿論指責其決策反覆嚴重影響考生權益,甚至指出是大考中心「施壓」東部各縣市政府不准宣布停止上班。教育部及各縣市長對此事加以否認。台東縣縣長徐慶元表示,台東地區確實已達停止上班上課標準,但「為顧及全國考生權益及台東考生安全」,因此決定台東考區考場所在的台東市在考試結束後才停止上班。對如期考試的決定,東部考生家長直指大考中心根本是「不尊重考生生命安全」,大考中心主任也為決策反覆出面道歉。 7月2日的共同科、7月3日的社會組考試也如期舉行,但中南部因豪雨災情頻傳,多處交通中斷,致使許多考生無法參加考試,歷史科全國缺考率達7.38%,受災嚴重的台中一考區及南投考區更達到14%,雲林及屏東考區缺考率也比往年高出許多,受到影響的考生及家長都表示嚴重不滿。7月7日,民主進步黨立法委員何金松抨擊,教育部部長杜正勝在敏督利颱風侵襲時跑去泡茶、跑去看舞台劇《貓》,漠視考生權益,嚴重影響該黨在中南部選票;杜正勝回應,「在我的責任範圍之內,我盡了我的力量,另外的是我個人的生活」[3][4]。最後,大考中心在7月21日至23日舉行補考,並以外加名額方式處理。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紀錄台灣
參考資料
參見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