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所得不平等問題(英語:income inequality in India)指的是該國公民之間的財富和所得分配不均的現象。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出版的《世界概況》,印度在2011年的吉尼係數(衡量所得分配不平等的指標,數值越小表示所得分配越平均)為35.2,在157個國家中排名第95位。[2]該國財富分配很不均勻,有份報告估計截至2016年11月,印度有54%的財富由百萬富翁控制,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俄羅斯。[3]最富有的1%印度人擁有全國58%的財富,而最富有的10%印度人擁有全國80%的財富。 這種趨勢仍持續上升中,富人變得更為富有,窮人和富人間的所得差距不斷擴大。[3]印度自1922年開始徵收所得稅以來,不平等現象日益惡化,如今已超過英屬印度時期於1939-40年的紀錄,當時最富有的1%人口掌有當地全部所得的20.7%。[4]
根據創建於英國的國際發展及救援非政府組織 - 樂施會 - 發佈題為《富豪的生存:印度篇(Survival of the Richest: The India Story)》的報告,突顯印度的顯著所得不平等現象。最富有的1%擁有全國財富的40%以上,而最底層的50%僅持有全國財富的3%。該報告還揭示性別薪酬差距,女性勞工的所得僅為男性的63%。此外,每年大約有6,300萬印度人因為負擔醫療費用而陷入貧窮。印度有119位億萬富翁,他們的財富在過去10年中幾乎增加9倍。此報告呼籲對富人徵收更高的稅賦,提升在健康和教育方面的支出,並採措施以解決性別和社會不平等問題。[5][6][7]根據印度政府向印度最高法院提交的報告,飢餓成為印度5歲以下兒童於2022年死亡的主因,佔比高達65%。[1]
湯瑪斯·皮凱提及其同事共同發表的另一篇名為《1922-2023年印度所得和財富不平等:億萬富翁統治階級崛起(Income and Wealth Inequality in India, 1922-2023: The Rise of the Billionaire Raj)》的報告,將印度不平等現象中的幾個重要面向突顯 - 印度迄2022-23財政年度最頂層的1%人口控制22.6%的國民所得和40.1%的國家財富,是史上空前的水平。這種所得和財富的集中現象讓印度成為全球最不平等的國家之一,其最頂層的1%持有的國民所得佔比,較南非、巴西,甚至美國等國還要大。報告也提出印度的不平等現象自2000年初以來一直在上升,特別是億萬富翁階層的集中程度更為顯眼,報告撰寫者將這種現象稱為"億萬富翁統治階級"。作者們主張為應對日益加劇的不平等,應改善官方數據的獲取途徑,並提高經濟報告的透明度。他們還建議對超級富豪徵收綜合性財富稅,以降低極端不平等,同時創造財政空間,以增加社會部門投資。[13][14][15]
印度國家諮詢委員會(英语:National Advisory Council (India))成員N. C. Saxena認為該國所得差距擴大,可歸因於印度結構不良的農業和農村安全網。"不幸的是印度農業正處於崩潰的狀態。人均糧食產量正在下降。電力、道路交通設施等農村基礎設施狀況不佳。" 而"所有的安全網都根本無法發揮作用,農村就業計劃和公共所得分配系統的表現遠低於其應發揮的水平,而加劇農村地區的苦難。反過來,市場力量有利於城市地區,這就是印度城市得以更快的速度發展的原因。"[22]
^In the pandemic, India's middle class shrinks and poverty spreads while China sees smaller changes. Pew Research Center. [2021-03-18]. The poor live on $2 or less daily, low income on $2.01-$10, middle income on $10.01-$20, upper-middle income on $20.01-$50 and high income on more than $50. All dollar figures are expressed in 2011 prices and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dollars, currency exchange rates adjusted for differences in the prices of goods and services across count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