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指揮中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國家衛生指揮中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英語:Central Epidemic Command Center, Nation Health Command Center,縮寫CECC,簡稱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為中華民國國家衛生指揮中心(NHCC)在因應傳染病大流行而設置之中央層級的任務編組單位。與生物病原災害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反生物恐怖攻擊指揮中心及中央緊急醫療災難應變中心等4個任務編組相互結合,同屬國家衛生指揮中心的一環,依疫情及災變需求而開設相對應的指揮應變中心。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設置的法源依據自《傳染病防治法》第17條第2項,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衛生福利部及其下設的疾病管制署,研判國內、外流行疫情嚴重程度,認有必要時,得提具體防疫動員建議,報請行政院同意成立開設,並指派指揮官[註 1]。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自2005年迄今已開設9次,包括登革熱、腸病毒、H1N1 、H5N6、H7N9、狂犬病、茲卡病毒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歷史2005年,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成立「國家衛生指揮中心」(NHCC)後,即結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生物病原災害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反生物恐怖攻擊指揮中心及中央緊急醫療災難應變中心等功能,共同架構完整的防災啟動機制。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020年1月20日,因應國際已有多起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案例,國家衛生指揮中心針對該疾病開設「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由疾管署署長周志浩擔任指揮官。1月23日,行政院將該指揮中心提升為二級開設,指揮官改由時任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擔任,副指揮官由時任內政部政務次長陳宗彥擔任。2月27日,行政院將該指揮中心再提升為一級開設[1],指揮官繼續由時任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擔任。 2020年3月9日,增設副指揮官並調整內部組織運作[2]。4月15日,增設法務組。6月7日,疫情記者會從每天舉辦改為一週一次,訂於每週三下午2時舉行[3]。 2021年1月12日,因應部桃群聚感染事件,重啟每日記者會。5月中,臺北市與新北市率先升三級警戒,隨後全台升三級警戒。至7月27日,指揮中心因應疫情趨緩而防疫警戒調降至二級[4]。 2022年3月1日,警戒分級改為每月檢討防疫措施[5]。7月18日指揮官改由時任衛福部次長的王必勝接任。7月19日副指揮官改由時任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與經濟部政務次長陳正祺接任。 2023年4月25日,時任行政院長陳建仁宣布指揮中心5月1日起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降級同時解編;此次運作共1197天。[6]4月27日指揮中心進行最終記者會。5月1日指揮中心正式解編[7]。 組織架構因應一級開設,2020年02月組織架構狀況如下:[8] 主要官員
內部單位
參見附註
出版書籍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國家衛生指揮中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