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英語:Victory over Japan Day,一般簡稱「V-J Day」)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戰場中,日本投降從而實際上戰爭結束的日期及其後每年的紀念日。由於戰事在各國終止的日期不等,此日在各國也有不同的紀念日期。美東戰時日光時間(UTC-4)1945年8月14日凌晨,美國接獲日本向《波茨坦公告》各國傳遞了投降的決定,當日美國總統哈利·S·杜鲁门向全國宣佈了這一消息;美國羅德島州的「勝利日」(8月第2個星期一),即紀念8月14日。日本時間8月15日正午,日本昭和天皇向全國廣播了《終戰詔書》;同日重慶時間上午10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特級上將發表了《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全世界人士書》。日本的「終戰日」即在每年8月15日紀念。日本時間1945年9月2日上午,日本在停泊在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與同盟國簽訂《降伏文書》; 美國的「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为9月2日。中華民國將9月3日定為抗戰勝利紀念日及軍人節。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将9月3日定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與「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相對的是1945年5月8日(部分国家定在5月9日)的「歐戰勝利紀念日」(Victory in Europe Day,一般簡稱「V-E Day」)。 概要![]() 1945年8月15日重庆时间早晨7时整,从当时同盟國主要四国的首都:重庆、华盛顿、伦敦、莫斯科,用华语、英语、俄语向战场上双方海陆空军队、世界各国,通过无线电广播,播发内容一致的公告:日本政府已正式无条件投降。 日本則稱此日為終戰日(日语:終戦の日)或終戰紀念日(日语:終戦記念日)。日本标准时间当天中午12时整,天皇裕仁通过电台广播向日本民众宣读了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的《终战诏书》(这一广播被称为“玉音放送”)。日本政府在當日較早前,就已经透过在华盛顿的瑞士使团,告知美国总统杜鲁门,日本愿意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由于日本是轴心国中最后一个投降的国家,因此,在欧战胜利日后三个月的對日戰爭勝利日,就标志著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終结。不过,日本政府和军队代表直到1945年9月2日(日本時區),才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舰密蘇里號甲板上,正式签字向同盟国投降。 由於“V-E Day”一名並無提及“德國”,而“V-J Day”卻包含日本国名,因此也有人称V-J日為太平洋战争胜利日(V-P Day,Victory in the Pacific Day)。但實際上整个太平洋地区只有以日本為首的轴心国,故大部分人对後者並不太在意。 一般以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45年8月15日結束,但就國際法而言,當時只是停戰,戰爭仍可能隨時再起,真正的戰爭結束是日本與同盟國簽署的《舊金山和約》於1952年4月28日生效之時。[1] 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代表、外务大臣重光葵及军方代表、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停泊於东京湾的美国海军战列舰密蘇里號的甲板上,签字向中華民國等同盟国无条件投降,並由徐永昌代表中國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 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稱9月2日為對日戰勝紀念日。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宣稱投降文件印發的9月2日為「V-J Day」。蘇聯則因為時間差,在1945年9月2日的翌日才舉行了對日戰勝慶祝大會,而把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定為9月3日。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美国1995年9月2日,發行對日戰爭勝利50週年紀念郵票。另外,美國各州也有在8月14日和8月15日兩天發行紀念郵票的。 加拿大2005年,發行了“胜利60周年『Victory 2-9-45』枫叶银币。[10]2020年發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5週年」紀念幣(有彩色與單色兩種)[11],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線系列」的第十枚(也是最後一枚)「歐戰勝利」銀幣[12]。 法国2000年,在作為勝利紀念日(Anniversaire de la victoire de 1945)5月8日的“V-E day”,舉行了歐戰胜利55周年纪念活動。[13] 2000年9月2日,国防部举行對日戰爭勝利55周年纪念仪式。 苏联/俄罗斯蘇俄的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是9月3日,不過當年蘇聯的主要戰場是歐洲,以至於5月9日歐洲勝利日更為隆重,並沒有硬性規定亞洲部分,所以多數的歐洲部分俄羅斯人民也就隨著西方的習慣,把紀念日定在9月2日的太平洋勝利日,後來的俄罗斯延續了此規定。而到了2020年4月,時任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式簽署法案,將日期改回9月3日。 朝鮮半島大韩民国把8月15日稱為光復節,以慶祝朝鮮半島從日本殖民統治中“解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同樣將8月15日稱為“祖國解放紀念日”。 日本日本政府將8月15日作為“追悼戰爭死亡者、祈願和平”之日,開展全國戰爭死亡者追悼儀式。該日一般也被稱作終戰紀念日或終戰之日。政治團體和非政府組織也於此日舉行和平集會。 日本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大東亞戰爭)終結之日有諸多說法,主要為以下所列:
日本法律日本制訂的《引揚者給付金等支給法》(昭和32年[1957年]法律第109号)以8月15日為起點,對引揚者(自日本佔領地撤回之日本國民)支付特別補助金,後續的相關法律(昭和42年[1967年]法律第114号)亦稱8月15日為“終戰日”。1963年5月14日,日本內閣會議決定自同年8月15日,由政府主辦全国戰爭死亡者追悼儀式,並在1965年之後以東京都千代田區的日本武道館作為舉行地點。1982年4月13日,內閣會議定8月15日為「追悼戰爭死亡者、祈願和平日」並繼續此一做法。盂蘭盆節推遲一月使之和該紀念日日期一致為8月15日。 關於“追悼戰爭死亡者與和平祈願日”(昭和57年[1982年]4月13日閣議決定)
附件:關於全國戰爭死亡者追悼儀式的實施
全國高等學校野球選手權大會的会場也在正午報時之前中斷比賽,選手和觀眾們默哀一分鐘。2010年,在第一場比賽完成後,於正午清空場地,並在12時10分進行默哀。2014年,在第三場比賽開始前的正午清空整理場地,于12時15分進行默哀。 在進行過地面戰鬥的沖繩,日軍在1945年6月23日停止了有組織的抵抗,因此現在沖繩縣在6月23日設立慰靈日休假一天。雖然美軍在7月2日宣布沖繩戰役完結,並記錄6月30日為征服沖繩的日子,但之後與日軍的零星戰鬥仍然持續。直到9月7日,南西諸島守備軍代表在嘉手納的美軍第10軍司令部簽署投降文書,沖繩戰役才正式終結。因此在沖繩縣的正式慰靈設施“和平之礎”,標記著沖繩戰役終結日為9月7日。 日本中小學教科書日本小学社会科教科書以及中学社会科教科書(歷史部分),大多把終戰日標記為8月14日或8月15日,有的甚至沒有提及9月2日。另外,雖然教科書有提及舊金山和約的簽訂日期1951年9月8日,但大多沒提到和約生效的日期(1952年4月28日)。 高等院校的日本史教科書則大多會把終战日標記為9月2日,更多教科書則分別把8月14日及15日記載為「通告同盟國接受波茨坦宣言日」以及「向國民廣播播放通知戰爭結束之日」(如山川出版社的《詳説日本史》)。 其他記載日本紀錄片等節目曾多次使用8月11日拍攝的“世界上慶祝終戰的人們”的影像,但當時實際上是日本以“維持國體”作條件,發出電報接受波茨坦宣言,消息經報紙以獨家新聞報道並錯認為“正式投降”,使不少人因此產生“騷動”而以訛傳訛。根據当時在中立国瑞典避難的日本特派員的手記,日本大使館亦對有關日本於8月10日投降的報道發表了同樣的聲明。 V-J日的经典镜头V-J日当天,最广为流传的一个经典镜头就是在纽约时报广场上,一个年轻水兵抓住从身边经过的一位女子热吻的照片《时代广场的胜利日》(又译《胜利之吻》,《时代广场的胜利日之吻》)。后来,这幅由阿尔弗雷德·艾森士塔特(Alfred Eisenstaedt)拍摄的照片被生活雜誌刊登并广为流传。但也有人称此照片为后来摆拍而非当天实景。不过无论如何,这幅照片都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后每年的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均有情侣在时代广场及其他地方模仿这一亲吻动作。[14] 照片
V-J日在各國、地區名称
参考文献引用
来源外部链接![]()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全世界人士書
参见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