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夢不須記
《舊夢不須記》,由黃霑作曲填詞、盧東尼編曲、楊喬興監製,1981年9月[1]以主打曲收錄於雷安娜的出道專輯中,取得廣泛迴響,使她一炮而紅;並先後獲選1981至1982年度十大勁歌金曲獎[2]、1981年度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的「十大中文金曲」及第六屆香港金唱片頒獎典禮「金唱片最佳歌曲獎」[3],專輯亦成為本地白金唱片[4]。 背景2003年,黃霑受訪憶述當年為應付財困向馮添枝(寶麗金唱片公司高層)預售創作,苦無靈感下亂彈鋼琴,恰好彈出小時候爸爸所教的《茉莉花》,即從首句旋律得出歌詞「舊夢不須記」(僅此處化用《茉莉花》),接著又聯想起前妻華娃,文思樂思便如泉湧。黃霑自評為有真情實感的作品;然而黃霑在1983年一個書面訪問中卻亦說過:「寫得快,但旋律和詞意都缺乏新鮮感。」[5] 歌曲原屬意於關菊英[6],不知為何後來落在尚是新人的雷安娜手上。 1981年末,張艾嘉執導的《某年某月某一天》在香港上映時,發行方嘉禾因其旋律動聽、歌詞切合電影內容而用作主題曲,並把電影更名為《舊夢不須記》[7]。 特色及評價作曲編曲C大調[8],或作宮徵交替的調式[9]。曲式結構為AABA(帶引子和尾聲)[8]。 以西洋弦樂和鋼琴為主伴奏,中樂器包括二胡(引子、尾句、過門)、笛子(過門)及古箏(主樂段)為輔,用作色彩樂器[8]。 歌詞出道前的填詞人林夕指句與句異常嵌接,結構緊密,但「執著於表面化的首尾呼應」,詞意無寸進,只「停留在表現主題的重要字眼上面(不須記、不再提起、不必苦與悲)」,並以其另一首詞作《倆忘煙水裡》作反比[10]。前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教授余少華則認為「舊事也不須記」及「因此舊夢不須記」雖然跟首句「舊夢不須記」重複,但「也」和「因此」卻體現了語氣和心境的變化,前者是「一切已不可再挽的無奈」,後者是「收恰心情……更事過境遷得無關痛癢」,又讚揚黃霑曲詞配合上的功夫[8]。 歌手余少華認為唱法有少許但不過火的粵曲痕跡,語氣自然,「平實中見感情」[8]。 雷安娜憶述她試唱時讓監製楊喬興改了觀,意外發現她當時尚屬幼嫩的聲線,竟與此曲產生了化學作用,「滄桑中帶有少少年青感」,成為受歡迎的因素[11]。 香港派台成績
參考
註腳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