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英語: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CECC)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东欧地區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塞尔维亚、黑山、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和希腊之间展开的經貿合作。 該機制原本简称16+1,2019年希腊加入,使得該合作機制升級爲17+1[1]。後因立陶宛在2021年3月宣布退出17+1合作,只剩下16+1[2]。2022年8月,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政府先后宣布退出合作机制,現存14+1。[3] 成员至2022年8月,有15个成员国家:
6个观察员国家或国际组织:
历届领导人会晤自2012年起,中国与中东欧16国建立起领导人会晤机制,每年举行一次,由中国国务院总理和中东欧国家的政府首脑或有关领导人出席。以下表格记录的是历次会晤的基本情况[4]。
历届领导人峰会
第九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原定于2020年在中国举行[5],受新冠疫情影响推迟,并于2021年2月9日以视频方式召开,是合作机制创建以来最高级别的领导人会晤,波黑、捷克、黑山、波兰和塞尔维亚五国首次由国家元首与会[6],但其中有六个参与国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罗马尼亚没有派出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级别的官员出席[7],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为中方代表和中东欧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有关领导人出席会议。
秘书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是设在中国外交部的中方机构,于2012年9月成立,负责协调筹备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国家协调员会议等活动,以及沟通协调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9];秘书处设秘书长、执行秘书长、副秘书长,执行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分别由欧洲司司长和一位欧洲司副司长担任。2015年4月,中国在外交部设立“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职务,首任特别代表为霍玉珍大使[10]。 历任秘书长
退出成員國2021年3月,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报道立陶宛外長格比亞魯斯·藍斯柏吉斯表示,北京和立陶宛之间的合作「几乎没有带来任何好处」,而立陶宛國會也同意退出17+1合作[12]。維爾紐斯方面認為,中國搞17+1合作其實是要分化歐盟,呼籲各欧洲联盟成员国要採取更團結、更有效的27+1模式,共同以團結和強大的歐盟一致應對中國[13]。 2022年上半年,立陶宛鄰國爱沙尼亚表示正在考虑退出16+1合作,總理卡娅·卡拉斯並拒絕中國出席視訊會議的邀請[14];中欧國家捷克也透露可能退出的意向[15]。同年8月11日,爱沙尼亚和拉脫維亞正式宣布退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16],至此波罗的海国家全數退出。 参考文献
注释参见外部链接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