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外联络部,简称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或中联部,成立於1951年,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负责对外工作的职能部门。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的工作对象不限于各国的共产党,还包括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的民族民主政党、社会党、工党、保守党、人民党等各种意识形态和性质的政党、政治家及其国际组织。
沿革
1950年8月,李维汉正式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书记处提出,鉴于当时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国家的共产党关系逐渐增多,建议设一个国际部来管理这方面的工作。毛泽东赞同,并开始筹建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同年12月,中国驻苏联首任大使王稼祥回国述职。1951年1月,王稼祥在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汇报工作时,提出不再继续担任驻苏大使的要求。几天后,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与王稼祥谈话,提出中央决定成立一个对外联络部,建议王稼祥考虑此职位。王稼祥表示听从中央安排没有意见。1951年1月16日,刘少奇亲笔致信王稼祥,称中共中央决定任命其为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核心任务是建立各国的政党联络[1]。1月25日,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分局发布成立通知。2月初,李维汉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宣布此决议。3月12日,中联部与统战部正式分开办公[2]。
1951年4月,由对外联络部出面,王稼祥陪同日本共产党两派争议双方到莫斯科进行解决。1953年5月,中联部负责制定当时中共和解放军驻越南顾问团工作守则。1956年,针对波兰十月事件,中联部负责接待中共八大期间的64个共产党与工党代表团[3]。1956年10月,中联部陪同刘少奇、邓小平访问苏联,与苏联共产党商讨解决波兰、匈牙利爆发的事件。1957年1月,协助周恩来访问苏联、波兰、匈牙利三国[4]。
1960年,中苏两党的分歧扩大到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联部的工作开始转变为了解各国政党对中苏两党争论的意见,并在接待来访的外国共产党代表团中介绍中国革命情况。1962年,中联部部长王稼祥、副部长伍修权、刘宁一联名向中共中央发建议信,提出缓和对外策略,对包围中国的美国、苏联、印度等采取和平共处方针(即所谓“三和”),并改变对其他国家革命的物资支援,量力而为、适当减少(所谓“一少”)[5]。
1966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爆发,王稼祥等人因“三和一少”被打倒,中共中央决定由康生领导中联部[6],外联部的工作开始与绝大多数共产党相敌对、决裂,并由最初的89个联系的共产党锐减至不到10个。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对历史经验与事件进行评判,但由于当时中国尚处孤立状态,没有对外事工作进行总结。直至1989年5月,中苏两党会谈解决中苏大论战问题。中共外事工作也扩大到与西方各种不同类型政党进行的合作、交往、沟通[7]。
职责
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外联络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承担下列职能[8]:
- 执行中共中央对外工作的方针、政策;
- 跟踪研究国际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发展变化,并向中央提供有关情况和对策性建议;
- 受中共中央委托,负责处理中国共产党同外国政党、政治组织的交往和联络工作;
- 协调、管理中央直属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的有关对外交往工作。
- 完成党中央交办的其他任务。
机构设置
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外联络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设置下列机构[9][8][10]:
内设机构
直属事业单位
直属企业单位
历任领导
部长
- 王稼祥[11][12](1951年-1966年3月)
- 耿飚(1971年1月-1979年1月)
- 姬鹏飞(1979年1月-1982年4月)
- 乔 石(1982年4月-1983年7月)
- 钱李仁(1983年7月-1985年12月)
- 朱 良(1985年12月-1993年3月)
- 李淑铮(1993年3月-1997年8月)
- 戴秉国(1997年8月-2003年3月)
- 王家瑞(2003年3月-2015年11月)
- 宋 涛(2015年11月[13]-2022年5月)
- 刘建超(2022年5月-)
副部长、部长助理、发言人
- 王稼祥(1951年-1966年3月)
- 副部长:廖承志(1949年-1958年)、连贯
- 副部长:伍修权(1958年10月 - 1967年4月)
- 刘宁一(1966年6月-1968年4月,代理)
- 耿飚(1971年1月-1979年1月)
- 姬鹏飞(1979年1月-1982年4月)
- 乔石(1982年4月-1983年7月)
- 钱李仁(1983年7月-1985年12月)
- 朱良(1985年12月-1993年3月)
- 李淑铮(1993年3月-1997年8月)
- 副部长:李成仁(1988年6月-2000年9月)、蔡武(1997年6月—2005年6月)
- 戴秉国(1997年8月-2003年3月)
- 副部长:李成仁(1988年6月-2000年9月)、蔡武(1997年6月—2005年6月)
- 王家瑞(2003年3月-2015年11月)
- 副部长:蔡武(1997年6月—2005年6月)、刘结一(2009年5月—2013年8月)、郭业洲(2014年1月-2024年3月)
- 宋涛(2015年11月-2022年5月)
- 刘建超(2022年5月-)
注释
- ^ 负责部内政务、机关行政事务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管理,为部领导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负责部内信息综合和报送工作;负责内外事经费、国有资产管理和审计等工作。
- ^ 负责对国际形势、世界政党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综合调研工作,协调部内调研工作。
- ^ 负责与南亚、东南亚各国政党及政治组织的联络交往和对该地区各国及政党和政治组织的研究工作。
- ^ 负责与东北亚和印支地区各国政党及政治组织的联络交往和对该地区各国及政党和政治组织的研究工作。
- ^ 负责与西亚和北非地区各国政党及政治组织的联络交往和对该地区各国及政党和政治组织的研究工作。
- ^ 负责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各国政党及政治组织的联络交往和对该地区各国及政党和政治组织的研究工作。
- ^ 负责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各国政党及政治组织的联络交往和对该地区各国及政党和政治组织的研究工作。
- ^ 负责与东欧、波罗地海、独联体地区政党及政治组织的联络交往和对该地区各国及政党和政治组织的研究工作。
- ^ 负责与北美、大洋洲、北欧地区及英国、爱尔兰、马耳他等国家的政党、政治组织及社会党国际等政党国际组织的联络交往和对该地区各国及政党和政治组织的研究工作。
- ^ 负责与西欧地区各国政党及政治组织的联络交往和对该地区各国及政党和政治组织的研究工作。
- ^ 负责协调、管理中央直属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的对外交往等工作。
- ^ 负责研究中国共产党对外信息传播理论与实践,承担党的对外工作新闻宣传的整体规划与统筹协调以及对外新闻发布工作,负责中央交办的有关对外传播项目的协调工作。
- ^ 负责以中国共产党和中联部名义邀请的来访团和组织的出访团及其他涉外活动的礼仪接待工作。
- ^ 负责部机关干部的录用、调配、考核、任免、培训、工资、福利和驻外人员的轮换、管理及临时出国人员的审查、机构调整、人事编制等工作;对部属事业单位的人事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 ^ 负责部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和纪律检查工作,领导机关工、青、妇等工作。
- ^ 负责为本部对外联络和调研工作搜集、提供国际问题和世界各国政党的有关信息,编研综合性基础资料,为本部网络信息化及办公自动化系统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