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肖像
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于1966年为纪念孙中山 诞生100周年而举行的系列活动。此次纪念活动的筹备始于1965年,纪念活动的举行时间为文化大革命 爆发后数月,在文化大革命 初期的政治生活及外交中具有重要影响。
19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一百周年
筹备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特成立了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筹备委员会 ,秘书长廖承志 。1965年10月31日,该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会议。[ 1] [ 2]
该委员会于1966年11月10日举行了在北京 的筹备委员的会议:[ 3]
首都明天举行孙中山诞生百周年纪念会
新华社 十日讯 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筹备委员会,今天举行了在北京 的筹备委员的会议。
会议听取了筹委会秘书长廖承志 同志关于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筹备情况的报告。
会议同意廖承志同志的报告,并且决定于十一月十二日在首都隆重举行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
纪念大会
1966-01 1965年10月,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筹备会,由刘少奇主持
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 是1966年11月12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首都北京 举行的纪念孙中山 诞生一百周年的大型纪念活动,也是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的系列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这次纪念大会是在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举行的,在文化大革命 初期的政治和外交中具有重要影响。
在京筹备委员会议
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筹备委员会于1966年11月10日举行了在北京 的筹备委员的会议:[ 3]
首都明天举行孙中山诞生百周年纪念会
首都明天举行孙中山诞生百周年纪念会
新华社 十日讯 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筹备委员会,今天举行了在北京 的筹备委员的会议。
会议听取了筹委会秘书长廖承志 同志关于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筹备情况的报告。
会议同意廖承志同志的报告,并且决定于十一月十二日在首都隆重举行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
纪念大会
1966年11月12日在北京 人民大会堂 隆重举行了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 。会场上悬挂着的巨幅标语写着:“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 毛主席 万岁!”、“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先生”。主席台中央悬挂着孙中山 的画像,该画像两旁竖立十面红旗,以及金色字标:“1866——1966”。[ 4]
出席人员
出席大会的有: 周恩来 、宋庆龄 、董必武 、陶铸 、陈伯达 、邓小平 、刘少奇 、朱德 、李富春 、陈毅 、贺龙 、谭震林 、叶剑英 、李雪峰 、谢富治 、刘宁一 、萧华 、杨成武 、郭沫若 、何香凝 、杨明轩 、程潜 、张治中 、阿沛·阿旺晋美 、周建人 、徐冰 、高崇民 、蔡廷锴 、邓子恢 、李四光 、谢觉哉 、沈雁冰 、许德珩 、李德全 、杨秀峰 、张鼎丞 、邓颖超 、廖承志 、穆欣 、解学恭 、许广平 、李宗仁 、熊克武 、邵力子 、章士钊 等。
参加大会的还有“中共中央 机关和国务院 各部门的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各人民团体 和北京市 的负责人,在北京的人大常委会委员 、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在北京的部分人大代表和部分政协委员,以及民革 部分成员。”[ 4]
“在北京的许多外国朋友和各国驻中国的使节参加了大会。在主席台上就座的外国朋友有:几内亚 政府经济代表团团长伊斯梅尔·杜尔 [ 5]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 常驻中国代表团代理团长阮明芳 ,亚非新闻工作者协会 总书记查禾多 ,日本 人士西泽隆二 ,日本 和平人士西园寺公一 ,日本纪念孙中山诞生一百周年访华代表团顾问伊藤武雄 、团长牧野内武人 ,希腊中国友协 副主席基特基斯夫人 ,比利时中国友好协会 秘书长胡斯曼夫人 ,外国专家桑佩尔 、史密斯 、利本 。”
“来北京参加纪念活动的华侨代表和港澳人士利怡怡 、陈凌 、郑铁如 、费彝民 、何贤 等”也参加了纪念大会。[ 4]
“孙中山生前的副官和卫士马坤 、马湘 ,也参加了纪念大会。”[ 4]
以下为出席会议的部分重要领导人的详细情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委员 加注排序序号。
大会过程
大会开始前,周恩来 、宋庆龄 、董必武 、陶铸 、陈毅 、何香凝 接见了参加大会的部分外国朋友、华侨 代表和港 澳 人士。[ 4]
大会开始前,参加大会的工人 、人民公社 社员、解放军 指战员、红卫兵 和机关干部齐声朗读毛泽东 1956年所写的《纪念孙中山先生》中的语录:[ 4]
“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 ,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 工业国 。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下午3时3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董必武 宣布大会开始。全场起立,乐队高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董必武 副主席首先致开幕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接着在大会上发表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宋庆龄 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的长篇讲话。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主席何香凝 在大会上讲话。日中友好协会 理事长宫崎世民 应邀在大会上发表讲话。[ 4]
“大会结束时,全场起立鼓掌,乐队高奏《东方红 》和《大海航行靠舵手 》。”[ 4]
讲话内容
董必武致开幕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董必武 的开幕词[ 6] 简要回顾了孙中山 在一百年来中国革命历程中的功绩,即一是“作为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手”同以康有为 、梁启超 为首的改良派进行“毫不调和的斗争”,“领导了辛亥革命 ,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国。”二是在晚年“同中国共产党 进行了合作,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对三民主义 作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 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
中国共产党 和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 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反动统治,完成了孙中山 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 ,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成为社会主义革命 ,在社会主义建设 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开幕词最后称,
今天,全中国人民正在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 的亲自领导下,进行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这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无论就其广度和深度来说,都是历史上任何革命运动所不能比拟的。我们已经做的和正在做的,大大超过了我们的前人。但是,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 者,我们是在前人奋斗的基础上创立了我们自己的事业的,我们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因此,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革命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孙中山先生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
周恩来讲话
周恩来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名义发表的讲话[ 7] 首先引述了毛泽东 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对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战斗的一生所作的崇高评价。”文章开篇首先谈到了辛亥革命 前孙中山 所代表的革命的民主派的路线同康有为 、梁启超 所代表的改良派的路线之间的两条政治路线的斗争,指出辛亥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 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 ,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场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任务,但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动了民主 精神的高涨。中国人民将永远纪念孙中山先生在这个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此后文章回顾了孙中山 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树立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的历史功绩。
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的一个伟大革命家,他的奋斗的一生留给我们很多有益的东西。
文章接下来先后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 (今天为“美帝国主义”)及苏联 修正主义 在继承孙中山先生革命遗志中的重要意义。而后又先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及开展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的伟大意义。其中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周恩来 称,
当前我们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 发展的一个更深入更广阔的新阶段。这是一场破剥削阶级 的“四旧 ”、立无产阶级 的“四新 ”、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在这场大革命中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斗争 。我们必须彻底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坚决执行以毛主席 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信任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我们必须发扬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决不半途而废。我们一定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进行到底。这场大革命的胜利,不仅将保证我们社会主义的祖国永不变色,而且必将激发出巨大的物质力量,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加一日千里地向前发展。
文章最后说:
中国人民在毛主席 领导下所进行的伟大斗争,所取得的伟大胜利,都远远超过了孙中山 先生的理想。毛泽东主席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 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 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毛泽东思想 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我们今天纪念孙中山先生,就要永远跟着我们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 毛主席,永远同革命人民在一起,努力学习新事物,不断改造自己,在社会主义革命 的烈火中永远前进!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先生永垂不朽!
伟大的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 万岁!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万岁!
宋庆龄讲话
宋庆龄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的长篇讲话。[ 8] 这篇讲话也是宋庆龄晚年政治生涯中发表的最重要的文章之一。该讲话以宋庆龄 个人名义发表。
讲话背景
1966年10月底,宋庆龄用英文写就了其讲话稿,并让警卫秘书隋学芳 将此稿送周恩来 审阅,同时送一兜新鲜螃蟹 给周恩来 、邓颖超 夫妇。11月6日,宋庆龄 收到了周恩来 亲笔回信,内容如下:
宋副主席:
你的那篇文章,由于我近来更忙了一点,直搁到现在才改出来,甚为不安。现在将中文、英文两种改本派人送上,请你审阅。英文改稿,已经爱泼斯坦 同志看过。你对改稿如没有意见,请即批在英文稿上,并交去人带回,以便在中文稿上照改。如无改动,请告隋秘书 给我一个电话就可以了。文章拟在11月12日登出。你给我们的螃蟹 收到,谢谢。
敬礼
周恩来
讲话内容
讲话开篇十分简单,毫无铺排:
在这纪念孙中山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我想就这位中国人民伟大儿子的生平和活动,谈谈我的一些感想。
宋庆龄提出,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帝国主义 虽已不似孙中山 在世时那样不可一世,但是我们仍有必要纪念孙中山先生:
那么,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来纪念孙中山呢?我想,这是为了使我们永远怀念中国民主革命时期 这位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宋庆龄先后从性格、经历等方面回顾了孙中山曲折的革命生涯。
从性格上看,“ 孙中山是一个有远大目光和深刻预见的人 。因此,他的一生是一个顽强的革命者 的一生。他一开始就不相信封建王朝,而随着革命的发展,他对人民则产生越来越大的信心。”因此他反对君主立宪制 ,主张共和制 ,“坚信中国人民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超过日本,甚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当时的保守派和改良派嘲称孙中山为“孙大炮”。这只能说明他们自己鼠目寸光,缺乏勇气和信心,缺乏对永远要求进步的人民的同情。我们知道,理想和远见是干革命的必要前提。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可能有革命。
宋庆龄称,“一个革命者,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人,总是不知道疲倦的,总是把未来看作是光明的。”列宁 对中国革命满怀信心,这对孙中山 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孙中山很了解中国的历史。他对封建制度下的剥削者和被剥削者有明确的看法。”他对军阀割据地方鱼肉百姓深恶痛绝。他要求改变地权制度,使农民解脱沉重的田租负担。
孙中山个人生活俭朴,毕生好学。他“很早就明确地看到亚洲各国的革命问题是一个整体。”宋庆龄引用菲律宾 作家马利亚诺·庞塞 的话说明了孙中山对亚洲革命的这一远见卓识。
从经历上看,孙中山出生于贫农 家庭。“以后的发展证明,这些童年的经历对于他决心终生献身革命起了决定的影响。”在离开檀香山 回中国时,他便认为“中国的唯一出路就是推翻清朝帝制。”他在广州博济医学校 、香港西医书院 学习医学 ,毕业后在澳门 开业,主要仍从事革命工作。从1896年到1899年,孙中山“访问了有中国人在那里生活和学习的一切欧洲中心城市——伦敦 、巴黎 、布鲁塞尔 、日内瓦 、柏林 。”他在这些地方宣传民族主义 并获得华侨捐款,而他也制定了他的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和民生主义 ,并且受到了包括马克思主义 在内的社会主义 的影响。此后他和他的组织接连举行了十次起义 ,但都因为“完全忽视了革命的政治方面。单纯依靠军事手段,不可避免地要导致失败。”
武昌起义 的成功及各省响应而形成的辛亥革命 使“两千年封建专制政体至此告终。”但宋庆龄指出,
辛亥革命初期所取得的胜利是由于资产阶级 取得了工人 、农民 和城市 小资产阶级 的支持。它的失败是由于国民党 领导的摇摆不定(这是它的阶级成分造成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未能正确处理农民问题。毛主席 指出:“国民革命 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辛亥革命丝毫没有减轻农民所受的压迫。相反地,在革命后,政权落到了那些一味听命于封建阶级和帝国主义 的人们手里,他们加紧了对农民的压迫。
这就是说,中国的根本问题——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并没有得到解决,革命斗争必须继续。孙中山看到这一点,并且根据这一认识采取了行动。他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当时一切爱国的、革命的中国人学习的榜样。他这种精神进一步唤醒了人民,使他们认识到国家和人民所处的屈辱地位,并加强了他们不遗余力地解放祖国的决心。
此后孙中山继续革命直至1925年3月12日于北京 逝世。在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右派和帝国主义 代理人的总头目蒋介石 ,在一九二七年背叛了他的遗训 。这些叛徒从此成为历史的罪人,他们继续压迫人民并发动内战,使中国人民的解放推迟了二十多年,并且引来了日本 军国主义 和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国家财富受到无可计量的损失,千千万万祖国的儿女丧失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使美帝国主义至今仍霸占着我国领土台湾 。”
“孙中山的遗训就是他的三民主义 和三大政策 。这是他在致力于完成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发展而成的。”孙中山有两点至今仍值得学习。一是他“一生致力于推动革命”,而且“他对各国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特别注意。”比如1900年后“他同亚洲各国的民族革命志士保持密切的联系。”又如他和包括让·饶勒斯 等比利时 和法国 的社会党 人保持联系。二是“为了使自己在政治上适应当前革命任务的需要,他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教育。他不停地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索,寻找引向革命胜利、中国获得解放以及使中国在国际上取得平等地位、中国人民得到自由的道路。”
我们也许可以说,孙中山政治上的成熟集中表现在这样一个问题上:在长期而曲折的革命实践过程中,他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掌握武装的重要性,必须“第一步使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第二步使武力为国民之武力”。
他认识到,必须走列宁 的道路,以俄 为师,走中国共产党 唤起民众、领导国民革命 的道路。革命只能依靠那些最迫切要求解放的人,即被压迫的人民群众。他明白了这一点以后,就不再为资产阶级民主 那一套漂亮的装饰所迷惑了,他看穿了这不过是骗局。……但四十多年前孙中山已经得出结论,资产阶级民主 本身已过时了一百年,而且实际上资产阶级自己也早把它抛掉了。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进行以群众为基础的革命。
对于革命的政治纲领即三民主义 的发展,宋庆龄称,
关于他的革命的政治纲领,孙中山以同样的决心采取行动。他重新解释了他的三民主义,并且增加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一九二四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他声明:三民主义 和三大政策 作为中国革命的基础是不可分割的,也是不容改变的。四十年前,这样一个纲领是很激进的,要实现这个纲领需要进行严峻的、持续的斗争。
宋庆龄认为,“毛主席 很早就指出:“这种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真三民主义,是新民主主义 的三民主义 ,是旧三民主义的发展,是孙中山 先生的大功劳,是在中国革命作为社会主义 世界革命 一部分的时代产生的。”(《新民主主义论 》)在指出孙中山 的纲领和中国共产党 的纲领不同之处的同时,毛主席 说明,两者在民主革命 的任务上,是基本上相同的。这为三民主义 和共产主义 结成统一战线 以及第一次国共合作 提供了可能,这种合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并且实现了一九二四——二七年的大革命 。接着,蒋介石 抛弃了孙中山 的革命遗训,背叛了革命,而中国共产党 在毛泽东 主席领导下却负起了把新民主主义革命 进行到底的重担。”
在讲话最后,宋庆龄说了如下意味深长的结束语:
孙中山在遗嘱 中要求所有革命者继续斗争,直到胜利。中国共产党 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这一遗志,并远远超过了它。如果孙中山还健在,他会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人民和全国各民族、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 和社会主义建设 中取得巨大成就并在当前世界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真理的坚决立场而感到骄傲。
孙中山一生奋斗的目标已经实现并且已经超过了。但他的名字和他的精神仍然活在我们心中。我们为他四十年的忘我斗争而感到骄傲。他的遗言“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今天听来仍然是正确的。
我国人民实现了空前的团结,鼓足干劲发展生产和攀登科学、教育和文化的新高峰。随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的开展,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进入了一个更深入、更广阔的新阶段。我们在反对帝国主义 、特别是各国人民的主要敌人美帝国主义的严峻斗争中,同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团结,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团结正在日益加强。全世界呈现着一片大好革命形势。孙中山在革命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性和坚韧性经常鼓舞着我们。怀着对我们的奋斗目标的不可动摇的决心,对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的坚强信念以及对我们赢得胜利的力量的无限信心,我们同一切为了实现一个没有人剥削人、没有民族压迫、没有种族歧视的世界而努力的人们,在斗争中携手前进。
宋庆龄的讲话围绕着“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及三大政策 的由来进行了详细论述。她称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家,这不同于周恩来 讲话中“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家的称呼。她强调孙中山在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逐渐看穿了资产阶级民主 的骗局,从而走向“以俄为师”,走中国共产党 唤起民众、领导国民革命 的道路,提出了三大政策 。讲话通篇没有提到苏联 修正主义 。她反复强调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 的坚定立场,更在文章中多处点明美帝国主义是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主要敌人。这使得她的文章在1960年代既强调反对美帝国主义,又强调反对苏联修正主义的政治氛围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 开始前后突出强调防止中共 党内出现修正主义 的氛围中显得不同寻常。另一方面,她的讲话也呼应了毛泽东 及中国共产党 坚持的武装斗争 、世界革命 、土地改革 等理论及实践,以及毛泽东 继续革命 蕴含的斗争精神,并点名批判了蒋介石 等人。
宋庆龄的讲话只在最后一段提到了刚刚开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称其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 的新阶段。这种表述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的理论基础——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理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上的认识是相一致的。但这段文字排在发展生产及“攀登科学、教育和文化的新高峰”的后面,其下又着重论述在反帝斗争中全世界革命形势大好,而并未涉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理论。
何香凝讲话
何香凝 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央主席的名义发表的讲话[ 9] 充满了革命热情,其重点是保持革命晚节 。她给孙中山的定位一是“辛亥革命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二是”在他的晚年,他更前进了一步,他把民族独立、民主主义 、平均地权 的旧三民主义 ,进一步发展为联合列宁 时代的苏联 ,联合中国共产党 ,联合工人 农民 的新三民主义 。孙中山 先生从长期的革命实践中越来越明确地主张,依靠武装斗争 ,结合工人农民的群众运动,作为达成中国民主革命 的手段,革命的目标直接指向帝国主义 和国内的封建军阀 。”
她认为,孙中山有两大历史功绩。其一,“孙先生是中国近百年史中,第一个提出‘革命’的人。他开始使用‘革命’这两个字,是在七十多年前了。”“孙先生坚决反对主张君主立宪 的改良派,他主张用革命 军事手段推翻皇帝 ,建立民主 共和国 。在孙先生领导之下,中国人民经过辛亥革命,终于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其二,“……他逐步明确了要适应中国革命的新形势,把旧三民主义 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他在中国共产党 帮助下,改组了国民党,提出了著名的“联俄反帝、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这就奠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的政治基础。”
何香凝的讲话也强调了孙中山的革命精神,以及勇于反对帝国主义 。她称,“孙先生虽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 者,不是马克思主义 者,但是他敢于革命 ,敢于反对帝国主义 ,这是老修正主义 者和苏联现代修正主义 者根本不能比拟的。”“孙中山先生一生最大的特点是他的不断进步,坚持革命,越到晚年越坚决。孙先生的晚节是万人共仰的。”和宋庆龄一样,她也谴责蒋介石 反动派“完全背叛了孙中山先生遗志”,“使中国革命的胜利推迟了二十多年”。
和宋庆龄 讲话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何香凝既突出谴责了苏联 修正主义 ,又使用了极大一部分篇幅表达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的支持。她说,
特别使我在纪念孙中山 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的时候,感到振奋的是,毛主席 不以祖国的日益强大为满足,而且为了保证我们的祖国永远不变色,为了给全世界革命人民树立样板,他还亲自领导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在中国,历史的车轮是前进得多么快啊!正当人们赞叹中国人民这样迅速掌握制造原子弹 技术的时候,中国又出现了比原子弹 试验更大的事件——文化大革命 !中国人民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出现在世界舞台,全世界都在震惊。革命的人民在欢呼。反对革命的反动派在失魂丧魄。大家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新中国的诞生和壮大,是在怎样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回想一百年前的中国,回想五十五年前辛亥革命 时的中国,回想四十一年前孙先生逝世时的中国,今天的中国是多么不同啊!
我老了。我能稍稍自慰的是,在民主主义革命 阶段,我追随了孙中山 先生,在社会主义革命 阶段,我追随了毛主席 。我现在学习孙中山先生,努力保持一个革命者的晚节 。现在,文化大革命 来了。这是决定中国命运,影响世界前途的大革命。尽管我九十岁了,我仍然有决心在文化大革命 中努力跟上时代的要求,在这次大革命中继续保持革命晚节 。我号召所有追随过孙中山 先生的战友们,不要自馁,不要倚老卖老,不要一屁股坐在老资格的包袱上而寸步不前。我们要决心跟毛主席 跟到底,继续改造自己,继续努力前进。我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我们对孙中山先生和无数革命先烈、革命前辈的最好的纪念。
宫崎世民讲话
日本中国友好协会 理事长宫崎世民 的讲话[ 10] 主要围绕实现日中友好、亚洲各民族团结以反对美帝国主义而展开。讲话开篇便将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区分开来,指出日本人民对孙中山 是“非常爱戴的”。
我是从日本来的,我叫宫崎世民。
孙文先生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曾把日本作为革命活动的一个据点。他虽然遭到日本政府的迫害和镇压,但日本人民对他是非常爱戴的。
接着他回顾了其父宫崎民藏 及伯父宫崎寅藏 同孙中山 的交往,以及孙中山 1913年访问日本对自己的触动。随后他指出,
我们认为,孙文先生既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又为日中两国人民的友好和团结作出了辉煌的贡献。而且,我要在这里指出,由于孙文先生不仅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奋斗的革命家,而且也是抱有为亚洲 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理想的革命家,所以他为日本人民所作的贡献,不是表现在文化或技术方面,而是表现在政治方面。
也就是说,孙文先生一方面对于经过明治维新 而从封建制 过渡到资本主义 的日本寄予很大的期待,一方面又对刚刚开始发展起来的日本军国主义 给予严厉的批判。他经常满腔热情地向日本人民呼吁:不应走军国主义道路,而应该反对军国主义,走亚洲 民族独立团结的道路。
因此,孙文先生是促进两国人民友好和建立真正的日中友好的实践者。对于我们从事日中友好运动的人来说,他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前辈。
宫崎世民 接着对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正面论述,称,
孙文 先生在世时,未能实现其解放中国人民的理想。一九二五年,孙文 先生留下“革命尚未成功”的名言,而逝世了。但是,二十四年之后,伟大的中国人民在毛泽东 主席和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粉碎了所有封建 势力和帝国主义 势力的枷锁,解放了自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十七年来,中国人民不仅完成了孙文 先生未能完成的民主革命 ,而且正在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正在无产阶级专政 的基础上,在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 三面红旗 的光辉照耀下,进行着社会主义建设。现在中国正在进行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并已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将给予世界革命 力量以新的信心和鼓舞。
宫崎世民 认为,“孙文先生所一直提倡的亚洲 各民族的独立和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独立团结运动,在中国人民的支援下,正以暴风骤雨之势,压倒帝国主义 者、新 老殖民主义 者、形形色色的修正主义 者和一切反动派 。”他特别强调了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对全世界的严重威胁。他指出,只有反对日本军国主义 ,建立中日友好,才能打倒包括中日两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美帝国主义。讲话以强调日中友好、亚洲各民族团结的四句口号结束:
只有日中友好才是两国安全繁荣和亚洲 和平的保障。
让我们用日中友好来反对共同敌人美帝国主义 !
让我们以日中友好为中心来加强亚洲 各民族的团结!
让我们把倡导日中友好和亚洲团结的孙文 先生的遗志世世代代地传下去!
四地纪念活动
新华社 1966年11月14日报道了中国内地 四地举行集会纪念孙中山诞生一百周年的情况。报道称:[ 11]
广州、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分别举行盛大集会 隆重纪念孙中山诞生一百周年
各地党政负责人讲话强调,今天纪念孙中山,要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把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新华社 十四日讯 广州 、上海 、南京 和武汉 ,十三日和十四日分别举行两千人到四千人的盛大集会,隆重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有关地区的党政军负责人,各有关方面人士和孙中山先生的生前友好,以及正在各地访问的外国朋友和华侨代表,分别参加了纪念大会。一些港澳人士,参加了在广州 举行的纪念大会。
在各地纪念大会的会场上,悬挂着“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 万岁!”的巨幅标语,主席台上挂着孙中山先生的画像。在大会开始前,参加大会的革命群众和红卫兵,齐声朗读了毛主席《纪念孙中山先生 》一文中的语录,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 》等革命歌曲。
广东省 代省长林李明 ,上海市 副市长张承宗 ,江苏省 副省长李士英 和湖北省 副省长张旺午 ,分别主持了各地的纪念大会并致开幕词。中共中央中南局 第三书记陈郁 ,中共上海市委 书记处书记、上海市市长 曹荻秋 ,中共江苏省委 第一书记江渭清 ,中共武汉市委 书记处书记、武汉市市长 刘惠农 ,分别在四个城市的纪念大会上讲了话。
各地党政负责人在大会上的讲话,高度地评价了孙中山先生在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建立的不朽功勋。他们指出,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要发扬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和战斗精神,毫不妥协地把反对帝国主义 和反对现代修正主义 的斗争进行到底,为解放 台湾 、实现祖国领土的完全统一而奋斗,坚决支持越南 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坚决支持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和全世界人民的反帝革命斗争。他们在讲话中都强调,在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领导下,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斗争和取得的伟大胜利都远远超过了孙中山先生的理想。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就要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永远跟着我们的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毛主席,永远同革命人民在一起,把当前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进行到底,把社会主义革命 进行到底,为尽快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广东省委员会主任委员萧隽英 ,民革 上海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汇文 ,民革 江苏省委员会主任委员任崇高 和民革 湖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陶述曾 ,也分别在各地的纪念大会上讲了话。
在今天南京举行的纪念大会结束后,省市各界负责人、革命群众和红卫兵代表二百多人,到中山陵 谒陵。十二日,上海市 党政负责人等,瞻仰了孙中山故居 。
196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广州 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加建了辅助纪念馆。[ 12]
选集出版
1966年11月11日,《孙中山选集 》、《宋庆龄选集 》由人民出版社 出版。 [ 13]
在1956年孙中山先生诞生九十周年时,新编的《孙中山选集》也曾在北京出版,共2卷,宋庆龄 题写书名。此次出版的《孙中山选集》是1956年《孙中山选集》的重印。《宋庆龄选集》是新编选的,由周恩来 题写书名。
纪念邮票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 从1966年11月12日起开始发行有孙中山先生像的纪念邮票。[ 14]
中苏关系
1966年11月14日的新华社报道《贼喊捉贼 颠倒黑白 招摇撞骗 苏修假借纪念孙中山诞辰大肆反华》,斥责苏联 借纪念孙中山诞辰一百周年“大肆反华”[ 15] 。
贼喊捉贼 颠倒黑白 招摇撞骗
苏修假借纪念孙中山诞辰大肆反华
新华社 十四日讯 莫斯科消息:据苏联报刊报道,苏联现代修正主义领导集团 假借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大肆反华。
苏共中央 机关报《真理报 》十二日发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的文章,玩弄贼喊捉贼的手法,企图把苏共领导集团破坏中苏两国人民友谊的责任,推到高举反对帝国主义 和现代修正主义 旗帜、坚持反对叛卖列宁 事业的中国共产党 人身上。文章胡说什么目前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被中国领导人的行动蒙上了阴影”。
最近出版的一期苏联杂志《在国外 》在一篇反华文章中,竟把作为当前世界反帝斗争中流砥柱的中国,说成是“投降于帝国主义”,“无视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 “忘记了孙中山的遗训”,“对孙中山本人也挥起棍子。”这篇文章还枉费心机地把中国人民反对苏联现代修正主义的革命的正义斗争同过去中国军阀的反苏行为相提并论。
苏联修正主义领导集团还通过其他各种“纪念”活动,盗用孙中山先生当年对列宁领导的苏联的友好表示,进行招摇撞骗,猖狂反华。十一日在莫斯科 举行的一次所谓孙中山诞辰纪念会上,纪念委员会主席、诗人吉洪诺夫 恬不知耻地把正勾结美帝国主义 、出卖越南 人民利益、力图在中国周围组成反华包围圈的苏共修正主义领导集团 ,说成是“坚持采取同中国人民友好、共同反帝的坚定方针”。
苏联《消息报 》、《新时代 》杂志和其他中央报刊以及一些地方报刊,最近一个时期也以纪念孙中山诞辰为名,大搞反华闹剧。仅在十一日和十二日,莫斯科各报刊就发表了十六篇所谓纪念孙中山的文章,其中有六篇公开地攻击中国共产党或中国领导人,其他文章也以含沙射影的手法,发出一片反华叫嚷。
参考文献
^ 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筹备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 刘少奇主席作重要讲话,人民日报1965年11月1日,第1版
^ 在1965年的此次报道中,该委员会名为“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筹备委员会”。到了1966年的各报道中,该委员会名称则均为“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筹备委员会”。
^ 3.0 3.1 首都明天举行孙中山诞生百周年纪念会,人民日报1966年11月11日,第1版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发扬孙中山的革命战斗精神 毫不妥协地把反帝反修斗争进行到底 首都万人集会隆重纪念孙中山诞生一百周年 周恩来、宋庆龄、董必武、陶铸、陈伯达等领导人出席 董必武副主席致开幕词,人民日报1966年11月13日,第1版
^ 当时几内亚和加纳 、美国 关系出现恶化,而加纳 刚刚宣布中断同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关系。参见 陈毅 副总理重申坚决支持几内亚人民反击美帝挑衅 几内亚人民不可侮,非洲人民不可侮 指出加纳反动当局中断中加两国关系是追随美帝反华的又一例证,人民日报1966年11月12日,第6版
^ 在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 董必武副主席的开幕词,人民日报1966年11月13日,第1版
^ 在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 周恩来总理的讲话,人民日报1966年11月13日,第2版
^ 宋庆龄,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人民日报1966年11月13日,第3版
^ 在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 民革主席何香凝的讲话,人民日报1966年11月13日,第4版
^ 在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 日中友协理事长宫崎世民的讲话,人民日报1966年11月13日,第4版
^ 广州、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分别举行盛大集会 隆重纪念孙中山诞生一百周年 各地党政负责人讲话强调,今天纪念孙中山,要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把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人民日报,1966年11月15日,第1版
^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迦密爱理信中学广州历史考察团,于2010-11-2查阅 . [2010-11-0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9-04-16).
^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 《孙中山选集》《宋庆龄选集》出版,人民日报1966年11月13日,第2版
^ 纪念孙中山诞生百周年 邮电部发行纪念邮票,人民日报1966年11月15日,第6版
^ 《贼喊捉贼 颠倒黑白 招摇撞骗 苏修假借纪念孙中山诞辰大肆反华》,《人民日报》,1966年11月16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