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泰州」重定向至此。關於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多个同名州,請見「
泰州 (古代)」。
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
台州市。
泰州市,简称泰,古称海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上海都市圈成員,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北岸。市境西邻扬州市,东北界盐城市,东南达南通市,南隔长江与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相接。地处江淮平原,南部为沿江高沙地区,北部为里下河平原,地势平坦,仅有少数如靖江市孤山的山丘。境内河网密布,新通扬运河、通扬运河、如泰运河等流贯。市人民政府驻海陵区凤凰东路58号。
泰州市是承南启北的水陆要津,为苏中门户,自古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游历泰州,称赞“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泰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
扬州府试场所—泰州学政试院
- 1996年8月12日前的历史请参见县级泰州市历史。
- 1996年8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扬州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原先扬州市管辖的部分县级市划出,组建地级泰州市,下辖海陵区、靖江市、泰兴市、姜堰市、兴化市。
- 1997年,海陵区、姜堰市、泰兴市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组建高港区。
- 2012年12月,设立泰州市姜堰区,以原县级姜堰市的行政区域为姜堰区的行政区域。
地理
地形
全市总面积约5793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82.74%,水域面积约17.26%,市区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全市除靖江有一独立山丘孤山外,其余均为江淮两大水系冲刷形成的冲积平原,地势为中间高南北低:南边沿江地区真高一般为2米~5米,中部高沙地区真高一般为5米~7米,北边里下河地区真高为1.5米~5米。
水系
泰州境内河网密布。江淮分水岭由西向东从中部横穿泰州,其境内河流大致以通扬公路为界,公路北侧属淮河水系,南侧属长江水系。习惯上把属于长江水系的老通扬运河和与之相连的河流称为“上河”,而把属于淮河水系的新通扬运河和与之相连的河流称为“下河”。因北部地区地势低洼,水网呈向心状,由四周向中间低处集中,湖泊分布较多,故而高水位时,南部的上河水位高于北部的下河水位1.2米左右,平均水位差为0.9米。
气候
泰州位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东亚季风气候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风性特征。四季分明,夏季以梅雨伏旱为主,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易受到寒潮侵袭,无霜期长,热量充裕,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春夏两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夏秋季常受到台风的侵害。
泰州地区一般在3月底、4月初进入春季,6月上中旬进入夏季,9月中旬开始进入秋季,11月中旬转入冬季。大致上每年冬季有4个多月,夏季有3个多月,春、秋季各2个多月。气温在7月达到最高,1月到达最低,冬夏季南北地域的温差不大,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037.7毫米,降雨日为113天,但受季风的影响,降水变率较大,南北之间存在差异。
1981–2010年间泰州市的平均气象数据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温 °C(°F)
|
6.6 (43.9)
|
8.8 (47.8)
|
13.2 (55.8)
|
19.6 (67.3)
|
25.4 (77.7)
|
28.4 (83.1)
|
31.5 (88.7)
|
31.0 (87.8)
|
27.2 (81.0)
|
22.1 (71.8)
|
15.7 (60.3)
|
9.4 (48.9)
|
19.9 (67.8)
|
日均气温 °C(°F)
|
2.4 (36.3)
|
4.4 (39.9)
|
8.4 (47.1)
|
14.4 (57.9)
|
20.1 (68.2)
|
24.0 (75.2)
|
27.5 (81.5)
|
27.0 (80.6)
|
22.9 (73.2)
|
17.4 (63.3)
|
10.9 (51.6)
|
4.9 (40.8)
|
15.4 (59.6)
|
平均低温 °C(°F)
|
−0.7 (30.7)
|
1.1 (34.0)
|
4.7 (40.5)
|
10.0 (50.0)
|
15.6 (60.1)
|
20.4 (68.7)
|
24.3 (75.7)
|
23.9 (75.0)
|
19.7 (67.5)
|
13.7 (56.7)
|
7.2 (45.0)
|
1.4 (34.5)
|
11.8 (53.2)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42.3 (1.67)
|
45.7 (1.80)
|
77.3 (3.04)
|
69.6 (2.74)
|
84.7 (3.33)
|
143.1 (5.63)
|
185.1 (7.29)
|
152.6 (6.01)
|
94.9 (3.74)
|
55.0 (2.17)
|
56.9 (2.24)
|
30.1 (1.19)
|
1,037.3 (40.85)
|
平均相對濕度(%)
|
74
|
74
|
74
|
74
|
75
|
79
|
83
|
84
|
81
|
76
|
75
|
73
|
77
|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数据网
|
政治
现任领导
泰州市四大机构现任领导人
机构
|
 中国共产党 泰州市委员会
|
 泰州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
 泰州市人民政府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泰州市委员会
|
职务
|
书记 |
主任 |
市长 |
主席
|
姓名
|
姜冬冬[2]
|
张余松[3]
|
万闻华(女)[4]
|
卢佩民[5]
|
民族
|
汉族 |
汉族 |
汉族 |
汉族
|
籍贯
|
安徽省利辛县 |
江苏省靖江市 |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 |
江苏省靖江市
|
出生日期
|
1976年10月(48歲) |
1965年2月(60歲) |
1974年7月(51歲) |
1963年10月(61歲)
|
就任日期
|
2024年10月 |
2022年2月 |
2021年8月 |
2017年1月
|
历任领导
- 市委书记
- 陈宝田(1996年7月-2003年2月)
- 朱龙生(2003年2月-2008年3月)
- 张雷(2008年3月-2014年7月)
- 蓝绍敏(2014年7月-2017年3月)
- 曲福田(2017年3月-2018年4月)
- 韩立明(2018年4月-2019年10月)
- 史立军(2019年10月-2021年7月)
- 朱立凡(2021年7月-2024年1月)
- 姜冬冬(2024年10月-)
|
- 市长
- 丁解民(1996年9月-2001年5月)
- 夏鸣(2001年5月-2003年5月)
- 毛伟明(2003年5月-2006年1月)
- 姚建华(2006年1月-2010年7月)
- 徐郭平(2010年7月-2013年12月)
- 陆志鹏(2013年12月-2016年1月)
- 史立军(2016年1月-2019年10月)
- 朱立凡(2019年11月-2021年8月)
- 万闻华(2021年8月-)
|
行政区划
泰州市现辖3个市辖区,代管3个县级市。
此外,泰州市还设立以下经济管理区:国家级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高港区实行“区政合一”,前身为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泰州出口加工区、海陵工业园区
泰州市行政区划图
|
|
区划代码[6]
|
区划名称
|
汉语拼音
|
面积[註 1][7] (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註 2][8] (2020年普查)
|
政府驻地
|
邮政编码
|
乡级行政区划[9]
|
街道 办事处
|
镇
|
乡
|
321200 |
泰州市
|
Tàizhōu Shì |
5,787.36 |
4,512,762 |
海陵区 |
225300 |
25 |
61 |
2
|
321202 |
海陵区
|
Hǎilíng Qū |
422.54 |
771,464 |
城中街道 |
225300 |
10 |
4 |
|
321203 |
高港区
|
Gāogǎng Qū |
286.84 |
286,833 |
口岸街道 |
225300 |
4 |
5 |
|
321204 |
姜堰区
|
Jiāngyàn Qū |
857.76 |
668,408 |
三水街道 |
225500 |
4 |
9 |
|
321281 |
兴化市
|
Xīnghuà Shì |
2,395.00 |
1,128,204 |
昭阳街道 |
225700 |
3 |
22 |
1
|
321282 |
靖江市
|
Jìngjiāng Shì |
655.58 |
663,408 |
靖城街道 |
214500 |
1 |
8 |
|
321283 |
泰兴市
|
Tàixīng Shì |
1,169.65 |
994,445 |
延令街道 |
225400 |
3 |
13 |
1
|
注:海陵区数字包含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辖一部(3街道)及海陵工业园区所辖1街道;高港区数字等同于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剩余所辖部分(4街道、5镇)。
|
|
人口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4,512,762人[10]。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618,937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106,175人,下降2.3%,年平均增长率为-0.23%。其中,男性人口为2,261,512人,占总人口的50.11%;女性人口为2,251,250人,占总人口的49.89%。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0.46。0-14岁的人口为557,720人,占总人口的12.36%;15-59岁的人口为2,680,050人,占总人口的59.39%;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274,992人,占总人口的28.25%,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993,142人,占总人口的22.01%。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071,179人,占总人口的68.0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441,583人,占总人口的31.94%。
截至2022年末,泰州市常住人口450.56万人,比2021年末减少1.6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9.24%,比上年末提高0.60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488.43万人。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493,974人,占99.5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8,788人,占0.4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114,813人,下降2.49%,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2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8,638人,增长85.1%,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2个百分点。
经济
2020年,泰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12.77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较前三季度提升1.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较前三季度前移5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07.10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41.10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64.57亿元,增长4.1%。
物产
交通
泰州长江大桥
泰州站泰州位于华东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腹地,是江苏中部的重要交通节点。随着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快,泰州的铁路、公路、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不断完善。正在建设中的北沿江高速铁路、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将在泰州交汇,使其融入长三角高铁网。境内目前拥有宁启铁路、泰州站、姜堰站等重要铁路设施,为区域客货运输提供支撑。公路方面,启扬(S28)、宁通(G40)、盐靖(S35)等多条高速公路贯穿泰州,与周边城市形成快捷的公路通道网络。随着城市发展,泰州正逐步建设成为苏中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主要公路
铁路
泰州是连接苏中、苏北与长三角核心区域的交通节点城市。随着中国国家铁路网布局推进,泰州铁路运输能力不断增强。现运营有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宁启铁路及其复线电气化工程,并开通了泰州站、姜堰站等客运火车站。泰州站位于市区北部,于2004年建成投入使用,是
宁启铁路的重要中间站。尽管宁启铁路长期承担着苏中地区的客运业务,但其较慢的运行速度已饱受诟病。随着2019年连镇客运专线的开通,泰州市成为江苏省内唯一未开通高铁的地级市。
泰州目前正积极融入长三角高速铁路网。在建的
北沿江高速铁路将在泰州境内设立泰州南站、黄桥站两座高铁站,该线路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规划的重要线路之一,将是泰州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高铁,在该线路开通后,从泰州前往南京、上海将更加便捷快速。
另一条在建的
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已成为联通苏中、苏南的重要高铁通道,将在泰州境内设立兴化东站、泰兴东站和靖江东站三座全新的高铁站,联通靖江市和江阴市之间的过江隧道,并将与
北沿江高速铁路在泰州南站交汇。该线路建成后,泰州将具备快速通达苏州、无锡、常州、杭州等城市的高铁能力。
港口
机场
扬州泰州机场与扬州市共建。
过江通道
泰州地处长江北岸,拥有较长的江岸线,是江苏中部重要的滨江城市。泰州与长江南岸地区的联系主要依托多条跨江通道。目前,泰州已建成江阴长江大桥和泰州长江大桥两座过江通道。其中,江阴长江大桥由
京沪高速承载,于1999年开通运营,连接靖江市和无锡的江阴市。泰州长江大桥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高港区和镇江市,于2012年建成通车。目前,常泰长江大桥正在建设中,将连接泰兴市和常州市,预计2025年开通。
未来,泰州规划建设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过江通道,拟在靖江-江阴段采取隧道方式过江,以缓解目前沿江城市铁路过江瓶颈。除公路桥梁外,泰州目前正在建设
京沪高速上由靖江通向江阴的公路过江隧道,以解决
京沪高速南下通道常年拥堵的问题。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泰州跨江通道体系有望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为区域经济融合提供支撑。
人文景观
泰州乔园
泰州光孝寺
徐家桥东巷
市政府
温知女校旧址古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点
文化
語言
饮食
泰州饮食属于淮扬菜系为主。特色菜品种主要有八宝刀鱼、龙眼滚珠、清蒸鲥鱼、蟹黄粉皮、泰州干丝、黄桥烧饼、靖江蟹黄汤包等。特色小吃主要有金松皮蛋、黄桥烧饼、中庄醉蟹、烫干丝、溱潼鱼饼等、油炸臭干、五味干丝、鱼汤面、姜堰酥饼、农家荞面汤饼、柴墟蝉翼饼、宣堡小馄饨、大炉饼等。近年随人口流动增多,其他菜系以及部分洋快餐均有进入。
银杏是泰州的特产,当地人俗称其果实为白果。泰州银杏果大、仁满、浆足、壳薄、粒重、色白、味甘糯、耐贮藏,营养丰富,药食俱佳。
泰州2019年将拥有泰州远大这只足球队参加中国乙级联赛。
教育
小学
初级中学
高级中学
高等院校
宗教
佛教
道教
伊斯兰教
天主教
基督新教
1887年传入泰州,先后传入5个教派:内地会、美南长老会、圣公会、地方教会(基督徒聚会处)、真耶稣教会。
名人
友好城市
友好交流城市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外部链接
|
---|
|
|
---|
江南省 1645–1667 | |
---|
江苏省 1667–1760 | |
---|
江苏省 1760–1911 | |
---|
江淮省 1905年1–4月 | 光绪三十年末(1905年1月27日)析置江淮省,三十一年初(1905年4月21日)并回江苏省。 | 江宁布政使司 | |
---|
|
---|
|
|
|
|
|
|
|
---|
截至2024年12月16日 |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
|
---|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
|
---|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2.标注 国 者为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
Template:长江沿岸城市
|
---|
第一批 2005年 (12个) | |
---|
第二批 2008年 (14个) | |
---|
第三批 2011年 (27个) | |
---|
第四批 2014年 (34个) | |
---|
第五批 2017年 (89个) | 省会、 自治区首府 | |
---|
地级市 | |
---|
直辖市城区 | |
---|
县级市、 地级市辖区、 县、 旗 | |
---|
|
---|
第六批 2020年 (133个) | |
---|
第七批 2025年 (202个) | |
---|
注1: 中央文明办自2005年开始每隔三年分别评选出一批全国文明城市,至2025年已经产生7批。 注2:从第二批起每一批评选时均会对之前评选的城市进行复查, 删除线为未通过最近一次复查确认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城市。 注3: 方框内为因行政区划调整被裁撤的行政区。 |